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抑素C对冠心病的临床预测价值
2014-03-27赵鹤进
赵鹤进
[摘要]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对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临床预测价值。 方法 取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患者的肘静脉血3~4 mL,分离血清,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ysC的浓度,分别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结果 四个组在性别、年龄、血脂、血糖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MI组的UA测定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UAP组和AMI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 <0.05),且AMI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 <0.05 );UAP组和AMI组的Cys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 <0.05),AMI组CysC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 <0.05)。 结论 CysC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090-03
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中的一员,在所有有核细胞中表达,调控细胞内外蛋白的水解,以免除细胞受到不恰当的外源性或内源性蛋白酶的水解[1]。已有研究表明,胱抑素C参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及脑血管疾病等[2]。最近的研究也发现,胱抑素C很可能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3],本次研究就这方面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52例,其中男 125例,女 27例,年龄47~76岁,平均(62.36±14.24)岁,并根据临床表现和WHO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分为SAP组41例,UAP组73例,AMI组38例;同时设非冠心病对照组41例,其中男 26例,女 15例,年龄44~73岁,平均(60.32±13.79)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均排除心瓣膜病、肝肾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
1.2 方法
1.2.1 血脂、血UA和血hs-CRP的浓度测定 嘱患者空腹12h以上,次日清晨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4 mL置于促凝管中,摇匀,分离血清,予SIEMENS ADVIA 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原装配套试剂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尿酸(U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胱抑素C(CysC)的浓度。hs-CRP和CysC采用免疫比浊法。
1.2.2 随访 对所有患者以电话或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时间从入院开始至6个月,记录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AMI)、顽固性心绞痛(RAP)、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脉旁路(CABG)或心性猝死(CSD) 的情况。然后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ACE)组和无心血管不良事件(NACE)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ACE组患者入院时的CysC水平,并与同期NACE组患者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之后采用多重比较;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间在性别、年龄、血脂、血糖、血尿酸、hs-CRP和CysC的结果
见表1。四个组在性别、年龄、血脂、血糖方面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MI组的UA测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UAP组和AMI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1);UAP组和AMI组的Cys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CysC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
2.2 CysC在ACE和NACE患者中的比较
随访中,31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发生AMI 5例,RAP 11例,CSD 1例,PCI(冠脉介入)10例,CABG(冠脉旁路)4例;且入院时ACE患者组的CysC水平[(2522.74±905.11)ng/mL]明显高于NACE患者组[(1355.62±599.4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CysC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
CysC与年龄(r=0.224,P=0.040)、hs-CRP(r=0.351,P=0.015)、UA(r=0.389,P=0.001)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224,P<0.05),与其他临床基本参数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始动因素,且斑块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研究发现,斑块中胱抑素C的含量比正常血管中少,而组织蛋白酶却过度地表达,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3];这种情况提示胱抑素C减少和组织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血管壁中失去平衡,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的形成,也可能是斑块不稳定的一种病因[4]。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了血管的重塑和斑块的不稳定。血管的重塑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5]。在心脏组织中表达的胱抑素C基因不受β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剂-异丙肾上腺素造成的急性炎症而有所改变,且进一步使用原位杂交探针技术确定胱抑素C基因在心肌细胞上的表达,在正常心内膜、心包组织、血管等组织均呈阴性反应;在缺血等病理状态下,释放出胱抑素C[6]。心脑肾等脏器出现的并发症可评价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也可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研究者认为,CysC水平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肾脏、心脏等靶器官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7]。检测患者体现CysC水平可以判断高血压患者相关脏器的损害程度,由此可见,CysC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8]。已有研究证实,随着CysC水平的上升,发生心衰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提出高水平的CysC可引起心衰的发生[9]。endprint
本研究表明,ACE患者的hs-CRP和CysC水平显著增高,且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提示胱抑素C参与了ACE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且参与了炎性调节反应。由于血管组织中胱抑素C的减少和炎症介质的过度激活,促进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组织蛋白酶,这类酶具有促进弹性组织解离的特性,在动脉血管损伤处大量分泌,促进斑块变薄且易于破裂,从而导致急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0]。发生ACE的患者入院时有较高的CysC水平,增高的CysC与冠心病及其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是发生ACE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11]。本研究显示CysC与HDL-C和hs-CRP二者相关,CysC升高预示HDL-C的降低和hs-CRP的升高,二者的协同作用又促进了斑块的易损乃至ACE的发生。
综上所述,CysC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Cys C不仅是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标志物,而且在冠心病和心血管的风险预测上可与其他指标互补。大量研究认为,在老年患者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Cys C水平明显升高,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是可靠的死亡预测风险因子。
[参考文献]
[1] 续超,韩清华. 血清胱抑素C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水平变化[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292-294.
[2] 曹路,李哲. 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3-25.
[3] 吴梅芳,林丽明,许开祖,等. 血浆胱抑素C对冠心病的预后价值评估[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69-71.
[4] 长江,任芳,吕树铮,等. 血浆胱抑素C对冠心病的临床预测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3):273-276.
[5] 李郁,罗彩东. 胱抑素C、核因子-κB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0):1193-1196.
[6] 刘波,刘瑞珍. 胱抑素C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82-484.
[7] 王为强,张子诚,宇辉,等. 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3, 51(25):26-27.
[8] 王成,张俊,刘迅,等. 54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1):11-15.
[9] 陈荣波,曾琼,魏丽玲,等.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7(1):382-385.
[10] 杨松,蒋颖,吴坚.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15(10):1021-1023.
[11] 黄蔡华,彭绍蓉. 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9):979-980.
(收稿日期:2013-1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