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研究综述

2014-03-29王晓南

大连干部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者传统文化

王晓南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至此以后,学界就 “文化自信”问题展开了广泛而又深刻的讨论,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一番梳理,从何为 “文化自信”、何以需要 “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增强 “文化自信”三方面综述,望对此后有关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借鉴。

一、何为文化自信

理论界围绕文化自信的内涵、特点、基础等方面展开了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探讨,从而对文化自信进行全面的界定。

1.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有学者定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对世界的标识,一方面对自身文化的价值和历史传统有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对当前的文化状态有清晰的认知,对自身文化的未来发展有坚定的信心[2]。还有学者从哲学视角看待文化自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3]。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后的状态,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结果。是一种主体心态、价值诉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4]。

2.文化自信的特点。有学者认为,人的主体精神和本质力量的自信构成文化自信的核心和根本,因为文化本质上是人的精神追求及其创造的产物。在文化自信的系统结构和动力功能中,伦理精神自信既是基础性的自信亦是动力性的自信,还是目的性的自信,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文化的产生、创造和维护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5]。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特质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自己文化的礼敬与自豪感,二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改造的勇气与魄力,三是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的崇敬感与自信心[6]。

3.文化自信的基础。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之上的精神成熟度表现,因此自信绝不是自大,而是一种文化上知己知彼的高度自觉。我们在确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这种文化基础主要指某种文化所具有的包容力、文化抗压力、文化的反思性等[7]。有学者认为,知识与伦理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内在条件,也是文化自信发生和消长最重要的主体基础[3]。还有学者分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首先基于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也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还基于党和国家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指导,并致力于文化的传承创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8]。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发生的前提,文化交流是增进文化自信的条件,文化话语权的掌握则是增进文化自信的关键,文化发展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石[9]。

二、何以需要文化自信

对于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界普遍是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进行研究的:从纵向的历史来看,近代以来我国外部受到西方不断冲击,同时社会内部出现分裂转型,往往难以对传统文化客观理性地评价,从而出现自卑或自大的错误心态;从横向的现实来看,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且程度比以往更加频繁激烈,以一种自信、成熟的心态来看待本民族的文化和外来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1.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有学者认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首先,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巨大精神动力;其次,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再次,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6]。有学者认为: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文化实践的新要求,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对我国文化实践的新要求,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我国文化实践的新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深刻认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非常重要[10]。也有学者认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历来是我们党团结奋斗的重要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和 “西化”、“分化”图谋的文化屏障和思想堡垒;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思想基础,也是先决的必要条件[11]。

2.文化安全的要求。有学者从意识形态安全角度论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经济全球化使得社会主义文化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文化思潮的冲击和挑战,受到国内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和多元性等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想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对人们的凝聚力和整合作用,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就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这是加强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证[2]。还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是对于民族文化特色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维护。而要维护这种特色,并使之成为人类先进文化构成的重要元素,就需要一种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开放,文化的自信与创新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力量[12]。

3.全球化的要求。首先,全球化加快了文化的现代化走向,但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西方化。拒绝西方化只有增强文化自信,以中国文化传统之合理内核,佐以世界文化精华,制成中国现代化的特色餐。其次,全球化决定了文化的世界化走向,如何在此过程中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成为世界话语中的有生力量,仰赖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再次,全球化下,市场成为文化传播中的主要推力和载体,公平交易优胜劣汰。只有创建自身话语新的坐标,提升文化抗压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总之,全球化是消解多元化的文化,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认知,取决于如何应对,其中,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不可少[13]。

4.人的发展的需要。有学者从作为社会生活的载体和主体的人的发展这一角度出发,认为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推进人们对文化的认识,而且可以使人对自身的把握更自觉。既有助于促进人的科学发展,又助于调整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14]。还有学者认为在多元文化境遇下,只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增强自我价值主导性;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精神生活归属感;批判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丰富精神生活内涵;增强文化甄别能力和消费能力,提升精神生活主体价值等可能路径,才能使人走出多元文化冲突的现实困境,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不断提升精神生活质量[4]。

三、何如增强文化自信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是讨论的热点和重点,学界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可行的路径和举措,可概括为下面几个方面。

1.从时间空间维度。有学者认为:一是不忘本来,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必须坚持和弘扬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及丰富的革命文化;二是吸收外来,对待外来文化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要有转化再造的能力;三是着眼将来,从世界发展大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及文化建设自身的良好局面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1]。也有学者认为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最基本的关系:一是对待主流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多元中立主导,在主流中显多样;二是对待中华文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取其精华,又要推陈出新;三是对待外来文化,正确处理批判与吸收的关系,坚持兼容并蓄,也要抵制糟粕[11]。有学者认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首先,要从当代中国文化的现状出发,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多元文化现状的关系,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创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新文化;第二,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依据和追求;第三,要处理好当代文化中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完善新时期的文化理想,为社会提供正确行为导向,促进文化自觉[15]。也有学者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境界:第一,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更扎实的信仰基础。第二,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吸纳西方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第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进入新境界[6]。

2.从文化内容角度。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16]。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的基点主要以悠久辉煌的传统文化为指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形成和强化人们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自信,增强以当下为基点的文化自信,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与现实的梳理和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号的研究和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践行,更为关键的是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17]。还有学者剖析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的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态,确立坚定的文化自信,第一,要以理性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强化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第二,更新文化观念,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世界文化或外来文化的冲击;第三,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注重文化创新;第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18]。有学者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着手,认为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只能通过文化的延续而在历史演进中得以实现。对传统文化应当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以历史为坐标观照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尊重其历史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再以时代性为现实关怀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评判,在对传统文化的评判中寻找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路径选择,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超越;而不是用时代性对它进行屏蔽、覆盖,更不是对它进行诋毁、全盘否定或涂抹、粉饰[19]。也有学者认为,树立文化的生命意识是文化自信的前提,而文化生命意识则是对于中华民族理想性文化在现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时仍然能够通过 “反本开新”而重获生命力的理性信念。剥离附于传统文化之上不再适用的实用性层面,而探寻和辨析民族文化生命力本源,便是我们葆有文化生命意识,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必要条件[20]。

3.从中西互动层面。有学者从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当下学术界的薄弱之处,也容易为国人所忽视的角度出发,认为重建国人的文化自信,既要宏观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开放包容,也要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衍变历程,对其合理因素和内在价值有科学的判断,特别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作出恰当分析和评价。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在文化比较中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信念,形成文化自觉,摆脱文化不自信的心态[21]。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想真正的崛起,必须提高软实力,成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是基于强大的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的,要重塑我们的文化自信,必须敢于打破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处理好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22]。

总之,通过对文化自信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学界在此问题上没有明显的分歧且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其研究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政治宣传,忽视学理分析;视角内容全面,关注重点失衡;宏观研究多,微观视角少;相似性成果多,创新性理论少。对于文化自信的研究,有些还存在理论空白,有些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文化自信的论述;文化自信与 “中国梦”的关系;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的关系;文化的主体 “人”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之间的关系;国外增强文化自信的经验,等等。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 2010(16).

[2]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1).

[3]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J].江海学刊, 2009(1).

[4]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齐鲁学刊, 2012(2).

[5]王泽应.伦理精神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和根本[J].道德与文明, 2011(5).

[6]刘芳.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思想理论教育, 2012(1).

[7]邱柏生.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需要对待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 2012(1).

[8]韩震.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兼论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1-10-16.

[9]黄晓波.论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 [J].科学社会主义, 2012(3).

[10]阳国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2).

[11]周正刚.谈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J].党建研究, 2012(8).

[12]张福贵.“文化安全”的悖论与“软实力”的正途[J].学术月刊, 2012(2).

[13]任淑艳.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J].长白学刊, 2013(3).

[14]漆玲.从人的发展看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J].道德与文明, 2011(6).

[15]邴正.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笔谈——加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11).

[16]启瑄.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J].红旗文稿, 2012(5).

[17]沈壮海.文化自信的基点应确立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2-4-20.

[18]杜振吉.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J].道德与文明,2012 (4).

[19]孙燕青.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视野下的传统文化定位[J].哲学动态, 2012 (8).

[20]王南湜,侯振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何以可能[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1 (8).

[21]陈伟.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谈谈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N].人民日报,2013-08-01.

[22]周桂英.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冲击及其重塑[J].湖南社会科学, 2012(4).

猜你喜欢

学者传统文化
学者介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学者简介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者介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