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研共同体构建中成长

2014-03-30逄淑萍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教研员管理者教研

●逄淑萍

在教研共同体构建中成长

●逄淑萍

曾经以为自己还算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至少在省、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的成绩;曾经以为自己还算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研员,至少当年青岛市在全省高考排名落后的情况下,全市语文学科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以14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历、5年的教研员经历,我充满信心地竞聘了教研室副主任的岗位,但是当我真正踏上这个岗位时,我又不知所措了。是像做班主任那样抓班级管理建设,抓各科成绩,抓学科弱生;还是像做教研员那样,研究教学重点、难点,研究成绩提高点,关注学科弱势学校?是,又好像不是。

说“是”,是因为教研室副主任的职责依然离不开教研、指导、服务和管理的职能;说“不是”,是因为做教师时更多的是面对学生,做教研员时面对的是教师,现在更多时间面对的是教研员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者。

面对的对象变了,思考和研究的重点应该有所改变。经过10年教研管理岗位的实践,我与我的教研团队、教学管理团队一起,逐渐形成了适合青岛市学校和教师需求的特色教研。

以服务为目的,以真诚的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开展集体调研;以提高教研的实效性为目的,形成市级带动,区级和校级三级联动的学科教研;以提高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和教研能力为切入口,建立教师与管理者两个教研共同体。我以真诚服务的态度,踏实调研的行为,实现对全市高中教学和教研的科学、有效的引导。我和我的团队建立了这两个教研共同体,我也得以在这两共同体中不断成长。

一、“研”字当头:探索全方位的教研、指导、服务

(一)走进老师,实施“五环节”教研规程

2004年至2008年是青岛市高中课改实验初期,市教研室为加强教研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教研质量,提出了“3+2”的教研工作模式(3天在基层学校,2天在教研室),将教学的现场变为研究的现场。

此时我面临的问题是: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在基层,怎样展开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当时的现状是:有的区教研室为了加强教研的力度,教研员每次听课后要打分,分数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成绩。久而久之,教研室“研”的成分弱化,“查”的比重加强,教研员听的常态课少了,听到的经常是经过改装的“伪课”。

我的疑惑是:我担任教研员时,到学校去调研,眼睛紧盯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听课、评课,然后反馈,感觉是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但是日复一日的听课、评课,可能只解决了被听课的老师的问题,再碰到另一个老师,相同的问题可能又会碰到。

如何发挥教研室的“研”的职能,更好地为更多的学校、广大的教师服务?在不断的摸索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下校调研的看、听、谈、问、析“五环节”工作规程,既看课堂教学,又要关注教学的全过程。

一“看”,是看教学资料,包括教学计划、集体备课计划、记录、导学案、作业评改及检测试卷等。这里的教学资料既有教学的整体安排、过程记录,又有日常教学。查看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了解教师学期(或学段)教学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准备(备课)、教学结果,换句话说就是了解支撑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产生教学结果的过程活动。

以查看集体备课计划为例。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我们要求集体备课计划应大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基本措施、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安排(内容、进度、集体备课分工、完成时间、责任人,考试时间、次数、命题人、审题人等)。通过调研查看材料,我们逐渐纠正了集体备课计划中只有集体备课进度,没有分工和责任人,只有集体备课时间,没有集体备课内容要求,没有完成时间的现象。通过调研,学校的集体备课工作逐渐走向规范,集体备课的质量有了基本的保证。

以查看备课记录为例。针对集体备课只研究课堂“教”学,极少研究学生课下学习和自主学习,我们对学校集体备课提出要求:加强对教学薄弱环节的研究,拓展备课范围,要备预习、备自习、备周末、备练习、备作业等。通过这一要求,我们试图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的研究。在调研过程中,通过查看集体备课记录、导学案,了解集体备课组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开展的工作,发现创新做法,及时总结并推广。

二“听”,是指听课、听取学校领导和集体备课组长的情况介绍。

教研员听课是随机从学校总课表中抽选的,每次到学校至少听2节课。有专门的听课本,听课有教学环节的记录,有对教学评价和建议。要求没有课的老师一起听课。为扭转老师相互评课只说优点,不好意思说不足的局面,我们要求每个老师说两条亮点,提一条建议。教研员参与过程评课并最后点评。既点评课堂教学情况,也相应地介绍他校的好的做法等。要求我们的教研员要做一个好的“传道者”。

听取学校领导和集体备课组长的情况介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校和集体备课组的情况,使教学指导与学校和集体备课组的实际相结合。

三“谈”,是指与学生、教师和校领导干部的交谈。根据情况,可以是比较正式的座谈会,也可以是比较随意的交流。交流、座谈的核心是调研前梳理的调研重点。如在一次市区高中召开教师座谈会,其座谈提纲是:

1.你的学科在备课方面做了哪些改变?

2.你的课堂教学有什么变化?

3.你的导学案设计最得意的地方是什么?

4.对今后教学教研改革,你的思考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座谈,既可以印证和补充听课和查阅材料得到的学校教学、教研信息,又可以直接倾听老师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四“问”,是指一些需要大量采集样本,或是不适合面对面交流的问题,研制不同阶段、不同话题的学生、教师和管理者问卷,进行调研。以下是我在一次统考后做的学生问卷的部分调研内容:

1.你的老师组织一轮复习情况是()。

A.知识点复习全面,题目典型,题量和难度适中

B.知识点复习全面,大多数时间用于讲题,题量和难度偏大

C.知识点复习较少,大多数时间用于讲题,题量偏大

D.知识点复习较少,大多数时间用于讲题,题目难度偏大

2.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后,老师安排的实验复习方法是()。

A.把学生实验集中起来一起复习

B.把学生实验穿插在各章节中复习

C.到实验室操作分组实验,老师讲解

D.不到实验室操作分组实验,只有老师的讲解3.一轮复习使用材料的情况是()。

五“析”,是指分析教学现象,提炼经验,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调研结束时教研员在现场向学校领导进行反馈。我们要求教研员做到敏锐地发现经验和问题,敢于指出问题,善于提出建议,以帮助学校、教师总结发现教学中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曾经有一个阶段,有的教研员碍于教师的面子,碍于分管领导的面子,只说优点、亮点,不谈问题,也没有建议。面对这种现象,我先是在碰头会上对那些能够找准问题、提出建议的教研员进行充分的肯定。强调调研就要“研”字当头,敢于在调研中指出问题,善于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而不解决问题。然后,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教研员,首先你要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能够用对方能够接受的语言来表达,最关键的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最初学校和教师难以接受我们直面问题的分析反馈的意见,但后来尝到甜头后,现在呈现的是各个学校主动邀请教研室调研、教师主动提出要求让教研员听课的局面。

“五环节”调研规程成为我们下校调研的一个常态,为我们更好的为学校指导、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认真研究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几个环节后,再与老师一起研究课堂教学,这时的指导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在学校调研一天的时间,要听课、与老师谈课,要与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交流座谈,听教研员对学校的反馈意见,最后向学校进行总反馈意见,异常辛苦,但我们心里充实——了解了学校的真实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建议。我和我的团队在不断改革调研内容和方式的过程,与课改一起成长。

(二)联动教研: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实现教研成果共享

“五环节”的集体调研,解决的是学校教学教研的共性问题,但对于全市学科教学和教研工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创新下校调研的同时,我和教研员们一起研究创新学科教研方式,改革教研内容,解决全市学科教学面临的深度问题。

在莱西市调研时,我了解到莱西高中数学为解决个别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采取了全市数学老师共同备课的方式。正值2004年我省高中课改初期,老师面临新理念与教材、新理念与教法等诸多问题。我先动员几个学科在高一课改年级进行尝试,然后很快在高中各个学科的三个年级全面推开。

全市集体备课制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研员为主导的研训一体的教研新制度。课改初期,主要解决教师们面对表述概括、弹性很大的新课程标准,如何执行标准,如何掌握多版本教材造成的教学内容的不同广度和难度,如何真正进行探究教学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是教师个体、甚至一个学校难以把握的。随着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全市集体备课逐渐开始侧重对学科教学规律的总结、不同课型的打造的研究。

集体备课任务由各个学校的集体备课组承担。各科教研员在学期初将集体备课任务分配到各个学校。各校集体备课组提前准备自己主备的内容。因为要在全市老师面前亮相,所以通常是整个集体备课组,甚至是整个教研组一起备课。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教研员在集体备课的前一周,与学校备课组共同分析研究教学内容,最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突破方式,课堂教学基本思路、教学方法以及作业设计。全市各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修改教学案,实施教学。

迄今为止,青岛市采用全市集体备课的方式,集体备课了高中三个年级的全部新授课、复习课的教学内容。从最初研究教材处理,到研究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集体备课使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得到整合,并充分利用了全市的优势教师资源,发挥了集体合作的力量,带动了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共同发展。

(三)搭建平台,建立教学管理者教研联合体

我国高中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主任承担。通常情况下,是副校长分管教导处,教导处主任分管教研组长和集体备课组长。

从教研组织来看,学科教师参加学科教研员组织的教研活动、听评课、评优课、学科研讨会等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有一个教师的研究团队或组织,而教学管理者却没有一个相应的组织,使大家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碰到的教学和教学管理问题,或者分享彼此的经验。

从研究方式来看,教学管理者进行的教学研究,靠的是自己深入课堂、深入教师了解情况,凭自己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经验进行判断、分析、指导和管理,基本是处于散兵作战状态,不像教师们有一个以教研员为核心的教研团队。

从不断发展的课程改革的需求来看,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的迅速成长,对教学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是课改的、教学的、教师成长的研究者、参与者、引领者。

从青岛市层面来看,一些学科的先进经验、课堂教学新的研究成果需要迅速在学校推广,仅靠学科组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从学校层面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鉴于教学管理层面的集体教研空白区,从2004年开始,我在市教育局分管领导的支持下,尝试建立了“青岛市高中副校长论坛”这一平台,并逐渐形成了一月一次的管理者例会制。由此高中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各市区教研室的分管副主任有了自己的教研组织,教学管理者教研共同体建立了起来。前期例会主要采取座谈交流的方式。市教研室是例会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每次例会的前一周由我来发布研讨题目,保证每位参加者有一周的调研和思考的时间。

在课改初期,一些关键的节点,必须通过例会研讨,大家达成共识。如不少学校课改初,还不十分清楚校本课程应该怎样开设,开设的课程随意性大,没有课程目标,没有教学课时安排,没有评价标准等。为此我们先下发了关于校本课程的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然后结合调查的情况,召开了校长例会,借助《校本课程纲要》的编写来规范了校本课程的研究。青岛市高中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规范的校本课程。

三年的教研管理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心里装着学校,心里装着老师,树立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就会在工作中克服私心,就会“公”字当头。没有人检查监督我们下校调研的次数,我们靠的是自觉。学校戏称我们的教研员为“教头”,学校也越来越欢迎我和我的团队。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是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做好一个“教头”要全方位了解教师和学校,知道他们的苦衷,了解他们的需求,具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为他们解决困难的热情和态度。

二、教研、指导、服务的深化——进一步丰富教研内容,创新教研方式

从2009年开始,随着我省课改和规范化办学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原先调研内容和方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为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一)完善集体调研环节,形成“三段五环节”调研

在“五环节”调研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拓展教研途径,提炼出“三段五环节”调研。“三段”是指到基层调研分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调研前段,要与该单位沟通,了解学校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教学教研的进展、目前教学关注的焦点,需要教研室提供帮助或支持的内容;调出以前对该单位的调研材料,所有参加调研人员开碰头会,梳理出调研重点。调研中段,继续坚持“五环节”调研工作规程。调研后段,在现场反馈的基础上形成文字反馈稿,两天内传给学校一份正式的调研报告。报告要反映调研的全过程,包括听课情况及分析建议,与学科教师交谈及分析建议,查阅教学资料的情况分析及建议等。教研室将调研报告归入教研档案,既作为后续跟进调研的基本依据,也作为教研员日常工作的一个实证。

在坚持“三段五环节”调研的同时,我要求各区教研室的工作要处理好教研、管理与教学的关系,明确教研和管理都为教学服务的宗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市各教研室基本克服了重管理、检查,轻指导、服务的倾向,牢记头顶的“研”字,全心全意为基层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创新网络学科集体备课方式,建立校级间的合作教研

全市集体备课每两周一次,但教师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无法得到当场的解决,一些多少年感觉棘手的问题,少有人去触及。为此,各学科借助全市教研网络平台,通过视频、文本的互动式交流研讨方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即时性的教研服务。网上教研缩短了时空,拉近了教研员与教师的距离。各学科建立了学科QQ群,每天由骨干教师担任值班的版主,定期公布最近要集中研究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最后由版主整理发布。学科QQ群调动了骨干教师的积极性,扩大了教师教研的参与面。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广阔的发展平台。

全市教研活动和网络集体备课活动,研究的是全市学科教学共性的问题,一些更为具体的教学问题还需要学校自己解决。从2010年开始,我们尝试由学科教研员牵头,让生源比较接近的几个学校开展校际间的合作教研,或是就某一个教学难点合作集体备课,或是用展示课的方式来探讨教法、学法问题。因为生源比较接近,面临的问题经常也是相似的,同质学校联动教研,在合作中实现了共赢。2012年开始,我又尝试以课题为引线,成立课题协作体学校,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课题协作体的研究成果全市可共享。

经过5年来的教研改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信息发达、透明的今天,关门研究,封锁成果,就意味着自我封闭。由于各学科老师的努力,全市现已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教研成果共享氛围。集体备课时,主备学校一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精心设计,甚至请本学科其他年级的老师出谋划策,一个集体备课组承担的任务,常常变成了一个教研组的任务。在不断的研究中,集体备课组教师成长了,教师合作意识增强了,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水涨船高。

近年来,我市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变化。老师们以集体备课、网络教研的教学资源为基础,设计出基于本校学情的、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导学案。课改初期,全市高中教师参加省优质课比赛,勉强能保证每个学科有一人获得一等奖,而在2012年的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中,青岛市高中有3个学科的全部选手均获得一等奖。我认为是联动教研,资源共享,使我们的老师在每一个教学阶段都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三)管理者教研与学科教研形成互补,推动全市教学改革

从2009年开始,校长例会研究的内容基本能与学校教学、学科教研基本保持同步或是超前,解决一些学科无法解决的、需要从管理者层面解决的教学教研共性问题。研讨的话题,或是根据下校调研发现的问题,或是教研员们反映的教学教研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在改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有效的分层教学研究等。

例会的方式也逐渐丰富,有时采取集体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管理者深入课堂,共同研究我市课堂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学习课堂教学走在前面的学校。我先后到胶南二中考察其“导学式自主合作”课堂教学,到青岛五十八中考察其高三复习讲评课内容。

有时例会是交流经验,有时就是列困难、摆问题。经常是我的问题在你的发言中就得到了解决,有时这些困难是共有的、短时间都无法解决的,那就先放一放。各位参加者都能以诚相待,积极陈述观点,提供成熟做法,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共同发展的过程。

管理者例会的一些成果,需要学科教研员在教研和调研中推广落实。以推进我市高中学校教研规范化和管理精细化为例。为了改变全市高中在教学方面存在的粗放性的问题,我从指导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和集体备课计划入手,通过管理者例会,大家对教学计划和集体备课计划的基本要素和要求达成共识。在后面的调研中,各学科教研员重点查阅学校的教学计划和集体备课计划,并将听课、查导学案、查作业批改、查考试或检测试题等与教学和集体备课计划对接,排查教学不符合规范的地方,管理上不到位的地方。除现场反馈外,再通过管理者例会,推广好的做法,指出一些学校管理不到位的细节,逐渐影响管理者和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行为,使全市的常规教学逐渐走向规范,教学管理逐渐走向精细化。

先进的教研措施需要管理者助推,才能保证在学校的工作中落实。以我市各学科实施的先行课制度为例。所谓先行课,是学科组教师围绕一个阶段中的某个教学重点和难度,共同研讨,确定实施方案,然后由一位教师先行上课,其余教师听课观摩,通过听课评课,进一步总结、反思、改进与完善,最终确定一个或多个教学方案提供给其他教师使用。这项制度仅靠学科教研组很难推动,因为它需要借助学校的评价、需要教导处的大力支持(如调课、教室或实验室的安排等)。我们通过管理者例会,请先行试验的学校介绍试行的办法、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保证后期加入的单位少走弯路。一个好的集体备课办法,通过副校长介绍迅速在全市推广,成为教研常态的方式。

建立教师和管理者两个教研共同体,保证了全市的教学和教研能够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使教师得到发展,管理者的教学管理和教研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管理者例会,我市普通高中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课改10年中,我和学校教学管理者、教研管理者一起携手走来,组成了一个青岛市高中教学管理者的团结协作的集体。

三、教研之悟:教研员要站在教师和校长身边,提供最好的教学和教研服务

自2003年担任青岛市教研室副主任以来,每年要迎来三四万高一新生,每年要送走三四万高中毕业生;经历了10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

这10年,我先是深切体会到,一个孩子的失败,对学校来说是几千分之一,而对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后来又逐渐明白了,“为学生的终生奠基”不只是让他考入一个好的大学。

这10年,我先是与学校共同喊出“高考成绩是硬道理”的口号,后来我与校长达成共识:一个学校“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如果你无法改变你的生源,那你就想办法改变你的课程。

从我近几年在“青岛市高中课程与教学工作会”所做的专题报告的题目,可以看出我和我的教研团队的教育理念变化的轨迹:2008年的《新背景下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2009年的《课程教学学习》,2010年的《优化课程,聚焦学生的学习》,2011年的《课程实施,自主学习》,2012年的《多元发展,让改变发生》。从这一组题目可以看出,我从关注教师教学,逐渐开始关注学生学习,进而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关注教学管理,到逐渐关注课程,进而关注学校和学生的多元发展。

我在积极地引导教师和校长不能急功近利,为了学生的成长,要从课程的角度,研究学生、发展学校,不惟高考才能赢得高考。教研员要站在教师和校长身边,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学和教研服务。

身处两个和谐、奋进的教研共同体中,我与我的团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智慧,共同为青岛市的高中教育教学而努力。

(责任编辑:黄海涛)

逄淑萍/青岛市普教教研室

猜你喜欢

教研员管理者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