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敏感抗生素联合益生菌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2014-03-27李则春

医学综述 2014年5期
关键词:肠镜双歧溃疡性

李则春

(广西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医教科,南宁 530409)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1],至今为止,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实,肠道天然免疫与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加重的主要原因[2]。因此,理论上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加入益生菌可提高治疗效果,而且也有文献报道将益生菌用于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并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3]。本研究采用敏感抗生素复合益生菌对重度溃疡性结肠患者进行治疗,旨在观察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符合济南第7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会议/2007年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2],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同时排除治疗前已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结肠多发腺瘤、癌变及中毒性巨结肠病变需行外科手术治疗者。患者按入院单双数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抗生素+糖皮质激素)28例为常规治疗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2~69(49.5±13.5)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28例为联合益生菌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3~68(48.5±1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泼尼松40 mg口服、每日1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第2周加服美沙拉嗪,每次1 g,每日4次,疗程为2个月。联合益生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第2周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每次420 mg,每日3次,疗程为2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症状总积分 对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大便性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大便常规等进行评分;每个项目为0~3分,症状越重,分值越高。

1.3.2肠镜分级 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1周内行肠镜检查,同时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0分:肠镜下显示黏膜正常;1分:肠镜下显示血管模糊,黏膜充血;2分:肠镜下显示黏膜有接触性出血;3分:肠镜下显示黏膜有自发性出血;4分:肠镜下显示黏膜有大小不等的溃疡。

1.3.3肠道菌群 治疗前与治疗后取患者大便进行检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变化。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评分和肠镜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和肠镜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益生菌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和肠镜评分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效果的比较 (分)

2.2肠道菌群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联合益生菌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联合益生菌组比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的比较 (株)

2.3安全性观察 联合益生菌组在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常规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611,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

3 讨 论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腹痛、重型腹泻、脱水、贫血、脓血便等[4],大量研究证实,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宿主肠道微生物是否平衡关系密切[5]。对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治疗方法为敏感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此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病有了新的认识,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灶部位多处于结肠细菌高密度区与远端回肠的解剖位点。因此,人们研究的重点转向了肠道菌群变化,益生菌的治疗作用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高于正常人[6]。TLR4是天然免疫受体之一,最早发现其与果蝇胚胎发育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在天然免疫防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肠道TLR4通过识别病原菌分子模式进行信号识别和传导,肠道病原菌数量增加时,TLR4表达随之增加,TLR4表达越高,病情越重,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肠道菌群、阻断TIR4/NFXB信号通路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靶向。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是一种活菌制剂,主要成分是保加利亚乳杆菌、长型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它们是健康人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三种细菌组成的联合菌群在不同的条件下都能生长,其可对患者所缺失的益生菌直接补充,迅速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保护屏障。本研究结果显示,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提示患者肠道的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联合益生菌组患者症状评分及肠镜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疗效显著,可见调节肠道菌群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调节菌群与抗炎治疗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非常重要。

[1] 沈骏,冉志华,童锦禄,等.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诱导缓解、维持治疗和贮袋炎作用系统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2):114-118.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3] 谭琰,邹开芳,杨天,等.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2):77-81.

[4] 陈瑞红,李远发,杨新,等.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系统评价[J].胃肠病学,2012,17(4):221-225.

[6] 董玉梅,王富红,李俊祥.强的松与布地奈德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1,31(7):70-71.

猜你喜欢

肠镜双歧溃疡性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肠镜下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分析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