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作介体”对文艺创作的积极统摄作用——以重庆市文艺精品创作为例
2014-05-10李晓华
李晓华
论“创作介体”对文艺创作的积极统摄作用——以重庆市文艺精品创作为例
李晓华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从创作学角度提出一个新概念“创作介体”,这是以往文艺创作与文艺研究中所忽略的,却是中国文艺的一大特色,并对文艺创作和研究产生着深刻影响。以近年重庆文艺创作实践与经验为例,来论证“创作介体”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载体、创作受体四个方面的统摄作用。
创作介体;文艺创作;文艺精品;统摄作用
以近年来重庆文化精品生产的实践与经验为例,探讨文艺创作应处理好创作介体与文艺精品、创作介体与创作主体、创作介体与创作客体、创作介体与创作载体、创作介体与创作受体五大关系,以利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创作介体与文艺精品的关系
(一)什么是创作介体
在一般的文艺创作的系统中,只有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载体、创作受体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之间,虽然存在着双向交流与反馈,但是总的来说是平面的、静态的。在文艺创作中,影响或者介入的因素很多,大多不能完全归入以上的四个要素中去,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对上述四大要素都有着重要影响的要素,即创作介体。介体这个概念用在文艺创作中是法国思想家勒内·基拉尔在其著作《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一文中分析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时所言,主人公(主体)、介体、欲望目标(客体)所构成的三角关系,才是现代小说最为内在甚至是唯一的结构形式[1]54。所谓介体,本是生物学上的概念,在此借用这个概念的本意,即纽带、桥梁等作用,旅游文化学中早就借用此概念而生成旅游介体文化。
创作介体既可以是指介入各文艺创作者的具体组织,如党政机关、文联、各种文艺协会,也可以是指导创作的各种政策、方针、措施或者文件、文章、讲话等,如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还在指导着文艺创作;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和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是当前文艺创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载体、创作受体起着统摄作用。
如果更宽泛一点讲,创作介体还可以包含文艺创作者创作时所处的小环境与大气候,如抗战时期作为陪都的重庆的小环境是“具有着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强的政治控制效率、较快的社会意识演变,从而成为民族国家之中与首都相似的、具有较大文化凝聚力的中心城市。”[2]3其大气候是全民抗战,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民众都需要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来唤醒与激励。
文艺理论、被模仿的文本、技术性的改进与运用,都可以称为“介体”。如网络的普及使网络写作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与传统的纸笔书写方式平分秋色,《网逝》2010年入选鲁迅文学奖可为先声。2011年3月2日发布的《关于征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通知》显示,评奖规则中首次加入了对网络文学的参评要求。在电影艺术中,《阿凡达》席卷全球的高票房,正是因为3D技术与其他高科技的介入。创作时的语言、技巧等等都可以归入到介体的范畴。
另外,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也可以促进一些文艺样式的发展,一些针对文化发展的课题都会对文艺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如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大项目(文化类)招标选题中的“文化创作生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问题研究”、“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评价机制研究”、“新时期文艺理论建设与文艺批评研究”等课题,就不能单纯归属于静态创作系统四大要素,但又对这四大要素具有统摄作用。出版机构、媒体宣传、编辑选载、评论推介等都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载体、创作受体起着重要作用。
由此,凡是在文艺创作中能够给予创作者在创作中以凝聚、激励作用或离散、阻碍作用等有形无形的因素都可以称之为“介体”。创作介体在文艺创作系统中起着统摄作用,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创作介体产生和实现,相互间具有双向互逆的关系,比如写作主体与写作受体一般不会直接双向互逆,而是通过发表、出版等写作介体才能发生关系(如图1)。
图1 创作介体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文艺精品与文艺经典
什么是文艺精品?江泽民同志提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美”的宏观标准。文艺精品得以存在和传承的标准是:人民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3]。精品是一个时代、一个城市、一个民族文艺创作质量和水平的标志,即有“精气神”的作品,一部精品力作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远远胜过一般的作品。
什么是文艺经典?经典的概念,来自拉丁文classicus,意为“第一流的”,指“公认的、堪称楷模的优秀文学和艺术作品,对本国和世界文化具有永恒的价值”。[4]625对经典这个概念可以从思、诗、史三个维度来把握,即在精神意蕴上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艺术审美上有着“诗性”内涵,民族特色上具有“史”的价值[5]。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凝聚成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如《红岩》之所以到今天仍然是不可多得的文学经典,正是因为作家“由于真正熟悉了生活,而生活有自净能力,生活性会无形中抑制观念化,这是一些作品中创造的人物形象至今还能深深地打动人心的秘密”。[6]
文艺经典是那些能产生持久影响的伟大作品,它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穿透性,包含着巨大的阐释空间。文艺精品的创作也应该具有思、诗、史三个维度,对文艺精品的评判主要是针对现实受众而言的,所以更注重时代性和政治性。因此,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时,除了注重其思想性(思)、审美性(诗)、人类性(史)外,还应该注重现代性(时)、政治性(事),让真正的文艺精品成为诗之思、诗之史,事之思、事之史,时之思、时之史。
(三)创作介体对文艺精品创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文艺精品不是奖杯而是口碑,不是逢奖必夺,不是一切为奖,不是一切看奖。对于文艺精品的评价标准,虽然一些奖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有些文艺创作和文艺演出“唯奖是图”,一些政府部门、文艺团体都把是否获奖当成文艺精品的砝码,并往往与加薪晋级评优评先等结合起来,让文艺工作者们在创作的时候,过多地揣摩评委或主办者的意图与口味。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选择,与整个新中国60多年来的文艺发展一样,寻找人、发现人、肯定人就是贯穿性的主线。所谓的大片、大戏、大作,并非单纯指重大的题材或重要的人物或巨大的投资,乃是创作主体对创作客体思想认识上的深刻。很多经过时间考验和人民检阅的作品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件,但不妨碍它们成为大作。傅天琳2010年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柠檬叶子》以及其1980年代的代表作《绿色的音符》就是如此。
各种创作介体对文艺精品创作应该起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而不是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甚至是画地为牢、画饼充饥。当今的一些作品都在讲速成,在名利的驱动之下搞“一窝蜂”、“一刀切”,或者为了得到某些奖项,由各种组织出面花钱请所谓的专家、名家进行“打造”,最后往往是“昙花一现”。我们传统的观念总是说“站得高”才“看得远”,其实文艺创作应该要“站得低”才能“看得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要“贴得近”才能“写得活”,“守得旧”才能“创得新”,“爱得深”才能“暖得久”,①“扎得深”才能“长得茂”。所以,在把握创作客体时,“跟得紧”也往往“冷得快”,这是文艺创作中应该注意的。
各级文联在文艺创作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的建议可供各级文联参考。他认为,很多具体的文艺创作、展演与保护工作是要通过文联与社会和政府沟通来完成的,文联虽然不是“工会”,但在某些领域,文联应该扮演“工会”的角色[7]。
二、创作介体与创作主体的关系
(一)创作介体应发现与培育有才气有能力有潜力的创作主体
文艺创作者往往被划分为体制内与体制外两类。所谓体制内,狭义上讲是否加入某个文艺团体,广义上讲则是否能经常参加专业团体的一些活动。创作介体对研究文艺创作主体的关注与培育,要兼顾体制内外,并对一些兼职创作者进行倾斜。如重庆文学院编制作家张者长篇小说《老风口》受到了重庆市政府5万元的重点作品资助,张者在资助现场表示:“在重庆当作家,是最幸福的!”[8]一些非职业作家也受到资助,比如2012年重庆就资助了医科大学教授王雨的长篇小说《填四川》与万州航运系统退休干部欧阳玉澄的《万县野码头》。不过,这不应该成为少数特殊的个案,更应该将文艺创作与欣赏等审美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文艺创作也应该“从娃娃抓起”。宣传部、文联、各文艺家协会等创作介体应该把发掘和扶持有潜力的作者当成一种日常工作来抓。
(二)创作介体应帮助创作主体深刻理解文艺作品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
文艺创作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核心的,只有把“人”认识得(包括创作者自己与他人)深刻与清楚了,才能深刻与清楚地认识事,也才能在创作中深刻而清楚地表现。萧伯纳说:“伟大的剧作家不仅是给自己或观众以娱乐,他还有更多的事要做。……他应该解释生活。”[9]56可以说人类性是文艺创作的底线。
古今中外,真正能成为精品或经典的文艺作品,都有着以人为本的多阐释性的丰富内涵。创作主体要想创作出文艺精品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其所处的物质世界、人类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内容的世界密不可分。正如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说《红楼梦》之所以是“悲剧中的悲剧”,因为“美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但“美术之特质,贵抽象而不贵具象”,所以全人类之性质要“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10]88
在大力推行文艺精品创作的时候,创作介体如党政部门、文联、各文艺家协会等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创作主体对文学就是“人学”,文艺就是“人艺”的引导。一些指导性、纲领性的文艺发展的方针、政策、措施、办法、理论等都会对创作主体起着导向作用;一些文艺院团的负责人也能很好地沟通和协调创作介体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各级地方政府和文艺院团不要仅仅以地域意识来评价创作主体,要打破中国作协系统历来参照苏联模式的传统:最优秀的作家进北京,优秀作家进省会,一般作家留在本地[11]。
(三)创作介体应指导创作主体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
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等纲领性文件对文艺创作者的引导很重要。文艺创作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创作目的上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在文艺创作上“百花齐放”,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百家争鸣”,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要树立正确的创作姿态及价值取向,要重视中华文化传统,明确自己创作的隐含读者/观众,首要的应是中国公众,表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表达人民心灵最深刻的呼唤,要使作品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民族心灵的火炬[12]7-8。
(四)创作介体应为创作主体提高生活的认识能力、深入能力、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方便
文艺创作主体的创作态度应该是:真、自然、不隔、境界、表人类全体之性质。王国维在《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一文中说:“天下最神圣、最尊贵而无与于当世之用者,哲学与美术是已。……夫哲学与美术之所志者,真理也。真理者,天下万世之真理,而非一时之真理也。其有发明此真理(哲学家),或以记号表之(美术)者,天下万世之功绩,而非一时之功绩也。”[13]3王国维所说的美术家即今天的文艺创作者,对我们认识文艺的作用、文艺的内容、文艺创作者的态度都极为重要。常怀百姓情感、展现百姓生活,把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和美好的艺术情趣传递给人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艺创作主体要创作出文艺精品,除了自身的创作态度、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内因外,对生活的认识能力、深入能力、创新能力等外因也非常重要。当然,每个文艺创作主体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他们应该选取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人物、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但要真正能创作出“表人类全体之性质”的精品和经典,党政机关、文联、文艺家协会、文艺院团等还是应该给文艺创作者们提供一些深入火热生活的机会,比如一些省市的文艺家的挂职、随访、采风、蹲点等方式就很有成效。
(五)创作介体应调整对文艺创作短期繁荣的期待心态,采取不拘一格的人才政策:培、掘、留、引、等
一是培。文艺大发展大繁荣,要靠出精品、出成果、出人才,不是形式与口号,不是热闹与排场。注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艺创作,文艺精品、文艺人才要悉心培育,包括新颖的文艺创意、长久的文艺积累与精当的文艺批评等。
二是掘。除了发掘那些厚积薄发者的创作热情与激情,也要鼓励那些有着特殊生活经历的人拿起笔来进行写作,他们可以题材之新获得成功,当今文艺创作中,重复的东西太多。还要鼓励那些从来没有从事过文学写作的人拿起笔来写作,他们没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有可能在艺术上有所创新。
三是留。对文艺家创作的适度扶持与合理奖励是留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举措,但根本上还是应该以人为本,让文艺创作者觉得生活舒适,有尊严,在创作上有艺术的自由。
四是引。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艺术院团、组织机构等在当地落户或建立教学和实践基地,承办国内外重要文艺赛事和活动。
五是等。古今中外文艺创作的历史与经验证明,文艺经典需要实践与时间的淘洗,大浪淘沙,真金火炼,才能出精品。
因此,各级各部门应该减少对文艺家欲望化的关注,降低对文艺作品功利化的需求,理解文艺消费市场对文艺创作的干预,给文艺创作家们以时间和精力真正潜入生活之中,让他们能够秉着对艺术负责、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进行创作。如何避免外在评价尺度与内在审美尺度之间的严重错位与成功对接,不仅是评论家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创作者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更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该注意的问题。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不能单纯强调“上台阶、树品牌、创精品、出名家”的目标,而应该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等待文艺创作者按照艺术规律和人性原则进行创作,警惕将文化工业的繁荣看成文艺事业的繁荣。
(六)创作介体应慎将创作主体冠名为“著名”“名家”“大师”等
文化宣传部门、文艺院团、新闻媒体、专业评论等创作介体,对文艺家“著名”“名家”“大师”等“冠名”的期待与命名应慎重。真正的文艺大家不是靠文化宣传部门、文艺院团、新闻媒体、专业评论等创作介体一次或数次命名就诞生的,而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经过广大人民群众认可之后才逐渐定格的。
三、创作介体与创作客体的关系
(一)创作介体可定期或不定期“宣”“传”最具原创意义的创作选题,突出思想性
各种创作介体的“宣”“传”工作对文艺家们的创作尤其是对创作客体的选择与提炼具有重要作用。宣传工作向来是“宣”不容易,“传”更困难。重庆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只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群众的欣赏特点,提高传播艺术,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传播技巧,实现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美,就会有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14]。创作介体对创作客体、创作载体的良性介入,给受众带来很多全新的文艺体验与审美感受。反之,不仅容易产生模仿效应,内容雷同,成本高昂,而且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
(二)创作介体可组织专家团队研究最具特色的创作材料
创作介体对文艺创作的“介入”很重要,但介入要有分寸,否则文艺创作就成为“介入”的图解品,而缺少生命力与审美性。各级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利于文艺创新的政策保障。
创作介体组织专家团队对文艺创作题材的研究、筛选等也能够推动文艺创作的发展与繁荣。重庆市委宣传部颁发了《重庆市扶持重点文学作品创作签约管理办法》,对重点文学作品创作签约扶持,每年度签约一次。重庆市作协2010年签约的8部长篇小说中有3部入围2011年的矛盾文学奖。
(三)创作介体可引领文艺工作者选择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的创作材料
党政宣传部门、文艺院团、新闻媒体、专业评论、奖励竞赛等创作介体要支持与鼓励文艺工作者选择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的创作材料。评论家雷达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文学从哲学精神上来看其主线是寻找人、发现人、肯定人,就是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始终应该反映“正面的价值声音和精神的理想在场。”[15]重庆文艺创作上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如小说《红岩》、诗集《绿色的音符》、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油画《父亲》、川剧《金子》、话剧《三峡人家》、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等都表现了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
(四)创作介体可指导文艺工作者对创作题材进行适当的分流与放开
创作介体引导创作主体在创作题材上进行适当的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文艺创新。中国文艺创作的创新不够,柳斌杰认为,目前中国文艺作品90%属于重复、复制和模仿,创新作品不多。他举例说,目前中国一年文艺作品达到4 300多部,但是公众知道的、阅读的却不多,“原因就是创新能力不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国人喜欢看外国大片,因为对方创意和传播能力比我们强。”[16]2010年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江姐》总的效果较好,江姐形象的塑造有一些新的突破,但在情节和细节上常让观众觉得摆脱不了《潜伏》的影子。当然,我们不是反对文艺家进行红色题材、抗战题材等的创作,而是反对跟风,鼓励原创,而原创在于文艺家在当代意识的关照下独特地看待历史,看待生活,看待人性。
一些网络监管部门或文化宣传部门等创作介体可适当对网络文艺或文艺创作题材进行监管,但不能过严,以至于一些以反面形象突显中国的理想形态与审美精神的好作品不能与广大受众见面。我们不反对一些文艺作品使用一些方言俚语来塑造丰富生动的文学形象,但反对平庸粗俗,反对赤裸裸的性描写,反对过分的为了短期的商业利益和迎合受众口味的空洞乏味,这种现象在网络文学中较为突出。网络世界为人们认识创作客体开辟了—个崭新的窗口,创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网上取材,一定要处理好“虚”(虚拟)和“实”(实际)、“量”和“质”的关系,并与传统取材方式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有用的创作材料。
四、创作介体与创作载体的关系
(一)创作介体要理解与鼓励尝试创造新的文艺载体,并允许创作新体裁的失误
文化宣传部门、文联、文艺家协会、文艺院团、新闻媒体以及文艺理论批评等创作介体,不仅要鼓励文艺家在题材、艺术上的创新,而且要扶持文艺家在体裁上的创新,允许创作的失误甚至是失败,文艺创作才可能出现真正的精品和经典。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张国勇以音乐剧《悲惨世界》为例谈上海近年文艺发展,可给我们启示:“以《悲惨世界》为例,出这样一部成功音乐剧,之前要失败40到45部作品,好的作品是需要不断打磨、论证的,是积淀出来的,‘匆匆上马’‘旺火快炒’都出不了优秀作品。要写出让老百姓满意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和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尊重艺术规律。”[17]
在具体的创作中,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还是电影、电视剧等其他艺术门类,都一定会涉及到文体、结构、格式等问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文艺载体既形成了一定的规范性,同时也具有流变性和综合性。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陈套,豪杰之士亦难于中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以发表其思想感情。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目前,文艺创作中的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品,已成陈套而难出新意,无法满足新的表达与审美需要。
创作介体要鼓励文艺载体的跨文体创新。所谓跨文体创新不是随便什么文体简单地叠加在一起或者彼此混搭,而应该是文艺创作者在对生活与生命的独特体验之下不得不用新的形式来表现。如《红楼梦》就将小说、诗词、曲赋、神话、传说和野史等多种文体含蕴一体,可谓中国古典文学文体的集大成之作。当下中国文学中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刘亮程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凿空》就表达了一种非常神奇的时空结构,这是他对自己创作的一种突破[18]。由此看,跨体文学如果有了特定的主文体,内部的多重文体跨越或通串就变得灵活自如而不致混乱无序和难以把握了[19]203。
网络载体的出现催生了一批文艺作品,但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如王雨的长篇小说《填四川》就全文上传到新浪读书网,很多读者是从网络上阅读之后再买纸质版的,评论有10多万条。但也有很多人为了赚钱才写网络小说,文笔不好就靠黄色、暴力内容吸引眼球。这是很多普通读者和专业受众的共识。
在电影、电视剧的创作中,新技术也应该有充分的体现。技术的创新只有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才能使作品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如《阿凡达》完美地运用了3D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不菲的票房,而国内一大批跟风3D技术的电影并没有收到好的经济效益与审美效果。可见,创新的载体所承载的应该是其超凡的想象力与对人性的深刻关照。
(二)创作介体要打造一批有全国影响的文艺作品发表与展演载体
文艺精品之所以能成为文艺精品,首先要通过一定的创作介体与创作受体发生联系并让受众接受。这里的接受是指有符合文化市场机制并能受到“大众”欢迎的曲高和众的文艺作品,如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大众文化市场不太容易接受而受到“小众”推崇的曲高和寡的文艺作品,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当然,文艺精品最好能够雅俗共赏,既能被大众文化市场所欢迎,又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创作介体应该注重培育文化市场的问题。一方面加大对历史上文艺经典的教育与普及,提高大众的文艺欣赏水平与趣味;另一方面建立有效机制抵制当前低俗文化市场。就重庆文化市场而言,如重庆“言子”之类固然是民间文艺的产物,但相对文艺“精品”而言,还应该进行仔细打磨与净化。“市场和大众需求之间,有个双向牵制的下滑力量,一旦循环起来,即使有文化精品出现,也不见得被赏识:一方面是,市场迁就大众文化需求,认为越是低俗,喜欢的人就越多,利润就越大,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由市场’只会把文化品位往下拉;另一方面,大众一旦习惯了劣质文化,就再也想不起来‘精品’的样子。”[20]
除了对健康、高雅的文化市场的培育之外,还要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发表与展演载体,促进文艺精品的生根、开花、结果。文化宣传部门、文联、文艺家协会、文艺院团、新闻媒体等在办刊之外,还可以通过承办或者申办一些有全国影响甚至国际影响的活动来促进重庆文艺精品的创作。如重庆市从改革开放到直辖前,曾拥有重庆的《红岩》、万州的《三峡》等近十家公开发行的文艺期刊,各大媒体也普遍办有文学副刊。到现在,萎缩到只剩重庆市作协主办的一份《红岩》了,报纸副刊也纷纷转型。文艺创作展示平台的缺乏,无法满足文艺创作发展的需要,更不利于文艺人才的培养[21]。一些冠以“重庆××节”字样的活动,要么是“美食”、“旅游”方面的,如“奉节天坑地缝旅游节”;要么是一些暂时的没有连续性的一些活动,如2000年举办的“大足石刻文化节”等。而真正对原创文艺作品进行大检阅的活动较少,2001年设置的“重庆文学艺术奖”,到2010年才评选5届。如文学创作上的“红岩文学奖”、“巴蜀青年文学奖”等的影响仅限于重庆。当然,我们不主张“应奖创作”,但可以通过与全国、全世界的文艺家同台竞技的时候,提高地方文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创作介体还应该注重对文艺精品的集中出版与发行,以展现文艺创作的阶段成果。如200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大庆文艺精品丛书》,包括舞蹈卷、文艺评论卷等13个类别;重庆市作协2011年资助了《三峡作家丛书(万州卷)》的出版。
五、创作介体与创作受体的关系
(一)创作介体需迅速对文艺作品与文艺现象作出反应,对原创性文艺作品作出原创性的阐释
文艺创作的受体即文艺作品的接受者,大体包括专业受众、大众受众和网络受众三类。这三个受众群体彼此之间存在着隔膜,专业受众是小众群体,以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专业人员为主,其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者晋升职称,多在传统的媒介上发表,如此一来,专业文艺评论同许多文艺作品快速生产与快速消费的当面性与即时性相比而显得相对滞后,又因为多运用专业评论术语而使普通受众读不懂或不愿读,缺少对大众读者的影响。而一些网络文学、青春文学、偶像影视剧等类型化创作则能吸引大量的青年受众,但专业受众又往往因为其快餐性、泛文化性而不屑一顾。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文艺的快感愉悦取代了心灵陶冶,消费性、游戏性的阅读与观赏取代了审美性、浸润性的阅读与观赏。
因此,文化宣传部门、文联、文艺家协会、文艺院团、新闻媒体等创作介体要对这三类受众进行引导。对于专业受众来讲,创作介体应该引导文艺理论家与文艺批评家们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批评水平,迅速对新发表的文艺作品作出反应;对于普通受众而言,创作介体应该培育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于网络受众,网络文艺的即时性、直观性、超链接性、互动性而让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网络受众良莠不分,因此需要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但不能仅仅只是“审核”而已。
艺术贵在创新,复制与模仿绝难成功,文艺评论也一样,如果总是借用一些现成的批评与鉴赏理论来评价或引导文艺创作,那也只能是死路一条。20世纪,中国的文化输出与西方的文化输入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尤其是原创的文艺理论在世界的“失语”,甚至找不出一个中国造的“名词”。我们的很多评论家也染上了行色匆匆的时代病,申报了各种项目,担负了各种任务,但却缺少坐下来细细阅读观赏、慢慢体悟咀嚼的文本细读功夫,因此也就不能及时把握文艺创作中出现的新的经验,既可能忽视新创作的文艺作品自身的审美魅力,也可能忽略新出现的社会心理需求。
(二)创作介体需尊重文艺市场规律,认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欢迎的文艺消费
创作介体既要尊重文艺市场的规律,认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欢迎的文艺消费,但要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尽量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韩剧有很多受众,如最近热播的《来自星星的你》是以情节和演技取胜,细腻、干净、温暖、向上、向善是其主要内容,多表现社会亲情、家庭伦理、传统礼仪等。韩国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国家,电视剧的拍摄往往是边播边拍,如果观众不喜欢就不会继续拍下去。我国近几年也有一些优秀的电视剧能够反复重温,如《士兵突击》、《亮剑》、《潜伏》等。
当前文艺创作与文化市场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两个倾向:一是脱离市场、脱离生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跟风”,反腐、潜伏、戏说、大业、官场、穿越等轮番上演;二是片面追求各种奖项和市场效益的名利,要么在金钱的诱惑下消极迎合不健康的、落后的、低级的审美趣味,这些文艺作品又反过来刺激与强化这种审美趣味;要么在奖项的诱惑下积极迎合办奖组织或评委的口味与兴趣,忽略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即使出现文艺精品也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周晓风认为,“重庆市民的文化消费需要非常大,但我们的文学创作却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增长。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22]
(三)创作介体需引导文艺创作者与文艺评论家相互理解、相互协作
文艺评论家应该及时地将文艺作品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反馈给文艺创作者。文艺评论家与文艺创作者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协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部新作品出现之后的作品研讨会,找几个评论家写几篇评论在研讨会上读一下,甚至因为人情关系只说好话而使评论缺少了批判精神,成为走过场或捧臭脚。文艺创作者也不能只愿意听好话而不愿意接受真正的中肯的批评。
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文艺必须有它的审美高度和精神高度,所以文艺评论不应该是曲高和寡、佶屈聱牙的论文腔,而应该是贴近民意的让普通受众能够看得懂的科普式的评论,评论应该注重当下,及时发言,精简切实,引导、帮助普通大众认识文艺作品,进而使之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准,学会欣赏,形成向上、向善、向美、向真的文艺审美观和文艺消费观。
简言之,文艺精品创作应该处理好五大关系,文化宣传部门、文联、文艺家协会、文艺院团、新闻媒体等创作介体,对文艺创作尤其是文艺精品创作应具有积极的统摄作用,即凝聚、激励作用,而不是离散、阻滞作用。我们坚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人能“记得住乡愁”,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以中国文学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促进中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软实力,实现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注 释:
①鲁迅在《天才论》一文中认为能够温暖人的文艺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
[1]勒内·基拉尔.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M].罗芃,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2]靳明权.抗战文学论稿[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3]廖文.文艺精品:为人民而生[J].新华文摘,2010(14).
[4]普罗霍罗夫.苏联百科词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5]黄曼君.回到经典 重释经典——关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经典化问题[J].文学评论,2004(4).
[6]雷达.我们时代的文学选择[N].文汇报,2010-02-10.
[7]白岩松.文联要增强自身同社会和政府的沟通能力[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1-11/25/c_122334184.htm.
[8]张者.在重庆当作家最幸福[N].重庆商报,2010-07-28.
[9]王宁.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谈创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0]王国维.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
[11]张卫,李明刚.钞票官职不能拯救重庆文学[EB/OL].http://www.cqwb.com.cn/NewsFiles/200504/17/20051417061400101983.shtml.
[12]李朝全.文艺创作与国家形象[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7.
[13]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下部[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14]王晓磊.且歌且咏传气脉,潜移默化润人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16/content_12062995.htm
[15]姜小玲.文学要有正面的价值声音[EB/OL].http://www.jfdaily.com 2005-07-27.
[16]韩晓波.如何走出“90%模仿复制”的怪圈?[EB/OL].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11-11/14/content_6560395.html.
[17]徐俊.上海原创,我们共同面对[EB/OL].http://xmwb.eastday.com/x/20111125/u1a941285.html.
[18]雷达.刘亮程《凿空》的诗性建构[EB/OL]. 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10-07/30/content_69560.html.
[19]王一川.我所期待的跨体文学[J].大家,1999(2).
[20]苏妮娜.文艺精品的标准是就高不就低[N].辽宁日报,2010-07-25.
[21]杨矿.以重庆文艺大发展大繁荣推动西部人文高地建设[EB/OL].http://blog.sina.com.cn/yangkuang0810.
[22]周晓风.重庆作家反思重庆文学[EB/OL].http://cq.cqnews.net/cqwriter/cqwriter_wxzd/201003/t20100322_4206637.html.
(责任编辑:朱 丹)
The Active Governing Function of Creation Intruder to Literary Cre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hoice Work Creation in Chongqing
LI Xiaohua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concept “Literary Creation Intruder” from the angle of literary creation, which has been ignored in the studies of literary creation, but is a most promising characteristic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s. It has cast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tter. This paper,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xperiments and experience of literary creation in Chongqing, discusses the governing function of literary creation intruder to creation subject, creation object, creation media and the audience.
creation intruder; literary creation; choice literary works; governing function
2013-12-11
李晓华(1968-),女,重庆万州人,土家族,重庆三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现当代文学、文化资源。
重庆市教委重点教改课题《中西比较视野下写作课程群实践教学与评价机制联动研究》(112068)阶段性成果
I04
A
1009-8135(2014)02-009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