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莱与华兹华斯不同自然观的原因分析

2014-03-26商叙明

2014年41期
关键词:自然观雪莱华兹华斯

商叙明

摘要:雪莱和华兹华斯创作力大量歌颂自然的诗篇,但是他们的自然观却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诗人和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诗歌语言观点有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雪莱;华兹华斯;自然观;原因

1. 雪莱与华兹华斯不同的自然观

雪莱和华兹华斯都大自然的热爱者,两者都抒写了大量歌颂自然的美好诗歌。然而,雪莱和华兹华斯在各自所作的诗歌中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自然观。首先,在雪莱的诗歌中,自然界被看成是活力的源泉,这种力量处于不断的涌动之中;然而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之中,自然界则被看成是一种慈祥的给人以安慰的力量,这种力量给人带来内心的平和和安宁,给人以深思,这一点从雪莱的《勃朗峰》和华兹华斯的《丁登寺》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雪莱和华兹华斯在各自诗中(《勃朗峰》和《丁登寺》)中都对大自然所体现出的力量、美丽和威严表达了自己的羡慕与欣赏之情;但是对自然界的描述和观点却不一样,同时对于人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的问题上也有所不同。其次,雪莱把自然界当做自己宣讲其革命乐观主义理想信念的讲坛,以便能为全人类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界则常常被描绘成人们儿童时代向往的乐园,表达出了其在逃避乱世、归园田居的隐居生活倾向,这种自然观的在雪莱的《致云雀》与华兹华斯的《致布谷鸟》对比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两者都喜欢用大自然的各种鸟儿作为诗歌中的意象,雪莱在诗歌《致云雀》中表达了其想释放心中所有的怨恨和忧愁、向往自由、改革世界的愿望,华兹华斯在《致布谷鸟》中回忆了儿时躺在草地上听着布谷鸟动听的歌声的经历,神秘的鸟叫声把他带入一种美好的幻想境地,表达了他想过一种和平、宁静和安逸的生活愿望。

2. 雪莱与华兹华斯持有不同自然观的原因

雪莱和华兹华斯持有不同的自然观,主要原因是两者在诗学和政治理念上有很大差别,导致了他们文学立场的不一样,我们可以从从雪莱的《诗辩》和华兹华斯在《<抒情诗歌集>序言》中发现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学倾向。接下来我们将从他们俩在诗人和诗歌的社会作用以及诗歌语言的本性问题上的不同看法来分析他们持有不同自然观的根本原因。

2.1 雪莱与华兹华斯在诗人的社会作用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雪莱在《诗辩》中认为“诗人是文明社会的创造者和开拓者”以及“生活在当下却能看到未来,他们的思想犹如萌发的花芽和最新鲜的果实”;同时他也认为,“诗人”这样荣誉称号不仅可以授予语言大师,而且还可以授予任何其他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们。雪莱认为诗歌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体现,任何人只要在他的职业中完成了创造性的工作都可以被称之为诗人。因此雪莱认为诗人应该包括音乐家、雕塑家、画家,甚至是他非常憎恨的牧师。华兹华斯在《序言》中则认为诗人应当是一群很有能力的人,他们更能熟练的描写人类的情感,诗人应该赋予自己更强的敏感性、更多的热情和柔情,因而“对人类的本性也就了解的更多”。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导致他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观察和想象,与此同时,华兹华斯还认为诗人应当是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因而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享有更高的威望,因为其他其它职业的人给普通人带来愉悦的能力没有诗人那么强,就这种意义而言,社会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被称作为诗人。 由此看来,雪莱对诗人的定义跟华兹华斯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雪莱所指的诗人更为广泛,他认为只要能给整个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人都是诗人,在他看来,任何人只要能激发别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并完成创造性的工作继而对社会做出贡献都可以称为诗人。雪莱扩展对诗人的定义,强调的是诗歌所起的社会作用,他希望他的诗歌可以成为传播政治理念个革命精神的手段并由此激发人民改革旧体制的欲望。华兹华斯对诗人的界定就狭窄多了,他认为诗人是社会上的精神领袖,拥有着别人难以达到的社会地位。在对诗人的定义方面,雪莱的包容性和华兹华斯的排他性反映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雪莱对生活充满乐观和激情,敢于变革并接受挑战,华兹华斯则对生活采取一种逃避和保守的态度,喜欢深思和安宁。

2.2 雪莱和华兹华斯对于诗歌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有不同的见解

雪莱和华兹华斯对诗人的应承担的社会作用的不同看法相应的导致了他们对诗歌应具有怎样的社会功能的不同观点。在雪莱看来,诗歌创作的目的是去发现新的灵感源泉以便给人带来新的快乐,“诗歌是心灵处于最快乐、最美好时刻的记录”,诗歌能美化一切事物,“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再创造一个生命”。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作为一个激进的诗人,雪莱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是抽象的美学概念,更在于它能赋予更多的社会和政治意义。在他看来,在唤醒一个民族朝着观念和体制进行有益的变革方面,诗歌是最可靠的先驱、同志和信徒,因此雪莱认为诗人不应该满足于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和个人的想象和沉思,他曾自豪的宣布诗人的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诗歌,作为时代的号角,能让公众感觉到字词当中所包含的燃烧着的激情生活。雪莱对诗歌社会功能的解释直接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当中,他一生之中写了大量的诗,写这些诗歌的主要目的是提倡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并批判各种形式的封建专制主义,如在《自由》这首诗当中,他把自由比作台风、地震和闪电,但是他认为自由在烈度方面比闪电更加耀眼、比地震更加震撼。相比之下,华兹华斯对诗歌的看法与雪莱截然不同。在《抒情诗集》的序言当中,华兹华斯认为诗人应当乐意去思考宇宙间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体现出来的意志和激情,而且当自己找不到它们时候应该迫使自己去创造这些意志和激情,尽管华兹华斯也使用了激情一词,但是他使用的时候缺乏雪莱在《诗辩》中使用该词时所具有的热情。华兹华斯对法国革命期间所发生的暴力感到担忧和震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所导致的公众道德的堕落表示憎恶,因此他有点儿追随卢梭的思想,远离人群,来到带自然的怀抱,希望由此找到他的理想世界。因此他笔下的“激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山水带给他的创作灵感而已,跟当时社会风起云涌的革命潮流以及人民的政治热情毫无关系。在《序言》当中,华兹华斯还主张诗人应该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去,但是他所指的社会是指能给他带来想象的创作灵感的特定场景,而不是雪莱那种为自由而奋斗的社会.华兹华斯认为诗歌就是把景色描写和个人思想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诗中应该有丰富的情感。

2.3 雪莱和华兹华斯对诗歌语言的不同观点

雪莱认为,诗歌语言应该在事物之间重新建立联系,他主张诗歌的语言应当清晰、明白、易读,应该使用平实的语言去说明普通的理念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过,雪莱的诗歌语言绝不是日常语言,他主张使用非常比喻化的语言。当我们读雪莱的诗歌时,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热情,这种热情和激情不仅仅是给人以鼓舞,而且还能震撼心灵,像《西风颂》这样的诗歌,里边充满着激情和热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使用了风、云、浪涛和树叶等一系列隐喻来表达其对春天的到来的渴望,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即使非常普通的语言进入雪莱的诗歌后就显得充满活力、生气和朝气了。相比之下,华兹华斯认为诗歌应当选择底层乡村人的生活并采用他们的语言,因为这些人每时每刻都在跟最美好的事物接触着他认为乡村生活没有受到商业社会的虚浮风气的太多影响,乡村人使用的语言更加接近自然而且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因而具有更持久的效果,人们认为这种诗歌语言观点是华兹华斯对英国诗歌发展做出的主要贡献。在他看来,只有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走近森林、湖泊和山脉才能安抚他受伤的心灵,这使得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要使用自然的、未受污染的语言来进行诗歌创作。因此,华兹华斯的简朴平实的诗歌语言跟雪莱的隐喻性、夸张性的诗歌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单位: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华兹华斯著,黄杲昕编译.《华兹华斯抒情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2]雪莱.雪莱抒情诗全集.江枫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自然观雪莱华兹华斯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浅谈园林艺术
一诺30年
名言名句
风景、地方与浪漫主义——华兹华斯的湖区书写
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