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伴腹股沟斜疝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2014-03-31汲秀珍杨燕华

护理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腹股沟皮瓣

汲秀珍,杨燕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南二病区,北京100144)

膀胱外翻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10 000~1/50 00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治疗以手术为主,以修复膀胱外翻及腹壁缺损、能控制性排尿及保护肾功能为目的[2]。本科室近期收治1例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伴腹股沟斜疝患者,病例特殊,在手术前后护理上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7岁,以尿道外口位置异常17年入院。患者出生即被发现尿道外口位置异常,有不自主排尿症状,3岁时外院诊断为“尿道上裂、膀胱外翻”,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专科检查:阴茎发育差,静态长度约3.5 cm,牵拉后长度约 4.5 cm,周径约5 cm,阴茎向背侧弯曲,与腹壁呈25°。龟头扁平,阴茎腹侧包皮堆积,背侧为黏膜,尿道外口位于阴茎根部背侧与腹壁交界处。下腹正中有一暗红色疤痕,约9 cm×3 cm,不突出于皮肤表面,质地较硬,无破溃。阴囊发育可,双侧睾丸均已下降,质地可。患者可部分控制排尿。左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大小约 4 cm×2 cm,质软,按压腹股沟管深环,包块不脱出。入院诊断为膀胱外翻术后、尿道上裂、左侧腹股沟斜疝。

1.2 手术方法 患者在全麻下行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膀胱外翻和腹壁缺损及尿道上裂修复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1.3 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周出院。术后1年随访,膀胱外翻和尿道上裂得到较好的矫正,腹股沟斜疝无复发,患者满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外翻膀胱黏膜的护理 患者会阴部、腹部的部分皮肤,由于长年受到尿液的浸泡,皮肤已经角化,发黑,用肥皂液及清水清洗皮肤,擦干皮肤后,尿素软膏涂抹,减轻皮肤角化。膀胱外翻易于造成膀胱黏膜损伤、尿液外渗、泌尿系感染和周围皮肤湿疹等情况,加强其护理,减少上述情况发生。给予患者支被架保护患处,防止患处受压和摩擦出血,并有效增加了周围皮肤的透气性。因患者可部分控制排尿,嘱患者避免咳嗽和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尽量避免尿液外渗,有助于保持周围皮肤干燥,起到了预防感染及湿疹发生的作用,并减轻了因尿液刺激所引起的皮肤瘙痒。

2.1.2 术区准备 患者膀胱外翻,有不自主排尿症状,下腹部及会阴部较正常皮肤易藏污纳垢。嘱患者彻底清洗下腹部及会阴部污垢,术前3 d每天温水坐浴,每天3次用生理盐水20 mL及硫酸庆大霉素1万U冲洗外翻的膀胱黏膜。术前1 d协助患者洗澡,修剪指甲,会阴区常规备皮,注意备皮时动作轻柔,勿伤及皮肤和黏膜。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本例患者由于手术部位较多,且皮瓣术后要求局部制动,术后对于卧位要求较高。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要求尽量降低腹部张力,患者取半卧位,腹带加压包扎,减少平卧时间,患者生殖器下放体位垫,有效防止生殖器下垂引起局部皮瓣供血不足。给予患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翻身时选择健侧翻身,翻身角度不超过45°。避免会阴部受压是最基本的卧位要求,患者侧卧位时使用坡型体位垫,密切贴合人体生理曲线,以有效减少患者因卧位改变引起的不适。患者平卧时腰下垫体位垫,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供瓣区位于大腿,术后给予术肢抬高,促进血液循环。

2.2.2 术区皮瓣护理 本例患者手术较复杂,为确保手术效果,及时发现并发症,术后加强对皮瓣的血运观察和护理[3]。因患者手术时天气较冷,为防止低温影响皮瓣血液循环,在病房内常规放置电暖气片,保持室温在25℃左右。手术当日出现1只皮瓣皮温降低,皮缘红紫,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烤灯照射皮瓣,保持皮瓣局部温度,2 h后皮瓣局部温度恢复正常,术后24 h内每半小时观察1次皮瓣指压反应引出情况,24 h后每2 h观察1次皮瓣变化至术后3 d。皮瓣成活良好。术后第10天,皮瓣切口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患者最高体温38.2℃,予以换药,清除分泌物,洗必泰冲洗创面,每2 d换药1次,皮瓣未发生严重的感染情况。

2.2.3 尿管护理 患者术后当天在病房出现膀胱严重充盈感,立即查看尿管通畅,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改变体内尿管位置,并嘱其适量多饮水,避免膀胱内尿量过少,尿管贴于膀胱壁上,产生膀胱刺激症状。经处理后症状好转。

2.2.4 排尿训练 拔除导尿管前3 d,嘱患者每天夹闭导尿管3~4次,多饮水,进行排尿功能训练。本例患者初次排尿时出现排尿困难,及时查找原因,发现患者尿道外口有血痂覆盖,用双氧水棉球浸泡予以清除,并鼓励患者,让其听放水的声音来诱导排尿[4],患者自行排尿成功。指导患者进行排尿功能训练,主要是腹肌的训练。教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第1阶段:嘱患者吸气时腹肌收缩并保持2~4 s,呼气时腹肌则缓慢放松,2次/d,每次8~10个,训练3 d。第2阶段:嘱患者吸气时腹肌收缩并保持4~6 s,呼气时腹肌缓慢放松,2次/d,每次15~20个,训练7 d。如出现不适感觉可稍减少训练次数。嘱患者晨起后多饮水,感觉膀胱有轻微坠胀感时,即应排尿。术后2周内不宜憋尿,排尿间隔不宜过长,2.0~2.5 h应排尿1次。自患者开始排尿训练,记录患者的排尿次数、排尿时间及尿量并根据及时调整训练。每日督促患者训练,患者控尿、排尿功能良好后方停止排尿功能训练。本例患者能配合进行排尿功能训练,术后7 d控尿、排尿功能良好并停止训练。

[1]Satsuma S,Kobayashi D,Yoshiya S,et al.Comparison of Posterior and Anterior Pelvic Osteotomy for Bladder Exstrophy Complex[J].J Pediatr Orthop,2006,15(2):141-146.

[2]栾兰红.一例膀胱外翻患儿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26(9):47-48.

[3]朱丽萍,许亚军,傅育红,等.足背三叶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3):65-66.

[4]王 佳.1例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男性患儿行骨盆截骨膀胱内翻术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6A):49-50.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腹股沟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3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治排尿功能障碍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