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镇西文化内涵外化的思考
——以松峰书院为例

2014-03-28徐溪

昌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巴里坤书院旅游

徐溪

(昌吉学院中文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关于镇西文化内涵外化的思考
——以松峰书院为例

徐溪

(昌吉学院中文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巴里坤因保留清代遗迹众多、文教之风兴盛、汉民族风俗习尚浓郁,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疆汉文化之“镇西文化”奇观。松峰书院曾是镇西的最高学府,更是镇西文化的缩影。本文以松峰书院旅游开发为例,对镇西文化内涵的外化略作思考。

松峰书院;深度开发;镇西文化;彰显内涵

巴里坤地处新疆东部,北枕天山,南望草原,自古是优良的牧场,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追溯巴里坤的历史,它曾名列西域三十六国,先后有过蒲类(西汉)、甘露川(唐代)、巴尔库尔(元代)、巴里坤(清初)、镇西(清中后期)等称谓,一直是中央王朝经营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从汉代到清代,巴里坤历史悠远、积淀醇厚,尤其清代“镇西文化”可谓新疆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巴里坤因清代镇西遗址保存最完整、文教之风兴盛和汉民族风俗习惯浓郁,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化、饮食文化、庙宇文化、城池文化、书院文化,汇聚成为“镇西文化”奇观。新疆史地学家认为镇西是新疆汉文化的“母源地”。

虽然镇西文化丰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清代镇西遗留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由于生产方式以及生活行为的急剧改变正在人们的不经意中日渐消散,极有可能完全消亡。巴里坤县已经意识到对镇西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巴里坤社火脑阁与抬阁、民间故事、巴里坤小曲子、汉族节日习俗被列入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项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巴里坤占了4项,镇西作为新疆汉文化历史重镇的地位可窥见一斑。镇西文化的两大特色在于“庙宇冠全疆”和“文风甲全疆”,而松峰书院是集文化传承、思想教化、学术交流于一体的镇西文化的标识。鉴于松峰书院在镇西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为重现历史文化遗韵、培育旅游产业、打造地方文化,巴里坤县已对松峰书院进行了重点复修。

一、镇西松峰书院旅游开发的现状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兼有传播知识、学术研讨、藏书、祭祀等功能。清咸丰年间,镇西(巴里坤)在汉城东街文昌宫设“松峰书院”。松峰书院是当时镇西的最高学府,也是新疆汉文化的学术中心和源头,为科举培养了人才,也为当时镇西义学和私塾培养了师资,后毁于社会动荡和战乱。自2011年起,巴里坤县投入1200万元在汉城南街榆树巷重修松峰书院,文庙、魁星阁也被纳入其中,异地重建。复修后的松峰书院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由14座单体建筑组成,布局完整,气势宏大,中轴线上由东向西分别为棂星门、影壁、泮池、状元

桥、大成殿、魁星阁,两侧对称的建有厢房、配殿,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1]

重修后的松峰书院是巴里坤人文旅游开发的文化亮点:(一)书院选址位于清代民宅的曲径通幽处,毗邻地藏寺和清代粮仓,景点衔接形成了镇西文化旅游区。(二)书院的规划从多方面考虑,书院具备多重功效。书院可作为当地青少年学习琴棋书画,了解国学的教育基地,同时也是本地文人墨客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更是古朴幽静的休闲旅游景区。(三)松峰书院作为镇西文化的标识,成为外界了解巴里坤文化的窗口,扩大了巴里坤文化的影响力,也繁荣了巴里坤的旅游业。与此同时,由于松峰书院文化旅游景点正在逐步建设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失。

结合镇西文化内涵来审视,松峰书院的旅游开发存在以下不足:(一)书院布景设计的特色不够鲜明,缺少文化意蕴。(二)关于松峰书院历史的介绍不够细致和准确。(三)对书院文化体验与空间规划的设计不足。(四)书院文化宣传以及配套设施有待加强。松峰书院的复修是新疆境内文化旅游事业的创举。面对松峰书院开发中存在经验不足、层次尚浅、内涵缺失的问题,本文尝试以下探究:

二、凸显“镇西文化”内涵,深度开发松峰书院的策略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已经被看作旅游资源开发中决定旅游产品的品位、级别及其生命力的首要因素。”[2]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造就了巴里坤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许多来巴里坤的游历者,除了想游览美丽的巴里坤草原,更希望参观镇西文化的遗迹、感受镇西文化的遗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自然风光赋予文化的神韵,自然才能灵动、才有灵气,才有吸引力,才能持久。目前,松峰书院已初具“规模”,但缺乏文化内涵的“神韵”。

(一)从书院景观的设计去体现“松峰”的文化意蕴

据统计清代新疆先后有13所书院,以“松峰书院”的命名立意最美,代表了镇西精神。巴里坤松树塘终年苍山翠柏、郁郁葱葱,“松”与“峰”既是巴里坤代表性的景物,又体现了镇西文化中“独傲风雪、坚毅挺拔、不畏严寒”的松峰精神。清代文士名人途经松树塘,纷纷留下了诗篇,洪亮吉《松树塘万松歌》描述东部天山的奇景:“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看峰前行马蹄驶,欲到青松尽头止。”祁韵士作诗《巴里坤》:“西北由来古战场,即今式廓靖岩疆。阴山剩有穷碑在,犹带松峰卧夕阳。”文人雅士常常因巴里坤“松峰”景致的壮观抒发赞叹,赋诗留念,并在松柏苍翠的意境中受到鼓舞,振奋精神。复修后的松峰书院门前也栽种了松树,但四棵松树仅有一米高且枝叶干枯。院内只开辟了几块草坪,树木也比较稀疏。松峰书院的亭台楼阁已具规模,但园林设计还比较薄弱,使得书院整体景观略显单调缺乏生命力。倘若书院松树林立,游客驻足聆听古筝清音,远眺天山眉黛,便能更深刻地感受书院的庄严、幽静、古远与大气。松峰书院的景观设计应该有别于中国四大书院的秀美风格,以松树体现出镇西人豪爽、坚毅之美。松峰书院为旅游者展示的书院氛围是对书院文化气息的一种烘托和渲染,是旅游者对旅游景点从心理上和感官上所认知的第一步,所以书院氛围和书院意境应该紧密围绕书院文化的人文精神。

(二)松峰书院的历史需要更细致、严谨的考证

松峰书院是镇西最高学府,是镇西文化教育的缩影。介绍书院的历史应该以史料记载为依

据,以时间为序,按照纪年从设立、发展、成就、毁灭、复修的历程,有条理地为游者呈现书院的历史沿革。在松峰书院的配殿,笔者看到关于松峰书院的介绍:“据《镇西庭乡土志》记载……光绪一年(1875年),在兰州参加乡试的镇西生员中,考中文举的4人,贡生9人,考中武举的10人。历年来在陕西和甘肃共考中文举的5人,贡生19人,武举的47人”。然而正对配殿大门的屏风则记录:“光绪元年(1875年),陕西总督左宗棠在兰州设贡院,镇西生员考中文举五人,贡生一十九人,武举四十七人,这些人都成为晚清到建国后的有用人才。”书院的介绍出现几处错误:(1)《镇西庭乡土志》的“庭”应为“厅”。巴里坤建置沿革记载,乾隆三十八(1773年)设“镇西府”,咸丰五年(1853年)裁府为“镇西厅”。这部乡土志是咸丰年间所修,故命名为《镇西厅乡土志》。《镇西厅乡土志》是被誉为清代新疆乡土志中最优秀的地方志,记录了清代镇西珍贵的资料,此处出现错误实不应该。(2)展板与屏风的介绍前后出入。展板表明“镇西历年来考中文举的5人,贡生19人,武举的47人”,而屏风却书写:“光绪元年,左宗棠设在兰州设贡院,镇西考中文举5人,贡生19人,武举47人。”无论是表达的歧义还是书写的错误,松峰书院作为清代镇西高等的教育机构,书院历史文化的知识性介绍务求准确、无误,不可产生误导。

(2)关于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的展板除介绍其生平外,还应该对纪昀与巴里坤的历史渊源做一说明。纪昀诗集《乌鲁木齐杂诗》的自序言:流放新疆两年,赐归途中,从巴里坤至哈密作杂诗160首。此处有专门解说并且引用纪昀《乌鲁木齐杂诗》自序辅以说明,将会让游者更清楚地了解到巴里坤曾是纪昀诗集的创作地。关于松峰书院的旅游文化开发应该建立在学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开发建设和宣传有学术的支撑,做到有理有据,以避免开发建设中的盲目性。松峰书院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可以利用松峰书院召开高层次的镇西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学者对松峰书院的史料进行搜集、梳理、考证,使书院的历史更准确、清晰、明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巴里坤的知名度,扩大巴里坤在全国的影响。

(三)书院应结合各类群体的需要,注重文化体验与空间规划

“文化体验旅游是游客通过自身的旅游经历,对人类改造社会所积淀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的理解、感悟,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整合和传承,从中领悟传统文化深邃”。[3]复修后的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空间充足,占地近9000平米。现有的儿童教育学堂可以分别设为儿童琴室、棋室、书室、画室。学堂内设置了古香古色的桌椅,但四壁空空,缺少文化渗透。如悬挂《二十四孝》或《三字经》的条幅,图文并茂,既能美化教室也能适时对儿童品德的培养进行启蒙教育。针对成年人设书画展览室,专门展览反映巴里坤山水、人文、历史、风俗等内容的书画、摄影作品。目前这些作品均收藏在会客厅,但出于保护的目的没有对外开放,这些文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院内围墙内侧有二十多幅“成语故事”的水泥浮雕,利用围墙进行书院文化的渗入是细致巧妙的构思,但成语故事过于浅显,放入儿童学堂区更合适。书院的围墙可以悬挂《论语》语录,附有白话的注解,更能提升书院文化的品位。书院文化不只是一个景点,供大众参看赏玩,更应该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一个文化体验中心。将松峰书院作为教育基地,祭孔仪式、国学讲堂、各类比赛都可以利用这个场所,既能体现了书院的应用价值,也会扩大书院的影响。

(四)游客旅游中心应该充分发挥游客旅游的指引、咨询、解说功能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城市,巴里坤县一直注重对外宣传,但宣传力度不够并且配套设施还

不够完善。进入县城的必经之路应该设有大幅文化宣传牌并注明旅游中心咨询热线,沿途路标要将游客指引到游客中心。游客旅游中心应配备专职导游和民俗特色的观光车,专职导游的解说能让游客了解到更多的镇西文化,镇西民俗特色的观光车能让游客感受到镇西民俗。游客可以在导游带领下乘观光车环线游览地藏寺、清代民居、松峰书院、清代粮仓、哈萨克风情园、美食街。其次,要利用现代化传媒做好宣传。除了目前巴里坤旅游宣传网页外,还可以在松峰书院内设“镇西文化”多媒体播放厅,放映原生态的镇西民俗纪录片。拍摄镇西民俗纪录片可以分为几个小专题的短片:婚嫁、节庆、丧葬、祭祀……借助松峰书院既是对非物质文化的保存又是对原生态镇西文化的宣传,同时,在宣传效果上又比文字说明更形象、生动,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三、结语

如今,全国各地纷纷借助文化观光、文化怀古推动本地域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和文化理念,书院文化吸引和感召着无数人,成为人们后世精神瞻仰的指导性符号”。[4]开发书院文化为镇西文化旅游创新提供了文化创意资源,提升了镇西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借助文化旅游平台,彰显镇西文化的历史底蕴,也为书院文化找到了价值重现的途径。

注释:

①镇西,今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原为准噶尔台吉游牧处。清雍正七年(1729)筑巴里坤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升格为府,定名为“镇西府”,仍以巴里坤城为府治,辖宜禾、奇台二县,隶甘肃省布政使司。咸丰三年(1853)又改府为厅,撤销宜禾县建置,将奇台县改隶迪化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改镇西直隶厅为镇西县,隶镇迪道。

[1]陈琪,周峰.巴里坤投资1200余万元修复松峰书院[J/OL].人民网,2012-5-21.

[2]张晓慧.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外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10.

[3]霍彦儒.关于西镇吴山文化内涵和旅游开发的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2010,(4):38.

[4]万京民.书院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0,(2):76.

F592.9

A

1671-6469(2014)01-0014-04

2014-02-10

昌吉学院课题2012YJYB009科研成果之一

徐溪(1977-),昌吉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山东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文化与教育。

猜你喜欢

巴里坤书院旅游
巴里坤马遗传资源保护及对策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中国新疆巴里坤草原美如画
白鹿洞书院记
旅游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巴里坤草原风光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