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三国演义》罗慕士英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2014-03-28赵丽丽
赵丽丽
(太原工业学院,太原 030008)
目的论视角下《三国演义》罗慕士英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赵丽丽
(太原工业学院,太原 030008)
目的论认为译者的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所决定的。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罗慕士在其《三国演义》英译本中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主要为异化翻译、归化翻译、文后注释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其译作也被认为是翻译作品中的典范。
目的论;三国演义;翻译策略
在我国,三国故事一直历久不衰,许多三国人物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近年来,随着相关影视剧的不断拍摄,加之《易中天品三国》等节目中学者的评述,《三国演义》已然成为我国一种新的全民文化现象。就其英译本来说,目前《三国演义》完整的译本主要有两种,其中由Moss Roberts翻译的《Three Kingdoms》被认为是最为优秀的译作,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1]。因此本文试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对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在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该理论和译文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并提出其翻译方法的可借鉴之处。
一、理论基础
弗米尔所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目的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对功能派翻译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应遵循三个原则:(1)目的法则: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该法则认为,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目的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分为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中,译文的交际目的一般情况下比另外两个目的更为重要。(2)连贯性法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中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忠实性法则:指原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而决定[3]。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无论是严复的“信、达、雅”,还是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首先考虑到的都是原文或原语读者的心理反应,而在目的论中,原文或原语读者的心理反应都退居到了次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翻译的目的和忠诚问题。在目的论看来,任何翻译都是有一定目的,或者是要实现一定目的的,而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往往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也就是说,传统翻译理论中居于首要位置的“信”、“忠实”和“对等”都要服从于翻译的目的或功能了。这样一来,局部的不忠实、增益、删减甚至改写就有合理的解释了。这正是目的论对翻译理论的贡献所在[4]。
二、罗慕士的翻译目的及其翻译策略
(一)罗慕士的翻译目的
从罗慕士在其译本前言和后记中的自述及其他资料中,可得出他的翻译目的为:
1.将《三国演义》这本著作,尤其是其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这也是他个人的理想和毕生追求之一。
2.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如对小说感兴趣的人可从译本中了解故事的人物、情节等,对文学感兴趣的人可以分析原作者的写作技巧等,而对文化感兴趣的人也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全貌。
3.为想要做更为深入的研究的学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背景知识、参考文献、个人见解等[5]。
(二)罗慕士的翻译策略
由目的论原则可得出,由于译者的主要目的为通过该小说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全世界,其主要翻译策略为异化翻译,同时为保证该目的的实现,以及完成其他目的,译者也会相应地采取其他策略,如归化翻译和加入大量批注等。
1.异化翻译
通读其译本,不难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风味,在意义和形式上都尽量与原文
保持一致,即采取了异化翻译原则。如:
(1)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
Lu Xun Burns a Seven-Hundred-Li Line of Camps
Kongming Deploys the Eightfold Ramparts Maze(Chapter 84)
在对原著章节标题进行翻译时,译者首先都保留了原作中的对仗形式,然后在符合目的语语法的基础上,语言也尽量采取直译,这样可以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小说标题的特点,如形式对偶、语言简练、概括性强等。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第四回)
“Dose the sparrow know of the swan's ambition?”(Chapter 4)
(3)“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第四十三回)
“Lord Liu,however,refuses to recognize the season of history,and forcing the issue will fail as surely as an egg dashed against a rock.”(Chapter 43)
(4)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第七十六回)
When a dragon is in a ditch,the shrimp will tease it;
When a phoenix enters the coop,the hens will mock it.(Chapter 76)
由以上三例可见,在翻译习语、谚语或诗句时,译者也尽量保留了原文中的意象,尤其是动物特有的文化内涵,如燕雀、鸿鹄、龙、凤、虾、鸟等,这样也充分保留了中国文化的色彩。
(5)桌擎杯问曰:“青春几何”?貂蝉曰:“贱妾年方二八。”(第八回)
Dong Zhuo lifted his cup and asked,“How many springs have you passed?”“Your servant is just sixteen.”she replied.(Chapter 8)
此例体现出译者在处理原文中敬语(“青春”)、自谦语(“贱妾”)的翻译时,也尽量采取直译,以便读者体会到汉语的语言特色,如通过某些措辞可体现说话者的地位等。
此外,在涉及到地名、头衔、武器等的翻译中,译者也采用了异化策略,如:“落凤坡”译为 Fallen Phoenix Slope,“玉龙台”译为 Jade Dragon Tower,“荡寇将军”译为General Who Purges Sedition,“天公将军”译为Heavenly Commander,“流星锤”译为Meteor Hammers,“青龙偃月刀”译为 Green Dragon Crescent-moon Blade,等等,可让外国读者充分领略到中国的特色文化,由此也实现了译者主要的翻译目的。
2.归化翻译
尽管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译者主要采用了异化翻译原则,但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也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小说,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歧义,译者在一些地方也采取了归化翻译的策略。如:
(1)“某愿效犬马之力,共图大事。”(第十五回)
“If I could serve you,I would toil loyally and unremittingly so that together we might reach our goal.”(Chapter 15)
在此译文中,作者避免了原文中“犬马”的意象,没有译为horse and dog,而是根据其所要表达的意义将其翻译为toil loyally and unremittingly,使读者很容易准确地掌握到原文的信息。
(2)“惟未申酉三个时辰可往来,其余者时辰,皆瘴气密布,触之即死。”(第八十九回)
“You must,moreover,pass only in the afternoon hours to avoid the fetid atmosphere of the springs.At all other times the miasma is thick,and contact with it is fatal.”(Chapter 89)
“未申酉”为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如果将其直译,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必定非常难以理解。因此,作者采用了灵活的翻译方法,只将其简单译为the afternoon hours,既有效地传递了原文信息,也不影响读者的阅读。
(3)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第一百十九回)
The False Surrender Proves a Futile Ploy
An Imperial Abdication Copies the Pattern(Chapter 119)
在这个标题中,中文谚语“依样画葫芦”被译为Copies the Pattern。一方面,译文中的Pattern与上句中的Ploy押头韵,另一方面在意义上Copies the Pattern也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告诉读者本章节的故事梗概,充分体现了标题总结全文的作用。
由此,我们也可体会到译者非凡的语言能力,只有在对原文全面、正确的把握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采用这种异化的翻译策略,实现其翻译目的。
3.大量注释
实际上,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在译文的每章节后都有大量的注释,包括背景信息介绍、相关地图展示、对一些术语的解释、大事件纪年、主要人物表、人物关系说明等。一方面,这部分内容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读者来说会大有帮助;另一方面,它也为那些想对该著作或对中国文化做进一步研究的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如:
(1)“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第二十一回)
“Not another Hongmen,I hope.We hardly need a repeat of that performance.”(Chapter 21)
Hongmen alludes to a situation on murderous intrigue.Shortly before conquering the empire,Liu Bang attended his rival Xiang Yu's banquet at Hongmen.Yu's advisor tried to have a sword dancer assassinate Bang,but a second performer checked his very move.Finally one of Bang's commanders,Fan Kuai,burst in,fully armed,and put an end to the sword dancing performance,thus saving the future first emperor of the Han.(Note 10,Chapter 21)
此处,译者采取了在译文中进行直译、在注释中进一步解释说明的翻译策略。在此注释中,译者详细介绍了“鸿门宴”这个历史典故,不仅提供了充分的背景信息,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原文,更多地了解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2)此人姓刘名备,字玄德。(第一回)
His name was Liu Bei;his style,Xuande.(Chapter 1)
The word xuan means“red mixed with black.”The color symbolism suggests a darkened Han virtue.Another possible allusion is to Liu Bang,who had briefly conceived of himself as the Black Emperor,perhaps thinking to be a Qin emperor(Qin's color symbol was black)before deciding to found a new dynasty,Han.(Note 14,Chapter 1)
此注释中,译者解释说明了颜色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如“玄”意为“深红”,与当时的朝代更迭有关,且结合其名字进行分析,向读者暗示了该主人公的地位和影响等。由此,我们也可见译者深厚的中文造诣。
此外,译者在注释中还列出了大量的资料来源,如:This famous story is found in Mencius,4B.24;but also see Zuo zhuan,“Xianggong”,year 14.Lord Guan is described in the TS as an avid student of the Zuo zhuan.See chap.11 n.6 and chap.21 n.4;see also chap.25 n.15.(Note1,Chapter 50)。这不仅体现了译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为之后的学者做相关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
三、结语
目的论作为功能派翻译的核心理论,在功能派提出的翻译原则中,目的法则也成为贯穿所有翻译过程的普遍原则[7]。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根据各个语境因素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这种翻译方法比以往的翻译法有了一大进步,表现出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从《三国演义》罗慕士英译本来看,由于译者主要目的为借著作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因此其译作中主要采取了异化翻译原则,即尽量保留原文的风味和意境,包括行文格式、语言特色等;但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也在必要时采取了同化翻译原则和在文后加入大量注释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原文,避免歧义。事实证明,这种翻译策略是极为成功的,我们也可从中深刻地体会到译者的素质,包括其双语能力、治学态度等。我们也可在自己的翻译过程中借鉴其方法,即在进行翻译前先确定翻译目的,然后在翻译过程中努力让译作达到既定目的,读者的反馈则是对译者能力最客观的评价。
[1] 张浩然.《三国演义》罗译本评析[J].福建外语,2001(1):45-46.
[2] Gentzler,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New York and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3] 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 贺显斌.文化翻译策略归因新解:以《三国演义》Roberts全译本为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2-3.
[5] Roberts Moss.Three Kingdom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5.
[6] 罗贯中.三国演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7] 范祥涛,刘全福.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J].中国翻译,2002(6):15-16.
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Three Kingdomstranslated by Moss Robe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kopos theory
ZHAO Li-li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yuan030008,China)
According to the skopos theory,the whole process of translation,including the choice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is determin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tivity.As one of four most famous ancient novels in China,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Three Kingdomshas very high artistic values,and is gain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orm the whole world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different purposes of his translation,Moss Roberts has adopted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his translation process,such as foreignization,domestication,and the adding of plenty of notes.The version can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readers and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great success.
skopos theory;Three Kingdoms;translation strategy
H315.9
A
1009-8976(2014)02-0100-04
10.3969/j.issn.1009-8976.2014.02.031
2014-03-01
赵丽丽(1985—),女(汉),山西孝义,硕士,助教主要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及ESP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