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翻译中的认知连贯

2014-03-29吴纬芳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连贯性连贯语篇

吴纬芳

(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语篇翻译

翻译一项涉及到源语言和目的语、跨学科、多文化的活动。在所有的翻译理论中,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甚为密切,尤其是语篇语言学。语篇语言学的应用给翻译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新的活力。翻译单位已经从字、句升级到了整个语篇。黄国文指出:“语篇翻译学指的是高于句子或话语的语言分析,用于解释人们组织语篇的原因并因此理解不同的语篇连贯”(黄国文,1988:4)。译者,必须将整个语篇牢记在心,把握语篇的整体连贯性。连贯,是组织语篇的基本方法,是语篇理解和语篇再译的基础。

翻译的过程必须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翻译作品的形成属于语篇翻译学的范畴,翻译理论的新趋向建立在以语篇为基础上的。Catford(1965)指出翻译就是“用另一种语言呈现源语言相对等的语篇内容”。奈达(1984:100)认为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分析语篇。Neubert(1992:10)指出“翻译的过程就是语篇处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语言形式和语篇内容要同时进行,语篇是交流的基础,尤其对于翻译来说,语篇忠实是其首要任务。”语篇是由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成分连贯组成,语篇的形成有典型的语篇结构特征,区别于其他非语篇的内容。任何语篇都呈现特定的语言特点,能够让读者确定是有一定内容的语篇。

语篇不是句子或段落地任意堆砌,而是有一定语义联系的句子和段落紧密结合的结构,语篇有其固定特征,是语义统一的结合体,在语篇范围内,前后句子或短语之间是有效组织的,语篇内部结构之间有一定的连贯关系。没有连贯,语篇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无论显性还是隐性,都不能称之为语篇,而只是毫无关联的短语、句子的任意堆砌。Neubert(1992:93)认为“以语篇为单位的翻译目标是译文能和原文在连贯性上能够完美匹配”。这就意味着语篇和连贯是密不可分的。无任何关联成分的短句或句子堆砌在一起也无任何语义关联性。

2 语篇连贯

连贯是个语义词汇,它表明语义的关联性和语篇的整体性。韩礼德和韩三(1976)指出“语篇连贯不应是形式上的而应该是语义上的连贯”。语篇翻译不只是体现在词、句层面,还包括整个语篇。如果忽视整个语篇,翻译工作也无法获得成功。(张培基,1908:51)

连贯意味着语篇内部成分之间的语义相关性。连贯和衔接关系密切,虽然衔接对于语篇的连贯性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能就此断定衔接良好的语篇是连贯的。语篇的连贯可以以语言方式呈现,但语言形式只能表达话语明确含义,表示预设含义。但一些共有知识,或共同文化背景和情景语篇下的隐含含义无法用语言形式直接表达。因此语言中一些流失的信息,需要读者和译者通过他们的共有知识,文化背景和情景语境去推断。连贯,不仅仅依赖于语言形式,还包括语义、推理和其他一些语用方式。因此我们应该从语篇内部和外部共同研究语篇连贯。

在语篇翻译中,译者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把握整个语篇,让译文在结构上和整体含义上能够连贯。奈达(1998:317)指出:“读者看译文时应该能够和原文读者一样从根本上欣赏和理解语篇”。这就要求语篇在语义层面、结构层面以及认知层面上是连贯的,它涉及到语义学,语用学以及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1 语篇翻译中的语义连贯

语义连贯指的是语义层面的连贯,主要通过语法连贯和词汇连贯实现。语义连贯在构建语篇时起了重要作用。对于译者来说,他应该对语篇中的语义连贯非常熟悉才能够保证译文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衔接是语篇形式上的连接方式,主要通过有形标记实现,表明语篇内部语义关联性,而连贯也通过这些语义衔接手段实现。

衔接是上下文的语义关联,是显性标记。衔接手段对语篇的连贯起了很大作用。衔接纽带的目的就在于建立一个语义上连贯的语篇,为语篇的连贯服务。因此衔接在语篇连贯汉译中是个非常重要的语言资源(Thompson,2000:127)。另外,我们还要从隐含的连贯层面考察衔接。衔接手段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实现: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前者又可分为指代、替换和省略三种方式;词汇衔接又可细分为重复和词汇搭配。对于英语和汉语来说,尽管两种语言归属不同语系,但衔接的手段大径相同。这种相似性使得翻译能够实现。

2.2 语篇翻译中的结构连贯

除了语义连贯,结构连贯是语篇翻译中另一种连贯方式。对于结构连贯来说,它主要涉及到主谓成分和连贯。主谓结构在分析语篇连贯时是一个有效方式。主位-述位分析可以用来解释句子内部成分。不同类型的主位和述位在不同的语言中起到的连贯价值不尽相同,但主位结构在构建语篇含义时不仅仅局限于子句结构。“主位结构在子句结构之上的语篇构建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也是语篇发展的重要因素”(韩礼德,1994:67)。由于主位结构在语篇结构的连贯性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应对它加以重视,并在翻译中作相应调整以展现一个连贯发展的译作。

3 语篇翻译中的认知连贯

3.1 连贯是一认知特征

连贯,除了我们上述讨论的内容,同时还是一个心理行为,如果读者或作者不能积极参与,那么整个语篇就将是一些毫无生机、毫无意义的文字符号的堆砌。读者的认知模式在语篇连贯中归类于超文本特征。根据Thompson:“连贯是作者和读者的心理活动:它是一个心理现象,与衔接完全不同”。布朗和Yule同样强调了认知连贯,指出“听者和读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达成语篇的 关 联 和 连 贯 ”(1983:66)。de Beaugrande 和Dressler都把连贯当作一个心理特征,他们认为这样一个特征的形成归因于心理,认为“连贯很显然不仅仅是语篇的一个特征,而且是语篇使用者心理活动的一个结果。一个语篇自身毫无任何意义,它是人们通过已储存信息和语篇呈现知识的相互交流而使得语篇有意义。”(Beaugrande and Dressler,1981:6)

Hasan (1989:181)把连贯定义为“使语篇结合统一的一个特质”。她认为“语篇连贯相对来说不是一个独立的特质,所以我们有连贯性最强的语篇到连贯性最弱的语篇”(1989:184)。这些话语表明从读者的评价角度来说连贯性是可测量的(Hoey,1991:11)。了解了这些,我们对译者在翻译时的主观性要加以认识并且要利用衔接方式来达到连贯的特质从而为翻译服务。

翻译涉及到心理和认知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比其他任何过程都显得更为重要 (Xu Jun 1998:475)。语篇的连贯不仅仅是语篇的一个特性,还涉及到读者的认知发展进程。因此,连贯预设了作者和读者认知结构的相互转换。对于读者来说,他应该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从语言形式上接收信息)以及对相关的共享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也就是说,要能够理解语篇是一个连贯的语篇,读者应该把他储存的知识充分发挥,以保证语篇内部的成分和语篇之间相互成分的相互关系能够为语篇逻辑关系的理解服务。由于认知环境的不同,人类语言交流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作为二级语言交流环境中的介质,受到语言以及文化差异因素的限制,译者的翻译应该从认知出发,以方便读者对语篇内部和语篇间的理解为主,翻译译著。作为译者,他面临着语篇创造者和读者之间不同的认知差异,他应该消除差异,防止读者对信息的错误推理,导致其认知的连贯性。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源文作者所有的共享知识对于理解译作来说是不可缺失的链接成分,这个共享知识对于译作读者来说应该很清晰、明了 (李运兴,2001:183-184)。

3.2 认知调整和认知补充

对于译者来说,他的译作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连贯的,他需要补充一些读者所不知道的知识,即做出一些认知调整和补充便于读者有效地去获得相关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认知调整在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1)我心里一个沉重的担子放下了。

A tremendous weight in my mind has been laid down.

这个翻译会引起英语国家人的误解。根据英语思维模式,这句话的翻译表示“我心中有个很重的担子”。因此我们只有进行认知上的调整,才能让译文被理解。所以这句话可以译为A tremendous weight has been lifted from my mind。

(2)好几天我都很纳闷,上海的管理层为什么这样一蹶不振。后来我才知道是祸出萧墙。

It took me many days to figure out what had gone down with the management in shanghai.Later I was told that it was the attacks from the outside the Group that made them so.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译文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对“祸出萧墙”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祸出萧墙”是一个典故,来自《论语》。这个典故说的一个大家族由于家族内部斗争和矛盾最后倒塌瓦解的故事。因此中文中“祸起萧墙”指的是内部的斗争,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译者由于缺乏历史知识没能够正确理解原文,从而造成译文的失误。所以这里应该译为“from the inside the group”。

下面的例子是翻译中要做的连贯补充:

(3)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历史上曾经有这种时代,弄得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We should never forget history.We had once experienced such periods like Don Quixote fighting against the windmill—an imaginary enemy.

草木皆兵可以译为这种很直接的方式an imaginary enemy。但我们为了上下文的认知连贯,认知上的一些相关背景百科知识应该补充进来:“草木皆兵”指的是人们过于敏感,以致于怀疑每个人。在译文中Don Quixote fighting against the windmill这个补充的内容应该被译者所注意 (王大伟,2000:162)。

(4)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改革旧的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Our primary task at present is to develop national economy and promot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Therefore we must reform the old economic system so as to further liberate productive forces.

汉语属于意合型语言,我们不需要加入上下文衔接的一些词汇。但在英译过程中,“therefore”“so as to”这些表示上下文衔接的词汇必须加入以完整清楚地表达涵义。

(5)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怎样把“三伏”和“三九”译成英文?有人译为:three ful and three nine,which makes the hearers confused.译者在这句话中忽略了一个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冬冷夏热,而在西方国家气候则完全不同。所以有必要加上认知上的补充,因此这句话应该译为:

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

(6)为了逃避那一双双熟悉的眼睛,释放后经人介绍他来到湖南南县一家木器厂做临时工。

怎样翻译这里“一双双熟悉的眼睛”?很明显,这里指的是家乡的人,所以为了译文读者的需求,我们必须加上一些背景文化信息,译文如下:

In order to avoid those familiar eyes,he didn’t return to his hometown after he was released,but found an odd job in a furniture factory through introduction in Nanxian County,Hunan Province.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连贯调整和连贯补充在语篇翻译时十分有必要,因为连贯不仅仅是语篇的一个特征,它还涉及到读者的认知过程。对于译者来说,他要面对原作创造者和读者不同的认知心理,他应该消除这些认知差异,引导读者理解原作,达到认知连贯。

[]Brown,G.&Yule,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Cat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3]De Beaugrande.R.&W.Dressl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

[4]Nida,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Inner Mongolia: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1998.

[5]Halliday,M.A.K.&R.Hasan.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6]Halliday,M.A.K.and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8]Neubert,A.and G.M.Shreve.Translation as Text[M].Kent: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Nida,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Inner Mongolia: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1998.

[9]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0]Nida,E.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FLEP,1993.

[1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2]李运兴著.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13]许均.翻译思考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14]王大伟.现场汉英口译技巧与评价[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15]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连贯性连贯语篇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俄语广告语篇整体连贯性分析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