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研究

2014-03-28刘宣琳程雯雯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文化

刘宣琳 程雯雯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1世纪是多元文化交织、东西文化碰撞的信息时代,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跨国性传播的需求不断扩大,任何国际文化的交流都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沟通与互动。各国进行的国际化传播都会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所以只有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底蕴才能取得成功。正如鲁迅所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1]

高校学生是未来传播文化的主体,必须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然而,当今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与方式严重缺失,存在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课程结构的一成不变,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新科技智能化的影响,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们的学生思想影响很大,导致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缺乏深刻、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艺术教育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寻找理论、寻找智慧、寻找方法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们面临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传承是个历史过程,它似一条有机的生命链,是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延续与繁复的有效手段。有生机的传承是能动的,传承传统文化要有选择性和创造性,随着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对传承的物象要做出正确的取舍;其次对传承的物象再进行创造性地演绎,使传统文化在传承链中被注入创新元素,在传承中不断将传统文化融入新的优秀文化资源,以不断增强其适应时代与创新发展能力。传承不仅仅是实现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延续,同时也是为推动世界人类文化发展做贡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很多种,那么在艺术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构想。

1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历代艺术家们所彰显出来的博大胸襟及仁爱精神,也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的继承和践行。现代艺术创作价值观的建立,依然需要“厚德载物”,有利于自身艺术修养的积累和培固,提高对自然和对社会的认知。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的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精神信仰等方面都处于转型阶段,艺术求学者们有必要认真地去解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及其所彰显出来的精神价值。

高校艺术教育是继承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培养民族意识觉醒的有效途径。在艺术教育实践中要贯穿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修养,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艺术教育工作者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任,适时地调整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打通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壁垒,注重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衔接与融合。

1.1 增设传统文化理论课程

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存在对学习传统文化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认为传统文化理论不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觉得理论是灰色的、干枯的。从而导致了他们主观意识对传统文化理论学习不够重视。然而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都贯穿于传统的文化典籍中,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中国民俗学》、《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等理论专著,这些理论书籍都详细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与技能、传统节日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当下在现代艺术教育中若忽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学习,中国的未来艺术会失去根基,将无法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更不可能走在世界前面,因为缺乏民族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是空洞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忽视传统文化理论学习,将无法攀登艺术的高峰。

1.2 实地考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学习其文化理论知识又要借助于各种文化形式的实践活动。每一种传统文化精神理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式载体所承载。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运用相适应的形式载体来促进学生对于精神层面上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譬如对各地一些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的了解,则可以通过课堂外的教育和生活实践活动来进行,以实践促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文化实践活动。

了解一种优秀传统文化,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就是去实地进行观察、触摸那些被保存下来的物品,有些还可以亲自去体验一番,这种在自然情境下感受或体验的方法十分有效,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与理解。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很多外国展览馆就是利用观者体验的方式来传播本国的文化。实践学习是需要在一个特定的“场所”,它是呈现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空间环境。这个空间环境是由具体文化现象组成的,包含着“地域、空间、材料、工艺、景观、物品”等一些特定的物质环境,以及“习俗、技艺、欣赏”等传统文化的精神环境。组织学生到传统文化活动场地实地去体验或直接接触相关活动,这种实践式体验方式的学习能够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内容,并激发学生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深入的方式去观察和学习传统文化。

在考察之前教师要精心拟订一份考察计划或提纲,选择一个合适的考察地点。例如学习传统傩戏面具文化,要了解它的历史、流行区域、功利目的、民俗宗教意义、造型艺术美学特征、材质的选择、色彩的运用等等。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考察,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感悟。

1.3 实物观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以何种方式接近传统文化形式,前提是必须有可被接近的“实在”东西。对于一些不适宜做实地考察的文化现象,可以选择对实物进行观察的学习方式。实物观察学习包括对相关的文字、图片材料的学习,可以是历史文献,也可以是音响记录。文字,可以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古代文献、历史记载等;图像,主要包括考古或历代影像制品中的图片。实物提供的信息内容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理论学习研究的实证材料,从中寻求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法来学习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对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对文化遗存,对传统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节日庆典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挖掘并采集汇编。

1.4 民间艺人进课堂传授传优秀统文化

“大美不言在民间”,传授传统文化艺术较为直接的方法是邀请民间艺人口传身授现身示范。[2]由于他们是长期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优秀人才,是源于民间融于民间的基层文化活动者,但却通常具有高超的才艺智慧和对民族文化的极大热情。他们深谙其文化精髓,是传统文化艺术前沿活动者,在民族文化艺术实践中承担着加工、创新与传承的重要角色。

那么,工艺美术史课可以邀请民间艺人为学生们讲授传统民间艺术的制作工艺及历史文化。通过他们质朴的语言、生动的讲解、精湛的技艺来言传身教,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民间传统文化,亲身感受到本土民间艺术的魅力。民间艺人进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优秀民间传统艺术的直观认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便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艺术文化。

再如,音乐专业可以邀请民间二胡演奏家走进教学实践课堂,讲述二胡音乐在近现代音乐史中的演进,全面地向学生从历史认知和专业判断方面进行讲解。在作品介绍环节,可以采用现场演奏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民间艺人的精湛演奏技艺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后的讨论交流环节,民间艺术家可以运用解答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对二胡乐器形制的变化、演奏技巧的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能达到更深一层的认识。

在国外“民间艺人进课堂”的教育方式在艺术教育中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学生则很少有机会与民间艺人进行面对面的零距离交流。这种缺憾应该引起我们对现行教学模式的反思,“民间艺人进课堂”的教育方式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 在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1 以新观念、新思维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是相对的,今天的传统是先辈们当年创造性智慧结晶的积累,没有与生俱来的传统,也没有亘古不变的传统。所以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封闭、泥古不化,而应该以创新和发展观念去传承,以使其于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一个民族的艺术得以有机而稳固的传承,并非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群体性传承主体及其传承行为一成不变。每种文明都有自己轴心时代形成的千百年来不断强固的传统文化,只有具有价值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传统文化可以为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仅流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面形式,不寻求观念的突破,而只是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模仿,让传统文化驻足于过去,局限于某种传统样式之上,那将是一种固步自封、守旧的教育方式。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将为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2]

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在于得其形式而在于领悟其精神内涵。如何深刻地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且在艺术创作中激发其文化价值和有机生命力?在艺术教育中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它作为一种文脉,文脉是作为传统与现代联系的纽带,是创造新文化、新传统的根基。我们对传统文脉精神解读要精准,要积极地汲取前辈们创造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那种对世界、对社会的理解,而不是具体的形式造化。前人的创造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从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中透射出的智慧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并以其来启发艺术创作的灵感。从传统文化的“根”,民族文化的“源”,到当代艺术创作的“为我所用”,这便形成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更新[3]。我们只有对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有了深入学习和研究,才能感悟到如何去更广泛地取材、更自如地创新,运用传统文化底蕴来表现现代精神观念,而不是僵化地保持传统。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和新的生命,我们可以借古造今,如在产品设计将传统的造型转化到现代产品之中,曾经某品牌运动鞋鞋底文案设计,即是运用了传统的民间剪纸图案,穿上它走过地面会留下一连串美丽的剪纸图案,以此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4]。

2.2 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展示优秀传统文化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传媒大众化,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传承的技术手段变化及作用不可小觑,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表现与传播,其表现力与传播力会显著增强。例如皮影戏在经历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后,形成了独特的造型语言体系,其简约的造型在创作成动画影片的时候往往缺乏立体感,存在人物转面过度不够流畅等缺陷,那么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转面的后期特效进行处理,以达到传统艺术神韵的有效传递,让皮影艺术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因此,新技术、新材料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重构,使传统文化的艺术韵味更浓厚、更新颖,而且还能为艺术教育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艺术教育也随之越来越渐于成熟。在艺术教育中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适时性开掘和创造性利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获得新的机缘。

总之,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化时代,追溯源头文化,开拓创新,是现代艺术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和有效手段。在艺术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进行系列规划,采取相应措施,使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循序渐进有效地开展。让我们依附于积淀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拓展和深入,以便更加接近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承继先贤,泽被后世”,通过艺术教育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精神,创造出更多与人类生活环境相协调的艺术作品,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1]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00.

[2]宋贵生.当代民族艺术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6、213.

[3]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79.

[4]巫蒙.设计原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38.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