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艺术素养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以舞蹈教学为例

2014-03-30王晨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舞蹈素质教育教材

●王晨

论高校艺术素养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以舞蹈教学为例

●王晨

本文讨论了高校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素养提升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目前高校舞蹈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学舞蹈课程改进的建议:确立高校舞蹈教学的基础地位,拓宽舞蹈教学手段和范畴,强化舞蹈教育实践育人效果,让舞蹈教育成为高校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舞蹈教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和紧迫任务,而艺术素养教育仍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艺术教育育人功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全面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随着高校对艺术教育日益重视,作为艺术教育和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已经逐渐走进了高校的大学课堂,舞蹈的教学地位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加强和重视。

一、舞蹈对大学生提升素养的作用

舞蹈教学作为高校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其它艺术形态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训练和表演是靠肢体的协调运动来完成,大脑意识、肢体语言、呼吸、情感、表现心理等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控制,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激发其积极的情感,还可以调节心理发展水平,提高运动文化素养,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提升其全面的艺术修养。

高校学生长期使用左脑,其思维方式偏重于逻辑、推理和数学,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需要得到大力的强化和开发。在激活和开发右半脑潜能方面,舞蹈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激发高校学生的身体潜能、情感潜能、智力潜能和意志潜能,促使高校学生左右脑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极大地促进高校学生小脑的开发和完善。通过舞蹈教学与实践训练,使得他们既善于抽象分析,又善于具体综合,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大大提升其进行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创造力。

我国高校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严重匮乏,“高分低能”现象比较普遍,其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已经成为其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短板”。高校舞蹈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舞蹈教育活动还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大学生舞蹈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现状

但是相比于音乐、美术、视觉艺术、雕塑、戏剧和影视等其他艺术教育形式,大多数高校的舞蹈教育起步较晚、投入不足,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舞蹈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落后,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机制缺乏,师资队伍和场地设施严重不足,舞蹈课程开课率不足、舞蹈活动参与面小、学生普及度不高。

(一)舞蹈课程结构不合理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舞蹈课程结构单一,没有层次,缺乏系统性。课程内容通常只有《舞蹈鉴赏》这一门选修课,而没有“形体训练”和“技巧训练”等实践环节,要求的学分数量较少,往往属于选修课范畴,不超过2个学分。

(二)高校舞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对山东省的12所院校调查的结果显示,从事舞蹈教学的生师比约为2130:1,教师人数远低于《方案》规定的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而且有相当多高校仍然没有专业的舞蹈教师。与音乐和美术等其他学科相比,舞蹈教师的学术队伍建设不成熟,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都不合理,缺少领军人物。

(三)针对高校学生的舞蹈教材缺乏

由于高校的舞蹈教学体系尚未建设成熟,舞蹈教学目标尚未明确,针对大学生普及性的舞蹈教材几乎没有,往往只能采用舞蹈艺术专业性教材。对于几乎没有任何舞蹈知识的大学生来说,艺术类教材内容往往过于晦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形成有效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培养不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反而扼杀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达不到高校开设舞蹈选修课的目的。

(四)高校舞蹈教学设施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舞蹈教学需要专业舞蹈教室,并配置更衣室和地胶、把杆、镜子和音像等专业设施。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的舞蹈教学设施缺乏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专业的舞蹈教室数量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很多高校甚至没有专门的舞蹈教室,往往是在操场甚至空地上进行形体训练等舞蹈实践课,教学水平无法保证,造成在学生中的普及面远远不够,达不到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基本要求。另外在高校图书馆中也缺乏舞蹈方面的图书和音像资料。高校舞蹈教学投入上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学生提高其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限制了其舞蹈教学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大学舞蹈课程改进的建议

(一)明确高校舞蹈教育目标,实现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舞蹈教育目标不应该是专业教育,应该是普适教育和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高校的舞蹈教学不是通过有限的课时安排能够使学生具有专业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而是应该发辉舞蹈的育人功能。首先将舞蹈教学融入到德育,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其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其次与智力教育、美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和精神健康,促进学生的德商、智商、情商全面健康发展成长,实现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拓宽舞蹈教学手段和范畴,强化舞蹈教育实践育人效果

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重点应该是推广和普及,扩大舞蹈教学的受众面。首先,建议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舞蹈选修课。其次,无论身材高矮胖瘦,都可以进行舞蹈实践,在教学中淡化舞蹈专业水平的培养,教学重点不是向学生过度强调基本功和灌输舞蹈技巧,而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舞蹈塑形健体意识以及终身锻炼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评价标准应拒绝程式化,表演效果不应苛求完美,而在于学生内心情感的抒发,教学目的是欢乐、协作和精神更健康,挖掘学生内在的强烈的热情、表现力、艺术感染力,培养学生更好地感悟美、懂得美,能够舞蹈中体悟出创造性和想象力,而这些东西是从科学中学不到的。

最后,发挥舞蹈自身的独特优势,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舞蹈是集形体、音乐、表演和服装于一身的实践性艺术形式,只有通过实践训练,学生的形体、气质、意志、智商和情商等才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重视舞蹈教材建设,开发特色舞蹈课程

通过教材审查和评选推出若干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舞蹈课教材,供各地高校选用。实现高校舞蹈教材的现代化、多样化,重视高校舞蹈教材建设,逐步建立舞蹈教材的评审制度,积极推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舞蹈教材。

依托舞蹈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舞蹈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舞蹈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重视和加强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逐步使舞蹈课教学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课程。

[1]孙冬梅.理工院校艺术教学实施藩篱及其跨越[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2]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S].教育部教体艺〔2014〕1号.

[3]冯百跃.潜能开发与“全脑型”舞蹈训练理念深化[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1).

[4]孙爱华,孙咏辉,折娜.美国杨柏翰大学舞蹈教育对舞蹈教改的启示[J].艺术教育,2007,(4).

(责任编辑:何言)

青岛理工大学课题“理工类高校舞蹈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和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程课题“山东小屯村胶州秧歌保护理论研究”(2011GX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王晨/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舞蹈、音乐及工业设计工程

猜你喜欢

舞蹈素质教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学舞蹈的男孩子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