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转化“学困生”浅谈
2014-03-27李曙光王咏
李曙光 王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那样的人,他的身上被赋予天资和可能性,以便他在生活中,首先在创造性劳动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独特的素质与天才来。”其中学也旗帜鲜明地宣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差生,体现了一种科学的态度,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有了这一信念,就有了力量,有了智慧,就会想方设法追求成功,就会真心实意地用心血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坚持不懈地把温暖送给学困生。不存在学不会的学生,只会因为学生的个别差异,出现一些慢学,学困生,后进生,行为一时有过失的孩子。下面是我校在“转化、提高学困生”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思考。
一、要善于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心理特点、家庭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然后从中多找学困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心灵、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能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要注意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困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学困生当成“坏学生”,说是“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虽是学困生,但他们在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所以,必须善意尊重、刻意培养和保护学困生的自尊。教育家陶行知曾提醒教师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我们要对学困生特别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情,用爱心融化他们冰冻的“心理防线”。这样,教师才能打开“学困生”心灵的闸门。
三、要着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心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的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显著的劣迹高明得多。”教师应珍惜学困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要善于点燃。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尽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并且要及时地表扬鼓励。如:“你说得真好!”“你回答的声音很响亮!”“老师为你的进步鼓掌。”“老师期待你带来更大的惊喜!”等激励性语言。学困生必然会从中汲取动力,改变学习态度。
四、要努力营造学困生的进取心
对于学困生,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等。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学习氛围,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给学生以亲近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并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给学困生营造良好的进取环境,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五、要找准学困生的综合病因
教师要善于细致分析,找准引起学生后进的原因。从实际情况看,造成学生成绩差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从学生角度来讲,主要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智力因素方面,不可否认有的学生思维比较迟钝,识记能力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但这些大都是由于后天开发不良造成的,不全由先天确定;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是“三不一多”,即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良,知识缺陷积累太多。对于前者,我们要多给予他们爱心;对于后者,可以通过学校正面教育,教师正面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是一种美丽的等待。学困生的转化更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需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有针对性的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能够多给学困生一些关爱,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沐浴爱的阳光雨露,或许二十年、三十年后,又多了些成功人士!
编辑 王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