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雾霾现象的环境社会学分析

2014-03-29汤菲菲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颗粒物天气公众

汤菲菲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几年来,雾霾天气时常在我国发生,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平均雾霾天数创下52年之最,所涉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吉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宁夏等25个省市区,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北京雾霾天气严重时浓度高达近每立方米1000微克。因此,该次雾霾天气的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浓度水平之高,使这一严峻的空气质量问题成为上至政府,下至公众所关注的焦点。雾和霾虽然都会降低空气的透明度,但二者的形成条件却存在差异。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而霾则是由空气中灰尘、多种微小颗粒物以及硫酸、硝酸、碳氢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化学物质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PM2.5作为气象部门用来监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指的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同时PM2.5也是存在于雾霾中的一种不易被察觉的有害颗粒物。实验研究证实,微粒越小,越有可能留在肺部。颗粒物中含有致癌物质,这些颗粒物能长期停留在肺部,使其发炎并受到感染。此外,颗粒物产生高活性的含氧化学物,可以引发炎症和过敏,损害心脏的功能。最小的微粒可以从微粒可以从肺部进入血液,然后到达身体的其他部位,对人体造成进一步伤害[2]。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阴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危害性的逐步加大,我国许多地区将阴霾天气并入雾一同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从时间分布来看,我国出现雾霾天气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秋冬季的气象条件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九月份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冷空气较少,并强度不大,地面风速较小,有助于水汽在大气层的积累,给雾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镜条件[3]。同时城市中微风或静风现象以及逆温层的出现,阻碍了悬浮颗粒物的有效扩散稀释,致使污染物大量沉积于城市和郊区周围,加重了雾霾天气的危害性。然而,每年秋冬季节的气象条件基本不会有太大差别,城市的逆温层,微风或静风现象也时常发生,但为什么之前却没有出现过类似此次大范围,长时间,高浓度的雾霾天气呢?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究竟造成雾霾现象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1 雾霾现象的社会原因

1.1 管理因素

政府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及行为的管理不到位,未及时设立并有效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表现在立法体系的不健全和不配套,目前我国一些环境问题的相关立法仍存在空白,并且存在部分环保法规尚无明确实施细则与执行标准的情况。其次则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保护必须满足全面科学,方法综合,措施得当等要求,因此政府应确保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的健全,以更好地实现全面监督管理;第三是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中的部分规定未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过于抽象化,操作性和时效性不强,不利于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1.2 经济因素

中部地区是此次雾霾天气的“重灾区”,这与中部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有一定关系。目前许多中部地区的城市仍沿用粗放型经济模式,走的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惜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不止中部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基本走的也是粗放型发展道路,高速增长的GDP背后是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另外,经济对环境也起着制约作用,虽然我国目前已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性,并试图改变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被动局面,但在环境建设过程中却常因财力的缺乏,资金投入的不足而无法有效实施相应的治理办法,如城市供暖设施及燃气系统的集中建设和改造都需大量的资金费用,但许多城市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而不得不将实施计划取消或暂缓。

1.3 意识因素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供应过剩,新产品层出不穷,并且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致使消费主义这一观念开始在我国泛滥,对公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冲击。消费主义是一种无节制的过度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将消费作为人生目的的消费观,是一种极为错误,不科学的,非持续性的消费意识。然而,如今消费主义却广泛存在于社会当中,其主要表现有:(1)“一次性消费用品”品种与数量的剧增及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快餐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牙刷等。(2)频繁更换购置的商品,造成大量尚可使用的消费品被闲置或抛弃。(3)超前性消费的流行,使消费者对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的需求超出了当前环境的承载力。(4)消费中出现的攀比现象日益严重。消费主义这一意识的盛行,势必会导致资源浪费和过度生产,从而加重生态系统的负担,对环境造成污染。

2 雾霾现象的社会影响

2.1 对环保管理、政府公信度的影响

雾霾气在我国大范围、长时间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新闻网、新华网、凤凰网、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每日电讯报、德国明镜周刊等多家媒体均在第一时间报道了相关信息,有媒体在报道中甚至尖锐的指出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长期不作为,片面追求GDP并且垄断环保和治理行业的结果。面对国内外媒体的质疑批评之声,我国政府能否积极应对并采取处理措施,及时调整和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也成为了广大公众和媒体所关注的重点。在2014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布了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了抗击污染的承诺,并在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雾霾”一词。同时李克强总理还在报告中表示,将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减少污染。我国政府在应对雾霾中深刻体现了“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通过及时公布监测数据、改进环保政策、召开相关会议、制定应急措施、听取各界意见和建议、引导公众自我防护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环保管理能力和政府公信度。

2.2 对农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影响

大气染还会通过直接或间接途经影响到周围的地区。例如其下风向的农作物会减产,牲畜会中毒等,大气污染对农业的影响十分突出[4]。众所周知,霾中含有大量高浓度的有害颗粒物,植物长时间暴露在雾霾天气中,通过其呼吸作用吸收了一定的有害物质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不良,并且雾霾天气时日照强度降低致使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受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均在雾霾天气下均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逐步下降,不仅会给广大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不利于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首先是赴中国旅游的游客人数的减少,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2013年海外(包括香港和澳门)赴中国大陆旅游的游客人数比上年减少了3.5%,减至5569万人。其次是国内部分旅游城市如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游客量下降,一些旅游景点受雾霾天气的影响而不得不暂时关闭。当然,雾霾天气也让部分业者看到了商业,许多旅行社纷纷推出了“躲雾游”和“好空气游”,并将国内外空气质量较好的景区作为雾霾天气的旅游地,既带来效益又迎合了市场。

2.3 对公众生活、健康的影响

雾霾天气的出现降低了空气透明度并使能见度恶化,驾驶员的视线也因此受到了阻碍,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致使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发、航班延误,严重时可致高速公路和机场关闭,给公众的正常出行带来不便。同时,雾霾天气中所含的有害颗粒物会导致心脏或肺部疾病的风险增加,癌症、呼吸道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另外,空气污染物中的硫化氢、氨、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会对人的眼睛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易引发慢性结膜炎等一系列眼部疾病。雾霾天气不仅给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也对公众的心理健康产生威胁,雾霾天时光线减弱,日照减少,气压偏低容易刺激大脑视觉中枢使人出现情绪低落,心理抑郁,精神懒散,焦虑悲观的状况,有些人甚至出现了雾霾天情感障碍。

3 雾霾现象的治理对策

3.1 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利用多元化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目前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显得较为单一化。燃煤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硫、烟雾、灰尘、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对大造成污染,进而加重了雾霾天气。因此,必须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提高太阳能,风能,电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率,逐步改善我国目前能源结构单一的现状,早日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另外,在调整能源结构的同时,应注重能源教育的普及,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节能减排中来,调动公众的环保积极性。

3.2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重视城市绿化

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理及人文环境,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对于城区和居民区内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必须及时关闭,尽可能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安排到空气流通且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方向的地方,从而降低对城区及居民区的污染。我国当前大部分城市的商业区,产业区与住宅区距离过大,公众的工作地点与住所相距较远,进而导致每天大量的人车流动,对城市的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城市各个功能区空间布局的合理化显得尤为关键,不仅能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为公众的生活带来便利,而且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范围,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对于改善城市空气状况有重要作用。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部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颗粒物,既净化了空气,又美化了城市,提高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减小大气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3.3 建立雾霾预警系统,及时出台有效法令

我国政府及环保部门应针对雾霾天气尽快建立预报和警报系统,以便将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所潜在的威胁及时通知给公众,并建议公众注意自我防护。同时,必须确保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采取强制减排措施如实行机动车限行,限制工厂排放量,减少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等,虽然减排措施未必能够防止雾霾天气的出现,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雾霾天气的持续时间,缩小雾霾天气的影响范围,进而减轻雾霾天气的危害。总之,雾霾预警发布得越早,应急预案启动的越快,它们的有效性就越强,越有利于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地应对雾霾天气,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

众所周知,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倍受烟雾问题的困扰。1880年1月和1882年2月,伦敦曾经发生烟雾毒气而导致人死亡的事件;1948年的伦敦烟雾,则使死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成倍增加,死亡率增加30%;1952年,伦敦再次发生严重烟雾,死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脏病的人数,比往年多达4000人[5]。针对频繁发生的严重烟雾事件,英国政府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案》,自该部法令颁布之后,伦敦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于1952年那样的灾难性烟雾事件。因此,我国政府能否吸取西方环境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依据我国的空气现状,及时制定并出台一部实用,有效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对于雾霾天气的治理将起着关键性作用。

3.4 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大力提倡绿色出行

机动车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拥有私家车,城市的机动化程度正在不断加强。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均突破了1900万辆,两者的增速都超过了40%,位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私家车总量将达到7200辆。然而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大气中细颗粒的主要来源,我们在享受着汽车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破坏着大气环境。机动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如四乙基铅,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化后凝聚成二次污染源 PM2.5[6]。

政府应从机动车尾气这一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着手,通过提升车用燃料清洁化水平,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实行机动车限行措施,推广节能小排量汽车等方面以减轻机动车尾气所带来的污染。另外,由地面公交和地铁组成的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公共交通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减少土地占用,节约土地资源。因此政府需对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引起重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公共交通,大力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公众使用绿色交通工具或以步行的方式出行,减少公众对私家车的依赖。

防治雾霾人人有责,人人可为,雾霾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只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积极应对,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自由地享受清新空气,彻底与雾霾天气告别。

[1]潘小川.实面“霾”伏——“雾霾”中的生活与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

[2]比阿特丽斯·特鲁姆·亨特.空气与健康[M].段盛,王灵芝,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67.

[3]渠雪.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3,(11):144.

[4]北京城市关系规划建设与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课题组.城市规划与大气环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3.

[5]饭岛伸子.环境社会学[M].包智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38-45.

[6]周涛,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3-16.

猜你喜欢

颗粒物天气公众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谁是天气之子
公众号5月热榜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Weather(天气)
南平市细颗粒物潜在来源分析
固定源细颗粒物监测技术现状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