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
2014-03-29李宗华
李宗华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是为扩大教育资源,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短暂的十几年间经历了“依附”期、“独立”期、“发展”期三个阶段.截至2013年9月,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独立学院已达到287所.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资源上依拖于母体学校,办学定位上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授是独立学院的主要职能,教育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必须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的深入教育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1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依托于母体学校,由于其师资力量、管理人员大多都源自于母体学校,因此难免其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会与母体学校雷同.但独立学院的生源现状与母体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母体学校的管理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用于独立学院.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更精准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造出更加适合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高校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认为将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就能拥有相应的能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独立学院有其特殊性,其生源结构相对普通高校来说层次偏低,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知识接受能力上跟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对动手实操兴趣比较浓厚.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必须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正适合这个阶层的学生.笔者所在学院自成立起,就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借助于母体学校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优秀的师资力量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注重基础教育的前提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我院学生在全国各类创新大赛中与重点高校学生同台竞技并获得骄人成绩,同时校级研究项目、SRP学生研究项目的参与人数也逐年增长,学生就业率也逐年呈上升趋势.
2 积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现实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独立学院基本都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其管理的力度以及管理的具体实施都不适用于独立学院的现状.因此,不断的探索和更新适用于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部门需积极解决的问题.
我院教学管理制度在沿用母体学校优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化改革.着眼于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发展兴趣和特长提供机会,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我院采用了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多种计分制统计学生成绩,学年学分统计,补考与重新修读,毕业资格与学位资格等制度.在管理手段上采用网络与数字化手段,对学生全程学习进行管理,从入学报到注册,学年学期成绩管理,到学生毕业、学位资料的审核.学生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就能完成报到注册,网上选课,网上报名,成绩查询,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等.
在学生管理上,实行有奖有惩制度.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创新项目实践等活动并给予经济上的扶持.历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重大竞赛项目上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各类创新实践项目也都做出了大量成果.为方便学生将课堂知识更好的吸收,更多的开展创新实践项目,我院各专业实验室均开放至晚上十点,学生们都能在实践实验中巩固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通过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但开放的教学环境,并不意味着放松要求.对于学生的各种违纪,学校绝不姑息,严格按照学校的制度进行处罚,对学习不积极,每学年取得学分不足16学分的学生,进行留级,以及取消其选课资格等处理,直至学生修够学分,有能力继续修读时再跟着当前年级修读课程.
在师资管理上,学院在不断引进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育人才的同时,对学校现有师资力量进行培养.鼓励教师考证,进修,经过几年的发展,我院教师在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对教师严格要求,制订了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对纪律松散,责任心不够的老师,严格按照规定处理,甚至解聘.
3 根据学科及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及专业设置
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和完善课程体系是独立学院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的关键.独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其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设置应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基本定位进行.由于独立学院大部分资源都源自于母体学校,因此独立学院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设置容易受母体学校影响,很多独立学院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设置不考虑学生实际状况和各学科专业发展现状,直接照搬母体学校的专业计划和课程设置,而这些可能是好几年甚至是很多年前的东西.这样不仅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更影响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高校教学计划制订后,很少或者很长时间才进行修订或更新,很多课程讲授的知识还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旧知识,学生对当前社会新知识新技术不甚了解,导致就业时感觉到什么都没有学到,缺乏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根据各学科的发展及时的更新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各学科、各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我院对学生进校后四年的课程计划进行制订,并于实施过程中每年进行修订,对各行业新的技术,新的知识及时汇编并更新至教学计划中,同时深化校企合作,从企业中聘任高级技术员对学生进行讲座、授课等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本行业发展现状的了解,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同时,学院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各专业实验室进行扩充建设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以适应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通过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开展行业动态讲座等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院,工科专业占学院开设专业的三分之二,这些学科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这就要求学院必须实时关注各行业发展,及时更新各专业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的设置.在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新各专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传承母校优势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面向社会、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社会和就业部门急需的专业,同时应结合生源以及行业发展状态,及时的调整和更新专业设置.我院在专业设置上结合行业动态,行业需求,以及学生学习现状,不断的对学院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更新.一方面摒弃了一些实用性较弱的专业,另一方面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开设了一部分热门专业.同时,根据已有专业的行业发展和现状,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更新,对于难度较大,理论性过强,实用性较差的课程进行舍弃或者从必修课程调整为选修课程,并将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及时的更新到课程讲授中.整个培养环节注重与师生沟通,与行业接轨,及时了解,实时更新.
4 优化独立学院师资结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基本上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母体学校派遣或返聘母体学校退休教师,二是招聘刚从重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这种师资结构年龄上呈“哑铃”结构,年老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创新思维欠缺,知识相对陈旧;年轻教师创新思维活跃,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是教学经验不足,很多知识自己弄得很熟,但是却不会运用教学手段将它传播给学生.这样的师资结构是不利于学校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它缺少了年富力强的,有着高职称、高学历的中年骨干教师.因此,在独立学院师资引进上,要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哑铃”结构,多聘用既有扎实的教学经验,又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的中年骨干教师,同时让年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将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更快成长,能够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将新的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
我院师资力量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由母体学校派遣或返聘母体学校退休教授,二是引进其它高校的中年优秀教师,三是自主引进.由于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中年优秀教师较为困难,因此,我院在师资结构上同样存在“哑铃”结构,但这种情况在学院的发展中慢慢趋于平衡.母体学校派遣或返聘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在基础教学中起着基石的作用;自主引进教师基本上都是刚从重点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他们掌握了现在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但教学经验欠缺.学院采取“以老带新”的策略,让年轻教师辅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学,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年轻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画面.学院在“以老带新”的同时,从各行业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工,高级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培训,讲座等,让学生更直观,零距离的掌握最新的技术,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为学生更好的融入行业做准备.学院鼓励年轻教师考技术技工证,对有“双证”的老师进行加薪,提高职称等奖励.同时学院实施“百人计划”,一是高薪引入高职称,高学历的博士,二是提升学院教学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任教师的待遇和科研经费.在学校各种好政策的带动下,学院师资结构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5 结束语
对于其它重点高校来说,教学和科研往往存在“打架”现象,对独立学院而言,教学就是整个人才培养环节的主线.独立学院旨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教学质量在独立学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质量与之息息相关.独立学院不仅要精准的把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更需要积极的与行业接轨,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笔者深切的感到,独立学院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将长期成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标向.而在未来经济高速发展中,应用型人才将会获得更广阔的就业市场,有着更美好的就业前景.
〔1〕刘巨钦,朱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研究[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大宏,唐桂英,祝红,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7-19.
〔3〕王会金,王智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