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官员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探索及与政治稳定性的关系

2014-03-28

昌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官德腐败官员

王 群

(包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当前,在党和全国人民不断的开拓创新和努力下,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政治稳定性也较好,但也应看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官员问题,如腐败。当前信息化时代方兴未艾,无论是电视,还是网络,有关官员的负面新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大量涌现,而且影响之大之广也史无前例,而往往负面新闻使人的感官记忆更为深刻,无形增强了负面新闻的影响力。当前,一种心理在民众心中悄然产生,即“仇官”。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这种心态进一步增强,那对于当前我们国家辛苦建立起来的良好经济发展势头和稳定政治将带来极大冲击。历史告诫我们,人民不再信任官员,仇视官员,将是社会动荡的起源,国家将随时面临崩析。

一、当代官员问题根源

官员的主要问题在于腐败,腐败即“以权谋私”,主要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不但损害了政府工作效率,带来了严重的官僚主义,而且降低了公共投资的质量,并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Shleifer,&Vishny,1993;Bardhan,1997;Tanzi,Davoodi,1998;Mauro,1995),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对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当前,有很多著名的新闻网站,比如新浪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等,官员负面新闻一旦在网络上公开,其人其事便能立即被全国人民所知晓。不说早前几年,单就2013年以来,有关官员的负面新闻的报道就多达几十条,有城管执法犯众怒、有河南省现任交通厅长与前三任厅长的“前腐后继”、有广西厅官受贿作风紊乱被判十年、有官二代“世袭”现象、有利用职权提拔亲属、有“带病复出、带薪服刑、戴罪升职、火箭式提拔”之怪诞现象。而在2013年5月24日,有报道永州市某人大代表占用校车道后,不仅打了提醒要其让道的市民家长,还斗狠道:“我是市人大代表,打了就打了!”此事经该市人大“高度重视”后,变成“只是手扫到了对方脸上,并无其他行为。”最近还爆出某事业单位所长儿子,15岁即在该单位挂职,不劳而获领空饷6年,“光拿钱不干活已经六七年了,现在这小孩儿还在上大学呢”一职工如是说。网络新闻虽不可尽信,但人民的眼睛揉不得一点沙子。民为水,这样的报道多了,风就大,浪便起,而船将危。

(一)官员问题的产生根源

官员腐败等问题的根源,不同学者所持观点有所不同,一些研究者认为,是缺乏一个严格、有效、统筹的监督机制;有的研究者则认为,是因为“财”、“政”权力过于集中(潘春阳,何立新,袁从帅,2011;Treisman,2000)。Bardhan(2002)则认为财政不宜分开;Enikolopov和Zhuravskaya(2007)发现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是财政分权发挥抑制腐败作用的先决条件。行政腐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加重,不少学者认为,政府规模、支出结构和政府间竞争等政府行为才是影响腐败的直接原因。

笔者认为,官员问题的产生根源,可用“杠杆”来形象说明,外部事件是筹码,自身倾向则是杠杆的支点,二者之中,自身的判断倾向起着决定性作用,试想,如果官员内心总是倾向于腐败堕落,即使弊远大于利,其仍然会铤而走险。心理学认为,个体面临事件进行权衡抉择时,自身认知倾向起主要作用,不同个体面对同一事件会出现不同行为表现,究其根源在于个体对于事件不同的认知倾向。面对行贿、面对诱惑,有的官员沉沦腐化,而有的则坚持原则。因而,引起官员腐败根本原因并不是外界诱因,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官员问题,必须首要致力于官员自身认知的矫正,有研究者提出的塑造“官德”,即是改变自身认知倾向的有效途径。但同时,外部诱因的作用也不应忽视,而应该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协同作用。

(二)官员问题的外部诱因和内部动因

外部诱因指诱使官员腐化堕落的外部因素,这是官员问题的起始点及催化剂。具体来说,官员问题的外部诱因有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水平,水平越高,腐败等官员问题越严重;2)薪资水平,越低则问题越多;3)领域存在特异性,个别领域腐败几率更高,如工商、交通、执法等部门;4)制度缺失,没有严格有效的惩治贪污腐败的制度;5)惩治力度,力度越小,官员问题越突出;6)民意缺席,无论是火箭式提拔,还是财产申报制度的阙如,终归还是回避了民众的监督与感受。因此可以说,好制度,更需好监督护航;7)反腐机构不健全,呈现纵向多头管理的状态,往往导致机构林立,权力分散,必然具有反腐责任不明、反腐机构互相掣肘、反腐机构本身增加腐败机会等弊端[2]。

内部动因是基于个体自身内部动机或需求而对自身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官德便是一个重要的内部动因。

品德是个体认知维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认知倾向有着重大的意义。官员品德,即官德,是官员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行政官员的道德问题以及失德行为,近些年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学术问题(Catlaw,2007)。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层级的政府会不断承担着新的责任和职能,那种希望行政官员成为一个有良好官德,而且值得公众信任的管理者的需要也与日俱增。

但我国当前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官员道德问题,让老百姓痛心疾首,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受到巨大伤害。相当一部分官员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和诱惑,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政理念抛在脑后,将个人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进行权力寻租,侵害公共利益。相当多的官员不深入群众,不了解群众的疾苦,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的正当要求采取漠视甚至是藐视的态度。所以,狠抓官德,端正官风,实为治国之关键。

从认知倾向的整体来看,品德因素仅是影响认知倾向的一个因素,其他还有众多的人格因素,如意志力、情商、个性、决策风格、责任感、自尊等等,对个体认知偏向产生影响,进而决定着官员腐败等问题。因此,在对官员的选拔上,必须要将官员的品德、意志力、责任感等因素作为重要的筛查依据,从源头上保障官员的纯洁性。同时,实行官员教育,并采用各种外在手段,使其认知倾向发生转变。

二、当代官员问题与政治稳定性的关系

不知何时,一向自诩是“人民公仆”的国家官员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上人,成为了强势群体,而人民则成为了弱势群体。当前官员问题虽然仍可说是仅仅少数部分存在腐化堕落,但偏偏就是这一小部分腐化官员,就像是一只老鼠坏一锅汤,人民丧失的是对整个国家、全体官员的信任,在不经意间,人民可能就再也不会相信官员,进而政府,而这种不信任,将为社会的动荡与暴力提供滋生土壤,政治稳定性将面临威胁。

(一)政治稳定性

现代政治稳定指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指,面临社会环境系统的种种变化和压力的政治体系,在内外一系列协调机制的调节下,维系其存在状态和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有序性。

政治稳定包括稳定的政权性质、合理的权力结构和有序的政治过程等三个不同层次。政治稳定最为重要的是政权性质的稳定,政权问题是政治稳定的核心;国家权力结构的合理性则包括权力结构的合法性、有效性、统一性等方面;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则包括政治决策及政治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与政治稳定相对应,政治不稳定态在不同的政治社会中有不同的表现。一般说来,若政权性质改变必然引起权力的重新组合,政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也遭到破坏,这种状态可以称之为政治的绝对不稳定态。另一种情况,政权基本稳定,而权力结构和政治过程出现某种不稳定态,这种不稳定虽然对政治系统有一定影响,但不致于动摇政权的根本,这种状况可以称之为政治的相对不稳定态。一般而言,一国政治系统的绝对不稳定态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避免,而相对不稳定态则难以避免。

(二)我国官员问题与政治稳定性的关系

中国的政局是稳定的,在稳定中又存在着不稳定因素,这是中国政治的现实。在动态的政治稳定机制中,研究中国的政治稳定问题时,就应该从分析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着手,探索从不稳定转向稳定的条件和途径,这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分析当前政治形势,理智地认识各种不稳定因素,从而寻求一条保持长久政治稳定的正确途径。在改革发展时期,建立一个动态的持久稳定的政治环境,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3]

杨灿明和赵福军(2004)发现腐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其对政治稳定性的保持和发展亦十分不利。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反腐败在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整顿下,已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就,但是,各种官员腐败问题现在仍是层出不穷,尤其当下,伴随新闻媒体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巨大,官员如果存在腐败等问题,一旦被媒体所揭露,那么其影响将是全国范围的,直接导致人民对于官的反感、厌恶,甚至进一步发展成为仇视,而纵观历史,民与官的矛盾如果被激化,往往是社会动乱的先兆,对于维持国家政治稳定性将是致命性打击。

腐败具有一种循环累积因果效应:腐败盛行造成经济发展的强大障碍,破坏了人们对政府的忠诚与信心,这往往成为政治不稳定甚至政局动荡的直接原因(这种过程在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国都可以找到例证)(Kennedy,2010)。而政治稳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能否保持政治稳定是现代化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肃清官员问题同政治稳定存在着同一性

从政治稳定性的角度来说,科学的、理性的、普遍的政权稳定性是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作为其建设和发展的平台的。只有保持科学、有序的政治稳定,才能为政权的发展提供制度的保障。国家政权的稳定性程度越高,那么政治体制对公民意愿的反应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够综合公民的利益诉求,及时进行政策调整,使得政治环境保持生机与活力。同时,政治稳定性程度的提高还能增加公民的政治认同感,进而又促进政治的稳定。而官员问题则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存在致命性的打击,因而,政治稳定性的保持和发展,就本质而言,就在肃清官员问题,降低官员问题的负面影响。

2.肃清官员问题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政治稳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程度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增强,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政治统治的客体满意度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当政的首要任务。而伴随这一趋势,对政治稳定性必然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不可能是停滞不前的稳定,而是发展的稳定,越来越高水平的稳定。这一时代发展的特性要求当权者不断解决各种新生社会问题在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从而使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得到有序的排放而不致积累。官员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官员问题的肃清是促使被统治的客体自身做出自愿的认同、支持和拥护的必要前提,在这样前提下,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与政治才能时刻保持政治和谐,实现政治稳定的目标。因此,肃清官员问题的对政治稳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更高层次的政治稳定的实现。

3.把打击腐败作为加强政治稳定性的手段

腐败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最大障碍之一,倘若继续放任发展,必将会影响到社会对于执政党的信心,从而使政权的合法性与稳定性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只有加强廉政建设,坚决的打击贪污腐败,才能让党和政府得到人民群众真心的拥护和信任,才能使国家所制定的新的制度或条例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合法性。

4.官德建设与政治稳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官德下过一个定义,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官德的实质: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4]。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5]

我国经历了政府无能和腐败的时代,信任受到动摇,需要重新的建立起这种信任。官员问题的存在,导致人民群众出现仇官心理、怀疑和不信任官方解释,这极大影响了政治系统稳定性,而且扩散到整个社会。对于政府机构的不信任,势必形成一种不好的社会公众会效仿的风气,当认为政府不值得信赖的时候,这种观念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Menzel,2005;Bowman,1990)。

虽然我国人民对党政机关官员存在的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官员问题深恶痛绝,但是人们寄希望于我党,相信党能同官员问题作斗争,维护政治稳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能否持久地维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不取决于人们的愿望,而是取决能否建立起能够消除各种的不稳定因素的必要条件。

[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0.

[2]郑永年.中国怎样反腐败才会有效[N].联合早报,2012-12-2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4.

[4]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J].求是,2004,(19):36.

[5]李君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5-276.

猜你喜欢

官德腐败官员
孟子的官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全面从严治党需加强官德建设
《周易》中的官德修养思想探析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