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成长需要适度的课业负担

2014-03-28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振威

成才 2014年9期
关键词:本学科课业课业负担

■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副局长 杨振威

中小学生成长需要适度的课业负担

■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副局长 杨振威

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而热议的话题。近年来,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部门颁发了不少文件;新闻媒体也频频呼吁,刊登了不少文章;小学升初中也取消了统一考试而改为就近入学等。但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好。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甚至采取一些过激而简单的手段,如对中小学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给出具体的课业量并规定详细的时间等做法,这种出于好心但不切合实际的行政命令式的方式对待学生课业负担,有矫枉过正之嫌,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适度的课业负担是中小学生学习和个人成长所必需的。

适度的课业负担是指学科教师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生、不同学情而设置的层次不同、有利于巩固知识、让学生能产生学习兴趣的课外作业。适度的课业是符合学生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也是学生成长进步过程的营养品。

首先,适度的课业负担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进步的阶梯。学科课程是向学生传播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需路径。因此,课程居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外在的学科知识如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必须依赖学生独立去完成实践、体验知识的课业任务才能实现。换言之,学生只有通过独立完成课业任务,才能真正把每个知识点掌握,并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标的达成和实现,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门知识都需要靠积累来丰厚,知识学习永远是循序渐进的,是呈阶梯状螺旋上升的。总之,凡课程必有课业,凡课业必有负担,课业负担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

其次,适度的课业负担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在动力。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一个学生没有压力,就不可能产生自我进步的动力,没有自我进步的动力,就不可能有自我成长。学生尤其要有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学生在完成适度的课业中,经过练习、体验能产生一种自我进步的动力。“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适度的课业负担是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

再次,适度的课业负担是学生意志的磨练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在德育工作中经常讲到,要加强对独生子女学生的耐挫力培养。笔者认为,适度的课业负担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顽强意志力和拼搏精神的一个途径。适度课业负担能磨练学生自己养成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战胜困难的能力以及愈挫愈奋的斗志。

最后,适度的课业负担是检验教育成效的必要手段。任何形式的教育都需要用一种方式来检验效果。平时,学科教师通过学生对课业任务完成的情况,来检验学生对这门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并及时了解、跟踪、反馈学生薄弱环节,帮助督促学生改进提高。每一段时间,教师通过测试、考试来了解学生对这门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状况。总之,教师、学生通过适度的课业负担完成、检查、反馈、修正,达到师生教学相长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肯定,适度的课业负担是学生成长的必需品,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凡事物极必反”。在目前应试教育没有改变的大背景下,有些地方、学校、教师为了追求高分,违反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给学生“填鸭式”布置过度作业,必然带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致产生“厌学、厌校、厌师”现象。为解决过重课业负担问题,把握好适度作业的“度”,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应该坚持好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对本学科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体把握,清楚每个知识点的重难点。要特别善于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善于根据知识点的内在规律提炼出适合学生记忆或练习的口诀,培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再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出让学生有兴趣的作业,逐步引导学生爱上本学科。学生对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自愿地高效完成作业。

二是层次性原则。教师设计作业必须从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基础实际出发。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状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充分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再根据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实际来分层次设计作业,力争做到因人设题。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学习方法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个性化作业。这样既能满足学优生的需求,也能兼顾后进生的进度,既能保证学优生“吃饱”,又能保证后进生“吃得了”。

三是多样性原则。教师设计作业切忌搞单一形式、机械重复。否则学生会逐步厌恶这门学科。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形式的多样化。如设计好课堂完成的和课后完成的,能在课堂完成的就不留课后作业。在作业的形式上,可设计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也可以设计动手操作体验的作业、观察记录思考的作业;还可以设计对学生能力训练培养的作业和对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的作业;特别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设计本学科作业。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要善于根据学情,设计出让学生能自主选择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是互动性原则。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通过作业的完成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再根据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弥补,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必须确保对学生的作业做到亲自全批全改。学生的作业由教师设计、布置,并由教师批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能发现每个学生在本学科知识点上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创新等等;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实现与学生互动,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增进师生的了解和互动。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本学科课业课业负担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2008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述评
游乐园
《电气控制与PLC》课业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
——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
杭州市中职德育课“1+X”课业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分号的基本用法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新课标下中小学英语交互课业设计与优化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2002—2008年期刊检索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