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探索与研究

2014-03-28黄晓兵刘刚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责任思政理论

黄晓兵 刘刚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探索与研究

黄晓兵 刘刚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江苏 常州 213164)

提高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应当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以高职学生素质基础为依据,深化理论研究,提高学生理论素养;与高职办学模式相适应,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行为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责任;实践

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很多,牵涉到家庭、社会、企业、学校诸多方面,诸如社会转型带来价值多元化影响、家庭教育偏失带来的独立人格缺失、应试教育导致的功利主义倾向、高校体制内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管理轻疏导以及教师队伍素质不齐等问题,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在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因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性,以及学生素质基础的差异性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的难度。就校内教育而言,应当强化思政课教学主阵地,同时也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逐步提高全员教育的意识,形成大思政的教育格局。就思政课教学而言,应当注意把握思政教学在这个阶段的特殊性以及高职学生的素质特征,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进入高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社会阅历。这个阶段的思政课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必须避免与以往的中学阶段简单重复,都必须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创新,力求让学生耳目一新。尤其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求教师必须精研教材体系,用理论深度让学生茅塞顿开,用理论的魅力感染学生,要让学生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人生大事、民族大义等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

高职生的个性特征中普遍存在好动不喜静的倾向,且理论功底相对薄弱,素质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教法,避免简单灌输与说教,着力解决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弱化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师生互动和实践活动环节,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

因此,为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实践中,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注重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其一是以高职学生素质基础为依据,深化理论研究,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其二是与高职办学模式相适应,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行为能力。

一、把握教材体系主旨,提高学生理论素养

高职院校思政主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深入研究其内容体系,把握思政课教学之主旨。虽然三门课内容各有侧重,但还是有其一以贯之的主旨,那就是不断强化对学生的责任教育。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从理论层面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

这门课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治观的理论解读,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使学生在灵魂深处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自觉将其作为社会生活和实践的指南,并自觉抵制错误的人生观。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表明作为现实的人都应当有责任。马克思强调人的价值是以贡献为核心和基础的,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也是人的责任。马克思在其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提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高校德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的责任意识。通过在理论教学中强化责任教育这一主旨,使学生对责任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道德与法律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处处时时围绕着这一主旨,讲理想信念时,要突出“责任”,时代青年肩负着振兴国家的重任,要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如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讲继承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要突出“责任”,五千年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爱国主义的本质是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三皇五帝到如今,责任心推动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民请命,为国赴死。五千年的历史是血、泪、汗写就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凝成了两个字“责任”;讲到人生价值时,要突出“责任”,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留不住时间,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价值。生命的价值不是单纯索取,而是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讲到加强道德修养时,要突出“责任”,指出公民的五点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三大组成部分的核心是“责任”。一个人,要有责任感,家因有我而和谐,国因有我而进步,社会因我而文明;讲恋爱婚姻时,要强调“责任”,爱的本质不是占有和满足欲望,而是奉献和责任;讲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时,要突出“责任”,做知法、守法的公民就是对国家、社会尽了义务,负了责任。

新世纪以来,某些问题学生的种种不良表现都或多或少与责任感缺失有关。没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往往不知感恩,不思回报,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不计后果地自私自利;以家世为倚仗,不可一世地傲慢狂妄;以虚荣为标的,不切实际地攀比跟风。究其原因,关键问题是从小到大习惯了别人给什么,而不是给别人什么。家长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唯一的任务是学习,说到底还是责任教育缺失问题。一个人心里没有家庭、社会、国家、民族,只有他自己,那就徒有人的外在,没有人的内涵,就会降格成孟子所说的“禽兽”,甚至禽兽不如。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态度就会端正,生活上就不会浑浑噩噩,行为上就不会随心所欲,就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进而发展成极端个人主义。有责任感的人会更懂得团队的价值,会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有责任感的人思想上便不容易波动浮躁,飘摇不定,做事会执着、不怕吃苦,且意志坚强、有始有终。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从社会实践层面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

这门课系统地总结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课的教学是通过展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发展史实,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以及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并主动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和责任;这门课的教学是要让学生知晓中华民族命运多舛,复兴之路艰难曲折,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转国运,殖产兴业、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矢志不渝、为民谋利探索特色道路。这门课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知国情,坚定信念跟党走,继往开来担责任。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的使命造就了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需要缔造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富国强民的责任感使邓小平立身于“中国人民的儿子”;“三个代表”是在强调中国共产党的责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使命和责任。一个人因为责任而坚强,一个党因为责任而成长,一个国家的实力因为有了千千万万有责任的人民而得到不断提升。

(三)《形势与政策》课是从现实层面深化对学生的责任教育

《形势与政策》要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中培育学生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这门课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内容性质相近,是通过对当代最新的具体的政策性文件解读,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动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党提出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从而进一步明确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不断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

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自教育部文件出台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分量日益凸显,已成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纲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在指导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突出了理论、实践与责任的有机结合,是要让学生在树立科学信仰,坚信正确道路的基础上,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报国之志,自觉肩负责任与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公民道德与法律素质的基础性,爱党爱国与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将明理、爱国、立德、守法、责任、奉献融为一体,进一步明确了责任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创建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行为能力

要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要让马克思主义占领学生的信仰高地,还要唤起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行为能力上,而能力是在实践中养成的。2012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文件明确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建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因此,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知行并进。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协同,因而必须创新思维,突破条框,整合学校、社会、企业三方资源,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教育,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必须有配套的实践教学设计,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实践活动主题,进而设定具体的活动场所,即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设定可分为学校、社会、企业三个领域。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不同的领域设定活动场所,明确活动主题,要求学生分组参与实践活动,并按要求提交活动体验报告。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报告质量给予评分,并将其纳入总评成绩考核项目。

1、设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是个微型社会,要让学生充分融入这个微型社会,感受这个微型社会。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校内不同生活场所设定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如校史陈列馆、学校门卫岗、校内实训基地等。学生通过在这些基地的参观和体验,可进一步了解学校,进一步融入学校管理,从而增强其爱校之情,以及主人翁的责任感。

2、设定社会公益实践教学基地。校外社会公益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整合社会教育资源,能为大学生责任信仰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可以着手在社会文化及公益活动场所,如社区敬老院、主题公园、城市规划馆、烈士陵园等地挂牌设点,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身在校园,心系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责任,提升思想境界,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设定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二加一”的办学模式,即两年校内教学、一年校外实训。最后一年的校外实训阶段由于学生已经成为社会从业人员,其思想意识必然面临从理论认知到实践体验的对比、调整和再认知阶段,此一时段保持思政教育的延续性尤为必要。适应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新要求,弥补学生最后在企业实习阶段的思政教育欠缺的状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职业道德,强化责任意识,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环节,通过设立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可有效促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为最终达到将责任理念内化为学生的信仰打下坚实基础。针对过渡时期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必要在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有选择地设立实践教学基地,设计开发实习阶段学生的思政教学实践项目,可以及时疏导学生初入职场的心理波动和不适应,指导其理性的职业定位,激发其提升职业能力的主动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主阵地,教学工作者应当坚守好这一主阵地,在准确把握高职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理论,强化责任教育,以提高业务素质来提升教学水平;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实践教学平台,以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实效。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马恩选集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葛畅.论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J].道德与文明,2008,(3).

[4]贾凤姿.上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五个结合[J].求是, 2010,(5).

[5]娄伯承.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人的价值与责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2).

G712

A

1671-5136(2014)01-0118-03

2014-03-0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3—2014年度德育工作专项课题《能力导向、自助过关、强化实践——高职思政课半开放教学模式初探”。

黄晓兵(1973—),男,安徽合肥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道德教育;刘刚(1980—),男,江苏常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责任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