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影响下的青少年生活方式研究

2014-03-29

当代青年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娱乐消费青少年

聂 伟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最大规模群体。网络以其独特的虚拟性、开放性、平等性、多中心性和跨时空性等特征吸引青少年,全面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场域,冲击着青少年群体的日常行为方式,并改变着青少年传统的消费、社会交往、闲暇娱乐、政治参与等生活方式。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认识社会但具有盲目性,走向社会过程中可塑性强但易受到新媒体的暗示,是网络媒介受众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也是亟需引导的群体。

一、网络消费:消费方式的新时尚

所谓网络消费是指人们以互联网为生活工具而实现自身需要的满足过程,[1]包括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网络培训等在内的所有网上消费行为。网络消费不仅包括网络实物消费,而且还包括网络符号虚拟消费。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消费工具,以互联网为技术核心,与现代的网络支付工具联系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消费空间,型塑青少年超前的消费观念。网络消费具有消费行为的时尚性、消费方式的便捷性、消费空间的流动性与隐蔽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消费商品的多元丰富性等特征,使得网络消费成为网络时代下的青少年重要的消费行为和方式。

网络消费必须具备搜索、理解、占有网络商品信息的相关能力和技能。信息消费能力决定消费对象,出生在网络时代下的青少年,接触网络机会多,上网时间长,与互联网具有亲缘性,网络消费日益成为青少年的新时尚。许俊卿通过实证调查发现,95.2%的大学生了解“淘宝”、“当当网”、“卓越”等网络交易平台,64.3%的大学生具有网络购物的经历,网络购物风靡大学生群体中,但群体内部存在性别、专业差异,女性、文科类专业网络购物的经历较多。[2]除实物消费之外,网络虚拟消费以其独特消费活动的便捷性、消费产品的多样性、个性时尚的表征意义性赢得青少年消费者的青睐,并在青少年群体中日渐蔓延开来,青少年日渐成为新型消费方式的践行者和主力军。张耀珍等研究发现,南京市24.9%的大中小学生拥有虚拟消费的经历,且主要集中在交流类(17.5%)、装扮类(12.4%)、游戏类(70.1%)等三类消费上。[3]青少年对网络购物的喜爱和青睐,还表现在近年来“光棍节”网购热潮乱象上,2011年光棍节当天,天猫淘宝商城交易总额达到33.6亿元,2012年达到191亿元,[4]2013年交易总额飞速上升到350.19亿。

诚然,网络消费以其不断细分的消费市场、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青少年个性化、自主独立、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帮助青少年释放压力、缓解紧张和疲惫的心态,加速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网络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标签,给青少年带来新奇、自我认同及现代性的消费体验,满足青少年多元化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需求;网络消费改变整个青少年群体的消费行为、方式和观念,重塑青少年的亚文化,加速青少年亚文化的变迁,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网络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如网络消费使得青少年对网络过分依赖,浪费学习与工作时间;沉溺于网络消费的情感体验,影响现实的人际交往,易使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偏失;助长青少年攀比、炫耀的消费心理和非理性消费,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等等。尽管网络消费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失真、网络消费侵权、网络诚信等问题,但网络消费在青少年群体中已成为时尚潮流和新的消费工具,是青少年消费生活方式的新选择;同时现代青少年的网络消费文化具有文化反哺性,逆向影响中老年人的消费文化和理念,影响整个现代消费生活的格调。

二、网络交往:社会交往的新形式

手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日渐构建了以网络为平台的人际沟通和互动的场域,使得网络交往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交往模式。网络交往是指主体与隐蔽性对象或显性对象借助网络工具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沟通情感的互动过程。[5]网络交往打破了传统交往方式中时空的限制,且突破了面对面交往中的经济收入、社会经济地位等造成的现实壁垒,在网络空间中以“身体不在场”的形式展开社会互动。[6]网络交往双方可隐匿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等特征,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平等性、跨越时空性等特征,与当代青少年自主性和选择性的交往特征相吻合,使得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模式从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向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二元模式转变,网络交往并成为一种主流的交往方式。[7]伴随着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的兴起,网络交往更加受到青少年的青睐。

青少年对于网络交往的喜爱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网络交往能够给青少年带来宣泄情感、获取情感支持等情感满足,同时能够获取信息与知识,拓展视野,进一步加速社会化的进程。第二,网络交往能够为原有先赋性社会资本难以满足现实生活需要的青少年群体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帮助其拓展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第三,网络交往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同时也是青少年自我呈现的媒介,使青少年开放、多元地呈现自我,为青少年带来身份认同的体验。

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网路交往容易使青少年现实人际关系疏远,网络交往的相关信息误导青少年的成长,易引发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网络交往也可以使得青少年中出现政治煽动、情感欺骗、财富欺诈、色情、语言暴力等网络越轨行为。但网络交往已成为青少年一种普遍的交往方式。在网络交往中,由于身体不在场和匿名的特征,没有情境和时空的制约,个体扮演多重的自我,担当意见领袖,打破传统面对面交流的权力分配方式,个体拥有了自身的话语支配权力,实现自由自主的交流,因此,网络交往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青少年,成为现实社会交往有益的补充,重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模式与人际关系网络。

三、网络政治参与:政治民主参与的新渠道

伴随着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从起初单一的“经济功能”向“政治”、“休闲娱乐”等多元功能转变,网络日渐成为青少年政治参与的新渠道,拓展青少年政治参与的覆盖面。所谓青少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是指青少年个体以互联网为中介,通过评论、讨论等多元手段与方式,在网络空间中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或者政治意愿,以期影响政府决策或政治活动的参与行为。网络不仅为青少年提供各类政治类资讯,青少年可以通过政府官网、新华网了解政治信息,同时伴随着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微博、BBS等新媒体的出现,为青少年表达政治观点提供了新型的手段和方式,使得青少年日渐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青少年的政治参与涉及时事政治、社会问题、民生热点、焦点人物、国际政治,关注内容呈现多元化和时事性的特征。孙志刚案、抵制家乐福事件、云南躲猫猫、钓鱼岛事件、微博打拐等热点事件,足以表明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网络的高度开放性、超越时空性和隐秘性为青少年的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在这个政治环境中,青少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参与手段的多样性和低成本性、参与内容的广泛性与聚焦性、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与模糊性、参与机制的草根性、及时性与互动性等特征。并且基于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政府与青年的良性互动,互动形式更加正式和形式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注重从虚拟力量向现实力量的转化和从个体利益向集体利益的转化,成为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新特点。

网络政治参与对于青少年自身来说,弥补了以往青少年政治参与话语权的缺失,增强了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青少年政治参与效能感,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是帮助青少年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同时,青少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可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当然,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网络自身的弊端以及青少年自身不够成熟等特点,青少年的网络政治参与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青少年的网络政治参与理性与非理性共存,网络政治参与存在参与冷漠化,仅关心与自己有直接联系的事情;青少年的网络参与缺乏适度的自律性,易做出不合规范的行为与举动;以及参与的盲目性、表达情绪化等问题,可能形成“网络暴力”,导致“群体极化”,产生极端的行为等问题,降低青少年的政治参与质量,威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尽管青少年政治参与仍存在一些背离社会发展轨道的状况,但与以往的政治参与方式相比,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青少年改变了过去被动的自上而下的参与方式,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积极主动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将可能成为一种主流的政治参与方式,并在主流的政治过程中习得主导的政治文化,形成政治认知及认同,并指导自身的政治实践,实现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同时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处于不断的分化之中,青少年作为特定的群体易形成网络社群,此虚拟社群将构成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场所,与实体组织相比,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四、网络娱乐:休闲方式的新工具

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人们的交往、消费和政治参与中,而且也延伸到人们的娱乐中来,网络休闲娱乐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向数字化方向靠拢,数字化的网络娱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元的网络休闲娱乐正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所谓网络休闲娱乐是指人们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以手机网络或互联网为媒介,利用互联网的数字信息技术或产品满足人们的休闲、消遣等娱乐活动,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等效果。[8]网络娱乐主要表现在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网络杂志、网络音乐等多元化形式;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本身是一种娱乐的工具,他们以游戏的心态参与网络生活,因而在此群体内部,呈现出较高的网络娱乐参与度。[9]王珠珠的基于全国31省市1526份中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正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休闲方式,82%青少年选择休息时听音乐,62.8%的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时间超过一年以上。[10]许俊卿在对大学生群体调查中发现,100%的学生在网络进行过娱乐活动,92.4%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约2/3的同学的网络娱乐时间占到总上网时间的一半以上,平均约60%以上的学生经常以网络影音、浏览新闻、网络聊天为娱乐阵地。[11]

虽然网络休闲娱乐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但以竞技参与、虚拟角色扮演和生动体验为特征的网络游戏仍然是网络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佐斌通过对全国100201名学生调查发现,79.3%的学生玩过网络游戏,每周玩网络游戏的平均时间为5.35小时,每周平均玩网络游戏1.82次,玩网络游戏者以男性居多。但部分青少年因此对网络形成严重的依赖,导致网络成瘾。[12]

与传统的游戏相比,网络游戏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故事情节、跨越时空性、道德的相对缺失、监督相对失效、认同标准单一性等特性吸引着青少年,成为青少年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一方面,青少年在流动、不确定、互动性强的游戏场域中,充分感受游戏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展示自我,宣泄情感,释放精神压力需求情感上的慰藉,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提升青少年自信水平和信息素养。另一方面,青少年在网络游戏拼装的虚拟世界扮演角色,调整角色定位,把握角色行为,克服角色紧张,加速角色社会化,增强自我团队合作意识,并在虚拟互动的世界中,形成广泛的人际交往,拓展自我的社会网络,建构自我身份认同,满足自我的成就感。但是,网络游戏使得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形成对网络的依赖,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症,打破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规律,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网络休闲跨越了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异化”的现象,特别表现在网络游戏上,引发全社会的关注;毋庸置疑的是,网络娱乐给青少年带来了生动化、个性化、数字化的娱乐和休闲艺术,焕发出青少年蓬勃的个性,给青少年全新的娱乐休闲体验,改变着青少年的休闲娱乐方式。

网络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场域,以革新的方式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世界,重塑青少年的生活惯习,引发生活方式革命。因此,加强和创新网络社会管理,引导青少年选择正确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挖掘网络的正面力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亟需深化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1]何明升.网络消费的制度化过程[J].学术交流,2004(10):92-95.

[2]许俊卿.大学生网络商业行为调查及其成因和引导[J].青年探索,2010(3):64-71.

[3]张耀珍等.当前青少年虚拟商品消费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69-72.

[4]胡银银.“光棍节”网购乱象:表现、成因及治理——基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3(2):88-92.

[5]陆玉林.当代青年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1.

[6]李志红等.网络交往——中介的革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27.

[7]马倩等.青少年网上交往特点及所存在问题的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0(3):29-32.

[8]王宇航.社交网站兴起与青年价值结构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7):13-18.

[9]王科.将数字娱乐进行到底——拥抱HAPPY时代[J].中国新通信,2006(2):9-10.

[10]王珠珠等.青少年网络娱乐方式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3):35-41.

[11]许俊卿.大学生娱乐网络化调查研究[J].高校辅导员专刊,2011(8):93-97.

[12]佐斌等.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研究——基于十省市的调查与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17-122.

猜你喜欢

娱乐消费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娱乐眼
新消费ABC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