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及复仇动因

2014-03-26方金明吴静

关键词:斯克利夫呼啸山庄凯瑟琳

方金明 吴静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呼啸山庄》是一部关于林顿家族和恩肖家族的传奇历史。小说自创作以来,已被众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它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精神上的压迫与矛盾冲突。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每一个头脑清醒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都认为,一个正常的、品格良好的女人,应该能将自己完全奉献给家庭,只以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存在,[1]而男人则是家庭的中心与代表。男性的价值观,体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要求。在众人眼里,《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邪恶的化身,一个极端粗鲁的暴徒和残酷无情的罪人;但笔者认为,他的报复行为,是一个孤苦的受害者的本能反抗,他是可恨的,然而也是值得同情的。

一、希斯克利夫的悲剧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由老恩肖先生拾来抚养的吉普赛孤儿,之前跟着母亲过着流浪的生活。当时的吉普赛人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长期流浪,在大篷车车轮上安家,靠卖艺为生,过着频繁迁徙四处漂泊的生活。这样一个孤苦的孩子,虽然幸运地被恩肖先生领了回家,但却并不是他幸福的开端,而是他悲剧的开始。

自从老主人恩肖把希斯克利夫从利物浦街头带回呼啸山庄,让他尝到人间的亲情与关怀后,他便是个十分讨人喜爱的孩子:纯朴善良,充满阳光,积极向上。老恩肖视他如亲子,女管家耐莉给与他母亲般的呵护,凯瑟琳与他不是兄妹却胜似兄妹。他唯一感到委屈的,便是会受到少爷辛德雷的欺辱。辛德雷故意在学校制造机会,让身边的同学耻笑他,以至于连旁人都对希斯克利夫投来异样的眼光。不过,这一阶段的希斯克利夫,依然是快乐多于悲伤,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老恩肖充当了他绝对安全的保护伞,老恩肖就是他的得力靠山。作为该社会父权制的领导,老恩肖不仅可以授权于他人,而且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身边的人。他得到了老恩肖慈爱的滋润,也与青梅竹马的妹妹孕育出了一段恋情。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力至高无上,作为父亲的心腹,所以他能快乐地生活,无虑地成长,赢得别人的尊重,享受家庭的温暖和爱情的甜美。但老恩肖的葬礼一结束,希斯克利夫的苦难便由此开始。辛德雷成了呼啸山庄的继承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希斯克利夫撵出主人的客厅,把他赶到佣人中间去,让他像仆人一样做苦工,强迫他跟庄园里其他的小伙伴们一样辛苦地干活,并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他从副牧师那儿受教诲的机会,强行把他与凯瑟琳分开。地位的丧失和经济上的穷困潦倒,使他在悲剧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老恩肖的离世, 使得希斯克利夫的保护伞不复存在。与新主人的诞生伴随而来的,是新的权威。落魄就注定受欺辱,贫穷就注定被排挤,躲不过旁人的轻视。虽然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犹如磐石般坚定,但势必被父权捕获。她被迫与代表她真实自我的希斯克利夫分离。来自哥哥父权地位的压迫,同时身边不乏有社会地位的男士的追求,在权力和上层生活的诱惑下,凯瑟琳想出了一个法子,即通过自己地位的提高,来帮助自己的爱人。这实际上就是对他们两人悬殊地位的妥协。耐莉自始至终都称呼林顿为“先生”、“我的主人”,与她直呼希斯克利夫形成对照。这是耐人寻味的。这表明林顿尽管外表孱弱,却拥有不可否认的父权与地位。只要林顿一发话, 几个强壮的男仆就会执行主人的命令, 把希斯克利夫扔到外面去。这是男权制下希斯克利夫失去社会地位的必然结果。

当希斯克利夫还未离开呼啸山庄前,林顿来到凯瑟琳家,衣冠整齐,而希斯克利夫却衣衫褴褛。细心体贴的耐莉,赶紧拿出老恩肖生前留下的体面服饰。希斯克利夫穿上后,其堂堂的仪表,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期望。这意味着金钱能带给男人力量。凯瑟林来到林顿家,吃香喝辣穿戴高贵,并在林顿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各种习惯的影响,待人接物看起来更有礼貌。回到呼啸山庄后的她,已不再是和希斯克利夫在草地上奔跑的野女孩。这一切,希斯克利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明白,由于地位的悬殊,他即使拥有凯瑟琳的躯体,也不再拥有她的灵魂。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在内心深处虽从未减退,但也丝毫掩饰不了她高攀林顿家的愿望。凯瑟琳是爱希斯克利夫的,“我爱他脚下的地, 头上的天, 他所碰过的每一样东西, 以及他说过的每一个字。我爱他所有的表情和动作, 还有整个完完全全的他”,但与此同时,她也认为,一旦她嫁给希斯克利夫,将会降低她的身份。在她逐渐适应小姐身份的过程中,她清醒地意识到了希斯克利夫地位的低下。男性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殊荣,所以对于出身卑微的希斯克利夫来说,要赢回自尊,就必须找回男儿本色,找回自己的应得之物。只可惜,在拼命去找回自尊的时候,爱情却离他越来越远,有些东西已经无法用金钱买回。

二、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动因

有家不能回,爱情受背叛,尊严被践踏,人格遭侮辱,让希斯克利夫蒙受极大的羞辱。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有一种思维定势:讲究门当户对,崇拜金钱。在这种情形下,希斯克利夫采取行动摆脱众人的蔑视,以解心头之苦,是完全符合常理的。果然,只需三年的时间,他就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众人眼前。他成了一位富有的乡绅,凭借金钱的力量,出入上层社会。依他当时的状况,他本可以用一种和平的方式,将心爱的人带到一个更加舒服的地方,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他为什么还是采取了那些毒辣的手段?仔细一想,问题还在于男权制制度本身。在男权制社会里,男性是权利的象征,不能在任何方面输给自己的男性同胞,尤其是与自己有着利益冲突的男性。于是,在男性本能的控制欲下,在各种仇恨辛酸的冲击下,他一步步迈入罪恶的深渊。我们始终不要忽视这一点,一步步走入罪恶深渊的希斯克利夫,也曾经有过善举,并且最终放下了屠刀,一心向善。当他获得老庄主的关怀和凯瑟琳的爱情时,他是善的;老庄主的去世,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都孤立排斥他,特别是凯瑟琳在感情上也抛弃他,才使得复仇的烈火在其心中燃烧。但当仇人渐渐死去时,他复仇的动因也在一点点地瓦解。在为恶的过程中,天性善良的因子在他身上再次萌发。他向善回归,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最后他也承认,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糟糕的结局。从这种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转变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内心强烈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他的复仇行动是因为对凯瑟琳爱之切;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男人是因背负巨大压力而产生的本能反抗。

《呼啸山庄》是一本信息量庞杂,可从多方面研究的著作。大部分人对希斯克利夫只是持以片面的批判责骂的态度,而没有客观地去分析导致此种结果的根源。从男权制视角出发,进一步分析希斯克利夫,我们能发现,当权力从父亲手中转移到兄长手中,当他从被捧在手心疼爱,到尝尽各种辛酸的不同心理历程后,他的所作所为,确实也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对男权制的反叛,只不过他所选取的方式,仍然是在服膺男权制下,以男权冲击男权。男性一出生,就必须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开拓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空。在当今社会,男人依然不自觉地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他们不仅需要关心,更需要被理解和支持。这或许也是希斯克利夫留给我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严俊.父权社会的真爱颂歌——《呼啸山庄》主题分析[J].电影文学,2007(18).

猜你喜欢

斯克利夫呼啸山庄凯瑟琳
完美的鲨鱼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历程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贾宝玉与凯瑟琳·恩肖的三角恋比较研究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