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美于教 陶冶情操

2014-03-27石旭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情感

石旭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怎样在语文教学当中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如何引导学生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呢?我们应努力探索。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感知美

美育是以情感育人,是通过形象的手段来实现的,无论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都是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诉诸人的感官,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以语言文字入手,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事物形象,进行深层次分析。

1.激发兴趣,启动导入

美育是在个人兴趣、娱乐中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形式使接受者身心都处于愉快、自由状态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启动感官,激发兴趣。如:我们为引起学生兴趣,可采取以诗导入,以画导入,以音乐导入,以实物导入,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自由、舒畅,在不自觉中,情感已经启动。如讲解《沁园春·雪》,我们先让学生欣赏国画,诗中所描,近在眼前,既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开启了学生美的大门。

2.多种手段让学生感知美

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对于审美主体而言,并不是单从视觉便可得知、感知,我们应该以听觉、视觉、心觉、乃至幻觉中立体交错的让学生去感知美。如讲解都德《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一诗时,不妨让学生欣赏一下德国画家许布纳儿油画《西里西亚织工》;讲解《白毛女》,可以让学生欣赏歌剧;如此多种手段交错运用,学生审美情趣不断升华。

3.创造意境,使学生体验美

当学生作为审美主体被调动起来之后,我们应及时创设意境,使学生体验美。也就是说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时把自己植入语言作品的情境之中,成为情景中人,成为作者。如讲解戏剧《白毛女》选场时,可让学生分角色即兴表演,引导学生进入那个特定历史环境之中,去感知主人公命运,去感悟“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品味剧本独到之处。

二、以情感人,理在情中,引导学生正确鉴赏美

审美鉴赏是一种更高级的活动,它要求我们对审美对象要有深刻的理解,又要善于识别审美对象的美丑。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确理解审美对象,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其创造的价值美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言“根情、苗言、华声、义实”即是说情是文之根,教师只有抓住情之根,才能使学生理解文中之意,同时我们更应着重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丑的憎恶,使学生在情感和情操上受到陶冶。

我们讲解《变色龙》时,朗读课文之后,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题目?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围绕什么而变?你对奥楚蔑洛夫有什么看法?让学生自由畅谈讨论。学生对两个问题不难作出回答。但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却流于肤浅,多数学生只从奥本身上找原因,认为奥看风使舵、阿谀奉承、市侩小人,领略不到小说的独到之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社会背景,说明那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奥的悲哀不只是本身悲哀,更是社会产物。本文先扬后抑,五次变化,跌宕起伏,使作品极具艺术魅力,让人在笑声中获得了美的体验。

引导学生去鉴赏美,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欣赏中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告知于真善美,訴之于假恶丑,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语文世界中来。

三、不断总结,激励学生创造美

美的根本任务是创造一个美的世界,追求理想的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更应注重激励学生创造美。创造美必须以前两者为基础,按自己审美情趣去创造美,语文教学中美的创造主要通过作文进行,即要求学生用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构思、深刻的意蕴来创造一个美的世界。比如,我曾出题《我梦见……》,让学生自由发挥,大多学生题目为当了经理、厂长、县长之类,流于俗凡,而其中一位学生却独出心裁,其题目为《我梦见——桥》,其中写到:

……

那桥啊,我梦中的桥!

请你看啊!它如一条彩虹横跨在大陆与台湾之间!

海浪滚滚,涛声阵阵,海鸥高翔,一轮红日正从东方升起!

亿万中华儿女拥在那桥的两旁,近了,近了,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万众欢呼!

那桥啊,我心中的桥!

……

读完此篇,我心中一震,今天,我们新中国青年已走出思维禁锢的藩篱,开始自己去看世界,去思考,去判断,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伟大成果?

编辑 董慧慧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情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