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2014-03-28徐国扬徐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泰州市泰州文化产业

徐国扬徐月

(1.国家电网泰州供电公司,江苏泰州225300;2.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徐国扬1徐月2

(1.国家电网泰州供电公司,江苏泰州225300;2.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文化产业是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而逐渐兴起的新兴产业。泰州作为江苏省转型升级示范区,2012年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文化产业取得飞速发展,但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理清泰州市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有着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

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地方品牌

始于2003年的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扫清了认识障碍和体制障碍。中共十七大上提出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同时在中共中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了目标。“十一五”期间,泰州市将“文化强市”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积极推进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2年,泰州市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发展步伐加快,产业份额明显提升。然而,从整体上看,泰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苏州、无锡等苏南城市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针对泰州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就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思考。

一、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泰州市文化产业应运而生,且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文化资源独具地方特色。泰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是江苏“淮扬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理位置临江近海、水陆交通便捷,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苏中入江达海的5条重要航道在此交汇,江阴大桥成为泰州与上海、苏南连接的快速通道,328国道、宁通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以及新长、宁启铁路在泰州境内综合交错,奠定了泰州承南启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泰州千百年来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现存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数百处,其中列为省市级文化保护的有134处。泰州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名人名贤文化、盐税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构成了泰州相对的文化资源比较优势,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使得泰州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相关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地区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泰州初步形成了包括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传媒出版、乐器制造、广告会展、演艺娱乐和文化培训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2012年泰州制定实施“文化名城建设行动计划”,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3家企业获批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新增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海楼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溱潼镇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2年全市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204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46915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65%。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7%①。

3、文化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园区加速推进。泰州地区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在国内、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江苏凤灵乐器集团、泰州市美画艺术品有限公司被评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凤灵小提琴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姜堰市溱湖湿地公园、江苏百成数码影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苏世泽艺术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初具规模,发展前景良好。2011年8月挂牌成立了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2013年泰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同时,数字领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入选首批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另外,泰州着力推进装饰壁纸产业发展,已有10多家装饰壁纸企业落户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3家企业名列全国壁纸企业“十强”,园区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中国壁纸产业基地”称号。

4、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展。目前,泰州文化产品市场和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音像制品、工艺品、古玩收藏等各类交易市场日渐活跃。泰州市结合城市改造、历史街区和文物景点修缮保护,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街和文化专业市场。同时,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坚决打击违法文化经营活动,文化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以文化旅游、传媒出版、乐器制造、演艺娱乐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快速成长。泰州报业传媒集团、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江苏有线泰州分公司、凤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企业(集团)相继成立。创意设计、广告会展、数字印刷、软件开发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起步发展。

二、泰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产业理念有待更新。一是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发繁荣、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传统观念普遍流行,使得文化产业成为配角,没能把文化产业当做“朝阳产业”来重视与发展。二是品牌意识较为淡薄。品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不仅能提高地区和产品的知名度,而且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回报。目前泰州已有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但在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准入机制、支持创意研发、鼓励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落实不够,对品牌建设缺乏重视。

2、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滞后。当前,泰州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初步启动,但还处于“表、点、小”阶段。首先,各区、县政府对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仍然基本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分割模式,管理方式上大多采用行政指令,存在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其次,文化市场开放度不高,文化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最后,由于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欠缺,文化产业的发展失去活力,成为制约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3、实用人才力量薄弱。文化产业是高科技与高文化相结合的产业,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支撑。和发达城市相比,目前泰州文化领域中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员往往缺乏企业战略眼光和规划能力,缺乏财务、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技巧,缺乏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意识,缺乏规模化集团和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而且领军人才稀缺,创新人才、专业科技人才和高层次经管人才数量不足、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人才匮乏问题凸显,制约了文化产业大项目的引进与创新发展。

三、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一)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对于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学校教育部门需要强化各部门职责分工,打造一个完善的教育资金筹集管理组织机构。一方面,成立专门的资金管理委员会统筹把握资金申请、论证、执行、监督和验收等流程,严格控制各项资金的执行和使用。另外一个方面,学校需要成立专门的资金使用领导小组,成员包含资金审计管理人员、资金使用监察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在各个部门成员的密切配合下把握资金的规划使用。

借助旅游事业的繁荣,以旅游为主线,以文化为内涵,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

1、重点打造凤城河沿河景区。积极整合泰山公园、岳武穆祠、西山寺、华陀庙、安定书院区域、崇儒祠、光孝律寺、泰山行宫、学政试院、城隍庙区域和蒋科进士第、乔园区域,不断扩大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域规模。打造中国盐税文化博物馆、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中国夜游城,进一步亮化、美化凤城河沿河景观和主要建筑,策划夜赏文艺表演项目,开展水上观光娱乐项目。让游客真正领略到“东看梅柳桃、西看儒释道,南看楼阁塔,北看古居民”,打造集戏曲、居民、宗教、名人等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独具泰州特色的旅游文化。

2、深度开发红色文化旅游。陈毅三进泰州城、白马庙三野渡江指挥部及海军诞生地旧址,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特定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要重点规划建设好海军纪念馆、东进纪念馆和泰兴黄桥镇、姜堰曲江楼等红色旅游景区。

3、完善提升水乡湿地景区。加快提升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泰兴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兴化千岛菜花旅游景区、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徐马荒湿地风景区等生态旅游品位。科学运作百里江堤、引江河风光、万亩荷塘和农家乐系列旅游项目的建设与推介。加快建设靖江马洲岛、泰兴江心洲、兴化乌巾荡湿地公园、大纵湖、得胜湖、姜堰天目山遗址公园等生态旅游区和民俗生态保护区,丰富和优化生态旅游产品结构。

4、努力打造“名地名人名街名居”。积极推进海陵五巷涵西、涵东、高港柴墟、姜堰北大街、兴化金东门、泰兴黄桥古镇等古民居、古街区的建设与开发,着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业态培养壮大相结合。

(二)培育地方品牌,大力拓展特色文化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方品牌节庆业、民俗演艺业越来越受到青睐,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

2、培育地方民俗特色文化。依托凤城河景区、溱潼风景区、古银杏公园、兴化水乡古民居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泰兴花鼓、姜堰滚莲湘、靖江讲经、板桥道情等民间艺术精品。深度开发梅兰芳艺术节,积极发展戏剧配套产业,努力将泰州打造成中国戏剧特色文化城市。

3、培育地方产业文化特色。结合泰州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策划、举办医药、机电等全国性博览会以及世界建筑风水环境主题论坛、中国城河论坛、长三角创意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逐步形成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高峰论坛,精心打造会展业品牌,促进会展产业化,以会展业带动其它文化行业的发展。

(三)深入改革创新,大力开发新型文化产业

1、积极培育文化用品制造业。以打造沿江地区文化用品产业带、扩大文化用品制造企业规模、推动非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等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用品制造产业。加快推进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装饰壁纸生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和产品集合,进一步做大“中国壁纸产业基地”;依托凤灵乐器集团这一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以提琴为主体的乐器制造业;积极培育工艺木雕、印刷油墨、盆景栽植等成长型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2、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以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主体,以进一步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提高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扩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为着力点,全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立体影像制作、播出、交易基地和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生态型产业园区。加快实施三水湾文化商业街区项目,大力推进老行当等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化,加快构建集文化观光、休闲体验、博览展示、创意创作等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3、加快发展广告传媒业。顺应数字化、信息化趋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传媒出版业向集团化、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充分调动和利用市场资源,做大做强泰州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等文化产业集团,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集团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广播电视云传输平台、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动画制作、数字院线等项目建设。以发展创意产业、技术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为契机,促进广告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广告服务业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4、重视人才培养,加速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根本在于人才。首先要重视引进和培养人才,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地引进文化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二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重点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骨干;三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鼓励各类文化单位与各高校联合成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在认识文化发展特点、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定规划、培育市场、政策引导上,坚持走公益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两分开,两手抓”的新路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http://tjj.taizhou.gov.cn/art/2013/8/16/art_2444_225 766.html。

[1]邓显超.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启示[J].理论探索,2009, (2).

[2]柳斌杰.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N].人民日报,2011-11-10.

[3]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胡中彬.文化产业基金募集空前盛大企业融资规模回暖[EB/OL].http://www.gototsinghua.org.cn/news/chanye/mba_18712. html,2011-11-10.

[5]刘玉珠.关于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EB/OL].http: //www.sina.com.cn,2012-01-08.

[6]苏娟.国家文化安全与近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J]理论研究, 2012,(3).

[7]朱磊.文化产业立法滞后期待提速[N].法制日报,2011-08-29.

[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F26

A

1671-5136(2014)01-0091-03

2014-01-16

徐国扬(1960-),男,江苏泰州人,国家电网泰州供电公司集体资产运营中心综合事务部主任。研究方向:管理沟通、文化产业;徐月(1983-),女,江苏泰州人,中共泰州市委党校科研处工作人员、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泰州市泰州文化产业
泰州市打造“五个过硬”的应急队伍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准执法“先手棋”
幸福水天堂——泰州
泰州市下好节后安全“先手棋”
泰州古韵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