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还是进步:《秘密金鱼》之女性形象塑造
2014-03-25龙艳霞
龙艳霞
(南方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戴维·米恩斯的短篇小说《秘密金鱼》,以女性视角,叙述了当代美国一对中年中产阶级夫妻婚姻逐渐沦陷的过程。戴维·米恩斯虽然不是女性,无法以女性身份经历女性生活,但他在《秘密金鱼》中,着意体现女性的情感,彰现女性的存在,以女性的视角进行观察和叙述,从而体现出一种女性文化批评的立场。从这一层面而言,《秘密金鱼》既是一篇异于女性作家书写的,超越女性主义文学传统,在男性关怀下,假借女性视角书写的女性主义作品;更是在两性视域下,作者对当代女性处境所做出的客观公正的评述。
《秘密金鱼》如实地再现了当代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生活处境:婚前,她们积极工作,享受爱情;婚后,她们主动回归家庭,相夫教子;最后,她们的婚姻破裂,失去丈夫。《秘密金鱼》叙事的焦点,集中在女主人公婚后逐渐没落的家庭生活上,即女性主动放弃工作回归家庭,遭遇第三者后又主动放弃丈夫,失去婚姻。对此,读者不禁要发出疑问:在女性主义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个多世纪,并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的背景下,当代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生活处境,为何却如此让人深感抑郁,并令人为之痛心?《秘密金鱼》所塑造的这一女性形象,是否与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相悖?相对于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其是否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要解答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回顾女性主义运动演进的基础上,结合《秘密金鱼》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予以深入的探讨。
一
人类历史上,曾经先后掀起过三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
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女权宣言》号召女性自食其力,不依靠男人,从此揭开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序幕。进入19世纪后,女性的独立意识更加明显。1870年,英国通过了《已婚妇女财产法》。该法的颁行,使妇女有了财产权。20世纪以来,女性由要求人格独立转向要求政治、经济和文化话语权。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决定,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经过长期努力,1920年,美国宪法第19次修正案终于批准了全国范围内的妇女选举权。从1928年起,英国所有的妇女也拥有了平等的选举权。至此,20世纪西方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结束。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主要目标是挑战西方的知识传统,以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讨论文化历史,试图弄清妇女的本质属性和文化构成,还原和确立妇女的人类特性。[1](P528)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所肩负的使命是:女性要改变自己屈从于男性的社会地位,从工作和职业起步,找回丢失的自我。
从前后两次女性主义运动来看,《秘密金鱼》所塑造的当代美国女性形象,相比女性主义运动所致力追求的男女平等的目标而言,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秘密金鱼》中的女主人公选择了婚后主动放弃工作,回归家庭,因而其不得不依靠男人养活:
为了爱情,为了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她放弃了许多,只为留在家里陪伴泰迪和安妮度过他们的性格形成期,以确保他们的大脑发育正常,以确保他们的大脑突触正确形成。……嗯,对,她觉得放弃自我,奉献家庭这个行动,是出于她的自由意愿。[2]
这一“自由意愿”,不仅意味着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更意味着她主动将自己置于屈从于男性的社会地位中,从而丧失了独立的自我。为何经过两个世纪的努力换来的女性权利,可以被她这么轻易主动地放弃?单从这一点而言,这不是当代女性在行为、思想上的倒退,又是什么?
二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进入到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运动,不愿与第二次浪潮相认同,其内容发生了转向,即从单纯的反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中走出来,而不再简单绝对地将两性置于彼此对立的状态下。女性要求以更加理智的心态来考察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质,明确各自的优劣短长,并试图寻求两性间的和谐。这是从根本上承认男女在性别、生理上的不同,以使家庭和社会最终获得平衡与和谐。但就在同一时期,作为男权意识形态喉舌的美国主流媒体,一直以各种形式,宣传反女性主义的言论。这在1980~1992年里根和老布什总统当政时代尤为明显。女性主义学术界因此将这一时期,称为女性主义运动的回潮时代。甚至在1992年以后的女性主义运动后回潮时代,美国的主流媒体仍然极力宣扬反对女性主义的男权思想。[3]因此,在这两股势力的碰撞中,戴维·米恩斯在《秘密金鱼》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是对处于女性主义运动回潮时代的美国女性处境的如实反映,也是对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的核心问题(两性如何和谐相处)的进一步讨论与探索。《秘密金鱼》中两代人婚姻的不同结局的展现,就是戴维·米恩斯这一努力的极好的证明。
按时间推算,《秘密金鱼》中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父辈的婚姻,应存在于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时期。在此时期,女性在诸多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利,如人格权、财产权、政治权、经济权、话语权等。女主人公父辈的婚姻,在其父母亲的不断争吵中瓦解,最终以其父亲出走,惨死他乡而告终。女主人公父亲心目中沉闷的妻子,女主人公眼中跋扈的母亲,在婚姻关系中看似获胜,但其最终却只能在落寞中,不停地念叨着“他走了”[2]。女主人公父辈的婚姻经历,展示了通过两次女性主义运动而变得刚强的女主人公母亲的形象,也体现出这一事实:在两次女性主义运动之后,在寻求公平的名义下,男女的地位已变得不平等。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结果,并不能使女主人公父辈的婚姻和睦,家庭幸福。这给作为子辈的女主人公以强大的心理影响与暗示。小说中,女主人公童年时期那条被其父亲放生的金鱼,成为女主人公无法摆脱这一影响的心理渊源:有了自由的鱼儿与干净的氧气充足的水源环境,才能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鱼水之欢。这是戴维·米恩斯对走出女性主义回潮时代的女性重获自由的期盼,也是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追求两性和谐相处的象征。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女主人公在面对自己的婚姻和两性关系时,为了避免其母亲因其太过刚强而造成的家庭、婚姻的不幸,毅然选择了与其母亲截然相反的行为方式。婚后,为了子女的成长,女主人公放弃了工作;为了家庭的和睦,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晚归不闻不问;为了保全婚姻,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女主人公委曲求全,听任丈夫出轨。于是,女主人公不仅失去了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也渐渐丧失了与其丈夫的平等的话语权,并最终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女主人公选择了一条与其母亲不一样的道路,期望用自己的牺牲,换取家庭的和谐,但最终她却以失败而告终。小说中,逐渐浑浊的鱼缸,暗示了当代女性正身处女性主义运动回潮时代;小说结尾,夫妻和平分手后,鱼缸终于变得明亮,女主人公和孩子们一起把鱼缸抬到更加通透安全的地方,则暗示了作者对于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中心内容的肯定,表现了其对解决两性和谐相处问题的期盼和信心。
对比小说中两代人婚姻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身处女性主义运动回潮时代的女主人公,虽然不如其身处女性主义运动上升期的母亲那样,可以掌握并享有各种反男性中心的女性权利,虽然两代人的两段婚姻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然而,相较于其母亲而言,女主人公身上却彰显出一种人性的进步。其理由有二。其一,《秘密金鱼》中的女主人公,曾经获得并可以任意获得前两次女性主义运动所要求的女性的各种权利,比如婚前工作权、离婚后再次工作权等。当代女性能自由地决定自己是否获得与放弃工作权利,这与历史上的妇女为争取工作权利,而不得不面临社会体制、传统习俗的逼迫完全不同。女性工作与否,完全取决于女性的个人意志,而不是社会制度。由此而言,《秘密金鱼》所塑造的新一代女性形象,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其二,《秘密金鱼》中女主人公的母亲选择了与男性绝对对立的立场,以反男性为中心,有着过于刚硬的人格,这不利于两性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其最终逼走了其丈夫,致死其丈夫客死异乡;而女主人公则反其道而行之,对其丈夫柔弱忍让,面对其丈夫的出轨行径,她最终选择了放手,还其丈夫以自由。其软弱之举,看似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实则是其在先辈的教训和影响下,进行一番人性思考的结果。换言之,《秘密金鱼》中的女主人公,正是希冀以另外的方式,维系和谐的两性关系,以避免悲剧的重演。
《秘密金鱼》所描写的两代人的婚姻,虽然最终都无可挽回,但相较于女主人公父亲郁闷而死的婚姻结局,女主人公丈夫最终所获得的自由结局,是作者对于女主人公为两性和谐相处而做出的努力的最大的肯定。由此而言,《秘密金鱼》是以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及其回潮为背景,试图在当代女性主义发展理论的指引下,以更加理智的心态,考察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质,并明确其各自的优劣短长,进而为寻求两性间的和谐相处,而做出的努力尝试。
三
《秘密金鱼》是在男性关怀下,假借女性视角书写而成的女性主义作品。戴维·米恩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两性视域下,作者对当代女性处境所做出的公正描述;但戴维·米恩斯借助这一形象所要表达出的意义,却又并非仅限于此。戴维·米恩斯通过两代人婚姻结局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前两次女性主义运动,在为女性争取各种权利的同时,也在“公平”的外衣下,忽视了男性应有的权利,从而在新的层面上,导向了两性关系的不平等。戴维·米恩斯以女主人公父亲生命的终结为例,希望人们能够认真地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走出前两次女性主义运动将两性绝对对立的误区,以寻求两性之间的真正和谐相处。这表达出戴维·米恩斯对于两性的共同关怀。
与《秘密金鱼》中相似的女性形象,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存在于当代大众电影和现实生活中。2009年始播的美国法律剧情电视连续剧《傲骨贤妻》中所塑造的中产阶级女性形象,便几乎与《秘密金鱼》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如出一辙。而在现实生活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也为了丈夫的政治前途而改从夫姓,在莱温斯基事件后,希拉里又选择了妥协。这些女性都拥有以下特点:她们都有获得工作的能力,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她们工作与否,完全取决于其个人意志,她们可以自食其力而不依靠任何男人;她们拥有国家所赋予的各种与男性平等的权利,比如人格权、财产权、政治权、经济权、话语权等;她们力图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质,明确各自的优劣短长,能在历经坎坷后重新振作起来,并审视自己的行为。戴维·米恩斯正是认清了这一烙有时代印记的当代女性特质,进而期望通过其作品,让人们意识到我们曾经的过失和未来的理想,并为两性的和谐相处,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蒋承勇,项晓敏,李家宝.20世纪欧美文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龙艳霞,唐伟胜.《秘密金鱼》译文[J].英语世界,2013(7).
[3]都岚岚.后回潮时代的美国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D].北京:清华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