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色列的科技管理及全球链接的形成

2014-03-28竺雅莉

昌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以色列科技

竺雅莉

(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2;2.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以色列被全球誉为“Start-up Nation”,以较少的人口和国土面积,在自然环境和安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实现了国家的迅速崛起,尤其以雄厚的科技实力为代表。Miken研究院的Glenn Yago博士指出“以色列是全球创新的代工厂,成为全球方案的测试基地是国家创新的目标。灵活应变适应不断变化的规则不但可以促进产品创新,还可以缩短产品获得市场回报的周期。这种创新方法尤其适用新兴产业还有技术创新。”[1]以色列国家创新的敏捷性得益于其全球链接能力,这种能力对国家确立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发优势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全球链接是创新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和新的表现形式,是以人才为主要载体的技术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基础是人脉网络及其推动的技术链接、资本链接和产业链链接。[2]链接(可由link with译成)在创新全球化过程中,是对各种联通性的抽象表述,有效的链接可以提升事物发生的同步性,中国中关村与美国硅谷间的跨区域创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3]同时还说明,“全球链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的重要方法,而这一方法根植于以色列的国家创新历程与科技管理过程之中。

一、以色列科技立国与全球链接的基础

(一)以色列犹太人的社群网络是构成全球链接的基础

以色列是世界上合理使用海外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成功典范,是硅谷之外拥有高科技公司群最集中的国家之一。其全球链接是在全球犹太人社群网络基础上建立的,这种人脉网络的形成可以回溯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19世纪初至建国,以色列共经历了四次移民潮,在充实国家人口的同时,不同来源国的移民带来了技术和资本以及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迫切需要,这都促使了国家民生领域的创新。与此同时,受移民来源国的国家体制多样化的影响,使得以色列国家经济体制呈现灵活务实的特征,国营成分、私人成分和合作社成分共存,以国营成分为主,为国家后期实行扁平化管理奠定了基础。[4]

(2)知识经济与犹太人尊重知识和资本回报的一脉相承

犹太人不但具有尊重学者的传统,对人才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在移民开拓事业中。早期以色列移民在荒地开垦时,拥有良好种植技术者能通过技术传授提高移民成活率而获得威望,这种传统确立了国家科技管理体制中首席科学家拥有对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发展的支配权。与此同时,早期犹太基金和慈善机构支持农业种植的高失败率和由此导致的农垦积极性下降等都引起资金支持的浪费和使用效率的下降。《犹太复国主义移民拓荒的基石》规定,“移民开拓事业不得依赖外界支持或慈善捐助,但外界可以以优惠利率向缺乏现金的开拓者提供贷款”。[5]这也成为犹太人通过风险投资支持创新创业的雏形。

(三)欧美大国在以色列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给予的重要支持

以色列移民拓荒时期物资匮乏和国土狭小,只有研发和生产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并且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才能持续改善移民的生存现状。因此,外向型经济成为以色列必然选择的道路,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其提供了通畅的渠道。以色列确立了农业发展优先,以农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并用30年的时间实现农业由粗放内向型转化为集约外向型再到技术出口,实现了国家的经济自立。对于五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则使以色列包括国营和私营的军工企业赢得了与美、英等国家合作研发和制造的机会。在满足战事需要的同时,以色列还形成大规模的出口,并通过完善的军事教育体制(包括兵役制)培养了一批具有创业和研发素质的年轻人,为他们走出国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奠定了基础。

二、以色列宏观科技管理与全球链接的动力

(一)首席科学家在全球链接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全球经济论坛(WEF)的国家全球竞争力报告2011-2012(WCR)显示:全球范围内,以色列拥有研究机构质量第一,风险投资获取第二,与商业部门的合作及每百万人专利发明第四的排名。[6]以色列在这些领域所形成的优势可以归功于其宏观科技管理下智力资源与科学基础设施的不断协调和完善。国家对工业研究与开发的重视,包含了在国内和国际项目相协调的情况下积极争取R&D经费、争取商业合作伙伴和争取产品市场,其中起到重大作用的是首席科学家(O.C.S)。从1959年起,以色列内阁确立通过首席科学家对R&D经费的支配权,1983年成立科技部赋予其监督和管理的权力,为应对科技重大变革并在同年给予其2.5亿美元加强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从1994年起三年内成立了来自政府、工业和学术各个部门知名人士组成的科技战略委员会(简称13人委员会)负责科技战略规划,到2002年实施了国家研究和发展法(MOLMOP),以色列最终实现了首席科学家在国家宏观科技管理中的核心地位。[7]

(二)部委和首席科学家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协调发展

首席科学家在国内政府、工业和学术的广泛来源有利于形成这些部门和所属领域的有效链接。以色列的科技部长主要担任部际委员会和首席科学家论坛的主席,其中部际委员会是内阁的参谋决策机构,从宏观层面协调科技创新活动;首席科学家论坛探索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措施,商讨科技创新政策重大问题。[8]以色列学术、技术和商业智力资源通过科技部的协调实现了基础研究、通用战略研究及应用研究和开发的有效链接,使得不同性质的研究在不同机构进行分工,保证了高价值研究的延续性和研究产出的商业前景。为了防止国内产品出口受阻,2002年还成立WTO-TBT(World Trade Organization-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信息中心,专门研究国内和WTO之间技术贸易壁垒的信息转换问题,确立国内预备标准,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链接。[9]

(三)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需求下不断对自身定位进行调整

以色列的全球链接的动力是依据国内和国外的双向需求而产生的。工业、贸易与劳工部的工业合作机构主要协助国外商人在国内寻找可以生产的产品、合作伙伴和研究经费,不但来自OECD国家,还有中东国家,如约旦的QIZ以及Erez工业园等。[10]为了赢得研发需求,重新架构全球产业分工,以色列在外交事务中也做出巨大的努力。第九任总统西蒙·佩雷斯向全球汽车五大制造商写信推销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Better Place公司夏嘉曦电动力汽车的理念,将以色列“孤运岛”作为“完美实验室”,并推荐精通军事物流的将军担任首席执行官,最终使得Better Place公司获得2亿美元的创业资金,获得电动汽车研发的先导权。[11]外交部的国际发展合作机构的MASHAV项目,向发展中国家介绍以色列国家的创新,并在国内外约132个国家建立示范项目并使近27万人参与相关课程。[12]

三、以色列科技管理成效与全球链接的机遇

(一)以色列经济体制改革为国家高科技产业振兴赢得了全球链接和机遇

以色列实现全球链接的重要前提是政府降低对经济干预的程度,特别是对国营成分的保护。1976年至1985年,以色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仅2.8%,同时在80年代的前半期年通货膨胀达到三位数,政府赤字和外债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80年代前半期,以色列政府进一步扩大了对本国商品的保护范围,使本国受保护的商品种类增长了60%。1985年,以色列又重新开始贸易体制改革。1985年7月1日,以色列政府开始实施经济稳定工程,一些重要的国营企业被拆分拍卖给私人。[1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军工领域集中了50%的以色列科学家和工程师。冷战结束和中东地区的缓和推动了以色列军转民进程,大批军事科技人才和军工企业转而开发民用高科技产品或高科技企业。[14]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提高了市场运作的效率和利润分配的合理性,使得外资进入本国支持研发和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些都为以色列全球链接营造了国内宽松的环境。1993年至1997年,以色列政府拿出风险资本1亿美元,吸引国外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基金进行合作,直到风险投资市场形成,政府顺利退出。[15]这是以色列政府为争取全球链接所做的引导性工作,却为民用高科技产品或高科技企业在软件、网络、电讯研发的国际竞争力赢得了机遇。随后,以色列还同欧美各国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为顺利进入全球最大的市场提供了保障。

(二)以色列不断制定科技政策以增强全球链接

在科学领域,以色列鼓励围绕首席科学家建立高质量的研究中心以确保在相关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准,具体做法有[16]:(1)成立TELEM论坛协助以色列进入欧盟框架项目,解决原始性研究耗资巨大、协调困难的问题;(2)通过博士后、参加科技国际会议、与对应机构大量的交换或联合项目的方式促进以色列的科学研究进入国际科学共同体;(3)成为国际科学会议的中心和主办方等。在技术方面,以色列努力集中在一定领域内突破,具体表现有[17]:(1)以色列的工业R&D高度集中在电子领域并发展成为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2)以色列作为第一个非欧盟成员全程参加7国框架项目(FP7),为跨国公司R&D经费赢得额外的经费来源以支持本国工业企业50%的项目预算,尤其在SMIEs领域达到70%;(3)以色列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立技术孵化器,如今在全国已产生24个孵化器,并全部私有化,超过1100个项目从孵化器中毕业等。

3.以色列一直保持与世界最大的全球创新中心之一——硅谷的链接

硅谷的理工科人60%以上是外国人,其中以色列人在硅谷影响最大。人脉的链接奠定了硅谷强大的风险资本和技术转移的全球基础。[18]在以色列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美国的犹太人发挥了巨大作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中东地区局势的稳定,以色列的高技术公司开始实施新的布局模式,即将公司或者办公室设在硅谷,将公司研发中心设在以色列,高技术人员在美以之间短期流动。以色列和硅谷之间主要通过创业者、专业服务提供者、顾问和供应商形成的分散化、非正式的网络来实现两地的信息传递和交流。[19]美国近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波及到硅谷IT事业的兴旺,而将高技术发展的重点发展领域转向绿色产业。以色列在此期间也做出重大的战略调整,具体体现在为以色列工业、贸易和劳动力部的首席科学家提供4亿美元的年度预算,且生物科技和微技术占其中的50%等。[20]

四、启示

古普塔(Anil K.Gupta)曾在《华尔街日报》发问“中国是全球创新中心吗?”指出中国在创新领域研发人力和支出之多和三重专利申请或授予之少,并指出导致的原因包含了中国在科技前沿的知识储备不足、科研官僚体系和教育缺乏导致创造力培养缺乏等。[21]事实上,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能够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必须明晰其产生的背景——创新全球化。阿尔基布吉(Daniele Archibugi)等学者将创新全球化的链接体系分为:(1)一国技术的跨国利用;(2)创新的全球化产生;(3)全球科学与技术的合作,并指出一个国家应该在创新全球化中寻找机遇并因自身价值体现而获益。[22]以色列通过充分发挥人脉网络的作用形成全球链接伴随着与其相适应的科技管理过程,在创新全球化取得了一席之位。那么中国作为大国在创新全球化中的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笔者归纳为:

(一)建立本土技术的全球化优势

以色列的技术优势是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的,比如农业技术和国防技术。并通过人脉网络争取到了相应的资金和市场等全球创新要素,从而保证了研发积累的持续性,并为技术的国际化转移奠定了基础,在硅谷的创业和纳斯达克的上市就是其重要的标志。这些技术都是从人类生存的共性需求中产生的,所以容易赢得国际认可。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地方政府的严重财政危机直接影响了硅谷对高科技人才的获得和管理能力的提高。[23]这也说明,地方政府对于培育本土技术和高科技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73年,中国台北政府在新竹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以应对种种经济和政治危机,直到成立联华电子公司(UMC),通过对机构扶持达到培育地方技术能力的目的。[24]中国的科技管理应放眼世界着重考虑通过全球链接如何提高本土技术能力及开发基于本土技术的国际商业体系,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培育地方技术创新体系中应加强这种能力。

(二)广泛参与国际创新合作

以色列通过全球链接,尤其通过首席科学家把握了创新的前沿领域,在国内设立高质量的创新中心,充分吸引了国际范围的研发合作,通过参与科学国际组织在其中任职、交流或参与项目的方式实现了广泛的创新合作及认可。1978年,中科院物理所的科学家陈春先在美国的学术交流过程中受到了硅谷的启发指出,“虽然俄国发射卫星早于美国,但是美国研发产品却代表了国际技术的前沿。”他不但成为中关村发展IT集群的先驱,还推动中科院计算机科学所成为联想技术转移的中心,并直接影响到了中科院的政策框架“一个学术,两个体系”的制定,从而提升了集群的研发实力,也为中国1988年启动国家火炬计划奠定了成功的案例基础。[25]中国的科技管理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充分为跨区域、跨组织、跨领域的创新合作提供活动场所、经费或项目,特别是为科技前沿的研发建立一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管理,通过设施建设来提升能力建设,这成为实现国际创新合作中获得主导权的关键。

(三)实现科技与技术的全球化沟通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日益复杂,以色列通过创新理念吸引全球创新的要素聚集。通过原始性创新获得了创新要素的控制,不但为国家赢得了话语权,还带来了新兴产业组织形态的变革,在创新全球化的本国利益分配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主动权。以色列通过参加40个成员国组成的EUREKA组织并当选2010年的主席,为合适项目提供超过50%的经费,加强了政府、研究机构和商业公司的沟通,增强了国家自信。[26]知识传递的核心载体是人,全球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有赖于科技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HRST)和对国际化的适应以及科技人力资源的内部沟通能力的建设。这个过程可以选择“系统化的顶层设计”、“产学研合作的途径“、“大学联盟的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虚拟平台开发”等策略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27]中国科技管理应在全球从“浅度国际化”向“深度国际化”过渡的阶段中,抓住国内到国外的科学与技术各类战略联盟发起的机遇赢得更多的国际声望从而赢得更大范围的国际科技合作。

[1][17][20][26]STATEOFIAREAL Ministry of industry Trade and Labor Investment Promote Center.ISRAEL Global Center for Breakthrough INNOVATION2011:14.http://www.investinisrael.gov.il/cmstamat/Rsrc/PDFPublish/III_Innovation_brochur_2010/index.html.

[2]王德禄.自主创新全球化新阶段:全球链接与创新地图[J].中关村,2011,(10):60-61.

[3]王德禄,赵穆兰,张浩.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冯璐璐.中东经济现代化的现实和理论探讨——全球化视角[M].人民出版社,2009.

[5]哈伊姆·格瓦蒂.以色列移民与开发百年史(1880-1980)[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ISREALMinistry of Finance.Israel Ranked 22nd in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http://www.financeisrael.mof.gov.il/FinanceIsrael/Pages/En/News/20110907.aspx.

[7]ISREAL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lestons.http://www.most.gov.il/English/About/The+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Milestones.htm.

[8]张明龙,张琼妮.以色列高效创新运行机制揭密[J].科技管理研究,2010,(23):22-25.

[9]ISREAL Ministry of Economy.WTO–TBTINFORMATIONCENTER.http://www.moital.gov.il/NR/exeres/603FCC1C-AE35-4787-81E5-027A3CFB8704.htm

[10]ISREALMinistry of Economy.Q.I.Z–Qualifying Industrial Zones.http://www.sogou.com/sogou?query=Q.I.Z+%A8C+Qualifying+Industrial+Zones&pid=AQKo5-2144

[11]丹·塞诺[美].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M].中信出版社,2010.

[12]ISREA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MASHAV-Israel'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http://www.mfa.gov.il/MFA/Mashav+%E2%80%93+International+Development/What+is+Mashav/MASHAV+launches+website.htm.

[13]宋国兴.以色列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改革[J].西亚非洲,1999,(6):32-37.

[14][15]汪舒明.浅析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的原因[J].世界经济研究,2003,(11):86,89.

[16]ISREAL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Facts About Israel:Science&Technology 2010:197-199 http://www.mfa.gov.il/NR/rdonlyres/4C2F753E-FCC5-4635-AA63-734CA33D872E/0/Science2010.pdf

[18]王德禄.全球链接与自主创新[J].中关村,2011,(1):68-69.

[19]王德禄.中关村跨区域创业与全球链接[J].科技潮,2011,(1):40-43.

[21]安纽·古普塔,王海燕译.中国是全球创新中心吗?[N].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11-7-29.

[22]Archibugi,D.,Iammarino,P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globalisation of innovation,Research Policy,1999,Vol.28:317-336

[23]Joint Venture SILICONVALLEY NETWOEK.2012Index of SILICONVALLEY.:1-80 http://www.jointventure.org/images/stories/pdf/2012index.pdf

[24][25]Cheng-HuaTzeng,Managing innova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reater China:The origins of Hsinchu and Zhongguanchun,Technology in Society,2010,Vol.32(5):112-113,114-116.

[27]孔寒冰,陈劲.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以色列科技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心中的墙——以色列游记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不妨学学以色列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