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师爱
——对罗森塔尔效应的新解读

2014-03-30苏丹兰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罗森塔尔后进生效应

●苏丹兰

也谈师爱
——对罗森塔尔效应的新解读

●苏丹兰

学生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领略教师爱的过程,是被教师关注、激励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注不同,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大相径庭。凡是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注,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罗森塔尔效应让我们懂得教师的爱应当是博大精深的,在不同的阶段应具有不同的阈限和针对性。教师的爱是有技巧的,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把不同的爱播入不同类型的学生心里,才会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迈步前行。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的期待;后进生;新解读

一、实验的由来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的欲望分七情六欲,爱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己所爱,是人的天性。但是,爱己所不爱,却是教师职业道德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己所不欲(爱欲),须施于己”可能是一条更加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认为,[1]人的情感和观念在本质上会受到自己所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发挥作用的程度会因人而异,但是这种影响的存在是真实可信的。希腊神话中讲到,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他在孤寂中雕刻了一座他心仪的美女像,久久依伴,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娶她为妻。在这个故事中,皮格马利翁的期待是真诚的,没有这种真诚,自然无法打动爱神。受希腊神话的启发,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和助手雅格布森在一所学校实施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临走时将一份其实是随机挑选出来的所谓最有发展前景者的名单交给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他们返回学校再行测验,结果表明:被指为可能发展的实验组学生与控制组学生相比,确像教师期待的那样,智商有所提高,1、2年级学生更为明显。在品格方面也有类似的结果。教师寄以期望的学生较之教师不期望的学生,具有“更有顺应能力”、“求知欲更强”、“情谊更深”等倾向。

二、实验的启示

半个多世纪以来罗森塔尔效应带给教师们许多有益的的启示。

(一)肯定和期待具有改变人思想和行为的巨大能量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期待者对期待对象产生美好的憧憬,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代价。罗氏认为四种心理机制对人的事业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首先是氛围,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氛围;其次是肯定,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再次是启发,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最后是毅力,即注重对所期望学生的意志力的培养,总是鞭策其不断朝期待方向发展。上述观点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期待者的威信。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给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一般而言,期待者威信越高,越容易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二是期待结果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期待结果估量后自认为实现可能性较大,而且这种期待结果对自己又有意义,那么,罗森塔尔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很大。三是这一效应是按“憧憬—期待—行动—反馈—接受—外化”这一机制产生的,期待者对期待对象产生美好的憧憬,并有具体的期待结果,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具体的努力实践,如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行动,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对自己特殊的关怀和鼓励,并从内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种种爱心和帮助,以至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达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结果。罗森塔尔效应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教育管理者,都应该切记:不要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视为儿戏,毁掉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可能就在一句话中,但要想让一个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要难多少倍。

(二)教师暗含的期待总会使学生心领神会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对被期待者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差生”的教育意义更大。就教师群体而言,学校中寥寥可数的栋梁之才总是那些成绩最优秀的尖子生,教师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他们身上。而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只能“广种薄收”,对于那些长期成绩上不去的“差生”,教师大多也是抱着只要不出事也就罢了的态度随他们去了。其实,无论是优中差哪一类学生,只要是身体和心理发育正常的学生,如果能受到教师公正的期待、关心、帮助和爱护,他们就会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这正是罗氏效应所揭示的道理。因此我们教师要特别谨慎地运用这一法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情景,组织教学,将这一效应的公平度最大化,尽可能地减少这一效应的消极面。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宜运用如下期待对策。第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并使之变成他们的自我期望。第二,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期望”实现后的好处,以及达不成期望时会产生的“坏处”。第三,教师要使学生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不断鼓励学生努力去实践这一期望。第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具体实践这一期望的计划,把这一期望具体化、行动化,并从中感受实践期望的乐趣,克服实践期望中的挫折,必要时,要为他们创造实践这一期望的条件,培养他们为实践这一期望的技能,最终实践这一期望。可见,罗森塔尔效应最重要的是行动。如果只是口头上的抽象的些许承诺是不够的,要使学生产生较大的长远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要通过学校教师的实际行动使他们感受到这种期望所带来的温馨、情感的支持和切实指导的关爱,特别是真诚的鼓励和帮助。身为教育者,无论学生做对或做错,都不能视而不见,因为学生的成功需要我们教师的鼓励与鞭策。每个人只要能持久地被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每个人都有旁人无法比拟的独特的优越之处,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教师不故意为难学生,不把学生的过失公开,以免让他们感到难堪;过激的批评后要适时地降温,用爱心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耐心去培养,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如果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要耐心帮助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克服纠正;接受学生的各种感情表现,决不要轻易否定;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强调他们的优点比批评缺点更有效;让学生学会负责,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花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勇于向学生承认教师自己的错误。如果教师始终给学生传递一种良性暗示,他们的行为就会出现转机,会变得更加出色;但是,如果教师给学生传递一种不良暗示,事情往往会真的变得很糟糕,因为不良暗示中包含有对人的贬低、歧视,它会让人消极自卑,乃至一事无成。

三、对实验的新理解

由罗森塔尔效应可知,师爱在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憧憬—期待—行动—反馈—接受—外化”这一机制的基础和核心。教师的爱心要有意识地洒向那些“己所不爱”的人。

实际生活的经验与常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结论都表明,教师的爱是有倾向性的,在一定的时期,这种师爱的指向性是有特定的范围的。研究者曾经在某重点小学随堂听课时发现,一个上午四节课下来,班上发言频率最高的同学达到21次之多,而约有六分之一的学生一次发言机会都没有,最让人痛心的是,所有的任课教师居然对此习以为常!笔者在一次访谈中还了解到某小学二年级的一位女生,在入小学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次课上发言的机会!后进生,是谁造就的?答案岂不是一目了然?诚然,教师首先是个凡人,教师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爱或者喜欢德才兼备的优等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作为教师,你就是全体学生的教师,而非好学生的教师:作为教师,就应有博大宽广的大爱,而非只爱美,不爱不美亦或是丑。教师要永远记住“凡是存在的就有其存在的意义”这样一个道理。

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问题在于教师对待犯错误学生的态度对于学生心灵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事后的批评与反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使当事人改正错误。教师一味地指责与抱怨往往招致学生强烈的逆反,丧失面对现实和未来的信心与勇气。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博爱的胸怀,当学生需要关心爱护时,教师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体贴和温暖,当学生有了缺点,教师又应该是一位严父,明确指出他们的不足,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只有当教师真心真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爱得越深,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就越切。“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的爱是有技巧的,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有目的、有设计、有区别地把不同的爱播入不同类型的学生心里,才会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自发上进,才会使师爱发挥最大的作用。

首先,最大限度地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关爱范围中来,聚焦他们,使他们清晰地成为有尊严的团队成员。

后进生是班级团队的敏感群体,在心理上易产生自我封闭意识,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他们受到冷落,感受不到班级团队的温暖。学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情况,摸清学生后进的原因。当我们将关爱的视线聚焦于他们时首先要了解情况,摸清他们后进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以便对症下药。切忌粗暴武断,不问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呵斥辱骂。对后进生的培养基于以下几条原则:关爱、发现、交流、引导。后进生常常会因“后进”而受到课任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在班里抬不起头。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是他自己的唯一。教师要做的就是创设情境,让后进生发现自己、表现自己,让他们在感受民主平等自由的团队气氛的同时激发出蓬勃的上进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2]

其次,有针对性地关注中等生,了解、发现他们的特长,因势利导,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强调聚焦后进生,并非要忽视作为班级主体的中等生。教师所面临的尴尬是:无论是成绩优秀品行卓越的优等生还是问题突出的后进生,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倾注的爱心和时间无疑是较多的,而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群体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抓两端,带中间”的策略无可厚非,但的确也体现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就班级成员而言,人人要求平等,个个反对偏心既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又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为敏感也更加实际。从广义的班级授课制的角度来讲,处于中间地段的普通学生才是最渴望被教师关注的群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这些普通学生的忽略抑或忽视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等生自知不大受教师的垂青,因此对教师些微的关注会以加倍的热情投桃报李。中等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施爱于中等生的方法和途径俯拾皆是,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来展示自己,在诸如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琴棋书画,志愿公益等活动中让中等学生展现了优势,增强了信心,扩大了社会交往,锻炼了生活能力,让他们在师生爱与关注的目光下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最后,我们要关注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和抗挫折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感使得我们往往锁定班级的“问题学生”,但教师爱的阈限与倾向性,常常把更多的正向暗示和较高的期待指向优秀生。那些“优秀生”总是被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羡慕所包围,容易滋生优越感,产生“高人一等”“非我莫属”的感觉。优等生在学习中容易得到教师的器重,导致他们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在班级团队中的作用,而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心理上往往承受不了打击,容易钻牛角尖,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疾病,这样的人怎么能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学生耐挫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教师要重视优等生的自我修养教育,不断提高其解剖自己的能力和对困难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的公平意识和抗挫折能力,让这种心理优势转化成自我教育和调控的力量,培养其高水平的社会适应性,促使其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

综观所述,对罗森塔尔效应新解读的视角可以归纳如下:(1)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应该是善爱、真爱、会爱:(2)教师在均衡地施爱于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应循着“后进生”、“中生”、“优生”的逻辑展开,这样才真正体现了教育公平;(3)罗氏的预设是假的,带有欺骗性,但是结果是真的,又有操作性。原因在于,实验者的动机是善良的,实验的方法是科学的,随之而来的结论是有推广价值的。这结论对教师由工匠型教师走向科研型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乔塞尔森.皮格马利翁效应[M].高榕,温旻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金传宝)

苏丹兰/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猜你喜欢

罗森塔尔后进生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罗森塔尔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懒马效应
李斯特钢琴体系的传承与发展—论罗森塔尔与达尔贝特的钢琴演奏及教学(上)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世间依然留有罗森塔尔的传说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学术交流工作手记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如何对待后进生
小饼干的大道理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