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胆质疑 学会探究

2014-03-27吴惠萍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胆探究课堂

吴惠萍

质疑,是学习者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答,敢于大胆发言,热烈讨论,敢于追根究底,探索未知。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古语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点。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敢于提出质疑是创新意识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过程的萌芽。一切科学发现都是从质疑开始的。纵观历史,质疑而创新的例子比比皆是。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疑问,推动了他建立太阳中心说。托马斯·杨对牛顿提出的光的“微粒子”提出质疑,从而在建立光的“波动学说”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世界杰出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集大成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在成名后介绍经验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到底地追问问题罢了。”由此足见质疑的重要性。新课程的教学,注重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我们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

一、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但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师讲生听”或“师问生答”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一些发言、质疑的机会常常被“剥夺”,往往没有个体学习的时间与自由,一堂课下来,他们大多是被动地让老师的问题所牵引,没有自主思维和探究的机会。久而久之,就造成有问题也不想问的现象。

解放学生的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问、敢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中,教师应依据文本,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运用技巧的引导,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大胆、主动地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见解。例如:在每一次教学环节后,我尽可能留出让学生质疑的时间,“有哪个词不理解的吗?”(词语教学后)“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你觉得……”结合课堂教学,本着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原则,尽量靠近学生的思维路线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自由针对在课堂中产生的疑问提出自己的问题、看法。久而久之,由“帮”到“扶”最后“放”后,学生不再是被动发问,而是能及时大胆质疑,不时还有“亮点”闪出。

对于敢于“质疑”,大胆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应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提高他们“质疑”的信心。“你的问题提得真好!”“你真仔细,抓住了重点!”“这个问题提得真棒!”“说得真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提出更棒的问题。”“你真厉害,一语抓住关键。”……一句称赞,一个夸赞的动作,一份小小的礼品,都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喜悦转变为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自觉地融入了课堂,更加“乐”学。一旦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学习的注意力就愈会集中,思维就会愈活跃。当学生把“读”与“思”真正结合起来,学习就引向深层。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而不思则罔。”“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能力需训练培养。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世界的一切充满着好奇。总会怀着一股热情想去接触、认识、尝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质疑、自主探究。

1.亲近学生,让学生乐于质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过程,而教与学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巴特曾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热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和尊重的信息。把微笑带入课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往往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情感的及时沟通,营造出一种师生间平等、亲切融洽的教学氛围。欢乐、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快乐学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主动质疑自然水到渠成。

学生乐于质疑了,本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原则,这时教师要把握时机,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用匠心独具的教学过程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乘胜追击,诱发更浓的质疑兴趣。鼓励、点拨、引导,时时呵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自信心,使其发现质疑的魅力,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2.授之以渔,让学生善于质疑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餐只需,授之以渔则可解一生之求。敢问不难,善问不易。新课程的教学,教师不再包办代替,而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问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把“教”中心变为“学”中心。我们的目的不止要让学生“乐”问,我们最终是要让学生“会”问。

①针对课题提出质疑。如人教版第四册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教学前,我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我”是谁?“最弱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经过思考,一个个紧扣课文的问题生成了。

②针对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质疑。如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秋天的图画》一文,当教学文中“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这句话时,我适时引导学生针对这一句展开质疑。在质疑中,学生抓住重点词“美丽”,知道了文中描写的是秋天山野的美景。

③针对词语的应用提出质疑。重点的词语在文中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找春天》一文中,在针对“探出”“吐出”等词语的质疑中,学生仿佛看到那草儿、树木生动有趣的发芽长叶的样子,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④针对文中重复的地方提出质疑。在《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重复出现“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出现呢?质疑中,学生更深地体会到这一年的泼水节是多么令人难忘,多么幸福!

⑤针对文中的中心句提出质疑。如《葡萄沟》一文的教学中,文中最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好地方”好在哪里?为什么说“真是个好地方”?从而展开全文的教学。

⑥针对异常点提出质疑。在《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文章开头写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可紧接着却说“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疑问由此产生——同样过泼水节,今年为什么“特别”高兴?

3.携手共进,合作探究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问题由学生提出,该如何解答?教师此时不做“一言堂”,而要起到“导”的作用。“疏”、“引”、“拨”,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较浅显的问题,让同学帮助解答;一般性的难题集体讨论,共同探讨,再由教师点拨讲解。若是遇上争议较大的问题,则由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共同探究问题的谜底。动口、动手、动脑,合作探究。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师生共同成长。

“学海无涯”课内课外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鼓励他们不止在课堂上大胆质疑,也可在课外生活中大胆质疑。疑难问题自己不能解決,可以向更多的“老师”请教——到课外书籍中寻找答案;请教专业人士;参观博物馆、植物园等。通过实践自己解决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质疑积极性无疑更高了。

总之,学会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是学生进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学会了质疑,有了探究学习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地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编辑 董慧慧

猜你喜欢

大胆探究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我家的大胆蜗牛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大胆玩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