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014-09-23蒋格格
蒋格格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1 引言
大学生是促进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社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大学生就业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面对的重要话题.
以我校09级的部分专业毕业生为例:商学院毕业生513人,考研率为26.5%,签约率为70%;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395人,考研率27.8%,签约率67.5%;建筑学院毕业生140人,考研率11.76%,签约率86.71%,化工与能源学院毕业生434人,考研率38.7%,签约率78.1%;药学院毕业生191,考研率43.98%,签约率31.41%;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毕业生119人,考研率37.8%,就业率96%.
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真实的结果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政策措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其具体方式如下:
(1)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方式;
(2)现场随机询问方式(与各院校负责人交流);
(3)通过网络利用网页类投票方式;
(4)通过网络聊天询问;
调查的专业包括:近百所大学的文史类、理工类、农医类专业,包含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类、生理学、生态学与环境学、植物生理学、地质学、力学、信息与电子科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心理学类等11大学科门类,共计43个专业.发放现场调查报告200份,收回194份,回收率为97%,收回网络调查表400份.利用假期询问同学总计约240人次.
2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2.1 大学生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确
通过调查发现,当今社会,多数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值偏高,过于理想化,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找一份环境好、待遇丰厚的工作,而且,他们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对市场了解不多,不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2.2 大学毕业生供应大于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扩招现象严重,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对所有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供应,因此就导致了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2.3 大学毕业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弱
大学生在就业时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也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务.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很少去分析研究市场行情,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同时,多数毕业生实践能力很低,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较弱.
2.4 社会录用大学毕业生的环境
当代社会,社会录用大学毕业生的环境并不是完全的公平公正,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一些真正优秀的毕业生无法找到能够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由于大学生自身价值得不到满足,又会导致频繁跳槽现象的产生,不能在一个工作岗位完全的倾注心血,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等.
因此,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将面临残酷的现实.我们对上述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类、总结,运用控制变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各专业毕业后去向统计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面临毕业去向的选择上是有明显差距的.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考研和就业问题上分歧比较大.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基本为1:1的比例.支持考研的同学认为:计算机现在已经是很普及,几乎人人都会,想要与别人拉开差距,需要继续深造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计算机专业是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专业,本科阶段所学知识还达不到他们要求的高度.而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则认为: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专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进而积累知识经验,本科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已经足够他们在工作中的应用,所欠缺的就是实践经验,所以这些同学认为应尽快步入工作岗位.
机械工程专业的同学在考研和就业的看法上比例约为5:12,机械专业同学普遍认为:机械专业就业门路也比较宽广,同时受经济动荡影响较小,所以相对来说他们的就业压力比较小,而且与不同专业间竞争较小,因此选择就业的同学比较多.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同学在考研和就业上有很大的分歧.一部分同学想通过考研充实自己,为以后获得更高的待遇做准备;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是看准了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兴建各类水利水电工程,急需各类水利人才,相对来说现在就业具有很多的优势.
文史类专业则是考研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大.通过调查问卷获知,文史类专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学习好、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一般比较容易就业,而其他的同学则相对比较难.而且文史类学生可选择的就业领域一般在宣传、考古、策划等方向,对于学历的要求一向比较高,故而考研比率相对其他专业较高.
3 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国家专项政策的引导
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首先,放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尽量避免人才的地方保护,拓宽就业市场的公平性.当然,对此国家已经采取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即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
其次,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录用量.由于这些机构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综合性素质,而对专业的要求相对宽泛,从而可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
同时,为鼓励大学生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国家实施了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补偿机制.国务院规定,政府支持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同时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力度,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三赢”的结果.
3.2 各大高校需要建立完备的信息服务保障
高校在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应给大学毕业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了解市场需求.
首先,高校应当建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通过定期举办招聘会、座谈会、求职技巧讲座等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市场,找准定位,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
其次,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通过开展毕业生需求状况调查,了解各地区各行业岗位需求状况,及时面向大学生发布,实现资源共享,使毕业生心里有底,不要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恐慌或错失机会.
高校可以主动与企业合作,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了解社会需求,努力促成各专业的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实现人才的“订单式”培养.
3.3 毕业生应从自身做起,合理定位
大学毕业生作为“当事人”,在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自我充实,掌握专业技能是重中之重.大学生首先要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也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广阔平台扩充自己其它方面的能力.双学位、第二外语、社会实践等均是很多大学生充实自己的方式.
其次,择业过程中必须务实,不能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利益.不论本科、专科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拿到毕业证时就开始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应努力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要随波逐流,好高骛远.
最后,要积极扩充人脉关系,除依靠招聘会、招聘网站和报纸以外,还要利用同学、师兄师姐、BBS等各种渠道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以便自己提早做出准备.
大学毕业生就业时要理性、慎重,放下“架子”,端正心态,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
3.4 社会启示
“北航办法”让我们意识到:大学应该和政府紧密地配合,主动解决就业问题.首先,高校可以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职能,发挥其就业辅导的作用,同时开设就业指导的课程,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为就业做好充足准备.其次,政府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支持,在高校的年度经费中拨出一部分雇用毕业生,并适当采取研究助理、研究助手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完成学校科研,增加自身技能,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对社会的负担和压力.
调配市场需求和学校扩招的比例和联系.热门专业往往招生数量多,但四年之后却易造成就业率的失衡.因此,对一些冷门专业加大对其的扶持,同时对热门专业采取一定控制,协调个高校之间的招生比例及对市场需求量.
有效利用网络简历、内部推荐、校园招聘等求职渠道.网络简历的投放属于单项发布,内部推荐效率高但机遇难求,校园招聘颇考验个人潜力.在求职过程中要均衡的考虑诸多因素,不要单一的坐等或一味在人才交流市场奔波.
4 结语
大学毕业生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就业也应成为社会重视的问题之一,社会应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不随波逐流盲从他人,要针对自己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1〕社会蓝皮书[M].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2〕就业到底有多难?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告诉你[EB/OL].人民网,201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