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小学开展库姆孜弹唱教学的思考

2014-03-28刘素芳

昌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库姆弹唱

刘素芳

(昌吉学院音乐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柯尔克孜”,是40个姑娘的意思[1]。今天的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成分而逐渐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公元前3世纪,柯尔克孜族先民已游牧生息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当时他们依附于势力强大的匈奴。公元87年,匈奴统治瓦解后,一部分柯尔克孜人随其迁移到中亚天山一带。目前,柯尔克孜族大部分居住在新疆的克孜勒苏自治州,部分散居在南北疆各地。柯尔克孜人逐水草而居,在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很多时候要抗拒大自然的严酷恶劣。乐器、歌舞是解决柯尔克孜人身心疲劳的载体[2]。

汉代时期,柯尔克孜音乐属西域和北方诸部族的“胡乐”之一。唐代时期,柯尔克孜音乐汇入了宫廷音乐。唐代宫廷中有名的十部乐曲中,就有游牧音乐,也包括柯尔克孜乐。古代柯尔克孜人曾使用多种乐器,现在还流传于民间的就有“库姆孜”、“柯牙克”、“奥孜库姆孜”、“秋吾尔”四种乐器。

一、柯尔克孜族民间乐器库姆孜

库姆孜是克尔克孜族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类似于哈萨克人的冬不拉、维吾尔人的热瓦甫。库姆孜历史悠久,琴声优美。据说,最早的这种乐器叫“库吾孜”,意思是“美丽的乐器”,是用红松木制做的,形状与现在的大体相同,即头部椭圆形,根部细而长。它既被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也被用来与称为“多兀勒巴斯”的战鼓一起演奏战争进行曲,以鼓舞战场上士兵的士气。

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十分发达,男女老幼都有很高的音乐天赋。许多传说、故事、诗歌、民歌等均由专门的民歌手、弹唱琴手等艺人代代相传。在表演时,使用的最主要、最普遍的乐器是库姆孜。民间有句谚语:“伴着你生与死,是一把库姆孜琴”[3]。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乐,它随时随地反映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故又有“奇妙之口”的美称。库姆孜的琴型很多,达七八种。最古老的是一种木制蒙革的三弦弹拨琴。经过改进的有全木制的三弦弹拨琴“亚克其库姆孜”,木制铁三弦弹拨琴“帕米尔库姆孜”,以及各种质地的四弦琴等[4][5]。

库姆孜主要流传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阿合奇县和阿克陶县的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库姆孜是一种三弦弹拨乐器。有独奏、对奏、二重奏、合奏、伴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库姆孜演奏风格变化多端,变体多样,有按曲演奏,也有即兴演奏,是我国少数民族乐器中少有的乐器种类。库姆孜以弹唱的形式记录了柯尔克孜民族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库姆孜伴唱史诗《玛纳斯》,对于研究柯尔克孜民族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文化方面,它是柯尔克孜民族传统音乐和器乐的代表,是柯尔克孜民族器乐中使用最广泛、最普及、传承最完整的器乐之一,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库姆孜的传承现状

阿合奇县政府部门认识到,库姆孜如果不能传承,其艺术将逐步消亡,而传承的核心是人。他们从培养传承者入手。制定了非物质文化传承者管理办法,设立了专项资金,重点保护那些具有创作和演唱才能的库姆孜奇,使其全力以赴投入到培养传承人和创作中,使库姆孜传承后继有人。全县确定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精心挑选库姆孜学徒,确定了40名优秀的“库姆孜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对库姆孜学徒每人每月发500元工资,交纳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考核合格、工作成绩显著者,年底还有奖励工资和取暖费,使他们安心开展传承活动。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民间艺人的技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库姆孜的社会影响力在提升。阿合奇镇吾曲村38岁的牧民阿力买买提·哈德尔库勒潜心创作库姆孜乐曲,作品多次在电台播出,还赴内地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大赛。如今,在阿合奇县,像阿力买买提一样得到政府资助、可以专心从事非遗传承的柯尔克孜族民间艺人已有130名。库姆孜奇古丽扎达利用假期每天坚持到培训班上课,学习两个小时。培训班里大约有60个孩子跟着老师学习弹唱库姆孜。

尽管库姆孜的传承在社会中的学习比较积极,但是作为教育的主体,中小学中对库姆孜教育却并没有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关于“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条款中明确指出:“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6]

课题组从调查中得知,库姆孜只是作为柯尔克孜族各类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内容,并没有被列入到教授课程中,也未被列入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计划中。政府多种形式的长远的策略性的保护与传播、各种民间文化活动中的传播、民间艺人以一对多的传授、家族中的口口相传,是目前库姆孜艺术的主要传承方式。

三、中小学传承发展库姆孜弹唱教育及其措施

(一)应加大政府对中小学库姆孜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

艺术教育是一种高投资的教育,它需要通过各种图书、音像资料等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欣赏艺术的美,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需各种乐器及设施的价钱也都不菲,这就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使它更好的开展下去。课题组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政府对库姆孜音乐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库姆孜在中小学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加大库姆孜艺术教育的投资或建立库姆孜民间音乐艺术教育专项基金,是开展学校库姆孜艺术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支持和鼓励学校向社会筹集资金,进行库姆孜音乐艺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将筹办来的资金建设有关库姆孜演奏方面的音响、影像、音乐教室数据库;学校购置库姆孜乐器,组织库姆孜艺术团队等。

(二)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

在民族传统艺术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要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首先要有素质全面的教师。要全力支持教师从各个渠道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业务能力,尽可能的为从事民族艺术教育的教师提供各种条件与机会,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鼓励教师从各个渠道学习和掌握库姆孜弹唱艺术,以便更好的进行库姆孜弹唱艺术的教学[7]。目前柯尔克孜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现状是,大多数是来自当地文工团,他们被招进表演团体时年龄在12—14岁左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进入文工团后只学习唱歌或跳舞,演员一般都不懂乐谱,更不会演奏乐器。如乌恰县某小学的音乐老师说:“我原来是县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后来因年龄不适合舞台表演被调到学校教音乐。我们学校有舞蹈、美术、体育、库姆孜弹唱兴趣小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库姆孜老师,学生只能利用周末时间,跟民间的库姆孜艺人学习演奏,学校搞活动需要时,就让这些学生去演奏”。据调查,有的学校还由语文、数学、美术等其他专业老师给学生上音乐课。根据这一现状,如不抓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势必要影响到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

(三)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又称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英等国家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即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社会、教育机构、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民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艺术教育本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不是其它学科教育的辅助性手段。一直以来,我们把艺术教育等同于思想教育,把艺术教育看作是完成德育的一种工具,这就把艺术教育纳入了德育的轨道之下。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艺术教育具有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觉悟的功能,但被作为德育工具的“艺术教育”,与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教育作用的艺术教育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艺术教育是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助工具而存在,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是通过审美教育这个核心环节,由受教育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悟中得来的,使学生从艺术中感受美、欣赏美。所以,转变观念,重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通过对生活在柯尔克孜族聚居区的各民族的孩子们进行库姆孜弹唱艺术的普及,使孩子们以此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强心。

开发库姆孜弹唱课程和校本教材,是继承和发扬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的辅助性手段。柯尔克孜族地区应该充分运用本地区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首先应建立起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需求的地方课程体系,从而弥补教育与地方的不适应性。根据柯尔克孜族人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特点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应该开设一定数量与本民族文化有关的课程,如《玛纳斯》欣赏、柯尔克孜舞蹈等。在校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内容的选取上,都要充分体现柯尔克孜族地区及库姆孜弹唱的特色,将民间流传广泛的库姆孜乐曲编写进校本课程。同时应加大力度组织各方专业人士与音乐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编写出适合库姆孜弹唱的校本教材[8]。

(四)设立专门的库姆孜音乐艺术课程体系

按照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中课程设置模式,将库姆孜课程设置为“技能课”和“实践课”两种类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唱“玛纳斯”,从三年级开始到初三毕业这段时间里,开设库姆孜弹奏课程,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手指长度基本能够够着把位,能够把握音准,而且学生通过三年的文化课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认知能力。各年级要有适量的库姆孜弹唱课时,并要规定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每周设1-2节的库姆孜课,学生每天要有固定的练习时间,可以用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完成。同时,可按照学生所掌握的演奏程度排练一些小节目,在“六一”儿童节、肉孜节、社区文艺汇演、家庭聚会等节日进行表演,也可组织中小学生库姆孜弹唱的比赛,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四、结论

库姆孜作为新疆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也有传承者存在,但是在教育主体中小学中,对库姆孜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设置中未设置库姆孜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访谈方式对库姆孜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调查表明,库姆孜弹唱不仅深受社会民间艺人和学生的喜爱,而且是柯尔克孜族教师和学生普遍赞同开设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应当回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的号召,加强舆论导向,加大教育投资,增强教师业务水平,树立起库姆孜教学在中小学民族音乐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9]。从而使库姆孜弹唱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使得柯尔克孜民间音乐库姆孜这一宝贵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在柯尔克孜历史和文化传承过程中发杨光大,彰显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文明和魅力。

[1]孙凤娟.高原民族魂——柯尔克孜的“库姆孜”[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

[2]赵世骞.“库姆孜”的传说[J].音乐世界,1992,(11),33.

[3]巴特尔.柯尔克孜族的乐器[J].民族团结,1994,(5),45.

[4]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柯尔克孜族传统乐器——库姆孜[J].今日民族,2009,(5),22-25.

[5]雷嘉彦.冬不拉与库姆孜的比较研究[J].大舞台,2013,(7),236-237.

[6]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94.

[7][8]韩刘.蒙古族艺术在中小学的传承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9]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库姆弹唱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江南的弹唱
价值190亿美元的坚持
南山赋
一头“杀人鲸”的悲惨一生
家乡的茶
安息吧,“杀人鲸”蒂利库姆
一头“杀人鲸”的悲惨一生
柯尔克孜族语言使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