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地教学共同体:地方院校教育实习新视角

2014-03-30李晓兰冉登远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地师范生共同体

李晓兰,冉登远

(河池学院a.外国语学院b.附属中学,广西 宜州546300)

1 校地教学共同体的缘起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1],美国在建构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PD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即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的同时,还建立有效的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即专业学习共同体),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我国北京学院路地区的高校,在北京市教委的提议和倡导下,1999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等16 所高校正式成立了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2]。《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下文简称《试行》)也明确提出,高校要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师资培养模式,建构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共同培养师资的模式。即对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高师教育聘请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为兼职教师的人数,不少于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的20%,构建起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3]。地方院校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可以由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牵引,构建类似美国的PDS和PLC,或类似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的“教学共同体”,即通过强化地方院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伙伴合作关系,沟通与中小学校的教师教育资源,协作共建,促进师资培养新发展的校地教学共同体。

教学共同体又可称为人才培养共同体,主要是指按照人才培养与人才成长规律要求,理应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行为主体组成的联盟[4]。校地教学共同体是由高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教师与地方中小学校一线优秀教师为了实现伙伴合作,互助共赢而平等自愿地共同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非正式组织或群体。通过共建周、共建月的形式使师范生能够深入中小学进行经常性见习、实习、研习等活动;通过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渠道实现高校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双赢局面[5]。它与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不同之处在于“校地”二字,却拥有与发挥像美国的PDS 和PLC 一样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专业学习共同体”功能;打破有形的高校与地方中小学的空间或地域藩障;搭建起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对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它是一所无形的教师教育学校。

2 地方院校教育实习境况

1999 ~2009年,教育部陆续批准了238 所专科院校通过合并、重组、转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6],学界也称之为地方院校。地方院校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合格中小学师资,以及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7]。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成长为教师所必经的课程任务,它是获得相关从业人员资格的关键环节,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会直接反映到他们今后的教学水平中[8]。笔者曾对过去四届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691 人展开调查访谈,发现地方院校在升格转型和建设发展的进程中,都存在忽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通病,教育实习工作的效果不理想,应用型师资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等问题。

2.1 教育实习经费不足

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经费投入保障后续发展,但地方院校在升格转型建设发展的关键期,大量的资金主要投入校内硬件设施建设;而扩招使师范生人数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教育实习经费,地方院校不堪负重,举步维艰[9]。教育实习经费缺口,一方面是地方院校无力顾及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是中小学校不愿接受师范生去实习,有的地方院校的教育实习基地名存实亡。

2.2 教育实习基地条件有限

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教育实习基地中,更多的也只能为实习生提供办公地点、实习班级和指导老师,未能安排实习生的食宿,因此实习生的食宿问题一直是地方院校教育实习工作的一大难题。2009年,笔者带队指导2006级英语教育专业37 位学生到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全国唯一的一个仫佬族自治县)某中学进行为期5周的教育实习活动,我们被住宿问题难住了。通过当地教育局出面联系可以给实习生提供免费住宿的罗城职业教育中心却在街尾,步行需要四十来分钟,实习生实习期间是早出晚归。后出于安全考虑,改租住二高附近的“金都大酒店”,三人房房价是每天30 元,每人每天10 元。为了节约开支,有7 人或8 人合租一个房间,真是无“立足之地”,有位男生把一块小黑板盖在卫生间的洗漱盆上,再来一张高脚独凳,就在卫生间里备课改作业了。小考中考高考成绩还是社会对学校和老师的唯一评价标准,因此,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甚至是一部分家长并不乐意接受实习生的实习。99.4%的实习学校指导老师表示,实习收队后要补课,只有21.6%的学生家长对实习老师表示欢迎。

2.3 教育实习效果不理想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实习学校指导老师不清楚自己的指导职责的情况,所以,大多数地方院校的教育实习机制有待完善。然而幸运的是,从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84.5%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是认真负责的。地方院校是教学型高校,教师疲于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从问卷调查看,教育实习期间,80.7%的实习生只得到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的指导,只有19.8%是得到高校和实习基地老师的共同指导。地方院校实习带队老师不能蹲点指导,师范生不能获得全面指导与引导,只靠自己慢慢摸索,加上实习时间过短,导致实习效果不甚理想。

3 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地方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新举措

3.1 完善校地教学共同体

目前我院已建有3 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 个院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结构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有高校教授专家也有中小学一线学科教学能手。通过教学团队建设,稳步搭建、推进、完善校地教学共同体。通过校地共建周、共建月、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等活动,实习基地选派优秀教师给师范生进行示范教学,在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的相互交融中达到双方的共赢,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潘懋元先生认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是体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较之一般教学过程不同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高等学校较之一般教学过程特殊的教学原则。”[10]

3.2 修订培养方案

校地教学共同体的建构能有效加强校地合作,完善民族师资培养方案,根据当地社会需求,适时对应用型师资培养方案和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大一下学期带领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参观见习;大二到实习基地做教学助手、代理班主任,同时进行分组试讲;大三上学期进行微格教学,下学期到实习基地开展不少于12 周的教育实习;大四时加强教学反思,进行理论巩固运用提升,完成专业学位毕业论文。

3.3 实行双导师制

加快对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的步伐,聘请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为师范生校外指导教师,构建起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3]。“聘请实习基地师德过硬且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与高校具有带队指导实习经验的教师一起担任师范生教育实习指导工作。”[11]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中小学一线师德过硬且富有教学经验的学科课程实践指导教师(即校外指导教师)。

3.4 完善校地教学共同体运行机制

校地教学共同体“伙伴合作关系的建立首先依赖于制度层面的政策驱动”[12]。为保障地方院校教育实习工作的正常运行,“校地”创设开放、民主、生态的教师教育氛围与环境,主观上给予动力支持的机制配备,客观上缩短师范生入职的适应期。在激励制度建设上,校地共同拟定与完善地方院校《关于聘请校内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有关规定》《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优秀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评比规定》《师范生教育实习纪律安全规定》《优秀教育实习生评比规定》等文件,为校地教学共同体的正常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大力推进,将实习支教工作落到实处。”[13]

[1]李 英,宋晓平.21世纪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启示[J].科教导刊,2010(10):10 -11.

[2]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简介[EB/OL].(2010-10 -14)[2013 -10 -12].http://www.bcu.edu.cn/bs/CTCCR.htm.北京城市学院办事指南.

[3]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 号)[EB/OL].(2011 -10 -19)[2013 -10-12].教育部门户网站.

[4]马 骁,毛洪涛,陈秋生.完善教学共同体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30-32.

[5]李晓兰.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诉求[J].高教论坛,2013(7):81 -82.

[6]郑树山,牟春阳.中国教育年鉴(1999 -2009)[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7]黄勇樽,李晓兰.试论地方院校师范生教师教育技能的培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1(2):64 -66.

[8]姚 云,李福华,张继华.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路径思考[J].教育研究,2012(2):103 -104.

[9]黄勇樽.地方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调查分析[J].大众科技,2011(12):168 -170.

[10]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1]黄勇樽.试论地方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03 -104.

[12]杨燕燕.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取向转换[J].教育研究,2012(5):87 -89.

[1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EB/OL].(2010 -05 -07)[2013 -10 -12].教育部门户网站.

猜你喜欢

校地师范生共同体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爱的共同体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校地共建型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逻辑与现实
——以C9 高校为例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校地企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初探——以四川工商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