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境经济:泰缅边境冲突地带的订单式农业与劳动力流动*

2014-03-25ChayanVaddhanaphuti杜洁

关键词:族人订单式泰铢

【泰】Chayan Vaddhanaphuti 著 杜洁 译

(1.泰国清迈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民族研究发展中心;成都大学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106)

边境经济:泰缅边境冲突地带的订单式农业与劳动力流动*

【泰】Chayan Vaddhanaphuti 著 杜洁 译

(1.泰国清迈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民族研究发展中心;成都大学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106)

本文以泰缅边境订单式经济这一龙头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放松管制的资本流动刺激政策和人员流动相对严控之间的突出矛盾,旨在揭示边境地区人民与当地之间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关系形态。通过案例研究表明,泰缅边境地区主要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一是近期泰缅边境资本主义市场扩张刺激了农业生产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更大需求;其二是缅甸中央政府与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妨碍了缅甸一侧边境的同步经济发展,使得边境两侧形成强烈反差,造成农业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泰国;其三是泰国政府通过鼓励缅甸一侧边境克伦族村落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竭力控制缅甸籍克伦族务工人员数量。尽管边境武装冲突会对订单式农业发展造成影响,但是长期而言不会影响边境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边境经济;泰缅边境;订单式农业;劳动力流动;经济作物生产

泰国来兴府(Tak Province)与缅甸的接壤地区一直以来是汇集农业生产、萃取产业和经商贸易的地区。湄伊河(the Moei River)流经边陲,自然地形成泰缅两国的边境线。然而事实上,两国边境沿线的人民都同属克伦族(Karen)这一族群,说相同的语言,许多还有亲戚关系。几十年来,边境两侧的人们贸易往来和商品交换持续不断。目前,边境贸易已经成为来兴府区域发展规划的一项关键性战略。在来兴府的湄索县(Mae Scot)、扑柏县(Pop Phra)和蕴朋县(Umphang)地区,一定程度上还包括他颂央县(Tha Song Yang),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带来了对雇佣劳动力的需求。

由于靠近通往缅甸的重要门户妙瓦底镇(Myawaddy)的地理优势,以及缅甸劳动力供给的便利资源,湄索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新兴工业中心,并吸引了国内外企业在此投资开办中小型工厂。投资者受益于将生产迁至湄索县的支持性征税举措和投资政策。此外,内阁决议(the Cabinet Resolution)也将该地区确定为贸易旅游经济开发特区。据《来兴府2007年产业现状报告》(Tak Provincial Industrial Situation Report in 2007)资料显示,来兴府共有522家工厂(大部分为小型工厂),其中有286家(占54.79%)在湄索县境内。这些工厂大多是服装厂和纺织品厂,还有相对数量不多的陶器、塑料、厨具和家具工厂。这些工厂雇佣缅甸籍外来务工人员共计47818人。其中,24649人受雇于纺织品厂,17796人受雇于服装厂。除此之外,还应加上散落在湄伊河沿岸的好几百家小型锯木厂与木器加工厂。大多数的工人都是缅族人(Burmese)、孟族人(Mon)和若开族人(Arakanese),而克伦族人多受雇从事家庭工作和农田生产。近年来,由于产业扩张、工人消费,以及包括牲畜、宝石、农产品贸易在内的全部边境经济,湄索县地方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本文旨在揭示相较其他地区而言,边境地区人民与当地之间保留着不同的关系形态。此项案例研究表明,边境地区主要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首先,近期泰缅边境资本主义市场扩张刺激了农业生产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更大需求。其次,缅甸中央政府与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妨碍了缅甸一侧边境的同步发展,同时让当地村民难以安生。这使得边境两侧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农业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泰国。第三,泰国政府通过鼓励缅甸一侧边境克伦族村落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竭力控制缅甸籍克伦族务工人员数量。换言之,边境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放松管制、政策刺激的资本流动和相对而言控制更严的人员流动之间形成矛盾,此处表现得尤为明显。

边境地区的经济结构依赖于三大主要经济活动:自给自足型经济;伐木与木材加工,经济作物生产。自给自足型经济包括槟榔果、辣椒、南瓜、竹笋、林产品(野生兰花和蔬菜)等商品的小额贸易与交换。这类商品大多来自缅甸一侧,或是直接卖给泰国村民,或是泰国跨境交易商到缅甸境内收购。反过来,缅甸一侧的克伦族人跨境去泰国市场购买诸如服装、拖鞋、药品、鱼罐头、食盐、食用油、味精等必需品。通常情况下交易在村民之间直接进行,但是有时也会通过中间商。

第二个重要的经济活动涉及木材加工业和锯木业。由于缅甸一侧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伐木业成为沿边境一线地区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泰国商人开办中小型锯木厂(最多20名工人),雇佣当地村民砍伐树木,大多是柚木等木质坚硬树木,并将木材运过边境。然而,本地商人在木材和木制品进口泰国方面遇到一些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向控制该地区的各种不同的武装组织“纳税”。其次,各类政府部门推行的规章制度林林总总,程序非常繁复;据边境贸易中心(the Border Trade Centre)官员所说,大多数情况下本地进口商很难提供产品原产地证明和产品资格证书。来自泰缅两国的克伦族村民①,受雇于此类小型伐木和锯木工厂,有些村民甚至自己开办有锯木厂。事实上,中小型锯木厂业主不乏克伦族人、缅族人、孟族人和泰国的泰族人(Thai)。此外,克伦族武装组织控制着这个地区,锯木厂投产运营的许可权是其一项可观的经济收入来源。

第三即是该地区的经济作物生产。来兴府地处投资促进区(3区),出产以玉米②、玫瑰花、水稻、柑橘、大豆、龙眼、黄豆、各类香蕉、澳洲坚果、荔枝等为主的各类主要经济作物;还出产各类蔬菜,诸如大蒜、洋葱、甘蓝。扑柏县和夜拉末县(Mae Ra Mad),地处来兴府西部与缅甸接壤地区,是此类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生活在边境线泰国一侧的克伦族村民大多已经从事二十多年经济作物生产。他们人数众多,使用拖拉机进行农田作业。他们在地里种植玉米、花生、绿豆、木薯和椰子,旱季时在水田里种植黄豆。在过去五年里,农业公司通过广泛的本地经销商网络引进了玉米新品种。如果能够雇佣本地和外地克伦族人种植30莱(rai)③玉米,每年可以得到超过100万泰铢的投资回报。

边境线缅甸一侧的克伦族人通常种植水稻、香蕉、玉米、橡胶、烟草和柑橘。这里也有一家泰国穆斯林商人开办的大型柑橘果园。也有一些克伦族人以生产木炭、在锯木厂打工、收购锯末、在森林里采集蔬菜、在河里捕鱼来维持生计。有些村民饲养水牛和奶牛,但是他们大多都养鸡养猪。他们的木屋一般都采用锌屋顶和茅草屋顶。他们既不富裕,也算不上贫穷。许多缅甸籍克伦族人跨境到泰国打工,特别是在边境线泰国一侧诸如玉米和木薯等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季节急需劳力之时。此外,一方面由于地雷的缘故,另一方面由于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SPDC-the Sta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Council)④与民主克伦佛教军(DKBA-the Democratic Karen Buddhist Army)的激烈战火,缅甸一侧的土地更加难以开发。2013年,受湄索县北部缅甸一侧地区的战火影响,玉米产量大幅减少。

来自缅甸的克伦族务工人员大多无须去泰国找工作:泰国雇主会直接前来招工,并把他们送到泰国从事农田劳作。泰国本土的克伦族农民做好土地备耕的前期工作(玉米、绿豆、玫瑰花、甘蔗、香蕉、木瓜、柑橘等),并雇佣难民从事种植工作。当地农民还雇佣缅甸籍克伦族人在播种水稻之前做好稻田的备耕工作。低技能劳动力的日工资从60至120泰铢不等;12-16岁的孩子日工资大概为60泰铢,成年劳动力日工资由雇主提供午餐者为80泰铢,自带午餐者为100泰铢。从事犁耕和锯割类重体力劳动的务工人员日工资更高,大约为120-150泰铢。

泰缅边境地区经济作物耕种的集约化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由于人们认为缅甸一侧的土壤更加肥沃,泰国一侧的村民纷纷跨境过去种植玉米、花生和水稻。事实上,近期的贸易协定均凸显了订单式农业的重要性。据来兴府商务厅(the Tak Office of Provincial Commerce)信息,订单式农业是边境贸易的一项重大战略。来兴府商务厅的这一项目旨在促进泰缅两国农民合作种植玉米和绿豆等作物。商务厅官员邀请泰国当地中农参与该项目,目的在于支持缅甸农民在缅甸种植农作物,并以公道的价格收购他们的农产品。泰国政府豁免进口关税,大力支持项目的推进。泰国当局希望提高边境贸易额,并创造一个各方共赢的局面:泰国农民可以分享关税豁免政策和低成本生产的红利,同时缅甸农民留在本国就可以挣得薪水而不用非法越境到泰国打工。然而根据来兴府商务厅的报告显示,跨境订单式农业项目的成效却大打折扣,其主要原因是涉及农产品进口的海关规定非常复杂严格。因此,参与该项目的泰国农民不仅要缴纳关税,还要铤而走险通过非法渠道进口这些农产品。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边境线缅甸一侧地区已经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引进了订单式农业,该地区的经济社会格局得到持续的改善。经济作物种植为包括难民在内的缅甸籍克伦族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粮食安全保障。反之,边境线泰国一侧已经严重依赖缅甸籍克伦族外来务工人员。例如,玉米的种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境劳动力资源供给和确保良性经济回报的种子分销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经销商确定他们的“穴头”——例如,这些可靠人物能够知道本地区哪些农民的玉米种子是贷款购买的。这些边境地区农民转而雇佣克伦族务工人员,这些务工人员大多来自边境线缅甸一侧。他们从事全过程的种植工作,从翻土、除草、播种、喷洒农药到收割。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穴头”肩负确保能够收购农民农产品的责任,否则这些农民将面临“惩处”。边境两侧的情况大致相同,只是在缅甸境内,权势人物直接向控制耕种地区的武装组织头子汇报,在包出订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穴头”通常是选用有权有势的人物——大多数情况下包括前任或现任村长或社区负责人、商人,或商店老板——因此,种子分销系统类似于泰国的游说政治。

玉米种植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农业活动,涉及的各种费用主要用于雇佣劳动、除草和施肥等,正如我之前采访的一个泰国农民案例。这个人租用14莱土地种植玉米,还有20莱土地栽种水稻。土地租赁费用总共为40,000泰铢。他首先在泰国农业与农村合作银行(the Bank of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贷款。获得贷款的前提是这个农民必须购买种子和化学除草剂。通常情况下,一袋种子售价为1,630泰铢。这个农民种植14莱土地需要四袋种子。在玉米播种季节(四至五月),他雇佣缅甸籍务工人员翻整土地。他需要为每个务工人员支付500泰铢外来农业务工人员登记费用。他在犁耕工作方面支付6,000泰铢。到五月末,他雇佣10名工人松土,另外15名工人播种,支付每人日工资100泰铢。播种一周之后,他需要喷洒4盒化学药剂用于除草,总共成本控制在480泰铢以内。当玉米生长一个月之后,工人们再次喷洒药剂,又支付成本1,000泰铢。收割之前进行第三次喷洒药剂控制杂草,并为播种绿豆翻整土地。玉米生长15天内使用化肥两次。一袋化肥成本大约为700泰铢,总共需要十袋。六月开始在附近的农田里播种水稻,这一切都由外来务工人员完成。到了八月,他以包干形式支付雇佣工人收割玉米、种植绿豆的费用。到十一月,工人收割水稻和绿豆。在返回缅甸之前,克伦族外来务工人员总共在泰国工作七个月。

玉米种植是边境地区积极推动的龙头订单式农业。利润的最大化需要廉价的劳动力。在农业季节,缅甸籍克伦族务工人员经常跨越边境到泰国打工。他们中许多人已经和泰国农民、地主(包括克伦族和泰人(Tai)⑤)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以确保下一个季节能够再次受雇。许多人也到来兴府及其他地区寻求非农就业机会。

泰缅边境经常仅仅被看作是冲突地带,然而它同时也是汇集农业生产、萃取产业和经商贸易的地区。过去二十年来经济作物的引进,加上早期的跨境经济关系模式,以及小规模伐木业、木制品加工业和锯木业,都为边境地区的克伦族人提供了关键的经济基础,满足了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在边境经济的流变进程中,缅甸籍克伦族人完成了其自身社会的和经济的根本性“转变”。

然而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得益于缅甸籍克伦族人提供的廉价劳动力支持,玉米种植在边境线泰国一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泰国农民也在边境一线缅甸境内的许多民族村寨中推广玉米种植。但是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确保这些缅甸籍订单农民一旦买到种子之后会兑现把玉米卖给自己的承诺。由于这些地区受控于几支武装力量(缅甸政府军,民主克伦佛教军,克伦民族联盟(KNU -Karen National Union)),农民需要在拥有权势者处寻求庇护,但是这往往因时因地而异。

边境线缅甸一侧的订单式农业因此不可避免地与种族冲突问题相互关联。为了能够种植玉米并且将玉米销售给泰国商人,地主不得不同时按照一定数额向武装组织和政府军队“纳税”。但是这种协定并不正式,而局势又可能迅速恶化。2010年11月7日缅甸大选后,边境线缅甸一侧爆发多起武装冲突,订单式农业严重受挫,就是一个例证。不过后来,情况又恢复正常。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冲突阶段,边境地区资本主义经济都依然兴旺发达。

附注:

附注:原文Borderland Economy:Contract Farming And Labor Mobility In The Zone Of Conflict Along The Thai Burma Border选自Olivier Evrard,Dominique Guillaud,Chayan Vaddhanaphuti主编《泰国北部与老挝地区的流动性与继承性:过去与现在》(Mobility and Heritage in Northern Thailand and Laos: Past and Present)第四章《边境与危机处理》(Borders and Crisis of Settling),2013年出版。

注释:

①据报道,一家锯木厂雇佣20名非意愿离职工人。

②据《来兴府2007年产业现状报告》资料显示,该府玉米年产量为453,109吨,商业产值达18.76亿泰铢。

③译者注:莱(rai),泰国面积单位,1莱约合2.4亩。

④译者注: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Sta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Council),简称和发委(SPDC),成立于1997年11月15日,曾是缅甸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由原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更改而来。2011年3月30日解散,由新任总统吴登盛领导的民选政府所取代。

⑤“Thai”指国籍,“Tai”指族群认同(所有说泰语(Tai)的族群,包括暹罗人(泰国中部地区的泰人),泰国东北部泰人(Isan),泰阮人(Yuan,泰国北部泰人的一支),泰泐人(Lue,泰国北部泰人的一支)等。

Border Economy:Contract Farming&Labor Mobility Along the Conflict Thai-Burma Border Area

W ritten by Chayan Vaddhanaphuti,Translated by Du Jie
(1.Ethnic Study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Chingmai University,Thailand; 2.Sichuan Provi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ai Studies,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106)

This paper,taking contract farming-the leading economic activity along the Thai-Burma border as the object of study,intends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people and the local economical environmem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regions by analyzing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more free capital flow encouragement opolicy and themore rigid labor flow controls.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threemain forces in the Thai_Burma border.Firstly,the recent expansion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in the Thai-Burma border has given rise to a demand formore land and labor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econdly,the conflictbetween the governmentand ethnic armed groups in Burma hampered a correspon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on the Burmese side,and this generated a big economic contrast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border,and caused the flood of labormigrants into Thailand.Thirdly,the Thailand government tries to limit the number of Burmese Karen labormigrants by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sh crops production in the Karen villages located on the Burmese side.Although armed conflicts along the border have affected the contract farming to some extent,capitalism would flourish there in the long run.

border economy,the Thai-Burma border,contract farming,labormobility,cash crops farming

F3

A

1004-342(2014)02-115-04

2014-01-15

本文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国外智库2000-2013泰国研究评介”(项目批准号: SC13WY25)阶段性成果。

Chayan Vaddhanaphuti是泰国清迈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民族研究发展中心(CESD-the Center for Ethnic Studies and Development,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Chiang Mai University)主任,人类学教授,博士。

译者简介:杜洁(1972-),女,成都学院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教授。

猜你喜欢

族人订单式泰铢
(21)新航线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专机上的贵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死亡谷里的怪民族