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开埠到建市——民国时期万县城市发展进程述论

2014-03-28苏健红李应东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万县商埠杨森

苏健红 李应东



从开埠到建市——民国时期万县城市发展进程述论

苏健红1李应东2

(1.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渝中 400015)(2.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重庆万州 404000)

万县开埠加快了万县城市的近代化进程。通商贸易产生的商业力量打破了以往城市的封闭性结构,改变了万县在近代城市集群中的地位,同时也引发了川东地区其它城市的全新变化。万县建市后,以杨森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一方面汲取了当时其它城市发展的有益因子,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地方发展的制度措施,而这正是当时万县得以成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国;万县;开埠;城市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近代中国城市史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始升温,并日渐成熟。对于城市史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线索、理论框架等,前辈学人已有较为详细的探讨。然而以往研究过多强调城市发展的全局性问题,着眼点集中于某一时段全国城市的整体性特征,因而这种研究自然会给人一种以偏概全之感。正因如此,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对于地域城市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相关成果开始大量涌现。仅以重庆为例,即有隗瀛涛《重庆城市研究》、《近代重庆城市史》;张瑾《权力、冲突与变革1926—1937年重庆城市现代化研究》;谢璇《1937—1949年重庆城市建设与规划研究》;周勇《重庆城市史与重庆城市发展目标研究》等成果相继问世。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以上以特定城市为分析范本,对城市发展进行长时段讨论的研究,才在一定程度上将城市史研究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基于这一视角,本文特选取民国时期的万县作为分析样本,试图揭示万县从开埠到建市数十年间,城市发展中的某些特殊现象与问题。

一、万县开埠始末

万县位居北纬三十度四十八分半,东经一百零八度廿二分,位于同为开埠城市的宜昌和重庆之间,上到重庆172英里,下至湖北宜昌176英里,地处水陆交通要冲,万县“上束巴蜀,下扼夔巫”,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川东北、湘鄂西、陕南、黔东的物资集散中心,有“蜀中巨镇”之誉。

近代由于川江航运的开通,1890年3月,按照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约》,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向世界开放,为万县设为通商口岸提供了可能。1891年3月,重庆正式开埠,万县港口出口货物可运至重庆报关。

1902年9月,清政府代表李海寰、盛宣怀和英国政府代表马凯在上海签订《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亦称《马凯条约》),议定开放湖南长沙、四川万县、安徽安庆、广东惠州、江门为通商口岸。《马凯条约》签约后的一、两年内,安庆、长沙等先后设立海关,万县因厘金问题一时未能开关。此后中英政府就万县开关事宜多次谈判磋商,皆因故搁置。1917年3月,北京政府宣布正式设立重庆海关万县分关,分关首任代办税务司为英国人阿斯克尔,日本人铃木藤藏为副税务司。万县港成为了货物直接报关出口的口岸。进出万县的中外商轮日渐增多,万县桐油贸易居全国之冠,是中国最大的桐油集散市场。英法美日德等国商人相继到万县设洋行、建油池,收购桐油、猪鬃等工业原料,同时倾销棉花、棉纱等洋货,万县商贸较设关前更为兴盛,成为长江上游“万川毕会,万商云集”而著称的港口城市。重庆海关万县分关虽然成立,但北京政府并未依约宣布万县为开放口岸。直到1925年7月,距万县设立分关8年后,才宣布万县正式开埠,从此万县成为四川省继重庆后第二个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上海、南京、武汉、宜昌、重庆等口岸城市共同组成了长江沿岸通商口岸城市群。开埠通商,是万县由传统城镇向近代城市发展的关键和契机。从此万县城市发展与成都、重庆并肩,走在了四川其它城市的前列。

1925年10月,万县商埠筹备处成立,四川军阀杨森自兼督理,委派唐式尊、吴蜀奇为正副处长。张瑶为参赞,刘光瑜、李寰、任瀛等28人为委员。1926年3月,更名为万县商埠督办公署,1926年7月再次改名为万县商埠局。万县商埠局下设总务处、财政局、工务局、公用局、公安局等机构。万县商埠督办公署(局)是万县第一个专门负责城市管理的行政机构,有权制订商埠法规,指定商埠区域;规划和修建各项市政设施,可以直接收税、增减裁撤政府机构。它实质上已经独立于万县县政府之外,系城市行政最高决策管理机构,迈出了万县从县的辖区转向独立的行政市的重要一步,是万县近代城市政府的雏形。

二、万县开埠后的市政建设

万县商埠督办署(局)成立后,公布了《万县商埠暂行条例》,以此作为万县商埠建设的法律依据,并开始大刀阔斧实施商埠规划和市政建设。

第一,划定万县商埠界域。以万县城区为基础拟定商埠区域,其界址“上(西)至驷马桥,下(东)至聚鱼沱,后(北)到陆家街,前(南)到江南岸之陈家坝”。1928年4月,万县商埠局将万县商埠区域扩充为东至聚鱼沱街尾,西至明镜滩街尾,南沿翠屏山麓,北至沙河子街尾及平桥。1932年底,万县市政府又将大六乡、三九镇、市二镇等划入万县市境域,万县市区扩充为3区11坊,幅员面积近100平方公里,较万县设关时扩大近50倍。

第二,拆城垣,修马路。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扩大市区范围,将传统的封闭性军事政治城镇拓展为近代开放性商业城市。万县最早成立了具有市政性质的万县马路局,主持万县商埠修桥、筑路、辟建公园等商埠计划和市政建设。杨森亲自委任副官长杨裕昆兼任马路局长,万县人、留日学生任海暹为总工程师,留法学生刁果仙、况鸿儒为工程师,同时还聘请了一批测绘专业人员参与工作。在开辟马路、改造旧城过程中,万县旧城先后拆去城堞895个、东西城墙320丈,拆去东、正南、正西三处兵房50所,湮塞小西小镇二门。1928年底,基本建成环城路、文明路、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西山路、长城路、环塘路、望江路、果园前路、果园后路、太白路等15条马路,全长15公里。1927年11月,万县商埠局公布“模范区域规划”,规划西至王家坡,南至中山公园,北至观音阁,东至鸡公岭、偏石板为模范区域,确定商铺店面建筑地段,实行业户座落登记,并由各公安区署修建公厕。

第三,辟建西山公园和北山公园。万县开埠前没有向市民开放、供市民休憩娱乐的公共广场和公园。开埠后,万县商埠局选定城西磨刀溪畔的西山观兴建公园。川军20军部秘书兼万县商埠局秘书长李寰为公园管理所所长,主持公园修建事宜。西山公园1926年开始动工,1927年公园初具规模。公园内配套有体育场,卫生陈列所,市立图书馆等设施。1930年,万县市政府募集资金,请工程师董炳衡设计修建西山钟楼。西山钟楼与上海海关钟楼、武汉汉口关大楼并称长江沿岸三大钟楼,是万县标志性建筑。在修建西山公园的同时,万县商埠局在“城北头开辟北山公园,与万县公立图书馆,商品陈列所相邻,便于阅读参观。”[1]52-54“在一切改革中,最显著的是建成了西山公园,可算扬子江上游一带最大的一所公园,有一个大钟楼,一段广阔的游憩场,和一所现代式的体育馆。”[2]235

第四,兴筑万安大桥、福星桥等交通设施,沟通城区与南津街交通。“万县市之最大缺点,厥为城区与南津街繁盛隔绝。余首先筑横跨苎溪大桥,沟通两岸,桥为水泥钢骨,凡糜耗银约一佰万元以上,”[1]历时两年竣工。1928年至1929年又建成连接东西城市的福星桥。万安桥、福星桥等桥梁的修建,将万县新商业区与旧城政治中心联系起来。一个充满活力的近代化商业城市呈现在世人眼前。

第五,修建万梁公路。1928年,万县商埠局将马路局扩充为万梁马路局,修建万梁公路,以衔接省道。万梁公路从1928年开始修建,1931年正式通车。“从万县到梁山行驶汽车的公路修建中已经几年,从万县到分水这一段,恰在梁山的半路上,计程90华里,业已完工并于1931年1月通车。这样的一条马路其重要性却不可小视。因为万县仅是内地各处货物的集散地,而梁山就是最重要的处所之一。”[2]234万县商埠局还在商埠内架设电话线、城市路灯,建立市民医院等市政设施,办报刊。

三、《万县市暂行条例》与民国《普通市组织法》之比较

经过万县商埠局三年多的规划设计和经营建设,到1928年底,一个崭新的近代化城市崛起在长江上游。此时正值国民政府颁布《普通市组织法》,中国20世纪20年代市政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成都已于1928年建市,重庆自1927年就酝酿设立重庆市,万县设市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1928年11月,万县颁布《万县市政府训令》,同时颁布《万县市暂行条例》五章32条,宣布万县市政府正式成立。

《万县市暂行条例》内容为:(1)万县市市政直隶于万县市政府不入万县县行政范围;(2)本市设市长一人,指挥并监督其所属职员;各局长由市长直接任命;(3)万县市市政区域即商埠区域即东至聚鱼沱街尾,西至明镜滩街尾,南沿翠屏山麓,北至沙河子街尾及平桥地方;(4)规定万县市市政府管理事项为市财政、公安消防及其他防灾、市港务及船政管理、市公产、市内公私建筑、户口调查及统计、市民生计民事统计及农工商之提倡改良保护、市教育及社会风纪、公益慈善、公用事业、省政府委办及特许处理事项等;(5)规定万县市市政机构由秘书处、财政局、公安局、工务局组成,1929年增设社会局;(6)设立万县市参事会。市参事会职权为建议本市应兴革之事、议决市长咨询案件、审查市政成绩、需要时可列席市政会议但无表决权。

与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7月颁布的《普通市组织法》相比较,《万县市暂行条例》有几点值得注意:(1)国民政府普通市组织法第1条规定,市直隶于省政府不入县行政范围,万县市暂行条例规定:万县市市政直隶于万县市政府不入万县县行政范围。(2)国民政府普通市组织法第3条规定:凡人口满二十万之都市,得依所属省政府之呈请暨国民政府之特许建为市。首先万县市暂行条例没有向省政府呈请并由国民政府特许这一项。其次当时万县城区人口仅6万人左右,到1935年万县撤市时,万县市人口才达112 314人(万县市志第三篇人口),远未达到国民政府规定的普通市人口20万的标准。万县1920年左右因护国战争、1926年九五事件,以及四川长期军阀混战,外侨及外地商人纷纷撤离万县,所以万县尽管为商埠口岸,人口增长速度较为缓慢。(3)国民政府普通市组织法第10条规定:市设市长一人,由省政府呈请国民政府任命之,指挥并监督其所属职员;市长为推荐任职。万县市暂行条例仅说万县市设市长一人,相当于杨森自任市长。(4)国民政府普通市组织法第14条规定:市政府各局设局长一人,由市长呈请省政府任命之;局长准受荐任职待遇,万县市政府暂行条例没有此条。

1935年10月,四川省政府下令撤销万县市,所辖区域并归万县。

万县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因江而兴、因商而兴的中国内陆城市,也是因开埠建市而迅速崛起为四川和长江沿岸的近代化城市。

万县从1902年《马凯条约》规定设为通商口岸到1917年正式设立重庆海关万县分关历经了15年时间;从1917年正式开关到1925年北京政府正式公布万县为通商口岸又经历了8年时间;万县商埠到万县建市经历了3年时间;万县建市到1935年万县撤市则有7年多的运行时间。

开埠通商是万县近代化和城市发展的契机和关键。万县经过开关、设立商埠、建市等一系列历史发展进程,跨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门槛。万县商埠局及万县市政府采取的拆城墙、修马路、建大桥、开辟公园、拓展市区范围、规划商业、住宅区域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促进了万县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提高了万县近代城市化管理水平,使万县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中国内陆中小城市一跃崛起为川东门户和四川商业重镇,成为与成都、重庆比肩的近代化城市,并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中占有自己一席之地。重庆海关十年报告(1922—1931年)提及20—30年代的四川:“过去几年间进步之速已堪庆幸,前途希望更是无穷,成都、重庆、万县以及其它比较重要的城市,只要有时间和资金,都将很快地具备现代景象且成为优美的居住地区。”[3]371

1935年10月,万县市政府运行7年后因故被撤消,这仅仅是万县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小曲折。但万县开埠、万县商埠建设和万县建市对万县城市发展影响深远,一俟时机成熟,万县必将再次崛起。

四、杨森与万县城市发展

研究万县,不能不提到杨森,他在四川军阀群体中素以善于趋新著称。20世纪20年代,他在四川从事军阀混战的同时,到处提倡“新建设”,兴办市政,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几乎主持20世纪20年代在四川的市政改革活动。杨森《九十忆往》曾大致记述了其在四川从政的历史轨迹:(1)“泸州新政”;(2)成都建设;(3)任重庆第一任商埠督办;(4)万县市政设施。早在1918年底杨森任川南道尹(泸)时,即大谈“时新、进步”,提出“建设新川南”的口号,在泸州修筑马路和体育场,延揽人才,举办学校,时人称为“泸州新政”。在重庆,重庆海关1922—1931年的十年报告记述到:“重庆市政府在本届之初称为重庆商埠管理局。当时在职的杨森将军曾计议一系列的改革。工程曾按照计划着手,但为军事行动所阻挠。”[3]368在成都“民国十三年,余任四川军务督理,兼主省政,锐意革新……”[1]50

1926年3月,杨森进驻万县后,大力推行万县商埠建设。杨森委任有重庆市政经验的唐式遵、吴蜀奇任商埠督办,组建万县商埠机构,主持万县市政规划,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万县市政的措施。1928年底,在全国勃然兴起的建市浪潮中,杨森敏锐地设立万县市政府并兼任万县市首任市长。《万县分关1922—1931年的十年报告十·行政》记述到:“现今的万县市政府开始组织于1926年,其时任镇守使的杨森为市政府的创立者和第一任市长。主要是由于他的倡导和魄力才举办了城市现代化的各种设计。”[2]235万县著名作家何其芳也说,“我倒是想说明他在当时的军人中还算一个维新党。他不仅到了什么地方就拆城墙修马路,而且还礼贤下士。”又说,“他建筑了一个公园一个图书馆来装饰这小县城”。[4]杨森在万县的市政设施建设,客观上顺应了万县城市近代化发展的需要,成为万县近代市政发展的先声,开启了万县城市繁荣的成渝万时代。

当然,在杨森设立万县市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在形式上统一全国,杨森也宣布归属南京国民政府,杨森终有一颗统一全国的雄心,仍依四川军阀混战时的不成文规定:在中央政府未统一时,川省最高行政长官可以委任督办,并自以为是地将其写入万县市暂行条例,为万县7年后撤市埋下伏笔。万县从建市到撤市,真可谓,兴也杨森,废也杨森。尽管如此,杨森在20世纪20年代在四川主持的市政改革,带动了四川城市近代化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1]杨森.九十忆往[M]//张玉法,张瑞德.中国现代自传丛书:第二辑.台湾:台湾龙文出版社,1990.

[2]乔久容.万县分关1922—1931年的十年报告十·行政[M].李孝同,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3]周勇,刘景修.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4]何其芳.何其芳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朱 丹)

From Port-opening to City-setting-up: an Analysis of Wanxian City’s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SU Jianhong1Li Yingdong2

Port-opening of Wanxian City has speeded up urbanization and the commercial force of port opening broke the closed structure of the previous city, promoted the status of Wanxian City in the city group, and brought about great changes in the nearby cities of 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With the setting up of Wanxian city, the local government led by Yang Seng ha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absorb some useful experi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cities, and made a series of systems and measures to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hich constitutes the driving forces of Wanxian City’s rise.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nxian; port-opening; city

2013-12-28

苏健红(1963-),女,四川三台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抗战及大后方历史。李应东(1968-),男,重庆奉节人,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万州近代地方史。

K291/297

A

1009-8135(2014)02-0015-04

猜你喜欢

万县商埠杨森
身价
抗战时期万县防空组织体系
万县非典型小兽
明清江苏运河名镇盛泽
朱德万县争取杨森
万县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
民国军阀有情义
探寻“ 自开商埠”城市工商业组织发展的轨迹——读马德坤《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
基于CVM的商埠文化资源经济价值评估——以济南市为例
刘伯承拒绝杨森“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