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优秀文化 凝聚经典力量
——武汉市武昌区小学生“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研究与实践

2014-06-07张纯

成才 2014年9期
关键词:武昌区母语小学生

■张纯

传承优秀文化 凝聚经典力量
——武汉市武昌区小学生“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研究与实践

■张纯

自2010年开始,武汉市武昌区积极开展“20+20”亲近母语行动——全区五万名小学生每天早晨2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每天下午20分钟提笔练字。这是武昌区“十二五”期间创建“绿色教育强区”的重要举措,反映了武昌教育人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与实践的背景及意义

汉语是祖国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每个中国人都应对母语有一种敬畏感和文化自觉。这种敬畏感和文化自觉,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基础。特别是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加强母语教育,增强学生的母语意识,提升他们的母语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母语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规范用语、丰富表达,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意识、人格修炼等方面的提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网络媒体的冲击,现今的母语教育呈现出淡化、弱化的趋势。传统经典越来越陌生,提笔写字越来越少,直接导致学生用语不规范,言语表达空洞,读写能力下降。因此,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和书法训练,努力提升学生母语素养,既是对学生学业发展负责任的现实需要,也是有益学生终身发展的现实选择。

亲近母语,国家早有导向与政策。2011年10月18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一句话就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武昌区是湖北省省会之地,辛亥首义之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改革氛围浓郁,是全国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增强小学生对母语的认同感和尊严感已成为武昌区学校、教师、家长的共识。

二、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1.行政管理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武昌区教育局在实施“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与视导作用,管理与服务并重,出台了《武昌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专项工程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和政策性保障制度,确保全区每一所小学、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有效开展“20+20”亲近母语行动。同时,充分发挥教研培训中心、各学校的积极性,倡导从管理创新、教学研究创新、文化建设创新等方面创建特色成果。

2.读写内容的研究

除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规定的读写篇目和数量之外,我们希望通过小学六年的时间,借助“20+20”亲近母语行动,全区小学生诵读经典篇目累计240篇,习字累计每年80课时,让全区小学生能进一步读好书、写好字、诵好篇、作好文。

“20+20”亲近母语行动读与写的内容来自我们自行编制的读本《书声琅琅》和写本《静心习字》。

《书声琅琅》共6册。在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与年段特点,一到四年级分为三个部分:“诗词曲赋”“圣贤语录”“妙语联珠”,五、六年级加入了“千秋名篇”。每本书所承载的是一学年的诵读内容,每学年累计课外诵读篇目不少于40篇,教师可根据目录所示合理安排。在选文上,尽量避开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诗文,以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书中仅对难以理解的字、词做少许注释,没有将释文与诗词一一对应,以凸显“重诵轻意”。学生囫囵吞枣、一遍又一遍地读,读出声音的高低起伏,音调的抑扬顿挫,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静心习字》的编写与教材同步,共12册。以课后生字练习为主,适当安排了精彩语段的书写练习,以丰富学生的习字形式。习字册还安排了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等练习,让学生系统掌握书写规律。另外穿插了书家故事、碑帖欣赏等内容,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3.创新评价方式的研究

自2010年以来,武昌区教育局通过问卷式、展示式、对话式等评价方式对学校进行激励和引导,推动学校、教师、学生积极参与“20+20”亲近母语行动。小教科和教研培训中心坚持每周两次下校随机调研,及时诊断,调研结果与学校教学质量奖挂钩。2011年、2013年分别两次进行了全区小学全覆盖调研,从学校管理、教师、学生素养等多维度进行量化评估,并且表彰了一批特色学校和骨干教师,增强了开展此项工程的持续动力。

4.提升教师语文素养的研究

提升小学生母语素养,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也是全区所有教师的责任。四年来,武昌区建立了一套区域、校本的培训机制,以提高教师诵读、书法能力,提升教师指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水平,进而适应武昌区“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师资需求。

三、研究与实践的路径和主要特色

(一)研究与实践的路径

按照工作重心的不同,从2010年至今,“20+20”亲近母语行动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既相互衔接又重点突出,保证了研究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二)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特色

1.突显区域整体性的行动研究

自2010年起,由武昌区教育局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在全区所有小学实施“20+20”亲近母语行动。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武昌区通过“三个统一”推动工程落实。一是自主研发统一教材。武昌区教育局组织区内教学专家,精心选编适合小学生的读本《书声琅琅》,并自主研发与鄂教版语文教材相匹配的写本《静心习字》,分年级印制,免费发放给每个学生。二是统一活动时间。教育局整体安排学生在校时间,落实每天早、午各20分钟诵读、习字时间,确保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三是统一经费保障。教育局按照每班每学期1000元标准下拨专项资金,专款用于补贴教师超工作量。

通过“三层培训”加强专业支撑。首先是开展校长培训。开设“文化讲坛”,邀请国学名师、著名学者和有关领导就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的意义和具体要求等对校长进行培训。其次是加强管理人员培训。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过程管理。最后是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教师制定计划,有效备课,高效教学,确保“20+20”亲近母语行动取得实效。

通过“三种活动”丰厚人文底蕴。一是举办专项教学研究活动。把“20+20”亲近母语行动课型研究纳入教研年度计划,依托三级备课教研网络,在区、片、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二是开展社团活动。区内依托社区成立“悦读小镇”,各校教师成立诗社、茶社、书画社等社团组织,定期开展活动。三是举行教师语文素养大赛助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全区统一的制度设计与管理,有力地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实施。

2.注重常态过程性的多元评价

四年多的时间里,区教育局始终将校内常态管理、区域阶段视导、评价多维呈现作为过程性评价的核心要素,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晨读午写。每天的读写积累等语文实践活动,教师既关注学生的读写效果,更关照学生的读写规范与读写状态,逐步达到语文素养的内化提升。

二是坚持常态管理。面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每一天(校园生活)”,强化学校内部的常态管理标准与细致要求,确保“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有效施行。

三是坚持阶段性评价。每两年组织一次全覆盖调研。区域层面的行政、教研部门综合督导与调控,综合考察学校落实行动的效果,并逐步形成了学生、教师、学校三个维度共11项的综合评价体系。

五是坚持以展代评。通过特色校、合格校的评选,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学校自主申报——区局组织实施、评估组综合考核”的评价机制,并以全员展示、分片交流等形式不断激励师生投入到活动之中,使专项活动始终在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氛围中顺利推进。

表1 武昌区“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研究历程

四、研究与实践形成的物化成果

1.形成了全区关于落实“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评估方案及调研报告

为保证“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的长效运行,了解学校“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推进状态,分享优秀的语文素养教育成果,为教育局统一规划管理提供建设性建议,2010年5月,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武昌区通过问卷、座谈、现场查看等方式分别在各校开展了“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前测、中测和后测等三次全覆盖调研,并形成了详尽的调研报告。

前测:了解学校的文化建设,教师和学生的诵读及书写现状,为“20+20”亲近母语行动提供内容与方式的依据与思路。

中测与后侧:按照“统一标准、分项测评、综合考评“的原则,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维度共11项内容进行了量化测评。

(1)学生维度

A.问卷调查

主要调研学校对“行动”的常态落实、管理情况及学生负担、兴趣等。

B.诵读及书写

在各校二、四、六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集体诵读,每班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个人诵读,了解学生《书声琅琅》的学习状态;对随机抽取的学生进行现场写字的检测以及日常作业的抽查,了解学生习字水平和书写习惯。

(2)教师维度

对随机抽取的教师进行诵读和写字的相关测评,了解执教者的语文素养。

(3)学校维度

从校园氛围营造、学校推动师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历程及特色展示三个方面进行测评,了解学校对“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管理状况。

2.形成了学生适用的课程教材体系

在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的牵头与组织下,自主开发了武昌区“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读本与写本。读本取名《书声琅琅》,一个年级一本,六个年级共六本。按照学段分别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国学经典作为学生每天早上20分钟的诵读材料。

2010年10月8日,《书声琅琅》试用读本免费下发全区小学生及教师。在两次向全区小学征求使用意见的基础上,2012年8月,修订后的《书声琅琅》正式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同样免费下发供全区小学生及教师循环使用。2013 年5月至8月完成“20+20”亲近母语行动多媒体资源库(声像资料)的录制工作。

2012年根据学生不同年级所学的生字及其汉字书写规律自行编制的写本《静心习字》在部分学校试点使用。2013 年5月至8月完成《静心习字》上下共12册的研制、编印及免费发放工作。

3.形成了区域常规教学与管理制度

武昌区教育局成立“20+20”亲近母语行动工作专班,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局相关科室及二级单位共同参与。小教科全面统筹和全程督导工作落实,教研培训中心负责“行动”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与指导,各校按照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

各部门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读写资源投入、师资培训、管理评价、科研攻关、品牌宣传等各项工作,以优质服务扶持学校落实该项行动。

4.形成了一套提高教师语文素养的培训机制

武昌区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员培训、骨干先行”的原则,把“20+20”亲近母语行动师资培训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一是开展与该工程相适应的教师专项培训,形成一支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主体,全体干部教师广泛参与、优势互补、专兼职并存的师资队伍;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训活动。四年多来,共开展专项研讨50余次,上展示课百余节次。三是坚持每年开展“小学教师语文素养”系列竞赛活动,以赛促训、以赛促研,比赛成绩作为教师个人评先晋升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四是在小学特色联盟片内进行专长教师“走教”“支教”等的尝试,使优质师资流动共享。

五、研究与实践的成效

1.全面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2013年“20+20”亲近母语行动全覆盖调研为例,全区近五万小学生,除语文教材指定篇目外,人均新增诵读古诗文50篇,背诵35篇以上。调研人员到各校随机抽取低、中、高年段共计885人进行诵读评估。检查发现,多数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地背诵指定篇目,达到优标。其中,低段优率78%,中段优率82.6%,高段优率79.4%。学生写字优秀率达到75%以上。学生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以2013年“20+20”亲近母语行动全覆盖调研为例,随机抽取的教师涉及到各个年龄段。诵读时大部分教师能做到语音标准、声音响亮、节奏准确。49.1%学校的教师诵读水平高,达到优标,83.0%学校的教师达到良好。大部分教师的粉笔字能做到字迹工整、笔画正确、结构匀称。教师的书写作品中81.1%的作品展示了教师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其中39.6%的教师达到优秀。

在“20+20”亲近母语行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20+20”课型教学法,人文素养和教学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

3.有效推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武昌区“20+20”亲近母语行动丰富了学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建设书香校园、创建书香班级、培育书香人家等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20”亲近母语行动成为了学校全面提高文化品位的助推器。

4.大力增强了区域教育的影响力与引领性

2012年2月,《教育部简报》以《武汉武昌区积极推进“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为题向全国推介,并报送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等上级部门。

2012年9月,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亲笔批示,要求全市各区学习武昌区亲近母语行动的经验与做法。

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昌区“亲近母语行动示范区”荣誉称号。

武汉市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举行专题现场会,推介武昌区“20+20”经验并在全市实施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

2013年9月,该项教学成果向初中延伸。武昌区正式启动初中“好读善写”课程研制,并将于2014年9月在全区30所初中全面实施。

《中国教育报》、凤凰网、新华网以及《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各类媒体积极宣传武昌区“20+20”亲近母语行动,认为这一行动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是一项促进学生们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提升工程”。

六、研究与实践持续开展的思考

1.进一步优化“20+20”课堂教学成果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阵地。武昌区还要进一步加大日常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管理,进一步树立“大语文观”,认真探索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书法等课型的创新,尝试把学生从一本教材小园地引向语文广阔大天地,帮助学生逐步达到触类旁通、自求博取。

2.进一步提升“20+20”的教研实效

教师队伍是有差异的,教师一个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今后的研训活动中,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持续开展小专题研究,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策略;要进一步加强区、片、校三级备课组建设,将诵读写字的集体备课与语文教学的集体备课紧密结合,努力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文化底蕴,让教师更有自信地走进课堂。

3.进一步拓展亲近母语行动的范筹

2014年,要认真筹划好初中启动“20+20”亲近母语行动工作。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做好顶层设计,保障工作经费。二是加强教师培训,保证培训方式具有实践性,效果体现于教师行为。三是精心做好“好读善写”课程的研制,确保教学资源高质量、免费、按时发放到广大初中师生手中。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武昌区母语小学生
向着目标拼搏
母语
秋衣去哪儿了(外一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母语
我是小学生
武汉盛华种业精优品种介绍
着力打造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平台——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开展“三问”见面会的实践与探索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