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比较

2014-03-25尹力禾

关键词:异化理论卢卡奇物化

尹力禾

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但也存在着很大不同。本文将从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概念内涵、消解途径等方面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以求对异化问题有进一步认识。

一、时代背景

马克思写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时代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和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为了累积资本,残酷剥削工人阶级,使得贫富差距拉大,阶级矛盾十分明显。当时生产力发展十分迅速,但科学技术还没有形成对生产力的统领地位。马克思在《手稿》中把异化和劳动结合起来,指出资本家与工人尖锐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阐述了其异化劳动理论。卢卡奇写作《历史和阶级意识》时,资本主义已处在发达且相对稳定时期,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社会和生产组织的理性化和合理化日趋明显。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人类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建立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拜物教理论的基础上,并借助于韦伯、席美尔等人的理论,从科学理性支配下的商品经济出发,形成了其物化理论。

二、概念内涵

马克思和卢卡奇都认为异化和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但异化和物化理论的概念内涵有着诸多不同。

马克思在《手稿》中将“劳动”与“异化”相结合阐述了他的异化观: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1]41。异化是指人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已对象同劳动者对立。这种独立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过来威胁到人的生存并制约、统治人。马克思在对异化劳动作了基本规定以后,阐述了资产阶级条件下异化的四种形式:一是劳动产品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2]91二是劳动活动的异化。“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2]93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对劳动者来说是一种不自愿的、被迫的活动,只是满足劳动以外其他各种需要的手段。劳动同劳动者异化了。三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正是在改造对象的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2]97。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失去了人的自由特性,异化劳动将劳动贬低成了一种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使人的类本质变成异于自身的本质。四是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当人与自己所创造的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和自身的类本质相异化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明确阐述了物化定义:“人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劳动成为某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凭借某种与人想异化的自发活动而支配人的东西。”[3]85在发达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所生产制造的产品成为独立于劳动者的东西反过来统治人。卢卡奇物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是人的数字化。在人类的理性化进程中,出现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和人在大机器生产中抽象化。二是主体的客体化。人在历史运动和生产过程中的自由主体沦为生产资料构成的物体系的客体。随着劳动的机械化、合理化,人的活动变得越来越缺乏自己的意志,越来越被动消极。三是人的原子化。即人与人之间冷漠和疏远,丧失了本该紧密的联系,成了各自孤立、互不兼容的原子。人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所覆盖,存在的是一个按照物的关系和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

在《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条件下,异化劳动必定导致人与人的异化。他不仅看到了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并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和压迫工人及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而卢卡奇从生产方式的文化机制方面出发深刻揭示出了在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由于工具理性的过分发达而导致的人的生存困境。虽然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在理论上将物化和异化混为一谈,但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物化现实。

三、异化和物化的根源

马克思和卢卡奇都认为异化和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但他们对于异化和物化根源的见解不同。马克思认为异化产生于固定化分工的出现和私有制关系的确立。私有制造成劳动及劳动产品的不平等分配,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阶级的劳动产品。私有制关系造成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对立,固定化分工得以实现。人为了生存需要被迫劳动,使人的活动本身异化为支配人的力量。社会固定化分工使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劳动产品作为人的劳动生产财富反而成为支配、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卢卡奇认为物化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并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范畴。商品生产把人劳动的社会性转变为劳动产品物的形式,从而导致了在商品交换中人与人的关系变成商品的物与物的关系,人就被物化了。

四、消解路径

马克思和卢卡奇都认为异化和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终究将会被消灭,但消解路径不同。

马克思认为要消灭异化,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通过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从而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最终达到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人向社会的复归。

卢卡奇认为物化不仅普遍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领域,而且渗透到了人的生存方式,内化到人的意识之中,形成了物化意识。物化意识使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变得支离破碎,丧失了历史总体性。卢卡奇认为扬弃物化,要恢复对历史总体性的认识。对历史总体性认识取决于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成熟。因此,他把对物化的扬弃归结为无产阶级的认识问题,不免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五、异化理论和物化理论比较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把握异化的新形式。异化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普遍性的异化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新的形式存在着。随着人类不断向现代化迈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异化现象不但没有被消解,反而出现了新的存在形式,且以更加隐蔽的形式统治着现代人。通过对异化和物化理论的深入研究,深度挖掘异化和物化理论的价值,准确把握异化在现阶段的新形式。

其次,有助于新形式异化的解决。通过对异化和物化理论的深入剖析,有助于提炼两种理论的现代价值维度,劳动异化和物化现象警醒着现代人的精神取向。只有辩证理解异化理论的批判寓意,才能使人们在各种思想和意识相互激荡的社会中辨明方向、远离异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社会现实批判性地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揭示异化的新形式和现代文明的弊病,才能有效消解异化,形成社会新模式,实现人类精神的真正解放和类本质复归。

再次,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异化与物化理论都是为了实现人的类本质复归的伟大目标,批判资本主义条件下物统治人的异化现象,倡导恢复劳动中人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地位,实现人自由与自觉的劳动。这两种理论的科学比较有助于形成一种更加有效消解异化的全面发展新模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满足人对物质、文化、生态的需要,才能全面促进人的智力和发挥潜能,丰富完满人的个性,全面提升人的素质。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M].王伟光,张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异化理论卢卡奇物化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对比研究
重看图形界面“扁平化”与“拟物化”之争——关于设计思维的探讨
卢卡奇研究综述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城乡结合部居民生活异化可能性和必然性探析——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视角
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