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经济发展对散杂居回族文化认同的影响

2014-03-29孔伟婧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赤峰回族民族

孔伟婧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在民族交往和接触的过程中,当民族差别被民族心理所感知时便会产生民族认同意识.从历史上回回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来看,民族认同意识对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内聚力,而分散杂居的回族需要更强的认同内聚力量,所以民族认同对回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各种族群认同的界定中,文化的认同是种很重要的界定.民族文化是民族特征的集中表现.民族认同的文化要素包括宗教、语言、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本文依据民族认同的理论,对内蒙古赤峰地区散居在汉族中的回族的文化认同进行调查,从族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赤峰地区经济发展对回族的文化认同产生的影响.

1 赤峰地区回族概况

回族迁入内蒙赤峰市境内始于清乾隆年间,最早是在乾隆七年(1742年),有张、马、白等后人称之为“赤峰穆斯林十大家”的十户回族,因经商、逃荒、落难等原因迁入赤峰定居.伊斯兰教也自此传入赤峰.据赤峰市统计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截止1958年赤峰市共有回族2826户,13556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1103户,5236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占全市回族总数的39%.据《赤峰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00年11月1日赤峰市回族人口总数共计31122人.

随着回族在赤峰地区的落户和定居,其居住的特点逐渐显现出区域性的大分散、小聚居的特征.当地回族以清真寺为中心,在清真寺周围聚居并逐渐发展为以街道形式的聚居.清真北寺和清真南寺开始成为赤峰回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的中心.①

2 当地回族文化认同状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风俗习惯,赤峰回族至今保持并延续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回族人在家庭中,推崇孝顺父母、善待妻子、尊敬丈夫、爱护幼童、反对亲朋借故反目.还有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节庆习俗、门牌习俗、沐浴习俗等都保持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2.1 宗教

伊斯兰教是回族心理意识中极其重要的一面,一直是回族认同的根本标志和文化基础,同回族的民族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回族的宗教情感和民族情感密切相连,是沟通回族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宗教活动在回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回族定居赤峰开始延续到今天,宗教意识一直都是当地回族认同的重要因素.

伊斯兰教传入赤峰开始于清乾隆年间,随着乾隆七年(1742年)回族的迁入而发展起来.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成清真北寺,嘉庆八年(1803年)又建成赤峰南寺,从此赤峰街成为伊斯兰教活动中心,也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区.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与回族人口的分布情况相统一.②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闲暇时间的减少,当地回族去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下,回族的职业开始发展转变.以前回族多从事个体经济,发展到今天大多以企事业单位职业为主.职业的稳定使得回族的闲暇时间得以固定,上班时间难以去寺里做礼拜,也难以准时在每周五固定参加主麻仪式.所以清真寺里参加宗教活动和经堂教育的以闲暇时间比较多的老年人为主.

2.2 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出于人类社会的需要,③历史中回族的形成过程中选择了汉语,适应了中国以使用汉语为主的实际.在现代社会中,“市场化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获取,首先涉及交际语言和资源获取的手段与规则,而这样的交际语言主要是汉语.”使用汉语是回族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这一点也是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相区别的一个标识.④

当地回族的日常语言以汉语为主,在宗教活动、经堂用语中会用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这部分回回语只是部分用语,已成为回族的一种象征符号和标志.目前赤峰地区,熟悉阿拉伯文或者波斯文的主要为阿訇.阿訇会在经堂教授阿拉伯语、用阿拉伯语讲授《古兰经》,赤峰地区的回回话的使用基本只局限于宗教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回族之间交流沟通多使用汉语.

2.3 民族服饰

赤峰回族服饰上也保留了回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崇尚黑、白、绿三色,讲究整洁、美观、简朴舒适和干净卫生.男子不着艳色、不着异冠.其中头饰是最典型最富特色的服饰习俗.男子的白帽、带斯达尔和妇女的盖头的传统也延续到今天.由于散居的特点,当地回族在服饰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作,样式为无檐小圆帽,也有带黑色小圆帽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赤峰回族的服饰受潮流服饰文化的影响较大,除回族的头饰和宗教人员、老年穆斯林的服饰外,散居在城市的中青年回族的回族服饰特点不浓.西装以及各式时装均已成为回族的日常服装.

2.4 传统节日

回族有三大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赤峰的回族称开斋节为“尔代节”.按伊斯兰教规定每年伊斯兰教9月为斋月,在这个月中成年的穆斯林男女必须斋戒.开斋节这天,男女穆斯林起早沐浴并换上节日盛装赶赴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拜结束众人向阿訇出“赛俩目”,全体穆斯林也互相问好、致贺.会礼过后穆斯林在清真寺共同开斋,吃油香和抱碗菜.为了迎接开斋节,每个回族家庭都会炸油香.节日这天晚辈要向亲友问候并送上油香,收到礼物的人家,也要把自家的油香包上送给朋友——称为“回份儿”.赤峰地区的回民实验小学也会在学校带领全体师生一起庆祝开斋节.古尔邦节的活动完全和开斋节一样,聚礼之后唯一不同就是这天回族除了炸油香外,还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宰牲”.宰羊或者牛和骆驼,经济状况不好的可宰鸡、鸭或鹅代替.所宰的牛、羊、驼肉,要按三份比例,分别用做自食、馈赠亲友和施舍济贫.

赤峰回族的节日发展到今天,开斋节作为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在回族中得到普及.宰牲节只在寺里有庆祝活动,调查中访问的一部分回族对宰牲节的了解程度不如开斋节详细.

2.5 饮食习惯

饮食习俗是最能体现出回族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回族的饮食习俗主要受伊斯兰教的规定,在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形成过程中由宗教戒律转化为民族习俗.赤峰地区回族一直严格遵守着穆斯林的饮食民俗文化,依据《古兰经》所指导的伊斯兰教义而选择饮食坚持食用清真食品.

2.6 婚丧习俗

赤峰地区的回族的婚礼要经过订婚、结婚的过程.当地回族在婚礼日期的选择上,以周五主麻日为主,如果实在安排不开,也会坚持选择周六或者周日靠近周五主麻的日子.婚礼的前一天,新郎家要走坟.走坟之后新郎家要请阿訇到家里念古兰经.迎娶新娘的时辰是太阳升起的时候,预示其婚后生活会蒸蒸日上.要请阿訇在结婚证上用阿拉伯文书写婚约的各项条款,然后用汉语解释圣训.之后由阿訇用阿拉伯语诵经表示祝贺.阿訇诵经完毕,新郎家需炸油香做九大碗设宴招待阿訇和至亲.到当天中午,新婚夫妇会按照赤峰当地的流行方式,在清真饭店举行婚礼宴席,新郎新娘着西服和婚纱,在《婚礼进行曲》中举行典礼招待亲朋.穆斯林的葬礼,赤峰的回族称之为“发送人”,家中有人去世称之为“无常”.赤峰地区回族发送人的特点是从速从简,入土为安.讲究速葬,葬礼一般不超过三天.赤峰地区回族在发送人时有个传经的程序,由亡人至亲代表在阿訇的带领下诵经祈福,为亡人赎罪.穆斯林的丧葬实行土葬,讲究“薄葬”,无论男女、穷富,一律用普通白布裹身入葬,不允许有殉葬品也不主张重孝.禁止送葬人在送葬途中嚎啕大哭.发送亡人回来后,亡人的家人要做油香请发送人和亲友吃回头饭.

3 经济发展对回族文化认同的影响

在对赤峰城区回民民族认同的调查中发现,当地回族对回族文化的认同和对民族特征的保持一直延续到今天,对自己的风俗习惯怀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极为敏感.在与当地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赤峰地区回族往往以自己的风俗习惯是否受到尊重来衡量和处理同其他民族的关系,把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看成是对自己民族的尊重.同时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赤峰地区的回族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如民族服饰、传统节日以及宗教活动等认同的表形形式和符号特征表现出淡化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3.1 商业住宅对居住形式的改变

回族在赤峰地区定居后,是以清真北大寺为主渐渐形成院落再到街道的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南寺修建后也逐渐形成小聚居的居住形式.回族在赤峰的居住地点主要在二道街、三道街、五道街、榆树林胡同.这种社区式的居住环境有利于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意识和归属感.在回族社区中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制约着社区内回族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能够让社区内成员常年浸染在本民族文化中使其民族文化得以内涵化并延续下去.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社区内的成员以单位分房以及自购商品房等方式,陆续搬离出社区.使得赤峰回族小聚局的形式最终演化为杂居.离开了民族社区,无论是单位住宅区还是商业小区,都使得回族成员和其他民族之间密切联系起来,与其他民族之间也更加了解和理解.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不仅是经济交往,也深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也逐渐对离开了回族社区的回族产生了影响,回族开始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而离开了回族社区杂居在城市中的回族,在想融入新环境的意识支配下,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接受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如和其他民族一起欢度春节等传统节日.没有了回族社区的文化氛围影响和约束,回族居民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法实现旧时的确保程度.对于民族认同的一些象征符号、表现形式出现弱化的趋势.

3.2 行业的转变

旧时,赤峰回族所从事的三大行业是勤行、屠行和牙行.勤行是指饮食业,屠行是指屠宰业,牙行是指马市.随着赤峰经济的发展,当地贸易来往使人流量日益增多,这就为清真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具有回族风味的清真食品在赤峰市区里比比皆是.有名的四大清真饭店:陈永庆的清真馆、盛临福、华馨饭庄和林和园,⑤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喜爱.

旧时回族多从事饮食、屠宰业,这不光在赤峰地区,在其它地区也呈现同样的特点.饮食业和屠宰业关系着回族的生存,同时随着清真饮食业和屠宰业的增多以及地区性的扩散,也使“清真”成为回族的一个重要标识.“清真”概念表明了回族自我认同和自我理解的最核心的意义.“清”意味着道德和族群世系的纯洁性;“真”意味着真实、实在,对“真”的信奉和对真主的信仰把自己和多神教以及当今的无神论的主流文化中区别出来.”⑥随着清真饮食业在赤峰地区的繁荣发展,当地各民族在消费经济活动中,也逐渐认识到回族的文化特点.

经济发展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改变着城市的面貌,生活在其中的回族也在这场飞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改变着其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其中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回族从事的行业从过去以餐饮业和屠宰业自由职业为主,逐渐向企事业单位等固定职业转变.职业的转变,也就使得回族在工作和生活中,必然会增加和其他民族交流和交往的频率,在和其他民族高频的接触中,回族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会逐渐内化,外显在言语以及行为上便使得民族界限得以淡化.同时在当地从事餐饮业的回族在其经营方式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变化.“当生产的目的更多的倾向于价值追求,生产体系必须依凭于市场流通的联结才得以运转时,移民群体的经济活动便不能独限一隅了,它必须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活动发生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便赋予该经济体系中的移民群体以社会交往粘合剂的功能,给民族同化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超越以往相对封闭性地域发展格局的可能.”⑦当回族经营屠宰业和餐饮业的目的是以维持民族生存,转向更多是倾向于价值追求时,其经营的特点也会发生改变.以前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建筑、店内贴满清真寺等具有明显民族标识的标志,渐渐开始有些店铺转变为以现代餐饮业简捷的建筑特色为主,除了店外招牌上的清真标志外,店内没有任何明显的民族标识,经营的食品也渐以家常菜为主,比如赤峰地区的王子美食城和百度烤肉.这类新店铺在当地生意红火,在与汉族为主的经济主体的竞争中取得很好的效益.所以在经济发展中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也会有使民族特点内化以及民族界限淡化的效果.

注 释:

①②⑤李树臣.赤峰回族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6,18,56.

③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133.

④丁宏.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宁夏社会科学,1995(6):94.

⑥DruC.Gladney,Ethnic Identity in China:The Making of a Muslim M inority Nationality,Oilando:Harcourt Brace&Company 1998.p25-29.

⑦陈庆德.资源配置与制度变迁——人类学视野中的多民族经济共生形态.云南大学出版社,76.

〔1〕陈庆德.资源配置与制度变迁——人类学视野中的多民族经济共生形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树臣.赤峰回族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丁宏.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J].宁夏社会科学,1995(6).

〔4〕费孝通.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5〕顾肇基.民族意识的若干问题探索[J].民族理论研究,1993(4).

〔6〕李力.寻找文化身份——一个嘉绒藏族村落的宗教民族志[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7〕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8〕王铭铭.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当代西方人类学思潮评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9〕DruC.Gladney,Ethnic Identity in China:The Making of a Muslim M inority Nationality,Oilando:Harcourt Brace&Company 1998.

猜你喜欢

赤峰回族民族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