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康社会视阈下的河南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2014-03-31冯振旗

关键词:小康社会河南省农民

冯振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部,河南郑州450046)

一、引言

全方位建设农村小康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也包括农村体育的建设与发展。显然,建设并发展好农村体育,既给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又给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河南省作为中国农业人口大省,有着浓厚的传统体育文化。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河南农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休闲时间日益增多,健康价值观念逐步理性化。这些均为提高农民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发展农村体育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并实施的“构建和谐社会”、“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给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推动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但由于河南省地域辽阔,经济基础差,加上农民对体育健身认识的偏差等原因,农村体育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与困难。如何在发扬光大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结合河南省农村特点,探索适合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实践和规律,加快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步伐,构建河南小康社会农村特色体育的发展模式,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基于此,通过对河南省新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探析,找出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农村体育发展策略,为农村体育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二、河南省农村体育综述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河南健儿摘金夺银,2011年李娜的法网夺冠,2012年全国农民运动会在南阳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河南体育事业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与发展,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都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虽然群众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的春风呵护和经济发展热潮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果,但是,农村体育的发展仍然比较薄弱。总体来说,河南省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还不能满足建成小康社会下的广大农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

农村体育的视角应立足于农民和农村生活。体育参与是农民余暇生活方式的选择,从文化角度看农民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当前国内体育研究的薄弱点。在农村发展体育事业,一定要先营造好体育氛围,使体育行为模式在乡村整体和农民群体的社会心理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当前农村社会的“空巢型”现象使我们质疑农村体育的需求性问题。而对于“出走”的青壮年农民,他们的体育参与究竟是农村体育还是城市体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农村体育发展的契机,若引导得力,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使体育融入到农村休闲生活中去,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一)丰富的传统体育健身运动项目

河南省既有名扬国内外的少林功夫,又有享誉世界的太极拳。除了武术这项传统体育项目之外,从参与项目的选择上看,主要集中在秧歌、健身跑、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掰手腕等。另外,如清明踏青、端午竞渡、荡秋千、抖空竹、放风筝、拔河、登高等体育活动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些表明河南农民所参与的体育活动多以对技术、场地和器材要求不严格的项目为主,而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传统特点和乡土特点。以“体育三下乡”,即“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场地、体育科普知识”为内容的活动,一年一度的春节农民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周活动,推动了我省农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对发展农村体育活动、增强农民体育锻炼意识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1]。

(二)河南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

为了激发全社会对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河南省体育局伴随着实施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2005年)和发行体育经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在“雪炭工程”、体育设施下乡、路径工程等方面投入了6 000多万元的体育经费,改善了全省农村体育设施的现状,推动了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体育设施投资力度,在规模和质量上均有较大提高。

(三)河南省农村体育组织和群众体育经费

2005年以来,很多县、乡(镇)建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和文体指导站(中心)。同时,地方体协、单项体协、行业体协和其它群众体育组织也蓬勃发展[2]。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经费也不断增加。2005年,全省县级体育行政部门政府财政拨款、单位拨款总额2 258.17万元,其中政府财政拨款1 708.1万元,群体部门经费219.95万元;社会资金550.07万元,其中群体部门获得的体育彩票公益金432.5万元,群体部门吸纳的其它社会资金l17.57万元;全省乡镇群众体育经费为292.14万元,街道群众体育经费为80万元,村级群众体育经费为183.5万元。

四、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场地和基础设施不完善

通过对河南省很多农村区域的实地考察,许多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好,但生活安逸、体育意识差,忽视了体育活动及身体健康,导致体育运动投入较少。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与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失衡状态,现有的体育活动器材、场地等设施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无法满足农民的健身需要。体育发展的基础是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体育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我国拥有符合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 080个,但乡(镇)村只有66 446个,仅占总数的8.18%。可见,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非常不完善,发展潜力较大[3]。

(二)农村经济与体育发展失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从吃饱穿暖到建成吃好穿好的小康目标;从农村道路的不畅通和交通困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不仅说明了我省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表明我省已经进入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在农村尤其是在我省山区欠发达地区,其体育的发展还是较为落后的。

(三)参与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流失

从历史的角度看,曾经是农村体育兴盛的地区,青年农民是其参与的主体。然而,在市场经济下,农村许多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农民离开故土涌入城市打工、做生意,以提高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这样不仅使得农村“空巢”家庭增多,而且使农村的主体生产力量流失。而一些“老、弱、病、残、少”等特殊群体长期留在家里,他们一方面要下地劳动,另一方面要操持家务,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进而使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锐减。更重要的是,农村体育的发展呼唤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的新型农民来参与并领导”。而如今,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都流失了,这无疑给农村体育的发展造成了新的阻碍。

五、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策略

(一)加大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

在加大农业生产资料投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应对农村大众体育建设积极投入,将体育彩票公益基金的使用向农村和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建设经济实用、小型便民的公益性体育设施,解决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差、场地少这个制约农村体育活动的瓶颈问题。如每个村庄兴建一些篮球、乒乓球、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场地,这样以人为本的投入会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体育作为公益性事业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农村体育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但是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广集思路,扩大经费来源,依靠社会力量多种渠道筹集经费。

(二)改革农村体育活动体系

改革农村体育活动体系,重要的是构建基于民间社团体育的组织体系。国外学者研究了乡村精英的个人品质特征并指出了他们在乡村活动中的动员与感召作用。因此,以农村体育精英为基石,建立合理的农村体育组织体系,组建乡镇体育协会,对农民体育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建立农村体育辅导站,把现代体育项目与农民体育传统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竞技活动与农业技能相结合,抓住农闲季节开展具有劳动技能色彩的体育比赛,鼓励和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依托当地乡镇企业实现农村体育体育场馆设施、体育经费等资源的共享,定期组织基层体育竞赛活动,推动农民体育活动的系统发展。

(三)家庭体育建设

“家庭体育”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社会基础和有机构成,发展“家庭体育”是具有小康社会特色的农村体育发展模式。要把建设“家庭体育”作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农村体育发展规划中,有计划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庭体育娱乐活动和家庭体育竞赛活动,加快家庭体育的发展。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月”、我省的“全民健身活动周”都是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好形式。鉴于此,可设“家庭体育日”,开展河南新农村地区家庭体育的交流与竞赛活动,发展农村家庭体育。通过普及“家庭体育”的小环境,最终构建出小康社会的体育大环境[4]。

六、结语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体育大省,是少林拳与太极拳之乡。体育运动在我省的广大农村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农民是全民健身的主力军。近年来,河南省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农民健身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广大农民受经济条件和健身意识的限制,很难自觉地在短期内建立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场地设施仍显不足等。因此,各级体育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尽快出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相关政策,将农村体育事业纳入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经济总体规划中去;加大投资力度,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到农村文化建设体系中去;努力推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做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创建农村体育工作队伍,强化基层体育工作者的培训;鼓励体育工作者加强对农村体育理论和可行性体育实践工作研究。

[1]张跃.豫南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7).

[2]孔祥.河南省豫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6).

[3]胡启良,于勇,王云玲.中部崛起背景下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1).

[4]尹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策略设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5).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河南省农民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饸饹面“贷”富农民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