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等教育汉字偏误探析

2014-03-30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3期
关键词:别字字音偏误

张 苑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对汉字的书写越来越不重视,这种情况对中国初等教育的汉字教学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汉字偏误或错别字现象日益突出。汉字偏误或错别字是指人们在书写汉字时写错或用错的字,包括错字和别字,以及用笔错误、部件比例错误等,但人们通常所指的是错字和别字[1]。错字,就是因笔画、偏旁、部位写得不对,错得不成字了。别字,就是误用了形体相近或字音相近或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白字”。例如,把“锻炼”写成“锻练”。别字实际上是用错了字,也就是说,别字也是搞错了。错别字的危害十分严重,它妨碍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有时甚至一字之差,意义全变。所以,我们要弄清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特点,有针对地采取措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纠正错别字。小学生处于学习汉语言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能够做到写字用语正确,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可是,相关资料表明:只有10%左右的人基本上不写错别字,文章基本通顺[2]。弄清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错别字的类型,为有效消灭小学生的错别字提供科学依据,对了解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掌握小学生的用字规律,确立小学生的语文训练重点,编写小学语文教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初等教育汉字偏误主要特征

根据教研员和教师的答卷以及对学生错别字现状的统计情况,小学生错别字的情形分为四种情况:(1)形体结构上的错误,主要是增减笔画或改变部位。(2)因字形相近而写成错别字(主要是别字),其中又分为整个字形相近的混淆和偏旁相近的混淆。(3)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写成别字。(4)不合规范的字。其中有已废除了的繁体字或已经停止使用了的异体字,也有粤语中有而普通话中没有的不规范字。

2 汉字偏误的原因

根据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的答卷,综合大家的观点,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汉字本身的特点

一是汉字本身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汉字绝大多数是多笔字,有些字虽经简化,仍多达20 笔以上,如“攥”等;有些字笔画并不多,但很不容易写,例如“凹、凸”等字;有些字是由四五个偏旁按不同的方式组成的,而部位不同就形成不同的字。如“木”和“口”这两个偏旁,可组成“杏”“呆”“困”“束”等。

二是构字笔画有限,很多字形体相近。汉字数量众多,而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却只有点、横、竖、撇、捺、提、折、钩8 种,加上其各自的变形笔画,总计也不过20 多种,这就使得许多汉字在形体上相近。如“戊、戌、戍”仅一点之差,“已、己、巳”的差别更是微乎其微,稍一疏忽,就会混淆。

三是汉字音节有限,许多字字音相同或相近。音节的限制,使成千上万的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和音近字。如“房、仿、防、访、妨……”,“供、工、功、贡、拱、攻、公、宫、弓、恭……”等,听音写字,很容易张冠李戴。

2.2 教材体系的原因

一方面,我们现在的语文版本众多,识字教材更是五花八门,一般还都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杠子”,谈不上内在联系,没有用较为科学的设计思想系统建序的意识。当然,用专家学者研究汉字规律的序简单代替儿童认知序的倾向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儿童识字课本应当从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开始,识字犹如让儿童“解开对已有认识之谜”一般,然后引导他们有序地认识自然中、社会周围最熟悉的事物的同时来认字,走生活教育之路。“面、目、头、口、受、足……”之类,“老师、同学、教室、书本……”之类,“国旗、国歌……”之类要放在前面;什么“弓、贝、禾”之类都是成人为运用偏旁预先设置的,生活中不常见,宜后置。儿童识字的序化是由儿童认识事物的序决定的而不是由专家、学者、教师认识汉字的规律的序所决定的。教材体系对体现识字教育在儿童认知心理方面远未科学序化。另一方面,教材中还存在多形词现象,如既用“沙土”,又用“砂土”,“嘀答”和“嘀嗒”不分。严格说来,这应属于汉字规范化的范围。

2.3 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原因

小学生视觉感觉缺乏完整性、精密性,感知笼统,字型视觉表象差,而字型视觉表象在汉字书写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小学生错别字的产生与其习惯养成、认知特点和态度情绪密切相关。音、形、义是汉字三个构成要件,也是汉字认知加工基本要素。只有经过大脑认知系统的准确分析和完整综合,才能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这是一个极为严密复杂的认知思维过程。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基础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各种汉字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安排汉字教学,对在字形、字义、字音方面容易混淆的汉字,采取预防性教学策略,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对同音字、形近字、义近字进行辨析,并通过大量的相关练习,巩固学习效果,对频繁出现的错别字还可以建立偏误字语料库或教学档案,供学生集中进行纠正。

2.4 教法方面的原因

教师对汉字的音、形、义规律讲授不清,致使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掌握不够。另外,教师因本身受教育的原因,而使多形词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之中。还有的教师本人所使用的就有不规范或错误的汉字。更重要的是,随着近年来电脑和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书写的电子化使得很多教师对汉字手写的意义普遍看轻,他们本身对汉字书写规律和书写教学采取了一种极端狭隘的认识,没有把它放到初等教育应有的位置。这种态度也影响了学生对汉字书写的认知。

3 纠正初等教育汉字偏误的对策

如何在初等教育中纠正汉字偏误?首先师生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要明确汉字习得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要认识到汉字书写正确与否,不仅影响作文乃至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关乎学生严谨细致、循序渐进学习习惯的养成[3]。教师尤其应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汉字的形体特征、组成结构以及音、义、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以至避免汉字偏误。

(1)针对汉字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和小学生错别字存在的状况特点,要教给学生一点基础的汉字知识,使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去辨别和掌握常用字。

注意字形,从义辨形。常用汉字90%左右是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其造字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形声字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字的读音,形旁表示字的意义类别,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形旁的不同含义,让学生从义辨形。例如“抱、跑、炮、泡”四个字的声旁相同都同“包”读音相近。但形旁不同,抱小孩要用手,跑步要用脚,放炮要点火,泡茶要用水。这样从义辨形,通俗易懂,能启发学生的联想,加深记忆,从而避免写错。

注意字义,以义辨字。解字义对纠正错别字有好处,因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根据意义造的字,形声字也有表示意义类别的形旁。而对成语更应注意它的意义。例如,“再接再厉”,学生常常错写为“再接再历”,这是不知道“厉”在此同“砺”,意为:磨快、奋勉。再如,“恳”“垦”这两个字音虽同,但形、义都不相同。分析字义,“恳”用于表示人的心情,真诚、诚恳的意思,与心理活动有关,如“恳求、恳切”等。“垦”与土地有关系,本义为用力翻土,引申为开垦的意思,如“垦荒、垦殖”等。

注意字音,以声辨形。因字形相近而产生的错别字,若读音有异,可凭读音来识别它。例如“气慨”“扑溯迷离”,依据形近字读音的差别,只要一读,就会区别:“慨”读作kǎi,“概”读作gài,此处应为“概”;同样,“溯”读作sù,“朔”读作shuò,此处应为“朔”。形声字,记住声旁的读音,也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如“仑(lún)”,“伦、沦、抡、轮、论、纶、囵”等都以它为声旁。即使有些声旁读音不完全一致,也可以起提示作用,如“者”“都、堵、诸、猪、著、”等。

(2)对形近易误的偏旁进行排列比较。把常见的易混淆的偏旁分组排列起来,经常进行比较,注意它们的细微差别,了解和记清哪些字属于哪一个偏旁。下面举两组:

力旁:劳、务、势、男、虏、功、动、幼、劲、劫

刀旁:切、召、剪、劈、券

九旁:旭、轨、染、抛

丸旁:势、执、垫、热

同样,区分“斥”和“斤”、“祭”和“癸”,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通过排列可以发现,常用字中“斥”类字只有“拆”“柝”(tuò)“诉”三个字;“祭”类字只有“祭”“蔡”“察”“擦”四个字,只要记住这些少数,其余的字就可以掌握了。

再次,要弄懂词语(特别是成语)的意义,做到意义不明时不乱写。对于成语中的那些易错字更要注意。还有,因方言而致误的那些字。有许多字在普通话里读音本不相同,在方言中却读成一样了,这些字容易写成别字,因此要注意纠正这些方音,辨析这些字。

(3)运用认知心理学知识帮助正字。任何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汉字学习的过程当然也不例外。汉字错别字的产生归根到底是汉字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产生偏误。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汉字学习过程中积极认知心理的培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或消极的学习习惯[4]。一是在认读、识记、书写的各个环节都要求学生全神贯注、洞幽察微。二是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汉字音、形、义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其理据性增加可理解性输入,从而增强输入的准确性。三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分组比较(如田、申、由、甲、电、甩)、形体系联(如巳、已、己,戊、戌、戍等)、字音系联(如燥、躁、澡、噪,暮、幕、慕、墓、摹)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系统认知能力,强化对错别字的预防。四是形象分析,趣味记忆。编写一些口诀,可使学生轻松有趣地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球”字右上角的一点,学生很容易漏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形象地说:“这一点,是你们踢球时,足球从空中落下来,掉到这里了。”这样,学生写“球”时,就会联想到踢球,“球”的右上方的一点就不会漏写了。在教学中,对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自己分析想象,使字形象化。还可以在高年级采用故事的方式增加趣味性,如采用赵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学生在识字(甚至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错别字是难以避免的现象,预防错别字要“综合治理”,不能单独强调某方面的原因或某一方法的作用。老师重视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的培养,重视学生主动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教给学生符合心理规律和认知水平的一些方法及组织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的课内课外活动,力争把错别字减至最低限度。

[1]戴汝潜.汉字教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潘仲茗,戴汝潜.现代小学识字教育科学化研究[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5.

[3]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语言汉字应用,2002(2):79 -85.

[4]石定果.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29 -41.

猜你喜欢

别字字音偏误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兰亭集序》中的“错别字”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音注(八)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
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