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蓝色海洋意识的“海洋文化”教育课堂研究

2014-03-31李明秋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意识

李明秋

(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海洋文化是指人类缘于海洋、因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一种文化,也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实施海洋人才资源培养战略是海洋文化的精神内涵所在。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

目前,关于如何开展海洋文化教育,培养海洋人才的研究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些研究分析了目前国家对海洋高等教育的需求、海洋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海洋高等教育发展、海洋人才培养的建议[1]。认为海洋文化所承载的有效课堂本质特点是容纳开放、质疑探究、自主合作,海洋文化所承载的有效课堂基本特征应围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科(课程)性质三个维度[2]来把握。认为提倡和发展海洋文化教育的关键在于海洋类高校学生的文化教育[3]。培育海洋类高校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有助于形成办学特色,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养[4]。同时,应强化公民海洋意识培养,加大投入,推进海洋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和政策引导,实施海洋人才战略工程[5],在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及海洋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6]。

海洋文化“教育课堂”建设是实现海洋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海洋意识培养作为教育的切入点,探讨如何营造海洋文化的教育氛围,构建蓝色海洋意识的“海洋文化”教育课堂,以期在培养更具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的海洋文化专业内涵的海洋科技人才,为涉海类高校海洋文化教育事业开辟一条更加开放、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之路过程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我国海洋文化教育现状

海洋教育是增进人的海洋文化知识,增强人的海洋意识,影响人的海洋道德,改良人的海洋行为的活动[7]。2011年,国家海洋局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海洋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科技水平成为构建海洋文化体系、发展海洋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但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发展海洋文化教育仍面临两大问题。

(一)海洋意识淡薄

“兴鱼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国与国之间的海洋文化软实力竞争取决于海洋战略人才培养取向,而人才培养取向依赖于大学生海洋课堂教育形成的海洋意识、海洋文化的知识理念。目前,我国海洋文化产业不断发展,逐步兴起重视海洋、热爱海洋、亲近海洋、探索开发海洋的热情,实施海洋文化教育是构建海洋类高校学生的蓝色海洋文化课堂教育的势在必行之路,也是海洋高校承担起培养德才兼备的海洋人才的重要任务。

2010年,国内媒体对海洋类高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海洋知识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相关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错误地认为我国的国土面积仅为约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不知道还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其中,45.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只有10.6%的人认为是“较强”的,89.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并接受“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这一观念,但他们对海洋基本常识的了解情况令人担忧[8]。

(二)海洋文化教育欠缺

美国一直努力控制全球的海洋,全面积极建立全球海洋监测网。日韩两国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实施了海洋战略,提出了海洋防卫新指针和新海洋发展计划[3]。我国海洋高校承载着浸润海洋文化、传承海洋文化、培养海洋人才的重任,但是海洋文化教育不够深入。海洋文化教育课程较少,大多开设的是海洋文化概论这样的公共课,一些海洋专业类学科只能为专业学生开设。由于相关海洋师资匮乏,加之权威教材有限,其结果是学生获取的海洋文化知识有限,不能够充分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同时,缺乏在文化层面上建立海洋特色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建立具有海洋学科为特色的基本文化素养,对宽广的海洋文化有较深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加深海洋课程体系建设,深入拓宽海洋文化类课程的普及面和教育面。

二、探索蓝色海洋意识的“海洋文化”教育课堂的必要性

培养蓝色海洋意识应建设“海洋文化教育”大平台,将“海洋文化”教育课堂理念以海洋特色教育课程体系为内容予以实施才能凸显海洋文化素养、体现海洋精神内涵。将海洋意识培养作为海洋教育的切入点,通过“海洋文化”教育课堂培养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是实现海洋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实现国家海洋战略的要求

21世纪的海洋战略是影响和推进全民族海洋意识观战略的基础。海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需要以高校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文化培养来体现,使学生在蓝色大学的海洋意识民族观中形成爱护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养护海洋的学习氛围,同时,又是海洋文化教育课堂开展的要求所在。

(二)推进海洋意识教育课堂作用的要求

打造富有海洋意识精神的海洋文化教育课堂,要遵循海洋意识决定海洋文化学习的内涵。灵动智慧的海洋文化课堂是培养蓝色高校学生的开放思维方式、创造多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质疑探究,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有效课堂教育模式。

(三)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

进行海洋文化教育课堂建设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海洋意识认知并加快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海洋经济,是促进其发展的基石之一。

三、构建蓝色海洋意识的“海洋文化”教育课堂对策建议

海洋高校大学生蓝色海洋意识教育应围绕海洋文化意识培养与海洋文化教育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为落脚点。在教育课堂的教学课程和内容体系中,尽快构建起关于海洋意识的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完整的教育体系[9]。教育课堂构建具体分为3个层次圈。第一层次圈为外圈:构建物质性海洋文化氛围,即坚持以“走进海洋”为主线,将海洋理念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中,将其融汇内化,形成较强的海洋文化意识的涉海敏锐性。引导学生在深层心理形成海洋性思维特征,在思维意识、思维趋向及主体的思维开放性上下工夫。第二层次圈为中间圈:优化海洋文化教学体系,拓展海洋相关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体系化建设。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一些涉海文化选修课程,使不同专业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也使学生对海洋文化产生较为深入的了解,形成特殊的爱好。第三层次圈为内圈:不断优化海洋文化教学内容。随着新的海洋文化教学成果不断涌现,要注意随时提升学生的海洋意识,由教师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由学生自主选修来建立海洋文化的教学课堂内容,将海洋文化的特色融入海洋类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之中。

(一)外圈:以“走进海洋”为主线,渗透海洋意识理念教育内容

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理念体系,应当综合培养,包括思想形成、意识引导、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文化引领等多个方面。海洋意识理念教育包括:

1.海洋国土主权意识 海洋国土主权意识是国家的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权利意识。我国在海洋空间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涉及海洋国土主权的海洋知识需要普及。

2.海洋战略意识 海洋战略意识是海洋综合利用和发展的空域意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权益、海洋事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把握才能顺利推进海洋强国战略。

3.海洋通道安全意识 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安全则国家安全。国家往来、国际贸易、国际交流等各项活动要靠海上通道来进行,顺畅的海上通道关乎政治、经济、军事等核心命脉。因此,重视海上通道安全意识建设至关重要。随着海洋权益争端的加剧,海上威胁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

4.海洋资源意识 海洋资源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几乎包含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国家民计民生,开发、保护海洋资源关系到民族发展的兴衰成败。

5.海洋生态意识 海洋生态意识是指在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特别是与海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合理开发、增强保护意识,科学地利用海洋资源,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从自我做起,是大学生首先应该做到的,反对一切破坏海洋环境、禁止滥用滥采行为是蓝色海洋教育课堂应该倡导和实施教育的根本目的。

把以上海洋意识理念教育内容经过论证推敲设置成相应的海洋课堂教学内容,建构海洋意识理念的海洋文化教育课堂。

(二)中间圈:优化海洋文化体系,拓展海洋相关课程教学体系化建设

海洋文化课堂体系建设是培养蓝色大学海洋文化意识的关键所在,应通过多种途径建设海洋文化课堂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形成蓝色海洋文化素养。为此,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优化海洋文化教学课程体系 调整全校海洋文化类课程内容,使之多样化和体系化。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不同专业涉海文化选修课程,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包括涉海英语等一些全校性综合课程,对海洋类专业学生开设深层次涉海专业课程,使学生形成特殊的海洋文化学习兴趣。

2.专业教学体系中渗透海洋文化内容 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体系渗透到海洋文化教育意识当中,使学生了解与海洋相关的基本知识。如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水产英语、海洋经济学等课程;机械专业学生学习涉海机械类专业知识,海洋机械设计原理等课程;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海洋贸易课程,这些都是在专业教学体系中不断渗透海洋知识的典型例子。

3.海洋课堂教学体系与海洋实践相结合 构建海洋文化课堂教学体系与海洋活动两者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使海洋意识的内容体系进入蓝色课堂的同时也融入多样的海洋意识教育内容。如:海洋知识竞赛、海洋主题学术讲座、海洋日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海洋意识发展能力。这样,海洋文化教学体系才能吸引学生,培养学生优良的海洋素养。

中间圈的海洋文化体系建设要以必修课、任选课、选修课、方向课等课程体系向大学生传输一整套完整的海洋意识教学内容,是建构蓝色海洋意识的海洋文化教育课堂内容的核心策略。

(三)内圈:不断优化海洋文化教学内容,进行海洋文化进课堂的校本活动建设

1.以海洋文化为重点开发校本课程进课堂在海洋文化特色方面,深挖内涵,创新载体,推出系列化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实践课堂活动,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感知海洋文化,欣赏海洋文化,创造海洋文化,享受海洋文化”的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为主。如:开设海洋文化选修课程、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海洋文化渗透来引导教学、开展海洋文化实践课堂等形式,引导学生融进海洋文化教学的多层面性、多思维性和多课堂性学习。

2.海洋文化价值认同教育 通过开展海洋文化意识培养与课堂教育的研究与构建,对海洋文化整体的时空边界、内涵元素、主体构成、基本性质、主要标志等基本问题作出集中梳理把握、提炼概括,形成海洋人才培养体系化研究模式,增强对海洋文化本体的完整、系统认知。激励海洋学子学习海洋文化的热情,强调在机制层面上激励对海洋文化的学习,逐步建立以海洋为特色的文化素质培养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结合海洋领域的科学知识开展探究实践,将之纳入到课堂学业评价的系统中。支持探索海洋的创新实践,强调在结构层面上支持学生的海洋科技开发、海洋模型制造与加工,特别是对拓展型和研究型海洋文化课程平台的利用,保障学生具有创新与实践的学习时空,推进特色化、优质化的校本海洋文化的课堂建设。

3.以海洋文化为落脚点开展校本活动 在学生中通过开展校本读书活动、海洋文化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海洋环境调查等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让师生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逐渐形成高雅、宽容、坚强执着的海洋文化精神品质。校本活动以海洋文化为落脚点,围绕海洋文化课程教学开展各项活动。

4.丰富海洋意识教学方式和手段 通过让学生实地参观海洋科研机构、海洋馆、海洋保护区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现场教学体系内容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丰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优良的海洋文化素养。此外,在海洋意识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渗透式和探究式研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灵动性思维、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建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自我的心智模式,引导学生在海洋意识领域下通过言谈、倾听进行师生间相互尊重、平等的课堂文化教学,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建立融洽的海洋文化课堂的显性教学认知模式。

5.进行海洋文化教学考核 衡量海洋文化课堂教育还要考核课堂教学的成果,将学生蓝色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素质掌握程度通过考核来验证,体现海洋文化教学特色,推动蓝色高校的海洋文化教学模式[4]。逐步建立具有海洋知识与专业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构建海洋文化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评价目标模式。将学生的海洋文化学习能力、实现海洋意识培养和实现海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能力考核的核心目标,更多关注学生的海洋文化认识的终身发展。

蓝色海洋大学的海洋文化课堂教育承载着提高大学生海洋文化素养、培养海洋人才的重要任务。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意识、传承海洋文化、崇尚海洋教育的基础是建设好海洋教育课堂。以课堂为基本出发点的海洋高校教育是将“海洋战略”的教师思想观内化为“具体行动”的海洋教育氛围。蓝色大学的海洋教育要在日常实践中积累丰富,作为海洋文化战略的载体要构建起科学的课堂教育体系,在提高海洋文化意识行为的同时提高学生海洋文化素养与教育质量。

[1] 郑卫东,李杲,程彦楠,等.国家人才战略视野下海洋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11):22.

[2] 李秀娟.海洋文化教育课堂建构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1(8):93.

[3] 金光磊.论海洋类高校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2(3):113.

[4] 叶云飞.试论海洋类高校学生海洋文化素养的培育[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4):99.

[5] 潘爱珍,苗振清.我国海洋教育发展与海洋人才培养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103.

[6] 林年冬.在创新中促进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的互动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54.

[7] 刘邦凡.论我国高校海洋教育发展及其研究[J].教学研究,2013(3):9.

[8] 中国海洋报.国民海洋意识调查[EB/OL].http://www.oceanol.com/topics/20120606/?com=com_special&tid=25&block=9&auto_id=19366,2012-06-08.

[9] 姜秀敏,刘光远.海洋强国战略下高校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体系的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3(2):100.

猜你喜欢

海洋文化海洋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爱的海洋
意识不会死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沿海高校学生海洋观培养与塑造浅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
近十五年山东半岛海洋文化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