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探究
2014-03-31吕霞
吕 霞
(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河北保定071001)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社会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信息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文章通过对信息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他将信息素养表述为:“经培训以后能够在工作中运用信息的人即认为具备了信息素养,他们在掌握了信息工具的使用及熟悉主要信息源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1]。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制定了信息素养的标准,这一标准主要是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等层面对信息素养的标准进行阐释,以此界定信息素养。200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美国图书情报委员会、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信息素养专家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走向信息素养社会”的布拉格宣言。宣言指出:信息素养包括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以及寻找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并能有效地创造、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也从单纯获取信息技术的角度逐渐扩展为涵盖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到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及法律等多层面多元化的综合信息素养。
二、农业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大学生角色转变的需要
进入高校成为一名大学生,4年的本科学习与以往的高中学习有着诸多不同,从紧张程度、课程组织与安排、知识内容的传授与接收方式、课余时间的支配与利用等诸方面较高中阶段都有了本质的变化。高中阶段学习方式简单明了,死学苦学的掌握高考大纲规定的内容就达到了很好的学习要求。而大学阶段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式已明显专业化、专门化和专深化。大学生应及时主动的实现角色转变,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到主动搜集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更好地完成对自身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这就要求大学生充分利用先进的检索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对自己学习有用信息的方法,能够使用各种检索工具,应用准确的搜索语言,快速地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及时获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资讯和研究成果,对所学专业知识全面、专业、系统的掌握。
(二)大学生课业学习的需要
4年的大学学习,是使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专业未来发展从初步了解到清晰明了的认识过程。如何科学高效地组织整理4年的课程内容与知识,从而为优质地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每一个毕业生都必须面对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能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通过对知识信息重要性的认识,获得足够的信息知识,通过文献检索和利用信息技能方法的训练从而具备过硬的信息检索能力,获得高质量的本专业的研究论文或成果,从而使大学生在既有信息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完成4年的课业学习及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三)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而创新能力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各个层面,诸如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伴随着高校的教育改革,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具备信息素养所要求的正确的信息观念、足够的信息知识和必要的信息能力,大学生才能实现创新[2]。因此,信息素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四)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信息化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全面获得并接受高质量的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充分掌握信息素养的技术和技能,提升自身对信息需求的认知水平及对有用或可用信息的敏感程度,同时具备发现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新信息的能力,自觉遵守与信息社会相关的伦理道德及法律法规,不断积累开展信息的获取、评价和交流使用等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当代大学生,是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渴望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作为农业高校的大学生,同时肩负着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作业方式,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因此,对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高校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更为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三、农业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1.对信息素养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 信息素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教育并没有能够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从社会层面来看,对优秀大学生的考核依旧停留在好学校好成绩好专业等一系列传统考核标准上。对个人信息素养的程度并无做任何要求;从学生层面看来,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并没意识到信息素养对自己当前及未来工作生活中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也没有把它作来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来看待,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往往不是从主观意识方面进行,而是从被动的需求角度进行[3];从学校层面来看,由于当前高校并没有统一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和标准,因此从校领导教学教务部门、学院教师都没有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一个专门的体系加以重视,从而并未专门设置课程体系并进行考核。
2.信息素养类课程内容编排不合理 目前高校的信息素养类课程一般只有信息技术基础和文献检索课两门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基本内容随信息技术的发展重新编排较少或者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文献检索课程是选修课程,主要介绍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由于是选修课程,所以许多学生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获得相关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的机会,导致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普遍较低。
3.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准备不足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部门。由于拥有多元化的文献信息源、各种现代化设施、经验丰富的馆员队伍和良好便利的学习环境,应充分做好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工作,但目前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上存在诸多问题,如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资源购置资金不足、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馆员专业知识和人员配备不足等,使信息素养教育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蜻蜓点水。
四、农业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1.建立学校、学院两级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包括在校级院级领导专门负责制度、课程体系建设、素养教育人员配备、信息网络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支持。具体来说,是能够确立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由校级领导与院级相关领导组成信息素养教育队伍;由院系与校教务部门合作将信息素养培养相关课程列入大学生教学大纲;在校园网和院系网设置信息素养培养相关内容页面;各院系配备相关人员与学校和相关素养部门如图书馆加强使用与交流,更好地提高进行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2.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师队伍 通过在教学大纲中设置相关信息素养课程,采取从现有教师队伍中培训或者专门招聘信息素养专业教师。通过到信息素教育较高的国内外高等院校进行观模、访问、学习,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另外,信息素养课教师应自主自觉开发课程新形式,如建立所授课程的网上平台,固定时段在线和学生互动交流课程内容、解答问题、征询课程改进建议等。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专门信息素养教育
对于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全面开展新生入门教育,向新生详细介绍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功能、现代化程度,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各类文献信息的分布情况,介绍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文献的借阅规则和电子信息查询办法以及图书馆规章制度,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从而自觉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可以通过听讲座、现场参观、印发图书馆指南等方式进行,并力求做到每个新入学的学生都可以接受这些教育。
对于已经接受了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大二、大三学生来说,可以开设一些信息素养类的课程,比如创新工程、文献检索课、知识产权保护等。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工具,建立发散思维、增强信息意识、培养自觉利用文献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信息社会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逐步培养他们具有信息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能做出正确判断。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点是引领他们尽早介入相关论文的写作或者相关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从论文或课题的题目拟定、确定选题、数据库的选定、文献搜集到写作方法与技巧全过程都进行参与。让学生对信息素养从感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活动。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4.构建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资源体系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部门,应在不断丰富馆藏信息资源、科学配置藏书结构的基础上,加强馆内各个方面的组织、研发和投入,建造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素养平台。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对数字资源的研发,不仅要购置各个类型的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外,还应该做好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自主研发适合本校学生专业特别的数据库,更好地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服务;其次,举办各种形式和层次的讲座和培训,如新生入馆教育、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教授、社会知名人士对学生作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专题数据库特别是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培训、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法规宣传等,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再次,充分发挥图书馆网的功能,开展书目查询、网络导航、在线咨询、课程在线预约、课程课件(视频)的下载以及预约后的信息推送、设立学习论坛BBS、留言簿、电子邮件等接受问题并及时解答等形式,甚至可以建立图书馆微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技术工具与虚拟空间,锻炼学生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利用与分享能力[4];最后,加强图书馆与校、院两级合作,形成信息素养教育的完整链条。
总之,农业大学生兼具城乡两地的建设任务,无论是积极推进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进程和质量,还是提高每一个大学生的结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都迫切需要各高校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不断改革创新,加大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力度。
[1] 唐曙南.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2.
[2] 梁建国,张斌,王欣伟.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及途径[J].交通职业教育,2009(6):40-42,45.
[3] 李娅,韩长志.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其评价标准研究进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117-120.
[4] 高协,宋海艳,郭晶,等.面向创新的信息素养教育规划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