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2014-03-30

当代经济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明理论生态

黄 娟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4)

毛泽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黄 娟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4)

毛泽东的与自然和谐、节约资源、节俭消费、植树造林、水利命脉、计划生育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毛泽东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为我们坚持以人的生态需要为本、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理论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毛泽东;生态文明;重要价值;理论局限;实践危害;生态需要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反复强调,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并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战略新部署。其实,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形成与建设发展都凝聚着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代表——毛泽东的心血和智慧。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在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为我们科学认识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面认识毛泽东思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毛泽东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在探索人与自然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过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却十分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出过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观点和主张。

1.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是毛泽东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看法。毛泽东认为,自然界具有先在性,人的生存与发展受制于自然界,人最终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有抵抗力,这是一条科学。你不承认,它就要把你整死。”[1]448同时,毛泽东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任何敌人都可以战胜,“自然界这个敌人也是有办法制服它的”;当然,我们要“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2]393这些观点综合起来,就是人与自然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类同时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奴隶,又是它们的主人。”[3]人受制于自然,又可以发挥自觉能动性反作用于自然,这是毛泽东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识。

2.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毛泽东明确指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上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1]34自然资源是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缺乏自然资源就无法从事生产,“工厂没有原料就不可能进行加工,没有数量上充足和质量上适当的原料,就不可能制造出好的成品来。”[1]294“没有原料(矿产资源),光搞工业,就叫做‘无米之炊’。”[4]鉴于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毛泽东提出要找矿、寻找替代品等主张,并特别强调要节约资源,“在生产和基本建设方面,必须节约原材料,适当降低成本和造价,厉行节约。”[1]160毛泽东视节约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为此,他进一步提出资源“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综合利用就和打麻将一样,上家的废物,就是下家的原料!要想多有赢牌的机会,就得吃上家的废牌![5]在毛泽东的资源观引导下,我国开展了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3.节俭消费,反对浪费。消费与生产一样,对资源环境构成巨大压力,毛泽东在提倡节约生产的同时,积极倡导节俭消费,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他说:“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1]240他要求“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展开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这个运动成为真正的全体人民运动。”为使勤俭节约成为社会新风尚,他号召并领导了全社会节约运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浪费是节约的反义词,毛泽东提倡节约的同时坚决反对浪费,并将浪费与贪污联系在一起,甚至上升到犯罪的法律高度。毛泽东指出:“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现象,故须着重地进行斗争,并须定出惩治办法。”“浪费和贪污在性质上虽有若干不同,但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其结果又常与侵吞、盗窃和骗取国家财物或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相接近。故严惩浪费,必须与严惩贪污同时进行。”他向全党发出警告: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实行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2]207~209正是在毛泽东节俭消费思想指引下,我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

4.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毛泽东十分重视美化工作生活环境,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毛泽东指出:“森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又是农业生产的一种保障。积极发展和保护森林,对于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6]78森林资源不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对工农业生产具有积极影响,还能美化工作生活环境,毛泽东要求“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2]509“今后庭园里要多种树木,多种果树,还可以种点粮食、蔬莱、油料作物。北京市的中山公园和香山要逐步改种些果树和油料作物。这样,既好看,又实惠,对子孙后代有好处。”[7]“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8]针对大跃进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破坏,毛泽东提出:“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6]51这些主张为新中国植树造林和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培养了延续至今的植树造林的良好传统。

5.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灾旱灾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于是兴修水利就成为治国安邦的重大课题。早在江西瑞金期间,毛泽东就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著名论断。解放初期,面对普遍的水灾旱灾问题,毛泽东指出:“兴修水利是保证农业增产的大事。”[2]451他从流域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启了我国根治水旱灾害的伟大历程。面对淮河水患问题,他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并为治理淮河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面对有名的害河黄河,他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叮嘱,主张在黄河上中游建设大型水利工程;面对长江水灾问题,他提出兴修三峡工程的设想;面对南涝北旱问题,他发出南水北调的先声。为加强我国水利建设,毛泽东要求各地作出科学的水利规划,“每县都应当在自己的全面规划中,做出一个适当的水利规划。”[9]“同流域规划相结合,大量地兴修小型水利,保证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普通的水灾旱灾。”[2]509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我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不仅有力促进了当年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水利基础。

6.控制人口,计划生育。人口是影响资源环境的关键因素,结合土地资源认识人口问题是毛泽东人口观的一大特点。许多人以为,地大物博是毛泽东的基本观念,事实上,人多地少才是他对中国国情的基本看法。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情况是由于人口过多、已耕的土地不足(全国平均每人只有三亩田地,南方各省很多地方每人只有一亩田或只有几分田),以致广大农民的生活仍然有困难。[2]429他还说:“土地是少数民族多,站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资源很可能是少数民族‘物博’。”[1]33与此同时,在肯定我国人多地少的同时,毛泽东经常赞赏其他国家的地广人稀。他对委内瑞拉加拉斯加市议会代表团说:你们是七百万人口住在九十一万二千平方公里土地上,所以你们国家的前途是大有可为的。你们事业的环境是很好的,人口、国土比例是很好的,有发展余地。[10]鉴于人多地少的国情,毛泽东认识到人口如果无限制膨胀必将带来土地、粮食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于是提出了“人类要自己控制自己,实现有计划的生育”的重要观点。当然,毛泽东在人口问题上有反复,但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是其人口观的主基调。

二、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价值

毛泽东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集中体现和代表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些思想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以及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武器。

1.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紧密联系着各个领域的实践,紧密联系着各个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我们一定要全面地学习、宣传和实行”,“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多的功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11]37~44毛泽东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生态文明领域的生动体现。研究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从生态文明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毛泽东思想中不包含生态文明思想,不承认毛泽东具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甚至指责毛泽东经济社会思想同生态环境不相容,将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归结为毛泽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实际上,毛泽东围绕人与自然关系、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节俭消费反对浪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思想,较好地反映了毛泽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探索,这些思想与其他思想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系统的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发展。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依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财富的来源之一;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劳动过程是人、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要素的结合过程,是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并按规律使自然界发生变化;人类发展要与自然规律相一致,人类要爱护自然,要与自然界和谐发展,要按自然规律办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总根源;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认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改善和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才能改革现存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从而真正实现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进行了新的探索,既看到了自然界对人的先导性,又高度肯定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自觉能动性,特别是围绕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成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3.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毛泽东对生态文明的探索,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历程,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起点与萌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创新与发展了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邓小平提出了资源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政策、环境经济价值、环境法制建设、环境科技依靠等生态文明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与经济协调、生态科技进步、生态意识教育、坚持“三大国策”、生态依法治理、生态国际合作等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胡锦涛提出了生态文明战略、人与自然和谐、“两型社会”建设、生态以人为本、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消费生活、生态文明教育、生态科技创新、生态制度完善、生态和谐合作等生态文明思想,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12]习近平提出“五位一体”新布局、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环境生产力、绿色消费和生活、生态文明新制度、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等生态文明思想。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与第一大理论成果之间构成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在毛泽东植树造林思想基础上,邓小平倡导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江泽民发出“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胡锦涛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加强生态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13]习近平要求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一脉相承,是不同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反映与科学总结,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要体现。

4.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往往走在实践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进程。毛泽东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建国后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史上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基于节约生产和消费观,毛泽东领导全国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困难,也培养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基于植树造林观,毛泽东领导我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运动,建成了防护林带和“绿色长城”,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生态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水利命脉观,毛泽东领导我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水利建设,根治了海河、修好了淮河、办好了黄河,成功治理了三条著名的害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河流治理、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对工农业生产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基于计划生育思想,我国从19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197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计划生育的要求,1973年国家正式把人口列入国民经济计划,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推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毛泽东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仅在毛泽东时代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毛泽东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些思想是指导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武器。

三、毛泽东探索生态文明的理论局限

邓小平指出:“就一个领域、一个方面的问题来说,也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1]43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我们今天准确地、完整地理解与解读。也就是说,研究毛泽东对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得失与成因,即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充分认识其局限以及原因,这是我们发挥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导作用的前提。

毛泽东对生态文明认识的理论局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一致。毛泽东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过不少符合生态文明的观点,也提出过一些不太符合生态文明的观点,如,“向自然界开战”、“向地球作战,向自然界开战”、“革地球的命”,[14]开展过消灭麻雀、围湖造田、大炼钢铁等运动。对麻雀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就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生态文明认识的矛盾性。因为麻雀吃宝贵的粮食,妨碍了经济建设,毛泽东宣布麻雀为四害之一,号召六亿人民消灭麻雀等“四害”,提出中国要变成“四无”国家。但麻雀还吃那些吃粮食的害虫,消灭麻雀使害虫象龙卷风一样袭击农民的庄稼,毛泽东又不得不将麻雀从“四害”中除去,而换成臭虫。[15]第二,不系统。毛泽东没有系统回答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其生态文明思想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方面,节约资源、植树造林、节俭消费、水利建设、控制人口等,都是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生态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功利性。生态环境只有与经济建设发生联系时才体现出价值,凡是对经济发展有利的生态环境要保护,凡是妨碍经济建设的生态环境则不予考虑。对麻雀好与坏、杀与留的判断和态度,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麻雀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在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上,毛泽东将经济建设放在优先地位,生态环境放在次要位置。第三,不突出。毛泽东没有将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看待,没有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就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系统看法,有关生态文明的论述主要在规划和设计新中国建设蓝图、探索和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附带论及。毛泽东对生态文明认识的理论局限,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危害。消灭麻雀、围湖造田、大炼钢铁等运动,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从而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不利影响,人民生活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四、几点启示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是形成正确理论、指导实践取得胜利的重要方法。毛泽东指出:“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作历史的考察,才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才能制定适合情况的各种条例。”[1]305全面、客观、辩证认识毛泽东对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无疑具有重要启示。

1.坚持以人民的生态为本。人民性,坚持以人为本,是毛泽东探索生态文明的一大特征。毛泽东之所以提倡节约,是因为节约可以增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倡导植树造林,是因为植树造林“既好看,又实惠,对子孙后代有好处”;之所以要求兴修水利,是因为水利建设关系到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毛泽东对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彰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但我们对人之本的认识更多局限于物质文化需要方面,对生态需要等关心不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现,人民群众对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提出了新要求,生态需要成为一项基本需求,生态权益成为一项基本权益,生态幸福成为一项基本幸福。对此,习近平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我们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1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确保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活,就是今天坚持以人民的生态需要为本、满足人民基本生态需要的重要体现。毛泽东的人民性启示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的生态需要为本,我们才能建设好生态文明;只要坚持以人民的生态需要为本,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生态文明。

2.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毛泽东对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表明,只要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就能建设好生态文明;只要我们党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就一定会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生态环境问题不太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忽视的话,那么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今天,迫切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正确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最初将生态环境问题仅仅视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问题,到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再到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一个从属地位,发展到独立地位,再到主导地位,说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然而,在现实中经济建设依然是核心任务,发展经济依然处于强势地位,而生态文明建设处在弱势位置。生态文明建设的独而不立、主而不导的尴尬局面,为一些人坚持先污染后治理、重经济建设轻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托辞,从而加剧了我国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立地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而且要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地位。要充分认识到没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走不通,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道路也行不通,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

3.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理论。毛泽东对生态文明的探索表明,理论对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成熟的、系统的理论将有效指导实践取得成功,而错误的、不成熟的、零散的理论将对实践产生不利影响。这意味着,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科学指导。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这一理论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新部署,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形成。然而,相对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理论而言,生态文明领域的理论建设明显滞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不仅在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有专门篇幅,而且中共中央还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讨论和谐社会建设,形成《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文化建设,形成《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些专题会议和重要决定使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从而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不仅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设置专门篇幅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而且也应该尽早尽快召开中共中央全会专题研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制定类似《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制定并出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17]这将对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起到重要作用,惟其如此才能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科学、系统的行动指南。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46.

[4]宋瑞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地质矿产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62.

[5]哲夫.淮河生态报告[M].广州: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8.

[6]毛泽东论林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7]陈炎.三代领导人对我国生态经济理论的贡献[J].绿色大世界,1999,(5).

[8]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48.

[9]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00-201.

[10]曹前发.建国后毛泽东人口思想述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6).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黄娟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J].鄱阳湖学刊,2011,(7).

[13]周生贤局长在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OL].http://www.law-lib.com,2003-12-17.

[1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819.

[15]R·特里尔.毛泽东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523.

[16]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J].环境经济,2013,(6).

[17]黄娟,李敏伦.中美生态博弈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2).

责任编辑:郑洪昌

F091.93

A

1005-2674(2014)04-015-06

2013-11-20

定稿日期:2014-01-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KS048)、(11BKS045);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1133)。

黄娟(1963-),女,上海崇明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文明理论生态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