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公开课的通用学术视听教学模式研究

2014-03-30彭金定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3期
关键词:记笔记公开课讲座

周 勤,彭金定

(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

1 研究背景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为他们今后用英语“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意味着,学术英语(通用学术英语和专用学术英语)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新方向和目标。学术英语听力(academic listening)是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术学习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学术听力是学术英语的基础和必要途径。通用英语学术听力能力是指能够听懂一般性的学术报告和科技报告,主要解决学术英语中的共性问题。因而,我们基于Richard 的听为“语言习得”假设[1],借助网络公开课来探索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模式。

2 文献综述

2.1 听力过程和听力教学

学者们从认知、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对听力过程、听力教学模式、听力策略、听力环境和评估等展开了广泛探讨和研究。心理语言学认为多词单位是语言加工的一个单位,在解码过程中,学习者运用感知,切分语流中的语法范式或多词构式[2],将其和已有的中介语进行匹配,并进一步将信息的字面意思扩展到短语和句子组块层面,以达到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二语学习者要学会辨认、储存、并能自动解码那些本族语者在口语中大量使用的、具有独立语意和语音、整体储存的高频多词构式[3-4],这样才能具备母语听者类似的听力能力。听是二语习得的主要手段之一,发展听力作为一种技巧和语言输入的渠道在二语教学中非常重要[5]。继听力理解后,应进一步关注语言习得,特别是语言形式方面的习得[1]。针对听为“语言习得”这一教学目的,Richard 具体提出两个基本教学步骤:注意活动和重构活动。

目前二语听力课堂的“理解教学法”可用来对学习者及其学习需求做出评估,但不能提高其听力能力,只能说进行了听力测试,不能提供足够的技巧和策略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听力问题。为系统发展听力技巧,Field[6]提出了教授学生如何听的“过程法”,“过程法”认为专家型听者的听力行为就是高水平的听力过程,而不成功听者通过模仿这些行为,其听力能力就可得到发展。

2.2 学术听力

学术听力有着一般听力的基本特征。听力研究是四种技能中被研究最少的一项,而学术听力方面的研究文献就更少了[6]。在学术听力过程中,Field[6]认为意义构建尤其重要。“听讲座和记笔记”是学术听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诚然,“讲座”是学术英语的主要承载形式,而记笔记是学生必备的学习技巧和手段。应用语言学注重于研究笔记是否帮助听者回忆起更多的讲座内容[7]。当需要完成理解任务时,学生多从局部的细节层面去听,而做笔记时就会从整体的角度去听,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材料[8]。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课堂观察等质化研究方法重点关注在听力课堂上用网络公开课帮助学生熟悉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术讲座的结构和内容,以多词构式为中心的重构活动教授学生记笔记等技巧和策略,从而发展学术听力能力和语言能力。

3.1 研究工具

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基于网络公开课的学术视听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学生语言能力具体有何受益和有关学术听力的认识等。整个问卷由30 个问题组成,所有问题均采用Likert 量表形式,从如5 =“完全认同”,到1 =“完全不认同”。问卷调查每项的评分为1 ~5 分,4.5 的平均得分意味着得到90%的学生认可,以此类推。访谈的问题了解学生最大的收获、最强烈的感受和哪方面是最需改进的等等。

3.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有着完全不同专业背景的非英语类学生(115 人),四级真题和笔者设计的基于情景剧的听力测试题(回答问题题型)构成的摸底测试显示受试听力水平达到了一定水准,可以适当加入通用英语学术听力内容。

3.3 研究材料

研究采用网易公开课上的《利伯堤大学公开课:英文写作》,内容是英文写作基本技巧(段落的写作、记叙、说明、描写等写作的基本概念和范式等)。

3.4 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听力教学分为听为“听力理解”阶段(课前)和听为“语言习得”阶段(课堂和课外)。本模式课前要求学生就相关的难点和重点进行预习,并初步理解材料。课外要求学生就课堂的内容复习,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而课堂部分我们将视频截成不同的小节,分段(1 分钟左右)完成“多词构式”填空练习、边听边对照字幕文本进行多词构式切分练习、从高频、主题和语篇连词角度将多词构式分类,并基于频率进行分级学习记忆、按中文字幕进行回译,朗读和复述等系列任务来开展课堂教学。

4 教学模式效果和讨论

4.1 问卷调查

4.1.1 基于网络公开课学术视听教学模式的总体效果

有效的问卷调查(115 份)显示96%的学生对此模式持肯定态度,并认为此模式是有效的(平均得分为4.8分,下同),此学习过程为他们学会如何自主听力学习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和参照的模式,帮助他们熟悉了学术讲座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听力训练帮助学生熟悉了写作之类的专业知识是如何用英语表达的,学生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了相关文本类型图示,建立了学术讲座的形式图示和学术基本写作的内容图示。这样,学生只需进一步增加听力内容,可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1.2 学术听力策略和技巧的改变

研究早就指出语篇线索能促进讲座信息理解:学习者借助这些线索能准确地回忆起更多信息单元和其层级关系,也就是讲座的中心思想和对中心思想起支撑的观点或事例[8]。尽管此视听材料没有使用高凸显的连词(however,in addition,alternatively)来清晰地标示句子间的关系,学习者也逐渐学会通过低凸显的连词(but,and,or,also)来理解和把握主次观点和内容的层级关系。

大部分学生认同注意活动中的以多词构式为中心的填空练习帮助他们学会关注语篇线索(4 分)。大部分学生认可层级图表填空式任务有助于意识到学术听力做笔记时应注意的重点,帮助他们注意到讲座材料的内在逻辑和其内容的层级关系,区分具体的事例、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3.8 分)。以一小段视频为单位完成笔记和相关内容复述的任务,帮助他们学会逐点做笔记和复述(3.8分)。他们逐渐接受听也要记笔记的观念(4 分)。但记笔记是一个挑战(4 分),因为他们没有记笔记的习惯(3.6 分)。学生的卷面练习也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在听最后一遍后很多学生几乎没有记下什么。80%学生认为记笔记是他们的难点,但在现实学术环境中,记笔记是开展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术活动的重要能力之一,因而还需在此方面加大训练力度和深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记笔记。

研究发现多词构式和语音单位具有同一性。真实的学术讲座中总是用语调群和从句组织文本。这就需改变学生专注于单个词的听力习惯,培养其从多词构式(语音单位)的角度去听的听力技巧。学生们对重构活动中就字幕文本材料进行语流切分反映良好:语流切分帮助他们从多词构式的角度借助演讲人的停顿、重音、语调群更好地理解材料(4.2 分),因为演讲者会有意识地在重要词或短语前用停顿、重读此部分等方法凸显其观点和关键信息[8]。学生已学会从讲课人的说话韵律模式在听的过程中区分重要、重复和冗余的信息,从而补全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误解或遗漏的内容(4 分)。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因语言因素造成的听力焦虑,也引导和规范他们对材料的理解,不至于产生听力偏差。

4.1.3 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生们比较赞同:在文本处理过程中,分析、阅读字幕文本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注意到学术口语文本的一些特征,理解材料大意后,再听视频比阅读文本更能加深记忆和促进理解(4 分)。基于字幕文本的听是对文本阅读有用的补充,能有效建立音和形之间的联系。朗读和分级学习记忆有效促进习得高频语篇、主题多词构式,并进一步掌握学术讲座语言运用的特征。这一过程显示学生不仅有意识注意到学术口语语篇的特征,并能将读、听有效地结合,读和听相互作用形成合力,从而促进了听力能力的发展和语言的习得。

4.2 个人访谈

对于基于网络公开课的视听模式学生感受比较深刻,他们如是说,“公开课仿佛是现实学术听力过程的预演,通过课内的练习任务,我逐步把握了如何去注意重点,知道了如何记笔记。”“这个学期我学会了一种完全不同于高中阶段学习的方法,我知道如何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如何学习和利用材料,听为学习语言真是一种好方法。”“这学期专业课我选了大学物理双语课,这门课很难,我几乎要放弃了。但听了公开课后,我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我明白要多听,要借助字幕文本帮助理解和学习。我读中文和原版教材,掌握物理课常用的术语,这样听起来好多了。我也不再纠结要听懂所有的单词。”

以上个人访谈进一步印证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对听力学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几乎所有学生都认同:听不仅意味着听力测试,更是语言习得的有利工具(4.7 分);听力能力培养是个听、说、读、写长期综合训练的过程(4.9 分)。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的目标更明确,学英语意味着读懂文献和资料,进行学术和工作交流(4.5分)。

4.3 课堂观察

学生尽管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缺乏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学习没有内在的动力。这一点从课堂就可窥见一斑:公开课学习之初,学生反映不错,出勤率明显上升;但在学期快结束时,学生面临期末考试的压力,有学生选择放弃了英语课去准备其他考试;即使基础不错的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难以按质按量完成,课堂内的复述也只有极少部分能完成。问卷调查显示大约32%的学生认为公开课的内容不是很难,不到30%的学生喜欢和专业相关的公开课材料。这说明只有一部分学生具备这种学习能力和要求,要顺利进行学术英语教学的话,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5 结 语

本研究中所用的材料来自网络公开课,公开课部分字幕文本都是由学生自愿、主动、课后完成的。转写过字幕的学生反映课堂学习效果特别好。自主学习和学生学习动机是密不可分的,动机越强的学生越会投入自主学习中,反之亦然。唯有这样,此模式的长效性才能显现出来,出现良性循环,最终发展听力能力和习得语言。事实上,基于公开课的通用学术视听模式研究仅获得了初步数据,还需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而广之,从而验证其有效性和完善此模式。

[1]Richard J.Second Thoughts on Teaching Listening[J].RELC Journal,2005,36(1):85 -92.

[2]Durrant P,Mathews - Aydinli J.A function - first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formulaic language in academic Writing[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11(30):58 -72.

[3]Field J.Promoting perception:lexical segmentation in L2 listening[J].ELT Journal Volume,2003,57(4):325 -334.

[4]Nation P,Newton J.Teaching ESL/EFL Listening and Speaking[M].New York:Routledge,2009.

[5]Rost M.Teaching and Researching:Liste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Field J.Liste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7]Lynch T.Academic listening in the 21st century:Reviewing a decade of research[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1(10):79 -88.

[8]Field J.Into the mind of the academic listener[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1(10):102 -112.

猜你喜欢

记笔记公开课讲座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 with an Ayurvedic drug as cofactor:A case report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高中化学学生课堂笔记特点及其策略的研究
用手写记笔记
害怕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