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2014-03-31秦培涛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群体性辅导员心理健康

秦培涛,赵 闪 ,吴 猛

(1.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大学 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3.安徽大学 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当今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也逐年上升。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校也因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与配套改革的滞后等问题,导致大学生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和社会声誉,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大学生群体事件原因与应对研究,有助于科学地治理高校群体性事件,有助于高效地维护校园的和谐和稳定。

一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不稳定环境的综合影响,也有高校管理体制不科学、不健全的问题,还有大学生群体的价值文化和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社会及学校的热点、焦点问题导致集体情绪和行为失控引起的,但其根本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大学生利益表达渠道的不顺畅。

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高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远远跟不上扩招带来的需求,这势必导致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人均占有教育资源的相对较少或者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如“住宿环境差”“天气太热未装空调”“食堂饭菜难吃还很贵”“后勤服务不到位”“占座、抢座现象严重”等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交纳一定的学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与学生缴纳费用同等价值的服务。学生会因感觉自身利益的受损而强烈不满,将矛头直指学校的管理,他们会采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如果学校有合理的、科学的沟通与对话机制,学生的利益诉求会很及时地反映到管理者那里,管理者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如果学校的沟通对话机制不顺畅,学生合理的利益诉求无处表达或者表达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利益受损的学生因不满而集体情绪上升,此时可能会产生代表受损学生利益的“学生领袖”,他们会“奔走相告”“振臂高呼”,学生的集体情绪会大规模的爆发而产生群体性事件。

2.部分大学生行为认知的失范。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有理想、有知识、有学问,正处在人生的思想活跃期,但还未到成熟期,容易冲动而不计后果,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西方思想和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这个群体既有对既有社会秩序的认同与遵从,也有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挑战与反叛,并且有创造新的规范的冲动;既有对现实的悦纳与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惘”。[1]大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文化价值观及社会环境是导致部分大学生行为认知偏差的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是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原因,主要表现为:在转型期的社会多元价值观及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象日趋明显,部分学生倾向于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部分学生中被慢慢淡忘或遗失,这会导致部分学生思想混乱、政治观念模糊,对社会重大问题和事件的判断能力不强,看法简单偏激,极易盲从或跟风,也很容易产生过激行为;网络是大学生信息获取和情绪表达的重要场所,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网络具有相对隐蔽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畅谈”“毫不忌讳”,在网络的热议和追捧下,大学生个体行为会受网络群体行为的感染,会产生模仿、顺从等从众行为,导致大学生认知行为的偏差与失范,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加之网络推手的“煽动”,大学生因居住较为集中会迅速地集聚,极易导致群体性事件。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到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三观”的重要途径和渠道,能够稳定和疏导学生的集体情绪,培养学生理性表达的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到位,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偏差,在面临重大事件会用错误的或者不完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极易导致群体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与管理的问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很多高校在实际的管理中比较重视科研和专业建设,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放在了次要地位,造成很多学生为了考试和学分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知识的理论性太强通俗性不够,没有对文理科班进行分类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性教育而不注重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没有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社会问题及大学生自身的问题结合起来。以上种种问题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很强的吸引力,没有真正起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形成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是导致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其次,大学生辅导员的建设问题。大学生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老师,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动向,因此,学生辅导员队伍是防治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中坚力量。当今,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远远跟不上高校的发展速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如很多辅导员对职业发展前景担忧而选择改行或者跳槽,导致职业的归属感不强;有的高校不太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问题,认为辅导员只是管管学生而已;辅导员的工作太过繁琐,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要找辅导员,这就极大地侵占了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最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滞后。现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思想交流和情绪表达的重要场所,成为汇集各种消息和传言的舆论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滞后及不完善,导致网络成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起、蔓延、扩大甚至激化的重要载体和场所。

二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

1.拓宽大学生利益表达的渠道。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利益受损,通过正常的渠道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无法实现或者得不到合理补偿,进而被迫采取非正当的途径或者比较激进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权利而引起的。为此,高校应在现有的条件下争取各种资源,努力创造学生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关注学生的切实利益,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规章管理制度,建构学生与管理者、服务者的平等对话交流机制,改变教师和管理者以往的严肃刻板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塑造责任心强、亲和力强、服务意识强的教职工形象,同时也要提高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形成和谐的校园风气。高校应该定期召开大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倾听学生的利益表达,针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改进和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出合理的解释,争取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校园网站、QQ、邮箱、微博、微信等平台展开与大学生的公平对话与交流,并适时把大学生的问题和校方的解决方案、实施过程和效果公布。也可以在校团委和学生处监管之下,允许和鼓励大学生成立自己的维权部门和组织,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维权部门和组织的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努力为同学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维权组织成为大学生可信赖的帮手和伙伴;也可以建立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学校定期组织学生投票选举学生校长助理,成立学生校长助理的办公场所,规定学生校长助理的职权和义务,学生校长助理定期听取和调研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参与学校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会议,让学生助理切实能够参与到高校的管理和改革中。以此,切实为大学生利益表达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2.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除了学生个人利益得不到合理补偿的原因,还有对社会热点和重大问题的不认同或非理性的认知引起的集体情绪的突然爆发的原因。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如非理性的思维,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盲从的社会行为,淡薄的法制观念等等,大学生自身面临的种种问题都需要全面加强思想教育来解决。

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改革和创新,增强其自身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让主流的意识形态进学生“头脑”,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努力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要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育手段,由传统的“填鸭式”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的双向互动与交流,由以前的纯理论的说教转变为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的信服性的教育,由以往的单一的PPT课件和板书授课转变为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设情景授课,由封闭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的实践教学。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危害性教育,选取典型案例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讨论,让大学生深知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自觉地维护高校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力度。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视域,不可缺少和忽视。大学生很多新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来源于网络,网络的文化思想、价值观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行。网络具有发言的相对隐蔽性、信息的快速传播性、表达意愿的便捷性等特点,这些都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便捷和场所。因此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防控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学校的各大网站和校园BBS上积极解读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态,加强先进舆论的引导,积极宣传报道大学生的先进事迹,集聚校园的正能量;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设立群体性事件危害教育模块,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的分析、专家的解读、大学生的讨论等内容,积极鼓励大学生在校园网上进行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交流,并对大学生网络上的思想动态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舆情分析;加强对校园各大论坛和网站的监管力度,学校网站和 BBS 论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网络平台,是大学生发表言论和发布消息高度集中的地方,现在也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联络的重要平台。[2]高校要成立专门的网络监管部门,规范校内网使用的准则,建立大学生上网的实名注册登记档案,并签订学生网络文明使用的责任书,校园网络技术部门要过滤社会不良的信息进入校园网,防止境内外反动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同时要建立一支政治素养高和业务水平好的监管队伍,在大量杂乱的信息面前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建立及时规范的舆情收集机制,对于有可能引发学生思想波动的信息要按时归纳上报,必要时对论坛上的偏激言论进行适时的引导。[2]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有极大的相关性,大学生的集体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极易爆发群体性事件。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首先,要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系统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心理调控的方法,自觉调节和控制自身的心理情绪。其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全程监控和处置系统,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领导小组,校级领导亲自主管和负责,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处集中牵头,各级部门紧密配合,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和寝室立体的全程监控和处置体系。学生干部、党员、积极分子、寝室长等要密切关注周围同学的心理动向,如果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地向辅导员和院系分管领导汇报,辅导员和院系分管领导要迅速地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如出现严重问题要立即上报心理咨询中心和学校领导,学校要立即启动大学生心理防治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有关专家会诊及开展相关的管控工作。最后,要积极地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统一编写适用性较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设为必修课,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个媒体进行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高校要加大心理咨询中心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心理咨询中心除了设立面对面的个案心理咨询,也可以设立网上在线心理咨询中心,要科学地规范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程序和具体过程,保证心理咨询的科学性、实效性、保密性,让心理咨询中心成为大学生信得过的 “心灵导师”“心理闺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减压和宣泄中心,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或情绪。也可以积极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作用,校团委和心理咨询中心联合牵头组织成立大学生心理互助站、心理协会,院系和班级也可以设立心理指导教师、心理委员等,也可以成立大学生心理互助组,同时,学校、院系和班级要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访谈、团体辅导、集体情绪宣泄等活动。只有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才立琴.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与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2(6).

[2]徐西平.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策略分析[D].无锡:江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群体性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