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语言变异研究

2014-03-31惠彩霞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异义模因流行语

惠彩霞

(新乡医学院 外语系,河南 新乡 453000)

校园流行语是在一段时间里流行于校园的一种话语形式,包括高频词汇、短语、句子及特定句型。作为一种标准化的语言现象,近年来,流行语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用来表达自我的独特方式。校园流行语是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也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对校园流行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状况、价值观念及个性心理,从而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惑。另一方面,以模因论的视角研究校园流行语可以揭示文化进化、语言演变的过程,了解语言发展方向和社会前进的趋势。

一 语言模因及表现形式

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传播和语言复制的规律。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从模因论的视角观察,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两种方式。

基因型模因是指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内容却始终同一。基因型模因复制和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1)相同的方式直接传播。当遇到与原语相似的语境,模因就往往以直接的方式来自我复制和传播。例如,当学生劝说别人无果时,直接引用“对牛弹琴”来表达自己的不快心情。(2)相同的信息以异型传播。这类信息在复制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信息变异,与原始形式及其表面意义大相径庭,但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原始信息,复制出来的仍是复制前的内容。例如,当前的流行语以同音、谐音者居多。“稀饭”字取“喜欢”的谐音,两字本毫无干系,却因发音的相近而互通,顿时让“稀饭”的使用率剧增。“稀饭”本是人们日常食粥的一种通俗称谓,并无他意,而人们却以其丰富的想象与创新赋予了它新的涵义,语言更显活泼。

表现型模因是指模因采用同一的表现形式,但分别按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例如流行歌曲保留原有曲调,填上不同内容的歌词反复传唱。模因表现型复制和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1)同音异义横向嫁接。语言模因在保留原来结构的情况下,以同音异义的方式横向嫁接。例如,在汉语中“可爱”指人天真无邪,令人喜欢的意思。但在校园流行语中却是可怜没人爱的意思;(2)同形联想嫁接。语言形式没有变化,但嫁接于不同场合导致产生不同的意义联想;例如,“特困生”在汉语中指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但在校园流行语中指上课老打瞌睡爱睡觉的学生;(3)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但内容变了,为另外的词语所取代。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模因不限于单个词语,有时是语句,甚至是整段篇章。例如,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学生们模仿其结构创造出来了“酒醉不知归路,误入校园深处。呕吐,呕吐,惊起鸳鸯无数。”用来描写真实的大学生活。

二 语言变异

从模因的视角来看,语言就是模因。作为载体,模因在语言的帮助下复制和传播。语言是动态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校园流行语被模仿后,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变异。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视角,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词义变异和语法变异四个方面详细分析校园流行语变异。

1.语音变异。

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对待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当他们在表达自己的心里情绪时又喜欢用更加简洁的词汇。大学校园流行语在语音方面的变异手段主要有:声音复制、同音异义。

(1)声音复制。

大学生通过有意创造一些有着同一音节的词汇,达到便捷交际的目的。例如,汉字“东东”指的是“东西”,“饭饭”指的是“吃饭”,“变变”指的是“变态”,“漂漂”指的是“漂亮”,“猪猪”指的是“笨蛋”。 这些语言变体的使用能给对方留下天真、幽默的印象。

(2)同音异义法。

同音异义是指不改变原来语言的结构,只是根据需要将其总的词汇换成有相同发音而意义不同的词汇。这种变异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使得表达生动了不少。校园流行语的变异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手段实现:①汉字的同音异义。例如:大学生在上网聊天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用“酱紫”代表“这样子”。其实,这种用法是模仿福建方言“这样子”的发音。“表”指的是“不要”,是模仿上海方言对“不要”的发音。“偶很稀饭你啊”是“我很喜欢你呀”的意思,是模仿山西的方言。2011年流行词“神马”也是汉语“什么”的同音异义词汇的变体。这种变异在大学生中很流行,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经常用到这些变异词汇;②数字的同音异义。如:“5201314”是“我爱你一生一世”的意思,“748”是“去死吧”,“555”是“呜呜呜”,“886”是“拜拜了”;③汉字和数字混用。例如;“谢谢”被写成“3Q”,“F2F”意思是“面对面”,“很Q”意思是“很可爱”,“IC”是“我明白”的意思。

2.词汇变异。

词汇变异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常规词汇的某个词或词素更换或改变,造出新词汇的语言现象。大学校园流行语在词汇方面的变异手段主要有下面几个。

(1)外来语借用。

随着世界的发展,中国加快了追赶世界潮流的步伐。作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大学生将探索前沿信息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外语词汇被引进中国。在很多时候,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外来词汇很难用一个相对应的汉语词汇来翻译它。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借用这些外语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既是一种东西兼容的表达方式,也是学生追求时髦,突显个性的一种途径。比如:“欧巴桑”指的是“年长的女人”,“卡哇伊”是“很可爱”的意思,“榻榻米”指的是“一种草垫”。“伊妹儿”指的是“E-mail”, “vitamin(维他命)”,“dink(丁克家庭)”,“hacker(黑客)”,“酷(cool)”,“fance(粉丝),“突っ込み”(吐槽)等等。这种流行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容易被大学生记住。

(2)首字母缩写和词语简化。

首字母缩略词是指通过组合每个词的首位字母构成的新词。在大学生的交际中,首字母缩略词主要使用在发短信和上网聊天的时候,这样他们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发出更多的短信,从而提高交际的有效性。例如:“Support”缩写成“SP”,“do it yourself”缩写成“DIY”,“in my opinion”缩写成“IMO”, “悲惨的催人泪下“缩写成”悲催“等。显然,这些缩略词使得大学生在交际时语言更加简单有趣。反映了大学生追新求异,突显个性的语言表达需要。同时也是校园语言趋于经济简约、委婉含蓄、语言隐讳的具体表现。

(3)创造新词汇。

在校园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创造了许多新词来表达描绘自己的生活和学生。例如,“屌丝”指的是“出身卑微、相貌平凡的男性”;“拍砖”是“表达对某人某事有不同看法”的意思;“见光死”意思是“一些通过网上认识的人,本来印象不错,但见面后觉得印象下降,不如所预料”;“雷人”指“让人很吃惊”;“百一下”指“通过因特网搜索信息”;“网虫”指的是“沉溺于网络的学生”;“女汉子”指的是“纯爷们性格的女性”等等。

(4)汉英词汇合并。

在交际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会把汉语和英语合并来用。这些合并也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形式,使得语言更加灵活机动,形式多样,语义丰富,深受学生的喜爱。比如:“I服了You”(我佩服你了);“who 怕who”(谁怕谁);“有空Q我”(有空用QQ联系我);“很Q”(很可爱);“小case”(小事一桩);“hold 住”(掌控、把握、维持);“你out 了”(你跟不上潮流了)等。

3.语义变异。

由于大学生追求独特性和幽默性,他们往往不喜欢被常规语言形式束缚,所以他们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能巧妙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大学校园流行语在语义方面的变异手段主要有下面几个。

(1)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是指在新的语境下,词汇的形式没有变化,但赋予了新的含义。虽然这些表达获得了新的含义,但他们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没有变化,并且与原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存。例如:“奇葩”指珍奇而美丽的花朵,然而在校园流行语中它指的是“十分离奇古怪,世上少有的人或事物”;卖萌的“卖”不是出卖,而是显摆、展露的意思。“卖萌”的意思是“装可爱、扮嫩、撒娇”,具有调侃的色彩;“和谐”指的是“和睦协调”,在校园语中却指的是“某些非法文字或图片被删除或被其他符号给掩盖了”;“土豪”指的是“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新词在词义上的变化显得既荒谬又可笑。但是,大学生们认为这些新词彰显了他们独特的个性。

(2)误释。

误释是校园流行语的另一种词义变异形式。大学生们经常误释一些常规词汇或常规表达。例如:“天使”解释为“天上掉下来的一坨屎”;“贤惠”被大学生解释为“闲闲的什么都不会”;“蛋白质”被解释为“笨蛋,白痴加神经质”;“偶像”解释为“呕吐的对象”。

4.语法变异。

语法变异现象在校园流行语里非常普遍,在上网聊天或现实生活的交际过程中,语法变异是大学生有效表达自己的最主要的方式。尽管这种通过语法变异而产生的新的表达不能用传统规则来分析,但它确实是一种简洁有效的表达方式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大学校园流行语在语法层面的变异手段主要有违背语法规则和仿句两种方式。

(1)违背语法规则。

结构主义认为句法是语法的中心,意思是说句子主要由句法组件构成。一个可理解的句子必须遵循句法和语法规范。然而,大学生为了交际的快速和便捷,大量的英语和汉语校园流行语违背了标准的语法规则。例如,一些句子中出现省略动词、主谓不一致或替代现象。例如,“有事电我”,标准的句子应该是“有事的话给我打电话”;“百度一下”,完整的句子是“用百度这个搜索引擎搜索一下,你就会知道”。

(2)仿句。

大学生对一些流行语、诗歌或电影电视的对白进行模仿、改编。例如,“农夫,山泉,有点田。”模仿的是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教室昨夜又用功,考试不堪回首课堂中。”模仿的是南唐著名词人李煜的词,原句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些诙谐的改编诗文不但减轻了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也是大学生在校园的真实生活的体现。大学生也从互联网中模仿一些句子。例如,2009年,基于网络流行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的句子层出不穷,“哥偷的不是菜,是寂寞!”“哥呼吸的不是空气,是寂寞。”“哥上的不是课,是寂寞!”“XX的不是XX,是寂寞!”还有2012年的“元芳体”和2013年的“甄嬛体”这些句子模因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被不断地复制和传播。

综上所述,由于大学生有追求并创造新事物的心理需求,这些变异很容易被模仿,这就进入了模因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模仿,一旦新的表达出现给其他人留下印象,它就会逐渐被接受,被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交际中使用和记忆。这样,校园流行语模因就得到了迅速的传播,这就进入了后面的两个阶段——表达、传播,模因的一个生命周期也就到此完成。经过不间断的复制和传播,校园流行语新的变体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语言模因而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传播。

三 结语

处于中国社会大变革中的大学生,更喜欢凸显自己独特的个性。流行语不但反映了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也体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信仰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大学生,借助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独特的心理和语言,体现其整体的文化风尚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折射出了大学生对语言规范的破坏等负面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对大学流行语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利用,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1]何自然, 谢朝群, 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胡青青.校园流行语的语言变异现象[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54-156.

[3]孙慧明,李成华. 校园流行语[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7(5):115-118.

[4]杨小华.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探析[J].社科纵横, 2009(8):157-158.

[5]张巧.模因论视角下的校园流行语变异[D].成都理工大学,2013:30-38.

[6] Blackmore, S. J. The Meme Machin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7]Richard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猜你喜欢

异义模因流行语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古今异义词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