《释氏六帖》在古代科技方面的主要贡献
2014-03-31宋军朋
宋军朋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200041)
一、义楚的生平及其著作
释义楚,五代高僧,俗姓裴,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因有感于儒士所述之佛教内容颇多谬解和误用,于是仿效白居易《六帖》,广泛搜集经律论资料,用十年心血,纂成《释氏六帖》(又名《释氏纂要六帖》或《义楚六帖》)。另撰有《三启经》(即《佛说无常经》)疏,亦不传。生年约在900年左右,974年前后终于龙兴伽蓝,俗寿七十四岁。赞宁《大宋高僧传》卷七有其传[1](P159-160)。
二、《释氏六帖》中古代科技知识的内容分布和特点
《释氏六帖》分为二十四卷,共五十部,始于“法王利见部”,终于“师子兽类部”。每卷下或一部或多部,每部之下又分若干门,总计四百四十门。每一门收有数量多寡不等的词目(词条),少则一二条,多则几十条,甚至上百条①说明:该书的内容是以“卷→部→门→词目(词条)→所摘引的内典或外典内容”的五级模式构成。所列词目(词条)根据需要,有的不附具体内容,有的附全文或概要或节要,并直接附于该词条后圆括号内,下文同例。同时,在本自然段最后三行中,从卷十七到二十四,后面圆括号内的文字非“门”类的名称,也是要点列举。。所叙录的内容极为广泛,不仅有大量的佛教掌故和术语、各种各样的人文掌故,还有很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这些与古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知识,覆盖面达九卷,词目初步统计总共约887条,占全书三分之一多,其内容的“部、门”类分布范围如下:卷一之法王利见部(相好光明门);卷三之大法真诠部(诸法名相、诸形心法门);卷四之损恼有情部(生、老、病、死、苦难门);卷六之威仪礼业部(坐起、眠卧、斋会、温浴门);卷七之九流文艺部(纸素、医药、术数、占卜、占梦、相法、工巧门);卷八之大道灵仙部(道君、道士门);卷十三之世主人王部(东土有道粟散王门);卷十四之人事亲朋部(人物、非男门);卷十六之幽冥鬼神部(精魅、妖怪、灵变门);卷十七全部(天象、时节);卷十八全部(各种地貌、草木瓜果);卷十九全部(饮食及种植物、珍宝);卷二十全部(器乐、五境、六根、人身);卷二十一全部(州城、寺舍);卷二十二全部(称量、资具);卷二十三全部(武备、水族、羽族);卷二十四全部(兽类)。
进一步看,全书对这些知识的编排体现出两个特点。首先,内典和外典知识的前后对照、融合和总结。汇集内典中丰富的古代印度科技思想、知识,同时还通过总结外典中相近的大量内容,与之对照。许多部分对中土科技思想、知识的汇集远超对内典的知识汇集,是唐代以及前代科技思想、知识的一次很好的融合和总结。最典型的莫过于卷十七关于各种天象和时节内容的汇编。其次,这些丰富的科技知识与僧众们实用化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在卷十七及以后的内容中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一部分出于佛教信徒们衣、食、住、行的实际需要,另一部分也缘于有利于科技活动的一些教义教规,比如主张不杀生等观念。
三、《释氏六帖》对古代科技方面的主要贡献
《释氏六帖》在古代科技方面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全书相关的科技词目(词条)及其具体内容里。现从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和物理、生物、医药卫生、纺织、工艺制造七个方面。通过分类归纳,对其主要贡献进行初步总结,以利于深入研究。
(一)天文历法
第一,佛教宇宙观(天论)。其词条及内容主要汇集在“道君一”、“道士三”、“东土有道粟散王四”、“天一”和“道门天二”五个门目下[2](P156,159,285,351,352)。这些门目下的词条及其内容,反映了以三千大千世界中的诸天界为中心的佛教宇宙观,但是也明显融入了中土宇宙观的内容。比如这两个词条就明显体现出佛教天论与中土天论对照、融合的特色:“明天内外”[2](P351)(《破邪论》云:清气为天,浊气为地……又内典明天云光明自在神……吠琉璃色显);“天何名义”[2](P352)(《法苑》云:一大名天。又《婆沙》云:光明照耀,故名为天。又云:天者,颠也……又天谓高显……故名显)。特别是道家或道教宇宙观(包括宇宙生成论)的不少词条及内容:“道曰自然”(《太上玄妙经》云:道曰自然者,道之真也)、“道本无形”[2](P156)、“五运未行”(《易钩命诀》云: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太初、太素、太始、太极为五运)[2](P285)等。
第二,日月等星象的认识。太阳运行的影响有寒热、昼夜、日影三方面。比如“何因寒热”、“热有多缘”等词条[2](P353,362),讨论寒热原因与日运行的关系。“夜分无疲”、“昼夜时分”词条讨论昼夜划分及其量化关系。“日影不覆”词条[2](P353)描述对日影变化的观察。对星象和星的认识,比如“星主分野”(众星宿之分野)[2](P132),又如“大小行量”,特别是“星”词条[2](P355),汇集中土之说(《说文》:万物之精,上为列宿五星……《汉书》云:五星同色……五谷熟)。还有关于月相变化(盈亏)和月蚀成因的认识[2](P354)。比如“月满潮海”、“月有盈亏”、“缺有三因”等词条。
第三,丰富的历法知识。“年”、“劫时”、“节会”三个门目[2](P359,360,361)下分布着丰富的词条及内容。比如关于年日时间:“年有六时”(正二名暄暖时……九十寒冻时,十一十二大雪时)等。关于日月运行:“日月行度。”关于岁首:“建岁之首”(夏寅为正月……至汉复以寅为正月)、“竺天岁首”(辰为岁首)。特别是“律历数始”词条是关于律历学说的汇总。还有关于“劫”等常用时间单位的量化描述,比如:“劫有大小”、“劫有四种”、“以时继日”(具体包括:刹那、怛刹那、腊伏、牟呼粟多、时、昼夜、月等时间单位的数量换算关系)等。还有关于饮食、节会等日期的规定或介绍,比如“食不过时”、“浴佛之节”、“三长斋月”等词条。
(二)地理
第一,大地分类、特点、成因的认识。佛教的“大地”,是包含在三界的结构里。对大地的认识,折射出古代印度的地理观,虽然有想象、猜想的成分,比如“地通二种”,将地分为有情和非情,有情地界为人身,非情地界为人所处的物质世界;但同时,义楚还用中土之地理观念加以对照,比如“地内外别”(《显宗论》云:大风鼓击成山地,以成劫初……共五轮成世界也……又《周易》云:地者,浊气也。亦名黄舆,地轴厚土,大地也)[2](P363)。此外,对于地动的成因、表现,义楚也有词条汇集[2](P364):“地动因由”、“动有八种”。
第二,气象和水文的知识。关于风、雨、雷、电、云、雪、雹、虹霓的类别、成因的认识[2](P355-359)。这些词条如:“八风不动”、“雨有三种”、“雷鼓出震”、“电有四种”、“云色高下”、“地凝积雪”、“俱舍雹论”、“四大所生”;还包括中土之说的“入灭之变”。关于海、河、湖泊、泉的知识[2](P367-371),包括水的一般特点认识:“水为最大”(水以湿为自性)、“水利万物”等;海、江、河之特性、类别:“海有八德”、“江有十口”等;海水咸之成因:“咸有三因”;各种类型的泉水:“甜水虞泉”、“醴泉如井”(间歇泉)、“池石三种”等。
第三,矿物知识。主要集中在卷二十之宝玉珍奇部[2](P401)。主要是对石棉、珍珠、金银、琉璃、水精、金刚、玉、铁等的情况描述。比如这些词条:“布名屈眴”、“石出金银”、“宝出各珠”、“金刚之坚”、“珠有三德”、“玉方皎润”、“铁垢自损”等。
第四,中土地理知识。这方面的词条亦不少,比如“五岳三山”、“东有三川”、“孟凯石坎”等[2](P365-366);寺庙的概况,比如“寺”词目[2](P436)下寺庙的词条:岱州五台、五大云寺、灵隐圣寺等。另外,还有关于异域诸国地理的介绍,主要集中在“国”[2](P431)门目下。比如关于高昌于阗、那罗稽国、日本国等二十八国的许多词条。
(三)数学和物理
第一,算术知识。关于数学的词条不多,主要是涉及算术方面[2](P131-132)。比如:“算数之术”(《本行经》云:太子与百释童子捔算,不及。太子令五百齐唱计数,无差分毫,不杂伏之)、“算计之能”(刺史与梵僧打赌:计算庭前枣树其子多少)、“算叶知数”(外道“以树上叶多少”考问阿难)。
第二,实用物理知识。关于物理的词条及内容主要集中在“斗”和“秤”门目下[2](P454)。有关于数量单位的概述:“由旬之始。”[2](P373)容量单位的释名和数量关系换算:“龠合升斗。”铢、两、钧、石等重量单位的数量关系换算:“权衡者秤。”分寸尺丈等长度单位的数量关系换算:“分寸定尺。”还有货币单位的概述[2](P406):“钱有多种。”(形状大小和方圆长短等)还有关于共振现象的词条:“钟应石润。”[2](P413)
(四)生物
第一,生命演化和生育。这些词条知识有:“四生”[2](P50)、“人物之本”[2](P306)、“生缘不同”(一触生、二嗅生、三沙土生、四声生)、“七事受胎”(受孕方式)、“胎内诸苦”[2](P64-65);还有中土之说:“变化各异”[2](P349)(《法苑》云:千年雉入海为蜃,百年雀入江为蛤……男女互变……齐女为蝉,女化作怪草,马化为狐矣)。特别是关于性别变异的总结:“五种非男”[2](P319)(《俱舍论》云:一生无根势……故黄门者、令守门者,故阉竖精闭)。
第二,动物。即各种动物释名、类别、习性的知识。比如龟、鱼、獭、蛙、蛇、孔雀、枭、蝙蝠、鹤、蝇虎、结草虫、鸠、鸳鸯、蟋蟀、飞蛾、蜻蛉、蝴蝶、绀蝶、蛱蝶、杨白蹶、扶老、细鸟、蝉、司夜鸟、嘉蛾、象、狮、马、牛、狗、猩猩、猕猴等,其词条主要集中在“龙王水族部”[2](P481)和“狮子兽类部”[2](P498)两个类部下。主要有:“二鳖三足曰能瑇瑁即龟之类”、“鱼有六千四百种”、“獭去池涸”、“蛇有三毒”、“孔雀九德”、“亦名仙鼠”、“象有多种”、“马有八态”、“牧十一法”、“大秦花蹄”、“狗之释名”、“猩猩”等。
第三,树木花草。即众多树木花草之类别、习性、功用的知识。主要集中于“草木果实部”[2](P376),比如:“树有万种”、“物有五种”、“水陆各异”、“木类多名”、“漆树似樗”、“橘柚异地”、“藕如人臂”、“荷芡乌莲”、“生浆不绝”、“木蜜如饮”、“葡萄为酒”、“波斯枣”、“羊踯躅花”、“瓜形名异”、“怀梦草”等。
第四,粮食作物。即粮食作物的释名、分类、形态、习性的知识。主要集中于“酒食助味部”[2](P387)下,比如稻和豆:“种植种异”、“稻有两种”、“无皮甘稻”等,“散豆施佛”(豆之类别);还有“香”之来源、种类[2](P417):“香从树出”、“牛头香”、“香薰十里”等。
(五)医药卫生
第一,人体知识。比如毛发、骨骼、脉的构成情况。这些词条有:“胎骨始生”(身体具体骨骼数量陈述)、“身有骨数”、“脉有十三”等[2](P426-428);关于头发生长的疑问:“日长几分?”(沙门须发日张几分)还有关于相貌描述的内容,比如“相好无量”(佛祖三十二相)[2](P10)等;关于眼睛和眼病类别的知识:“眼有五种”(眼之认识)、“眼有多种”、“眼病多种”(□眼、睗眼、眇眼、矘眼等十四种)[2](P419-420)。还有关于生、老、病、死等生理现象的知识。其词条主要集中于“损恼有情部第四”[2](P64),比如“死生有相”、“五种衰损”、“死有多种”、“生轻死重”等;然后再用中土的学说加以对照,比如“出生入死”(《老子》云:出生者为情欲……故死)、“老期死至”等。
第二,疾病和卫生。即疾病之成因、类别和保健、卫生的知识。疾病成因,比如:“为病最大”、“病有十因”[2](P67-68)、“吐有五种”“肥有五缘”、“疮有八种”“心或发狂”(原因、类型)[2](P374、422、424、429)。保健方面,比如“以灰洗面”、“并涂足油”、“体生疮癣”、“刮舌五缘”、“毛鬓自黑”等[2](P397,400,421,427);特别是睡眠的原因、习惯、功用的知识,比如:“眠臥依律”、“不睡有五”、“坐有多益”[2](P107-108)、“蚊帱许畜”(睡眠护生法)、“床有七法”(睡姿种类)[2](P465);以及梦的成因、分类、特性的知识:“梦有四因”、“梦通三性”、“梦有多种”等[2](P132-133)。在卫生方面,有关于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方法、要求。比如“吐不可食”、“唾亦有仪”、“息有四种”(风、气、息、喘)、“嚏气不恣”、“下气(放屁)有则”、“土净洗法”(便后洗手法)[2](P429-430)。佛教对洗浴特别注重,浴室管理、使用确立具体规制[2](P112-113),强调洗浴的益处。比如“入浴之法”、“当有五利”、“浴除疮疾”、“浴得七福”等。
第三,饮食知识。各种食物及种类和饮食习惯(规定)及益害的知识。比如:“段食初受”、“其类亦多”(饼之分类)、“所食有异”、“食随根益”(对身体的益处)、“食多五失”、“粥有十利”、“东西不同”(中印餐具不同)等。又比如对肉、果浆、酥、乳、盐、甘露的描述以及“味”之分类:“四肉不食”、“浆有八种”、“树生酥油”、“鱼鲍乳毒”、“六祖甘露”(汇集中土之说)、“味有六种”、“辛味不净”等。关于饮酒的规诫、益害的知识,比如:“三十五失”、“酒名恶毒”、“为病权开”、“酒能益身”等[2](P387-392,462)。
(六)纺织
各种服饰的原料、制作、类别、功用的知识。这些词条主要分布于“衣服”、“袈裟”、“巾”、“枕”、“氊褥”、“棉”、“布”门目下[2](P455-456,458-459,463-464,466-467,470)。比如“衣有六种”(按原料分类)、“坏色五利”、“浣衣五利”;“袈裟十利”、“道衣式样”、“公侯服冕”、“貂蝉胡服”;“巾用不同”、“枕有四种”、“加以丹枕”(皮毡布贮为枕);“毡为服饰”(处寒地的原因)、“茵蓐綩綖”(褥之类别);“绵性柔软”、“杂野蚕绵”等,以及鞋履释名的知识。
(七)工艺制造
印章(玉玺)、旗幡、剑、箭、车乘使用或制作的知识[2](P471)。这些词条比如:“印为易识”、“玉玺谱”、“旗幡徽号”、“指南车”、“箭有多种”、“铸剑刚柔”等。还有关于乐器规制和种类[2](P409):“乐有两种”、“鼓有三种”、三种钟的规制大小。还有纸、笔、墨的材料与制作[2](P128-129):“叶纸素皮”、“笔代削木”、“和之香汁”等。还有一些是关于器具制作,比如“工巧”、“塑画”[2](P134-135)门目下的词条:“耶输之妙”(神异雕刻师)、“陶器多慧”(陶器制作)、“云梯飞鸢”、“画当依法”(画佛像要求);又比如:“钵有三种”、“拂有五种”、“扇施风行”、“床有八种”[2](P461,464,465);“香泥塑像”、“泥地若镜”(麻滓、砖泥、石灰石泥和成)[2](P373)。
[1]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义楚.释氏六帖[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