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琢实验策略,力促教学效率
2014-03-27陈来
陈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
究方法。”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教师已经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强调科学探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实验教学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且教师包办代替,实验走走过场的现象依然突出。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突出问题
1.将“讲解”代替“探究”,将“预设”代替“点拨”
在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新课程改革走过了这么多年,很多物理教师已经了解并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对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实验教学中,要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这些理念基本表示认同。但在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上和对学生实验设计过程的引导上还是比较薄弱的。如,当学生的实验结果不能明显说明实验结论时,约三分之二的教师会亲自为学生找出问题,并让实验数据不断靠近理论的结果;约五分之一的教师会批评学生,认为他们实验能力太差;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正确答案而自己给出实验结果让学生抄到书本上。又如,在科学探究的猜想或分析与论证环节,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走,超过半数的教师会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思
路上来;还有一小部分教师由于课堂时间所限,最后选择一笔带
过、避而不谈,直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另外笔者还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把控了大量的时间,实验步骤是教师
规定的,实验表格是教师画好的,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理念被忽略了。因此,教师还需要将新理念在实践中逐步“内化”、理解和尝试。
2.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就调查结果来看,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止步在
语言评价的方式上。如,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多数只采取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这些评价都反映出教师只注重评价结果,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在实验探究的猜想与假设环节中,多数教师只要求学生给出猜想与假设,没有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时间去解释自
己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猜想和假设,这说明许多教师仍然只单纯
追求对与错。至于三维发展目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仅仅体现在对学生口头上类似于“好”“很好”这样的简单肯定和鼓励上,并没有想办法通过具体的行为方式去表现。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可采用的有效方法
1.教师要把握好每堂实验课的教学方向和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若干问题
实验引入要尽可能吸引人(如采用生活中有趣的鲜活事例),
但又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不能天马行空,泛泛而谈;要有思考价值,由浅入深,不要一马平川和显而易见。同时,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让自己参与和融入进去,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学会自主归纳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吃透和记牢所学的物理知识。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抓住其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试想,如果教师能够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就可以像磁石般牢牢抓住学生有限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注重实验现象
的直观明显,并借助多媒体工具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实验
的各个细节,再搭配浅显的语言解释和巧妙的设疑,学生的學习兴趣将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相信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教学效果势必会大大增强的。
3.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和“学”两个方面,让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课堂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促进”,形成一个课堂的良性循环
同时,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中的问题讨论,因为这个环节是记忆、理解和消化所学物理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认真地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对“讨论”的重要性有所体会,从而让学生重视分析与论证的过程,切勿因为课堂时间的局限而让实验讨论流于形式。对于实验结果的梳理和归纳,教师可从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环节去探索和思考,深入挖掘学生的思考过程,破解学生的思维困惑,渐渐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从而让实验评价变得更全面、更完整。
物理实验对于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然而教无定法,我们唯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探索,才能找出最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邱仁和.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2(10).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