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焦虑症误诊为心血管疾病48例临床分析

2014-03-27杨坤杨寿艳代静澜牟海刚潘波古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心内科重庆40002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焦虑症心电图心血管

杨坤,杨寿艳,代静澜 牟海刚,潘波,古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心内科,重庆 400020)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专家共识提示:在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有心理障碍的比例高达40.4%,其中又以抑郁、焦虑障碍最为多见[1]。而临床医生对这些患者的诊治率仅为15.9%,大部分患者被误诊、误治[2]。现将我科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确诊的焦虑抑郁障碍48例误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入选抑郁、焦虑症患者48例,其中男16例,女32例,年龄18~70岁。本组患者以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部份合并有心慌、气短、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紧缩感或濒死的恐惧感觉,伴面色苍白、出冷汗、坐立不安、肢体发麻、情绪紧张、易疲惫、丧失兴趣等症而就诊于心内科或急诊科。发作时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其中3例有偶发室性早搏,4例有偶发房性早搏,9例T波倒置,12例T波正负双相,8例T波低平,12例为正常心电图。本组患者入院时心肌酶、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

1.2 误诊情况

本组抑郁、焦虑障碍误诊疾病的范围均选择误诊为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3例,其中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心律失常7例;心肌炎4例;心力衰竭6例;高血压病2例;脑供血不足6例。误诊时间3~16个月。最后经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冠脉造影、多排冠状动脉CT检查后排除上述疾病的诊断。

1.3 诊断标准

本组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均采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中推荐应用的焦虑、抑郁筛查量表:包括贝克 (Beck)焦虑抑郁量表21项 (>15分)、汉密尔顿 (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24项(>20分)或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11分)。

1.4 治疗

评估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在患病中的作用。①对明确存在社会、心理因素的患者,首先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减少其心理冲突,应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②运动和康复训练,对学生、较年青的公务员、以及症状或上述评分较低者通过有规律的运动训练4个月,结果发现在训练后,都提高了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心情有明显的改善,焦虑、抑郁、敌意和其他躯体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③药物治疗:对通过上述评分较高,症状重,不能坚持运动和康复训练者给予有效的抗焦虑或抑郁的药物,以睡眠障碍为主者选用苯2-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 (Alprazolam);其余均用选择性5-羟色胺 (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帕罗西汀 (Paroxetine),舍曲林 (Sertraline)以及混合制剂黛力新 (Deanxit)。

1.5 疗效判断

以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贝克 (Beck)焦虑抑郁量表、汉密尔顿 (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的总分减分率进行评判:若减分率≥75%为痊愈;减分率50%~74%为显著好转;减分率25%~49%为好转;减分率<25%为无效。

1.6 结果

跟踪观察治疗时间为2~16个月,平均7个月。经3次以上治疗后,痊愈5例 (10.4%),显著好转28例 (58.3%),好转12例 (25.0%),无效3例 (6.3%)。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分析

第一,传统医学模式下的医生只重视躯体,不重视心理,导致医生在成长中很少到心理、精神科实习、转科学习,从而对精神障碍疾病了解较少成为误诊的主要原因。第二,抑郁、焦虑症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致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剧烈的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出汗、血压高等[3]。第三,患者常以自已的症状来选择就诊科室,加致首诊医生询问病史及查体不够详细,常常通过病人的某些症状而不做细致分析即武断的做出诊断。第四,部分患者在心悸、胸闷的基础上虽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仅为早搏或轻度的ST-T改变,或心脏彩超提示心房偏大、瓣膜轻度返流等检查结果,最终通过检查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更应仔细甄别。第五,虽本组未讨论确切病历,住院患者也有部份本身有器质性心脏病,经PCI、起搏器植入术或保守治疗后已很成功,但在病房亲身经历或目睹其它患者的手术、抢救或死亡等过程。其次,患者对疾病特点及预后不了解、不知情,导致了恐惧、紧张的情绪,为病人制造了心病,合并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加致专科医生的诊疗习惯,首先从本专业的角度来寻找病因、分析和处理问题,故容易对心理因素所致的症状误认为本科疾病发作或加重,从而没有考虑合并有心理障碍而误诊。此外,少部分患者对医生做出的心理疾病的诊断不能接受,反复多处寻求诊治,甚至反复跨多科室看病,最终误诊为患者能够接受的疾病名称。

2.2 误诊预防

首先,提高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是预防误诊的关键。加强医生培训教育,医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实习,轮转科室等还应涉及到心理精神科;各科室应加强与心理、精神科的协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心理精神疾病的诊治能力。对疑似病例、屡治效果不佳的患者,需尽早会诊、转诊,以避免漏诊、误诊,从而可提高抑郁、焦虑症的诊治率。其次,耐心倾听,适当询问,解释病情,加强患者教育。需重视患者的主观感觉,并承认其真实性;反复进行沟通,耐心解释病情,以逐渐减轻以致消除患者对心脏病的顾虑,告之其主观不适的主要原因是一种被称为“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的病,此病主要原因为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紊乱所致[4]。对抑郁焦虑障碍的患者还应积极与家属多沟通,预防自杀。让患抑郁、焦虑症患者能早日明确病情,以免贻误诊治。最后,强化社会宣教:可通过媒体、报纸、社区等多种形式进行公众教育,广泛宣教心理精神卫生知识,以提高大家对抑郁、焦虑症的知晓率。

[1]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2):13-18.

[2]张金国,张洪生,谭洪勇,等.抑郁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4):581-584.

[3]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 “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3.

[4]赵小丽,刘全胜,程曼丽,等.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症状2050例心理干预治疗分析 [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8):958-960.

猜你喜欢

焦虑症心电图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