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踝臂指数和血脂的影响

2014-03-29胡湘明宋俊华刘美萍尹代婵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西洛糖尿病足血脂

胡湘明 陈 敏* 朱 筱 何 霞 宋俊华 刘美萍 尹代婵

(长沙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6)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踝臂指数和血脂的影响

胡湘明 陈 敏* 朱 筱 何 霞 宋俊华 刘美萍 尹代婵

(长沙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6)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降糖、降脂、改善微循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治疗,对照组加用拜阿司匹林,连续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生化指标、患肢踝臂指数。结果 治疗组患肢踝臂指数(ABI)在治疗后增高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治疗后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心肌酶学,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西洛他唑对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西洛他唑;踝臂指数;血脂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iabetic 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DLEAD)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之一[1]。是引起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糖尿病足导致的截肢率达1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目前临床尚无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药物。西洛他唑是兼有扩张血管平滑肌作用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2]。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应用西洛他唑治疗70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条件为:①符合WHO(1999年)标准诊断的T2DM;②血糖基本稳定,空腹血糖<9.0 mmol/L,餐后2 h血糖<12.0 mmol/L,糖基化血红蛋白<9.0%;③血脂代谢紊乱;④ABI值(踝臂指数)<1.0,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有下肢血管病变;⑤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以及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和眼底出血病变者不能入选。⑥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纤溶药物、抗凝药物和血管扩张剂超过2周。本观察共入选患者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西洛他唑Cilostazol,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39±2.97)岁。对照组(拜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医药公司生产)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平均年龄(59.50±3.3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糖尿病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程差异及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以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2周,血糖稳定后开始本观察。西洛他唑治疗组给予西洛他唑100 mg,2次/日,阿司匹林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共治疗24周。患肢ABI采用日本Hadeco公司Bidop ES-100V3血管多普勒仪。患者下肢血管检查采用美国通用GE彩超-LOGIQ S8检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检查采用美国Abbott 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治疗前后下肢缺血症状。②测定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西洛他唑治疗组监测肝肾功能,心肌酶学作为安全性指标。③患肢ABI。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生化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FPG、2hPG、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后TG、HDL-C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患肢ABI值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24周后患肢ABI值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踝臂指数的变化()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踝臂指数的变化()

注:a与治疗前比:P<0.05;b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踝臂指数ABI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6 0.81±0.09 0.99±0.15ab对照组 34 0.81±0.09 0.82±0.12

2.3 用药的安全性

两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观察,西洛他唑治疗组无1例出现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异常及出血,显示西洛他唑短期应用具有良好安全性。

3 讨 论

有资料表明ABI是一项无创、精确度高,重复性强的下肢动脉疾病检测技术。通常认为ABI的正常范围为1.00~1.40,以ABI低于0.90为标准,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100%[3],所以认为ABI检测是完全可以替代下肢血管造影来诊断下肢动脉疾病[4]。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足病的终身发病率约为15%,其中10%~14.5%的糖尿病足病患者需截肢治疗,因此糖尿病足病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入院率增加和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5]。糖尿病足病的发病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可因下肢动脉血管阻塞导致肢端坏疽。糖尿病男性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3倍,糖尿病女性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是非糖尿病患者的71倍。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对防治糖尿病足病亟有意义。西洛他唑作为一种新型合成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作用主要在于它是选择性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升高,从而达到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以及抑制血小板活性的效应[2]。糖尿病的血脂代谢异常经多变量分析显示TG水平的增高和HDL-C水平的降低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病的显著危险因素,可造成外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并加速血管壁平滑肌增生和移行,增加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性[6]。有大型循证医学证实西洛他唑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因此2006年被AHA/AHC推荐为治疗外周血管病的药物(A类)。大规模临床荟萃分析显示,西洛他唑较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下肢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术后血管再闭塞及再狭窄的风险[7]。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生化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生化指标比较()

注:a治疗前后比:P>0.05;b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6 6.79±0.68 6.71±0.54ab 9.07±0.65 8.96±0.74ab 7.59±0.47 7.58±0.53ab对照组 34 6.79±0.59 6.70±0.78a 9.02±0.71 9.96±0.71a 7.56±0.56 7.55±0.59a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C、TG、HDL-C、LDL-C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C、TG、HDL-C、LDL-C生化指标比较()

注:a治疗前后比:P<0.05;b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6 4.91±0.23 4.94±0.35 3.06±0.25 1.91±0.33 ab 1.00±0.23 1.17±0.21ab 2.87±0.31 2.82±0.30对照组 34 4.96±0.51 4.94±0.48 3.02±0.29 3.01±0.32 1.02±0.19 1.06±0.21 2.89±0.47 2.91±0.46

本研究选择经ABI及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有下肢动脉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保持基本恒定,以确保西洛他唑治疗的可比性。经西洛他唑治疗24周后,治疗组ABI值在治疗后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TG及HDL-C在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西洛他唑有降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西洛他唑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头晕、头痛和心悸,多数患者都能耐受;未发现药物对肝、肾功能,心肌酶学的影响及出血,全组病例无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观察。总之,我们的临床观察表明,西洛他唑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改善血脂代谢,能够明显改善下肢血管血供,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彭欣,徐蓉娟.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治现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4):313-315.

[2] Rondina MT,Weyrich AS.Targeting phosphodiesterases in antiplatelet therapy[J].Handb Exp Pharmacol,2012(210):225-238.

[3] 杨进刚,王建旗,李觉.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42.

[4] Dormandy JA,Rutherford RB.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TASC Working Group.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TASC)[J].J Vasc Surg,2000,32(1 Pt 2):S1-S296.

[5] 王正义,张建中,俞光荣.足踝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5.

[6] 程丽霞,柳林,冯玉欣.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8,6(10):1074-1075.

[7] Robertson L,Ghouri MA,Kovacs F.Antiplatelet and anticoagulant drugs for prevention of restenosis/reocclusion following peripher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8:CD002071.

R587.2

:B

:1671-8194(2014)08-0043-02

卫生厅科学基金项目资助(B2008-08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西洛糖尿病足血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溃疡期糖尿病足及护理探析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洛他唑片的溶出度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中药内服加足浴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