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据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2014-03-28周秀敏
周秀敏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02)
认知理据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周秀敏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02)
词汇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词义在词汇习得和提取中起着重要作用。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着生理、心理和认知等方面的动因,即语言具有认知理据性。英语词汇的认知理据性主要表现在语音、形态、语义和词源四大方面,这为从人的认知心理规律出发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性,有助于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认知;理据;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就像建设高楼大厦的建筑材料一样,是语言构成的基础;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其整体的语言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1]
心理语言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语义是心理词汇的中心组织原则;词汇的意义在词汇组织中起了重要的作用[2]。这说明在构成词的三大要素(即词的形式、意义和语法功能)中,词义在词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词义是如何形成的?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是否存在逻辑的内在联系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决定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词汇呈现方式,而课堂上目标词汇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则会进一步影响学生习得英语词汇的方法和效果。本文拟从语言的认知理据性出发,在阐释英语词汇的认知理据表现的基础上,结合人的一般心理认知规律,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一、语言的认知理据性
关于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间的关系之争从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哲学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等在这一问题上一直持不同观点。以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形式和其所指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由于深受其观点影响,自20世纪以来,众多语言学家接受了“语言任意性”之说,并将其视作第一原则、一条公理,甚至成了一种教条[3]。
20世纪70年代,以体验哲学为基础、身体体验和认知为出发点的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使我们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认识人类语言,它改变了语言任意观一统天下的局面,也为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是客观现实、生理基础、心智作用、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语言的解释必须参照人的感知体验和一般的认知规律[4]。这说明语言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在语言和客观现实之间还要经过人的认知加工这一中间环节;人类在对客观现实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会受到身体的感知经验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其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制约;语言不仅仅是受到外界刺激的结果,而是人类认知对客观现实进行加工后的结果,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进行概念化之后的符号表达;语言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无规律可循的、不可解释的,而是由人类的一般认知规律和认知机制在起作用的,即语言是有认知理据性的。正如王寅曾指出的那样:语言形式相对于人的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框架概念、语义系统、客观世界来说是有理可据的,有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动因[4]。例如:在“men and women”“husband and wife”“brothers and sisters”等短语中表达男性的单词放到了表达女性的单词之前,这并不是任意的、偶然的,这是人类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男尊女卑”的认知概念在语言使用中的反映。
要指出的是:对语言认知理据性的肯定并不是要否定语言任意性的存在,“任意性和理据性不是两个截然对立的概念,而是互相依存的统一体”[5]。语言任意性重在解释语言符号和所指客体之间的关系,而语言的认知理据性主要解释语言内部单位之间的关系,后者牵涉到人的心理认知规律和经验结构,打破了前者所持的语言教学无规律可循的观点,为探索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性。
二、英语词汇的认知理据性之表现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认知理据性必然在词汇层面有所反映。词义是人类对客观现实和自身的感知经验进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范畴化和概念化具有体验性特征,因此,词语也是基于体验和认知之上的,即词具有理据性[6]。具体来讲,英语词汇的认知理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音理据
英语词汇的认知理据性首先在词的语音层面表现最为明显。在英语中有一部分单词是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声音模仿声音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被称作拟声词。人类对听到的人、动物以及自然界中的声音进行模仿和认知加工,形成概念储存在大脑中,并用符合英语拼写和发音规则的形式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当听到此类英语单词时,就能立即将该词的语音与大脑中人、动物或自然界中相应声音的概念联系起来,得出该词所指,明白其意义。另外,英语中有些单词的发音与人类的生理体验有关。例如,busy,hurry,heavy等单词中没有长元音,读起来短促轻快,这与人在繁忙、仓促之中或提着重物时往往呼吸短促的气息特征相对应;而像soothe,calm down,slow down等表示舒缓动作的表达多用长元音或双元音,发音费时相对较长、节奏缓慢,这与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从事相关活动“牵涉到过程和时间而逐渐发生”的体验和认知是吻合的。
(二)形态理据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派生词和复合词;前者由词缀和词根构成,后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基构成;其意义可以通过分析其形态结构获得。因派生法和复合法的构词能力很强,这些单词在英语词汇中所占比例较高,其背后由一定的认知机制在起作用。人类在对世界认知的过程中,基于体验和感知形成了各种经验,并概念化形成语词形态结构的认知模型[7]。例如,immoral,impossible,improper 等是根据“反义派生词=否定词缀-im+词基”这一词汇认知模型而形成的;ice-cold,snow-white,pitchdark等是基于“形容词复合词=名词+形容词,意义是‘as形容词as名词’”这一词汇认知模型而构成的。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参考相应的词汇认知模型来分析单词的形态结构,最终获得它们的意义。
(三)语义理据
语义理据是一种心理联想,指词义的引申和比喻。词汇在语义层面的理据性主要表现在多义词和新词形成背后隐喻、转喻、类比等认知机制的作用。就多义词来说,“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并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是建立在一定的认知模式的基础上的”[8]。人类在早期因受自身认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对自身以及周围事物的认识也有限,所以创造的词汇大多语义比较单一、指称比较具体。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的认知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并逐渐借助那些表具体事物的词汇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将较熟悉事物的一些认知特征投射到新事物上面,或将具体事物的一些认知特征投射到抽象事物上面,以加深对后者的理解和认识,这就使得原有语言符号的意义得以拓展,从而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以英语中“head”一词为例:其原始意义指人的身体部位“头”;随时间推移,人们对“头”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如“头处于人体的最上方”、“头是圆形的”、“头是思维的发生器”等,这些认知特征被投射到新事物或抽象事物上面,这样,“head”就获得了新的义项“首领,头儿(the head of the rescue team)”、“前端、上部、顶端(sit at the head of the table)”、“头状物(a head of cabbage)”、“思维(a cool head)”等。
(四)词源理据
词源理据是指有些单词的意义可以从其来源找到理据。这些单词来源广泛,有的来自地名和人名,有的来自书名、电影名、商标名等,其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要么保留着专有名词的形态,要么已经被普通化。这些单词在形成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机制在起作用。例如,sandwich(三明治)源自Sandwich伯爵,此人嗜好赌博,据说为在赌博时节省时间,叫佣人替他用面包片夹肉充饥,这种食物因此而得名,称作sandwich,这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转喻映射而形成的单词;Oedipus源自希腊神话,他曾解怪物斯芬克斯之迷,后误杀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发觉后自刺双目,流浪而死,而用来指“解谜人”,Oedipus complex在心理学上则指“恋母情结”,这是利用隐喻映射机制,将有关Oedipus的认知特征“能够解谜”和“爱恋自己的母亲”投射到具有类似特征的人身上,使其不再专指希腊神话中的人物Oedipus,而是指具有Oedipus这些特征的人,从而实现了由专有名词向普通名词的转化。
三、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英语词汇量巨大,而且“在语言的各层面中,词汇比较容易损耗”[9],这使得词汇学习好像成了语言学习中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字典、背单词,却收效甚微;在口语表达、写作和翻译时仍然感觉词汇量较小。外语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单词的记忆效率和记忆时长,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章柏成认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词汇呈现的目的重在通过各种方式的呈现以及呈现环节中各个步骤的操作实施,加深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感知印象,使之尽快地进入长时记忆。另外,心理语言学有关词汇提取的激活扩散模型告诉我们:词汇各呈现环节所呈现的各种[10]词汇信息可以帮助完善目标词汇在心理词汇中的储存形式,同时,这些信息又为词汇的提取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通道,“即便一条通道受阻,还有其他通道可供选择”[11]。这有助于需要时目标词能够快速从长时记忆中被提取出来。
长期以来,因受语言任意观的影响,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教师经常用“语言就是事实”和“习惯用法”等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因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而经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方式,记忆效果很不理想。有关词汇认知理据性的知识揭示了词的形和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可以解释的,受人类一般认知规律的制约,这为英语词汇教学,特别是课堂词汇呈现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英语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加强词汇认知理据性知识的输入。英语教师要从人类体验和认知为出发点,积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用学生比较熟悉或跟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的例词,向学生解释单词的形和义之间的理据关系,解释制约词义形成的人类一般认知机制,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英语单词意义的形成和拓展规律,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特别是英语词汇的理解,为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
其次,在课堂词汇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基本词汇和构词法的讲解。基本词汇在英语中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其地位却无法取代,因为基本词汇一般指称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是任何一个使用该语言的人所无法避免的,而且因这些词使用频率很高,它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获得了多重义项,其引申义项与基本义间有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隐喻意义和基本词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深入词汇内部系统掌握词汇意义[12]。因复合词和派生词在英语词汇中所占比例较大,教师有必要对这些单词的构词模式以及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和语义关系做详细的讲解,特别是有些复合词的词义无法从构词成分意义的简单叠加而得出,有必要向学生澄清其形成背后的隐喻机制,以提升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和识别单词的能力。
再次,英语教师要充分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根据单词的不同理据特征,采取恰当的词汇呈现方法。如对具有语音理据性的单词,要多从单词的读音入手,通过让学生大声朗读的方式,利用单词的音响效果,帮助学生建立单词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想,加深学生对目标词汇的感知印象;对有词源理据性的单词,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该词的历史文化渊源,通过加大相关背景信息的输入,加深学生对该词的印象,并增强学生学习单词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针对多义词,通过解释其各义项形成背后的隐喻、转喻、类比等认知机制,“帮助学生对所学词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7],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以此类推,以此培养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对词汇进行深加工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效率和效果。
最后,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词汇学习和具体使用语境结合起来,并增加学生使用所学词汇的机率。词的意义及其背后的认知理据性在具体语境中会更直观、更清晰地凸显出来,而且有些单词的创新隐喻用法是在词典中无法查到的,必须借助相关语境信息来确定其确切意义。通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所学词汇不但能够帮助学生领会其内涵意义,还能加深学生对其印象,使所学单词在学生的记忆中真正地“动起来”,使学生对该词的感知更加生动、形象,使其尽快进入学生的长时记忆,并以此建立多种词汇提取通道,为随时需要就随时提取奠定基础。
四、结论
语言是任意性和理据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内部单位之间存在理据性联系,人类体验和认知参与了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语言和词汇的理据性揭示了隐藏于语言形式背后的认知机制,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符合人类心理认知规律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清单词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英语单词,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目标词汇的感知印象,并藉此建立多种词汇提取通道,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率以及整体语言水平的目的。
[1] Wilkins 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2:48.
[2]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74.
[3] Simone,Raffaele.Iconicity in Languag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4:6.
[4]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 张绍杰.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5.
[6] 刘玉梅.认知词汇学[J].外语学刊,2010(5):31-35.
[7] 陈建生.认知词汇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8] 赵凌.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59-61.
[9] 李旭奎.国内外二语词汇损耗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2-116.
[10] 章柏成.英语词汇教学的呈现方式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24-27.
[11] 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12] 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35-39.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otivation
ZHOU Xiu-m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China)
Vocabulary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English learning;mea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exical acquisition and access.Cognitive linguists hold that the form and the meaning of a linguistic sign are physiologically,psychologically or cognitively related,which is demonstrated by the fact that English words are phonetically,morphologically,semantically or etymologically motivated.This makes it theoretically possible for English teachers to teach vocabulary according to human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features,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cognition;motivation;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14)02-0129-04
10.3969/j.issn.1009-8976.2014.02.040
2013-12-3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qn-593)
周秀敏(1980—),女(汉),河南周口,硕士,讲师主要研究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