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紫色》中的黑人女性反抗意识
2014-03-25马欣
马欣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作为一名杰出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发表了大量描写黑人女性真实生活场景和社会制度对黑人女性进行压迫的作品。其代表作《紫色》以长篇书信体的形式,讲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妇女为争取政治、经济、性别和种族平等,寻求精神独立和人格完整而进行的不懈斗争。1985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紫色》讲述了四位黑人女性茜莉、索菲亚、秀格、奈缇反抗的一生。以下通过对电影中四位黑人女性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四种不同的反抗方法和反抗历程。
一、隐忍的茜莉
(一)茜莉的性格分析
茜莉是由著名黑人女星乌比·哥德堡(Whoopi Goldberg)扮演的。乌比·哥德堡在众多女星中是很丑的,由她扮演茜莉,从视觉上我们可以直观地体会到茜莉的外表丑陋。通过其继父和亚伯特的评价依稀可见茜莉的性格特征。继父在把茜莉卖给亚伯特时,对亚伯特说:“茜莉很丑,但是她很勤劳,而且她肯学,你可以对她为所欲为,她不会对你有所要求。”当茜莉要离开亚伯特的饭桌时,亚伯特嘲笑道:“你又丑又瘦,可笑的身材,太害怕跟人开口说话。”这两个评价对于当时的茜莉来说是十分恰当的。第一,茜莉很丑,继父在一开头说她的笑容是世界上最丑的笑容。第二,茜莉很勤劳,她把亚伯特脏乱不堪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农场也打理得井井有条。第三,茜莉很肯学,她在妹妹奈缇的影响下学会认字,学会看书,学会抗争。
(二)茜莉的意识觉醒与反抗历程
茜莉14岁时生下继父的孩子,然后被继父像处理商品一样卖给了残暴的亚伯特。茜莉一开始只是唯唯诺诺,任劳任怨,受尽折磨和屈辱。直到茜莉认识了歌手秀格,在秀格的引导下茜莉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她从奈缇的来信中了解了黑人世界的丰富多彩。茜莉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开始追求自由独立。随着剧情的一步步发展,茜莉开始反抗。
在一次聚餐时,一向唯命是从的茜莉用手指着亚伯特,说道:“我诅咒你,直到你合理地对待我为止。你为我设计的牢房,终究会让你自食恶果。”亚伯特在饭桌前大笑道:“你走了还会回来的,你又老又丑,没有任何能力。”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一语道出了女性离不开家庭的首要原因:经济上不独立。面对亚伯特的打击,茜莉答道:“我很穷,又是黑人,甚至还很丑,但是上帝,我解脱了。”这是女人离开家庭、走向独立的宣誓。
觉醒后的茜莉勇敢地走出家庭,走向社会,随着经济上的独立,茜莉的眼界逐渐开阔,知识不断增长,性格越来越坚强,终于完善了自我,赢得了尊严,最终脱离了苦难的命运,和妹妹及孩子们相聚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二、坚强的索菲亚
(一)索菲亚的性格特征
由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扮演的索菲亚是茜莉的养子哈波的妻子。索菲亚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是影片中的闪光点之一。首先,索菲亚性格豪迈,气场十足,性情暴烈。这些性格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细节体现出来:索菲亚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狗叫声。三只大狗一边跑一边惊恐地朝后面张望。随后是索菲亚挺着大肚子,大摇大摆地向亚伯特家走去,正如茜莉的旁白说的:“她要像出征一样前来。”在哈波的俱乐部里,哈波的情妇扇了索菲亚一巴掌之后,索菲亚一巴掌把对方扇得掉进了厕所里,在接下来的混乱中,索菲亚还和男人们互殴。其次,索菲亚能干,会持家。主要从以下几个细节中可以得出:市长夫人蜜莉夸索菲亚的小孩很干净,并要求她做自己的女仆,从侧面反映出索菲亚的能干和持家。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黑人女性能够教白人太太开车,也从侧面说明索菲亚的确聪明能干。最后,索菲亚懂得礼仪,懂得感恩,身边充满亲情、友情和爱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面对亚伯特的蔑视时,索菲亚说自己不会无家可归,有姐姐和姐夫收留,可以一直住在姐姐家。她结婚时得到了很多姐妹的大力支持。出狱后,她在杂货店打货时得到了茜莉的帮助,对此一直心怀感恩。后来,茜莉在饭桌上反抗时,她选择站在茜莉一边,并哭诉说:“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
(二)索菲亚的反抗
对家庭的反抗。第一次见公公,面对公公的反对和蔑视,索菲亚理直气壮地反击:“我不需要你如何照顾我跟我的孩子,我可以自己照顾我的孩子。”被哈波打了之后,索菲亚气冲冲地跑到田间,对茜莉说:“我这辈子不断抗争,对我爸爸的抗争,对我舅舅的抗争,对我兄弟的抗争,女孩在有男人的家庭并不安全,但我从未想过在自己的家中也需要抗争,我爱哈波,但是在他打我之前,我会先杀了他。”最后,索菲亚站在茜莉一边,一起反击男人们。她对着亚伯特的父亲骂道:“安静,你这个老蠢蛋,总是干涉别人的生活,索菲亚回家了,所以闭嘴。”
对社会制度的反抗。当蜜莉要求索菲亚做自己的女仆时,索菲亚果断拒绝并骂道:“见鬼的。不要。”在受到市长质问并被掌掴时,索菲亚仍然不畏强权,反过来一巴掌把市长打到趴下。女性的反抗是无力的,尤其是在种族不平等的条件下,很多女性付出了实际行动,结局却是悲惨的。当然,最后索菲亚和哈波还是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三、独立的秀格
秀格是一位歌唱家,她漂亮,才华横溢,是无数男性向往的万人迷。秀格在影片中是一位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她一直在反抗,用她的才华和美貌。不同于固守在家庭中的女性,她不会为了一个男人伤心落泪,痴情不改,她每天都是快乐的,身边围绕着众多的追求者。秀格是茜莉的丈夫亚伯特的情妇。一天,她大摇大摆地来到茜莉家住下,还嘲笑茜莉奇丑无比。茜莉的细心照顾慢慢感化了她。于是,开朗的秀格鼓励自卑的茜莉,成为唯一一个真正关心、爱护茜莉的人。
秀格帮助茜莉找回做人的尊严和敢于反抗的信心,帮助茜莉找回妹妹的来信,阻止茜莉做出不理智的傻事。秀格还创作了一首歌曲献给茜莉。在秀格的启发和帮助下,茜莉勇敢地走出家庭。但是,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秀格和作为牧师的父亲拥抱,这象征着秀格回归基督教。小说中的秀格是最反对基督教的,这也是在男权社会里,为了符合主流意识而做出的安排。
四、浪游的奈缇
奈缇是茜莉的妹妹,两姐妹情同手足。但是,奈缇与茜莉不论从外貌还是从性格上都有着天壤之别。奈缇漂亮,一开始就被亚伯特看上并向其继父提亲。更重要的是,奈缇一开始就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自尊心。由于具有反抗意识,奈缇避免了像茜莉一样被继父强奸的命运。随后,她不甘继父的骚扰和压迫,干脆搬到亚伯特家中住,并发誓再也不回去。当奈缇在亚伯特家中看到亚伯特的小孩欺负茜莉时,她告诉茜莉:“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里的老大,你必须进行抗争!”在被亚伯特尾随并意图不轨时,奈缇进行了反抗。在被亚伯特赶出家门时,奈缇歇斯底里地喊道:“只有死亡才会让我们分离。”从中可以看出奈缇的倔强与反抗意识。奈缇通过学习、浪游非洲,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使自己变得强大,这是奈缇不同于其他三位黑人女性的反抗方法。
五、结语
紫色在西方国家象征着高贵,紫色是幽静的、矛盾的,是热烈的红色和忧伤的蓝色调和出来的孤独。紫色是代表着永恒、美好的紫罗兰。影片中的四位黑人女性都有着不幸的遭遇,但是她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尊严,开始反抗,最后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在反抗过程中总会有失败,总会受到更强大的压迫。从反抗的方法来看,茜莉靠隐忍的自我觉醒、独立、创业进行反抗,索菲亚靠桀骜不驯的暴力进行反抗,秀格通过才华与美貌追求独立,而奈缇通过追求知识、完善自我进行反抗。这四种反抗方式截然不同,而我们最为推崇的是奈缇的反抗方式,即通过学习知识让自己成为精神的巨人,用知识和阅历来改变自身,征服男权社会。
参考文献:
[1](美)艾丽丝·沃克.紫色[M].杨仁敬,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2](法)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周玮.从小说到电影——论斯皮尔伯格对妇女主义小说《紫色》的改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刘云立.黑人女性的反抗——电影《紫色》简评[J].西安社会科学,2011(2).
[5]尚玉峰.紫色:从小说到电影[J].影视评论,2007(2).
[6]王琼.上帝是个黑女人——从《紫色》看艾丽丝·沃克的黑人妇女主义宗教观[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7]杨敏,董铖.从女性主义看《紫色》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抗争[J].时代文学,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