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4-03-27王晓华刘玉敏
王晓华,刘玉敏
(1.泊头市中医院心内科,河北 泊头 062150; 2.泊头市泊镇卫生院药剂科,河北 泊头062150)
在2007年,据我国心血管报道显示,高血压发生率呈现一种持续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大约新增患者1000万人,至今已经超过2亿多人[1]。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的病症,除了患病率较高之外,同时还可能引发心、肾及脑等器官的并发症,并且也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关报道曾显示,我国成年人中(35~74岁)高血压的发生率大约为27.20%,但是在血压的控制方面仅有8.10%;高血压属于常见病症,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同时也能降低病死率,因此合理采取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2]便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此,我院就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展开了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5月泊头市中医院与泊镇卫生院心内科收治的149例行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男76例、女73例,其中年龄<50岁者17例、50~65岁者53例、66~80岁者66例、>80岁者13例;病种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糖尿病等。
1.2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主要参照《新编药物学》[3]推荐的剂量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和心内科医师进行商讨,以此确定好抗高血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按照Ghodes的方法计算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frequency of drug use,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DDDs的具体计算方式为:某药品的总用药量/该药品的DDD值,而DUI的具体计算方式为:DDDs/用药的总天数。将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将上述DDDs作为衡量指标进行使用情况的评价,其中DUI<1属于合理用药。
2 结 果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次数最多的前三位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而DDDs最高的为美托洛尔,其次为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呋塞咪(表1)。此外,在DUI方面,除了氨氯地平片与氢氯噻嗪片高于1,其余都在1以下(表2)。
表1 149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比例情况
表2 149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用药评价
DDDs:抗高血压物的用药频度(某药品的总用药量/该药品的DDD值);DUI:药物利用指数(DDDs/用药的总天数)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可知,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次数最多的前三位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这与有关文献[4]所得的结果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经过本次研究及分析可知,我院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方面,在使用品种及方案等方面都与相关标准有着契合之处,较为合理。但是,我院大部分的抗高血压药物属于进口药物,而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因此应长期服药治疗,而进口药物的价格较高,因此医师在开药方时应慎重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5],尽量首选价格低廉、质量良好、疗效显著的同类国产药物。
3.1指标选择 对抗高血压药物的日剂量进行限定,并以DDD作为基本的测量单位,相较于传统单纯的药品消耗量与金额更加合理,同时也不会受到药品的包装剂量与销售价格影响。采取限定日剂量的方式,还能解决不同药物一次的用量不同及一日的用药次数不同而不能进行比较的情况,以此可以更好地将药物使用频度反映出来。其中,用药的频度,即DDDs能将不同黏度的用药结构与动态很好地反映出来,比如说某药品的DDDs比较大,那就显示了该药品有着很高的使用频度,并且用药的强度也较大,同时在对该药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倾向。药品的利用指数,即DUI,计算的方式以DDDs/实际的用药天数,其能当作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一个判断标准,若计算所得结果(DUI)在1以下,则显示医师用药的日剂量低于DDD,则用药基本合理。
3.2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利用 本研究中涉及了五类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涉及的药物很多,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在实际的运用中,本研究选择何种降压药物,主要还在于该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否良好,以及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等。因此,作为我院医师,在进行抗高血压药物抉择时,则应充分对患者的病情长短、轻重、经济承受能力及有无合并症等加以考虑,要对患者的高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合理选择适宜的长期治疗药物及方式。这里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要阐述如何进行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运用:第一,根据病情及合并症进行药物选择。对于高血压较轻的患者,其血压升高不明显,可以采取先行非药物治疗,若效果不佳时再行药物治疗,但注意药物应以降压作用明显且温和,不良反应少的药品为宜,利尿剂作为首选;对于中度的患者而言,则可以在轻度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其他类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第二,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时应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与观察,尤其对血压进行观测。若为初发患者或者轻度患者,一般采用一种药物治疗就能达到治疗效果。同时,还要取决于患者是否出现了并发症,若存在脑、心等方面的并发症,则应选择联合治疗的方式。但是,在具体的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各种药物的配伍,尤其是一些还不太完善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用时,应充分考虑两者联用的效果,切勿盲目进行联用,以免出现不利的影响或不良反应等。在具体的治疗中,本研究应对药物联用进行严格的控制,注意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选择,尽量在保证质量与价格的同时,给予患者最贴心的治疗与服务,以便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6]。
[1] 李树荣,吴刚.常用五类抗高血压药物在心内科的使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8):160-162.
[2] 谷津生.抗高血压药物临床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9):55-57.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3,281,352.
[4] 吴金珊,李佳.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231-232.
[5] 李磊.2008至2009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21):3085-3086.
[6] 吴英娇.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5(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