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美
2014-03-27张梅
张梅
语文教学美在“润物无声的语言实践”,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呢?大家一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失去了信心,那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他们体会表达的美妙感觉呢?
回想那次和兴化的老师一起执教《云雀的心愿》,感触颇多,接下来就如何引导学生用美妙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再创造,从而感受运用文字的成就感,体会到语文学习之美,收获如下:
一、教孩子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
阅读是一个让学生从文字中看到、听到、嗅到、尝到和触到文本的过程;是一个从文本字面符号获取事实的过程;是一个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如何让孩子们感悟“森林的重要”?
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说话训练:
飞过( ),小云雀看到( ),知道森林可以( ),真是太重要了!飞到( ),小云雀看到( ),知道森林可以( );飞到( ),小云雀看到( ),知道森林可以( );飞到( ),小云雀看到( ),知道森林可以(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飞到( )、( )、( ),小云雀知道森林可以( )、可以( )、可以( ),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此分层练说,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从文本提取信息概括篇章内容的能力。
二、鼓励孩子学着以批判的眼光阅读文本
哈佛大学的标志是三本书——两本朝上开着,一本朝下盖着。我寻思了几天,豁然开朗:哈佛想告诉她的学生——书本传播了知识,传播了真理;但书本也传播了谬误!
在预习中,一个男孩发现介绍“森林是大水库”一段中“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一句并没有写出“树冠”的“蓄水”作用,对此,我大加鼓励、赞赏,教学中我就让孩子们尝试改写这一段,努力培养孩子们批判性阅读能力,从批判中吸收,从而对知识进行重构,成为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孩子的發现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因而才有了创新意识,才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第一块基石。
三、鼓励孩子大胆实践
老舍先生也曾说: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情感,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中介,进行再创造,感受舞动文字的乐趣呢?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仿写练习:
1.结构仿写——引导有条理地写
在引导学生感悟森林不但是“大水库”,还是“空调器”时,兴化的老师如此设计:
教师:云雀妈妈是怎么说森林是一个大水库、空调器的?你能发现云雀妈妈说话的奥秘吗?
学生默读圈画,发现了这两段的写法都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模式。
教师:让我们分工读读这两段文字。
学生读。
教师:瞧,云雀妈妈多像一位语言大师,你能不能学着云雀妈妈的说话方式也来说说森林的作用?
学生运用补充资料,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说说森林是一座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同桌互说,然后全班交流。
以上设计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范例,并进行比较鉴别、融会贯通,再进行段落仿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真正突破了中年级学生“什么都想写却又什么都没写明白”的困境,这不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诗歌仿写——激励精彩地写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文本相近相切,学生通过自己慧眼的探索、童心的感受,这样文本中拥有多种多样的形象,不但汇合了作者的心智,也融进了读者的情感。学完课文,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仿写诗歌,设计如下:
教师:就在小云雀和森林里的伙伴们讨论植树时,森林里来了一个财迷心窍,整天想靠砍树发财的人,他就是——光头强,你会怎么劝阻他?
学生运用刚学的段落格式练说。
教师:美妙的语言总能打动人心,让我们试着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劝劝他吧!
出示诗歌:
森林是一座大水库
可以保土蓄水,为大地送来一片诗意
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可以冬暖夏凉,为大家带来一份舒适
森林是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
森林是_________
也可以_________
…… ……
学生仿写诗歌,全班交流。
指导学生创作小诗,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活用文本语言,使学生感受与他人交流时要努力用美的语言感染他人,同时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如此设计还促进课本中知识之间的迁移,课本编排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每一个单元的各篇课文当中,也体现在整本课本的联系中。《云雀的心愿》与本册教材的开篇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相映成趣,都告诉了我们植树的重要性。《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孩子们早已背得朗朗上口。创作诗歌时,让学生通过句式说一说森林的作用,可以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只有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展开训练,我们的能力培养目标才能更接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相信,这样的语文课堂在孩子心中才是美的,因为他们享受到了思考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编辑 李艳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